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卫薇儿


把历史等同小说了?严格来讲,杨家将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北宋末年,杨家将的后人“青面兽”杨志都穷到卖祖传宝刀了(纯属调侃),哪里还能救国?

杨家将在民间的知名度跟岳家将不相上下,甚至更有过之,在小说、戏曲、评书、影视剧中大出风头,不但金刀杨老令公和七个儿子个个精忠报国,英勇善战,就连一个个杨家寡妇,甚至烧火丫鬟杨排风都牛到飞起,俨然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将门世家。

遗憾的是,这只是精彩的民间故事,真实的杨将军远没有如此风光。

第一代杨家将金刀杨令公在历史上真有其人

杨业,原名杨重贵,山西太原人,小时被父亲送到北汉皇帝刘崇处做人质,长大后英勇善战,成为北汉名将,刘崇死后,刘承钧即位,认杨业为干儿子,改名刘继业。

北汉被北宋灭亡后,刘继业在北汉国主刘继元劝告下,投降北宋,恢复杨姓,去掉继字,改名杨业,继续镇守山西,曾在雁门关一战中,打的契丹丢盔弃甲,名震四方,被称为“杨无敌”,但也因战功卓著,且为北汉降将,引起他人嫉妒,也遭到宋太宗怀疑。

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三路出兵伐辽,遭遇溃败,西路军副帅杨业奉命掩护百姓转移,结果西路军主帅潘美拒不接应,导致杨业被契丹所擒,绝食三日而死。

据《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有7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昭(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其中杨延玉随父亲战死,后面5个儿子因父荫担任诸如供奉官、殿直之类的低级武职,但没有从军打仗的经历。


杨业7个儿子中,惟一知名的是杨延昭(杨延朗)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长大后英勇善战,被杨业称为“此儿类我”。

雍熙北伐时,杨延,昭29岁,也参加了北伐,父兄战死后,杨延昭继承父兄遗志,继续担当抗辽重任,主要负责河北景州、保州一线防御。

咸平二年(999)开始,辽军不断骚扰边境,兵临杨延昭负责镇守的遂城之下。遂城人少城小,敌军大兵合围,面临严峻考验,杨延昭沉着冷静,指挥将士苦战不降,当时天气寒冷,他下令把凉水倒在城墙上,城墙上迅速结起厚厚的冰,又硬又滑,敌人根本爬不上来,最终迫使辽军撤退,遂城因此得名"铁遂城",杨延昭也一战成名,升防御使。

杨延昭是杨业长子,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北方,是他们的克星,于是把杨延昭看做是六郎星宿下凡,故称其为杨六郎,小说把他说成是杨业六子无疑是望文生义。

正史记载,杨延昭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 。

杨文广不像小说中那么厉害,他靠父荫补入仕,主要生活在宋仁宗年间,先后担任一系列武职,并参加对西夏的作战,宋神宗熙宁年间,杨文广西北边防移向河北边防,任定州路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死后追赠同州观察使。

杨文广之后,杨家再无著名将领,一代不如一代,《水浒传》中被迫变卖祖宗宝刀的“青面兽”杨志自称“杨家将”之后,虽是文学虚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家将”的落魄境遇,到北宋末年已经销声匿迹,又何谈救国呢?

尽管历史上的“杨家将”不如小说辉煌,但从杨业开始,杨家三代出将,且均忠心耿耿,赤诚报国,抵御外敌,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永远学习和传承!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不是杨家将不救北宋,而是杨家将在当时已经没什么人了。大家想想,金沙滩一战,杨继业的七个儿子留下了几个?大朗二郎三郎,全都阵亡。四郎被俘后成了倒插门。五郎出家。仅剩六郎杨延昭和七郎杨延嗣。可怜七郎到最后还被潘仁美害死了,七个儿子,四亡三存。但能为老杨家传宗接代的仅剩六郎。但六郎也没活过六十岁。他的儿子杨宗保同样没活过六十岁。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还是出生在战场上。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北京燕山工业区的羊耳峪。原名叫杨儿峪。意思就是杨文广出生在那里。大家想想,到最后杨家将是什么局面?佘太君百岁挂帅,寡妇们接着上沙场。老爷们全都死光了。12寡妇征西。惨烈悲壮又荡气回肠。试问,仅仅是一个家庭,就造就出两位数的寡妇们。这还仅仅是因为杨家将青史留名了,我们才能得以知晓。那么,那些默默无闻的老百姓呢?他们的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我记得有一句诗词,兵安在,祭长槊。民安在?填沟壑。而正是这常年的战争,使得河北之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因为石敬瑭这个王八蛋,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北方的少数民族。才让后世的大汉民族因为缺少了燕云十六州这道天然的屏障而遭受近乎灭族的大灾难。还有,北宋的重文轻武,都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灭亡前,杨家将就几乎已经淡出了北宋的历史舞台了。到了南宋,我们也只是从岳飞传里面看到了杨家将的后人。杨再兴。就这,杨再兴都没活过三集,就在小商河领盒饭了。说句题外话,坊间有一个说法。说当年杨继业的婚事有点特别。因为是佘太君把杨继业捆绑着结婚的。惹得七星庙里的七个泥菩萨大笑不止。佘赛花恼羞成怒,骂了他们一顿,并诅咒说他们七个将来都是自己的儿子。而佘赛花(佘太君的名字)因为在七星庙逼迫杨继业结婚,诅咒神仙而犯了天条。七星庙里的七个神仙便作为见证,被玉帝降旨,让他们投胎做了佘赛花的七个儿子。但作为对佘赛花的惩罚,她的子孙后代的寿命都不能超过一甲子(即60岁)所以,杨家将的男人们从没有一个活过60岁。这些当然是传闻了。不必当真。全当一笑而已。


风雨中的梅云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了解一下正史上的杨家将▼

正史上,杨家只有三代名将,之后皆为碌碌无能之辈,史书上都懒得记载了。

杨家将▼

第一代:杨业(?—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北宋名将。

第二代: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第三代:杨文广(999-1074),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

第四代:有关材料记载,杨家自杨文广死后,子孙官职平平,不再有影响力。所以杨家从第四代人开始已被正史无视,查不到详细资料了。

回到正题,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原因是▼

等到金国灭北宋时,杨家都是些碌碌无能之辈了,曾经的杨家将已不复存在,哪里还能出来救国。


那人灯火


这话说的就有点不太对了,作为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怎么能够在国家为难之际不出现呢?

杨过知道吧,杨康之子,杨铁心的孙子。杨铁心是南宋名将杨再兴的后人,而在各种小说和演义之中,杨再兴可是杨家将的后人。这么说来,杨过可是正儿八经的杨家将后人。


杨过在襄阳时,击毙了蒙古大汗蒙哥,让蒙古人退兵,让南宋继续延续一段时间。

按照这个逻辑,在南宋濒临灭亡之际,杨家将的后人杨过也是出来拯救过南宋的。



好吧,我知道说到这里有人要喷我了,你怎么能拿小说中事情说历史呢?这也太不严肃了吧?

那话说回来,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不也是来自于民间小说和演义吗?杨家将、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等,又有几个是真实的?


真实的历史,北宋名将杨业是确实存在的杨业也却是有7个儿子,最著名是长子杨延昭(杨家将中的六郎),虎父无犬子,杨延昭也是一代名将,长期镇守西北边塞,令辽兵闻风丧胆。杨延昭也有儿子,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叫杨文广(演义中杨延昭最有名的儿子是杨宗保,杨文广则是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虽然比不上杨业和杨延昭,但也是北宋不错的将领。

杨家三代在北宋为将,也是将门之家。但是杨文广之后,杨家就此没落。至此,杨家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南宋名将杨再兴,虽然也是姓杨,但是不是天波府金刀杨业那一脉。

也就是说,等到南宋灭亡时,杨家将早已没落,流散在民间了。


小镇月明


1. 据宋史记载,杨家将主要是指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名将的事迹。杨业卒于986年,杨延昭卒于1014年,杨文广卒于1074年,北宋灭亡于1127年。此时三位名将已经去世多年。




2.杨家将三代名将已属非常难得,后人也没有必要苛求代代出英雄。至北宋灭亡时杨家后人也只是普通官员,难以复制家族往日辉煌。

3.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北宋向来重文轻武,皇帝对武将忌惮甚深,从这个角度考虑,皇帝也不允许有这样的世代武将的大家族存在。



4.到南宋时杨家后人还是出了一位名将,那就是杨再兴,跟随岳飞建下不少功劳。



所以说,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已经从巅峰期走下,日渐平凡,难复当年之勇了,更何况,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战略决策连连失误,不是单凭武将就能挽救得了了。



“杨氏七郎八虎将,一心为保家邦”。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烈。很多人就好奇了,为何在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不再出来救国呢?究其原因不是杨家将不想,而是此时的杨家将有太多苦衷和无奈了。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虽然在小说、戏曲以及影视作品中有演义的成分,但是杨家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没有演义上的那么精彩。历史上杨家将的第一代是杨业,他本为北汉大将,有“无敌”的称号,之后成为北宋大将。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986年,杨业随军北伐,被监军王侁威逼,带兵出征,被辽军伏击,在孤立无援的时候,被辽军擒获。他坚贞不屈,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有7个儿子,分别是延昭、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杨延昭就是演义中的杨六郎,他是杨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猛将。他作战英勇,镇守边关20多年,辽国对人他非诚敬畏,认为他就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转世的,专克辽国,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杨家将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实际上,到了杨家第三代杨文广的时候,杨家已经没落,刚开始杨文广本是一个无名小卒,被范仲淹赏识,留在身边。后来,他随狄青南征广西,立下战功。宋英宗认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就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他随后参与了与西夏的防御战,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到了都虞候。杨文广以收复幽燕,平定北方为理想,怎奈地北宋已经与辽国签订合约,英雄无用武之地。



杨文广是杨家将最后的辉煌,在他死后,杨家将就没有什么出名的人物,彻底走向了没落。在北宋,靖康之耻时,杨家将的后人早就退出了北宋的政治舞台,只是一个平常的人家罢了!在金兵南下的时候,杨家将的后人有心无力,为了避免被灭族,他们分为几批人分别逃亡四川、湖南等地。

总之,在北宋灭亡的时候,曾经在北宋初年威震辽国的杨家将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有的只是杨家将后人,一群普通人而已。让他们去救国,有点不现实。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因为杨家将是言过其实的,从来没有到达“救国”这个高度,只是几个偏将而已。

杨家将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物只有杨业(即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杨业原为北汉皇帝刘钧的养子,后来随皇帝刘纪元投降北宋,他史有所载的唯一胜仗就是雁门战役,但战场战役的只要指挥者为潘美(即演义中的潘仁美,历史上的潘美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而非奸臣),杨业只是一个副手而已,杨业后来在雍熙北伐中被辽军俘虏绝食而死倒是颇有气节。

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而非演义中的六子,是一位颇有战功的边将,在重文轻武的宋代,他的地位是很低的,并不能影响朝政。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而非演义中的孙子,演义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皆为虚构人物。杨文广长期驻守宋夏边界,没有太多表现机会,同时地位也不高。

综上所述,杨家将不过是几个无足轻重的边将而已,他们还没有能量影响国家存亡。


林屋公子


杨家将是文学创造出来的英雄,真正的历史并不是那样,杨家有历史考证的七子,只有杨延昭,他一生都在镇守边关,据考证又三十五年,正史记载,杨家三代都在镇守边关,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以后,就没有太多的记载。

北宋灭亡时,杨家早已经衰落,后人也不在朝廷做官。根据杨家将记载,杨家在杨文广也就是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之后,就远离朝廷了,这个很正史差不多,只不过多加了一个杨宗保。

根据这些,北宋灭亡杨家根本不可能在出来保家卫国了。

不过在南宋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杨家后人的身影出现。《岳飞传》中的杨再兴,《水浒传》中的杨志,不过他们都流落民间。


蚂蚁说教


其实不是杨家将不出来救国了,而是除了那个存疑的杨再兴,杨家基本已经不出武将了

虽然小说演义里面,杨家将威名赫赫、将星云集,但是真实历史中,杨家并没有那么多的名将。什么佘太君、穆桂英更是纯粹的艺术虚构,甚至连杨宗保都没有这个人。杨家算得上一代名将的,只有杨老令公和杨六郎。

有关杨业的故事,不用多说,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但是杨六郎并不是杨业的第六子,而是其长子,本名杨延朗(也就是戏曲小说里的杨四郎的名字)。他之所以被称为六郎,是因为他在北境威名太盛,被契丹人认为是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主镇幽燕的将星下凡,因此怀着敬畏和恐惧的心情称其为杨六郎。后来以讹传讹,竟被人当成了杨业的第六子。

杨延昭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在澶州大战时,抵抗住了几十万辽军的进攻,并在辽军转移时杀入辽境,给辽国人造成了巨大威胁。此后有诗赞道:“

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把杨延昭和唐朝名将哥舒翰相比,足可见其重要性。

杨延昭去世后,其子杨文广(不是孙子)继续从军,早先在范仲淹麾下,后来跟随狄青南征侬智高。但是杨文广终其一生也没有达到其父亲和祖辈那样的高度,因为宋辽两国早就签订了澶渊之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太可能再爆发。

此后的杨家后人,基本都已经弃武从文,走上了官场。只有此后的杨再兴,据说是杨业的子孙,追随岳飞和金人血战到底,最后在小商桥为了掩护岳公子岳云,以三百骑兵和金人十二万大军血战到底。当岳家军收敛尸体的时候,从他身上拔下来两升的箭头。

无论杨再兴到底是不是杨业的后人,单从这一点英勇来看,杨再兴就绝对无愧他的姓氏,杨老令公在天之灵也一定会乐于有这么一位英勇的后辈子孙!



青言论史


古人云:将不过三代。当将军的人杀戮太重,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认为这会影响到子孙的福报。北宋初年的杨家将只有三代将才: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杨宗保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中不存在。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为狄青的部下。佘太君其实姓折,沙陀族人,折家军也是北宋著名的将门。)杨家将三代之后,有宋一朝,再也没有出名的战将。杨文广死后约50年杨家无人,金国入侵北宋,史称“靖康之耻”,但史书中没有记载杨家将抗金。

南宋初年有一位大将叫杨沂中,除了大帅: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之外,再往下排第一的大将就是杨沂中了。杨沂中和刘琦、吴璘属于一个级别的大将。

《杨家将》评书把杨沂中也纳入了杨家将中,看作第七代杨家将。但根据近年的史料考察,杨沂中并不是杨继业的后代。

杨沂中,是赵构最信任的大将,统领中央禁军的殿前司,与金兀术直接交锋互有胜负。顺便说一下:刘琦统领过中央禁军的马军司。

但杨沂中有个很大的污点:赵构和秦桧赐死岳飞时,斩杀岳云、张宪的监斩官是杨沂中,负责具体流放岳飞家眷的人也是杨沂中。杨沂中跟秦桧、张俊是关系比较密切的一党。

赵构在释地方大帅的兵权是,只有杨沂中的殿前司由3万增加到7万人,在中央禁军三衙中,人数超过另外两支禁军的总和。杨沂中掌控殿前司长达28年,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连续当了28年,可以看出赵构对他的极度信任。

杨沂中对赵构非常愚忠,很会紧紧跟着南宋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赵核心,溜须拍马,每年给赵构送2万瓶贡酒。当时人送外号“髯阉”,说他像一个长了大胡子的太监一样,善于阿谀奉承。

杨沂中的族谱:杨信——杨日新——杨仲臣——杨宗闵——杨震——杨存中(这是赵构给杨沂中赐的名)

而杨继业的父亲就是杨信,所以很多人就误认为杨沂中即使不是杨业的后代,那也是一个祖先杨信下来的。

宋人刘一止在《苕溪集》记载了杨沂中家族的几块碑文:说杨沂中的祖先杨信是代州(山西)的儒生,在乱世中没有当官,杨日新、杨仲臣也是儒生,在宋朝只做了很小的官。杨宗闵才开始弃文从武,杨宗闵与杨震均在与金国的战斗中牺牲。

杨继业的父亲也叫杨信。这个杨信却是五代时麟州新秦的土豪方。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杨信命长子杨业(时名杨重贵)追随麟州刺史刘崇。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杨信自称麟州刺史。杨信病死后,次子杨重勋(时名杨重训)继任麟州刺史,依附北汉,宋朝建立后,杨重勋归附北宋。

杨继业并没有一个弟弟叫杨日新,所以这两个杨信不是一个人,地点不同,文武不同,儿子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