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的米波雷达能看见歼20么?

小乐乐的大树


我国的517型米波雷达是专门为了对付隐身目标研发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它可以有效发现隐身战斗机,但是不能提供火控级的精度和目标运动参数,也就是说,它可以探测到歼20,但是如果要对隐身战斗机进行打击,还需要火控雷达开机对有关区域进行集中扫描,获取精确目标参数才行。

图为052C驱逐舰上的517雷达。


517米波雷达是一种对空早期预警雷达,由于雷达波速大,因此他很难保证探测到目标的精确度,但是该雷达可以有效的远程发现隐身目标,在测试的时候,他曾经在300公里距离探测到了低空小型飞行器(模拟隐身目标),而在针对大型目标,比如轰炸机的时候,他的探测距离最远可达400公里以上。

红圈内就是517雷达。


他探测到目标后,可以对64个目标的轨迹进行记录,并且可以提供目标的雷达影像资料,以彩色形式显示在作战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不过,米波雷达一般是搭配火控雷达使用的,我国在军舰上和517雷达匹配的对空高精度探测雷达是346或者346A等海之星系列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些雷达可以引导HHQ9防空导弹在远程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

图为052C结构图,517雷达是052C对付隐身目标的重要武器。


另外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任何雷达都是可以探测到隐身目标的,只是一个探测距离远近的问题,有些雷达就算是在视距范围内都无法探测到隐身目标,必须非常接近才行,可以说,对付隐身飞机的难度虽然是探测,但是这个探测并非是说看不见,而是难以在隐身飞机的攻击半径外发现目标,如果在自己探测到隐身飞机之前,就已经被隐身飞机率先探测到,并且发射导弹的话,那么处境就会很危险。

图为052C三视图。


所以,应该纠结的是发现隐身目标的距离,而不是能不能发现。


海事先锋


哈哈,这个问题问的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省的有人打鸡血似的瞎说了。

严格来说,常规雷达都能发现歼20,区别只是在于发现距离大小。隐身飞机其实应该叫“低可探测性飞机”,是大幅度缩短对方雷达探测距离的飞机。拿F-22举例,假设典型战机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RCS)为3平方米,一般雷达对其发现距离为300公里,由于F-22的前向RCS降低到了0.01平方米左右(不同方向的RCS差异较大),一般雷达对其迎头探测距离就会缩短到70公里左右。正因为原有的大部分探测范围看不到了F22,所以俗称隐身飞机。

当然,现在地面上比较先进的、功率比较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对典型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能够达到600公里左右,对F-22的迎头最大探测距离也会上升到150公里以上。前面提到,F-22在不同方向的RCS是不同的,其正侧面的RCS高达1平方米左右,所以,你懂得。

我们常说的米波雷达反隐身,不是说隐身设计对米波雷达无效,而是效果更差;而我们常提的很多,包括国内几款知名的米波雷达,大部分其实只是分米波雷达,波长比大家熟知的S波段(一分米)大不了多少。

我国在航展中展出的系列反隐身雷达中,中间最高的JY-27A雷达才是真正的米波雷达

常规隐身目标在优秀的分米波、米波雷达照射下,其RCS要上升一个数量级左右,所以被探测距离也增大1倍左右。功率、孔径更大的米波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能增大的更多。所以对F-22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几百公里是正常的事。只是,这种雷达体积太大,精度也不够高,装不上战机,所以只是预警用。

至于我国的歼20,一样的道理。一般地面大型米波雷达部署数量少,机动性差,即使发现并预警了,3代战机上去(由于自身探测能力限制)还是发现不了。所以,真正强大的攻防体系,不仅要有反隐身的“盾”,还要有用于攻击的隐身飞机这样的“矛”。攻防兼备,才是真正的强国。


晨曦军情


提起中国的JY二十七A米波雷达我们就会莫名的兴奋,为什么呢?因该雷达探测距离大于350公里,而且是针对隐形战斗机。350公里,那可是天津到石家庄的距离啊!


所以说,用中国JY二十七A米波雷达去探测中国空军歼二十,那是一定能探测到的,尤其是探测歼二十的侧面,就更加没有问题了,300公里左右距离吧。


而且JY二十七A米波雷达作为一种地面雷达,也很难探测到歼二十的正面,最多也是探测歼二十的正下方。那么探测歼二十正面的任务交给谁呢,当然是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十B等目前的主力战斗机了,歼二十它自己探测自己当然也行。

不要以为这个问题是开玩笑。我们空军的模拟对抗训练非常重要,是提升训练质量的重要抓手,我们手头没有F二十二来模拟对抗,只能用我们的现有武器装备。不信,你去问原大陆指部队训练教研室主任,看看他怎么评价歼二十的实战化对抗训练。


军林天下


当今世界现役的隐身战斗机主要有美国的F22、F35以及中国的歼20,另外俄罗斯的苏57还在研制当中,不过隐身能力相对堪忧。其实所谓的隐身战斗机并不是完全不能被雷达看到,只能针对特定波段的雷达才有良好的隐身效果,大幅度降低被雷达探测、锁定的距离。

歼20等隐身战斗机只能针对微波雷达有效

现有的隐身战斗机(包括F22、F35、歼20)都只具备在微波雷达(比如毫米波、厘米波)下的隐身能力,而且这些波段都基本覆盖了战斗机的火控雷达以及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的制导雷达,但是在波长更长(比如分米波、米波)的雷达面前就大打折扣了,特别是米波雷达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最远。



传统米波雷达体积巨大、探测精度差

但是传统的米波雷达存在着探测精度低、低角盲区大、测高不准确、体积巨大难以部署等缺陷,就算能够发现隐身战斗机,也难以进行持续跟踪,更不要说精确引导航空兵和防空导弹实施拦截了。因此西方国家并没有将米波雷达作为反隐身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关,却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体制的先进米波雷达,解决了我国反隐身国土防空作战的急需。


我国的先进米波雷达解决了国土防空反隐身的急需

其中一种被称为米波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反隐身雷达更是我国的独创,在保留了米波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不亚于微波雷达的探测精度,能够对隐身飞机进行连续跟踪、有效识别、准确拦截。这样的先进米波雷达当然也可以探测歼20。
米波MIMO反隐身雷达发现歼20这样的隐身战斗机毫无问题

而且歼20列装部队以后,也必然会在各种演习和联合训练中,与我军的各型反隐身米波雷达反复切磋对抗,互相探索实战战术,我国的米波雷达研制工作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有了歼20这个绝佳陪练,相信我国的米波雷达也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刻雨无痕


米波雷达是可以发现歼20的

米波雷达由于波长的原因使得米波雷达对于战机的突出部分没有识别能力,但是米波雷达对于有长度的物体特别敏感。

现代隐身战机没有对米波有较好的隐身处理,因为米波雷达精度差不能引导防空导弹,所以通常只能作为警戒。

米波雷达对隐身战机没有威胁所以通常没有对米波采取吸收的涂层,所以米波雷达都能看见但是位置准不准那就不知道了。


李晓伟


我的理解是能,但不能锁定。歼20在演练中隐身性能非常好,即使歼10C加上完整的地面雷达系统都被歼20虐杀,发现距离仅仅18公里。这意味着中国最好的米波雷达,也对歼20无可奈何。不要以为F22隐身性一定比歼20强,歼20使用了非常先进的隐身涂料,连部分歼16也用上了,这意味着歼20隐身性有可能超过F22,空军从来都是最挑剔的单位,而歼20如此快速服役,说明其性能已经足以让空军喜出望外。


Linux-深圳


其实老式雷达也能发现隐身战机,就是发现距离,以及是否可以借助三坐标定位跟踪。发现越早,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出反馈。要是人家到了你才发现,已经没有意义了。雷达一般为了规避杂波,会自动屏蔽掉小于一定数值的信号源。如果战机的返回信号,小于这个值,那么就在雷达屏幕上啥都不存在,因为雷达自身认为那玩意太小了,没啥威胁。另外,J20之所以佩戴龙勃透镜,一是为了让普通航空雷达可以发现自己,避免空中交通意外,也是为了隐藏自己的雷达反射指标。防止特性被采集,因为一旦被采集,那么再小的雷达反射目标,一旦被匹配成功了,你就真的不隐身了。所以外出执行任务的战机,多多少少都会有挂载,并且每次不同,这样雷达反馈参数就不一样。也是一种防止雷达反馈参数的常规方式。


sinosunny


米波雷达工作在VHF波段,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发明并且广泛应用的主要防空雷达,曾经在不列颠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称为“本土链”。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现代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防空雷达系统的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性能逐步完善,工作波段也向分米波、厘米波等方向发展,而米波雷达则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电子战技术、低空突防技术和反辐射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军事强国凭借其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不断服役各种新型战机和导弹,特别是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的出现和投入实战,对其他国家的空防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目前的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主要是依靠吸波涂层和低可探测气动构型来实现其的雷达隐身能力,而由于米波雷达工作VHF波段,依靠其特殊的“谐振”效应,具有天然的反隐身能力,因此受到了关注。俄罗斯就大力发展米波雷达,以应对隐身战机和隐身巡航导弹的威胁,我国也发展了多个型号的米波雷达。

但是,传统的米波雷达不仅测量精度差,也不能测高,而且由于地面反射造成的波束上翘和波束分裂,导致低空盲区较大,雷达威力区覆盖不连续,阵地适应性差。此外,在米波雷达工作的VHF波段,还拥挤着大量的电视、调频广播等民用信号,通过天线进入雷达的外部噪声电平要大大高于微波雷达系统,而且雷达频谱宽度窄、目标分辨能力弱、不易实现低旁瓣,抗干扰能力也较差,导致米波雷达长期以来只能作为有限的补充手段,不能作为骨干雷达装备使用。

未来,随着超高分辨率算法、天线阵列技术、MIMO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米波雷达有可能像微波雷达一样具有良好的精度,可以适应高原山地等恶劣部署环境,具有良好的低空覆盖性能,担当起反隐身的大任。


虹摄库尔斯克


雷达技术和隐身技术其实就像是一对事物的矛和盾。再矛和盾的较量中,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他们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没有永远无坚不摧的矛。也没有永远无坚可摧的盾。在这种无休止的较量和竞争中。双方都在进化着自己的力量。在当今的力量对比中,好像是米波雷达占了上风。米波雷达是可以发现J20的。

所谓的雷达,就是向物体发射电磁波。通过物体的反射再接受电磁波。进而可以算出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可以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以及米波。

所谓的隐身,就是在物体上涂上吸波材料,让电磁波最大程度的被吸收,不被反射出去。还有就是改变物体的反射角度。使电磁波不被反射回去。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现在的隐身,其实真正的应该叫做“低可探测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和隐身这种对抗性,还会进一步的升级。



看了几个回答,非常遗憾:米波雷达精度(测角,测距)低,不能测高.....等等。这些人是业内还是业外呢,我认为他们肯定是“外面的”。可能看了点资料忽悠成文,很糟糕!那些所谓的米波雷达的缺点其实不是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雷达(包括目前的反隐身雷达)在现代战争情况下生存概率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