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通航發展 海上直升機 40週年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總體安排及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有關要求,通航分會今年組織開展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通用航空發展成就展》等系列紀念活動。近期,還將以“40年通航發展路”為宣傳主題發表系列文章,回顧紀念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所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成就。

我國海上石油勘探和開發起步較晚,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差很大。中國海洋石油勘探始於1957年4月,當時僅限於在淺海獲取油巖和氣樣。1966年在渤海建成我國第一座鋼質導管架樁機平臺,1967年6月成功地鑽探了海上第一口油井。1971年在渤海建起兩座生產平臺,年產原油8.69萬噸,這是我國第一個海上油田。那時生產技術比較落後,也沒有使用直升機做為海上生產支持保障。海上作業人員倒班都需要乘船前往平臺,由於乘船時間較長,特別是受海浪顛簸影響,人員身體消耗較大,到達平臺後,不能及時進入生產狀態,遇有人員傷病等應急情況,更是無法及時處置。

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中海油渤海WHP-C平臺

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到來,民航強國、海洋強國戰略逐步實施。為適應海洋石油經濟發展及國家戰略的需要,我國陸續成立了多家直升機專業服務公司,1978年5月24日直升機開始為海洋石油開發提供服務,通用航空產業迎來最佳發展機遇。當時使用的是民航飛行二總隊(現在東方通航的前身)剛從國外購置的兩架BO-105輕型直升機,該機裝有兩臺艾利遜公司的250-C20B渦輪軸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500千克,乘員5人。由於該機性能限制,不適合海上平臺作業飛行,因此終止了該機海上服務任務。

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東海海域海上直升機作業圖

1979年中海油相繼與13個國家48家石油公司簽訂了8個地球物理勘探協議,1980年在珠江口、海南、南黃海等地發現局部盆地構造290個,接著在渤海發現BZ28-1、BZ34-2、北部灣VV10-3、崖城13-1大氣田,使中海油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1984年至1988年又陸續發現惠州21-1、流花11-1、惠州26-1、西江30-2、渤海錦州20-2、綏中36-1大油田,這時中海油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高峰期。

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渤海油田平臺分佈示意圖

隨著眾多生產平臺在海上的建立,為確保海上作業的需要,啟用直升機為海洋石油開發提供飛行服務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中海油打破了以往由獨家提供服務的格局,改為東方通航、中信海直、南航珠直三家直升機公司共同為其服務的格局。這種競爭模式,讓直升機為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提供服務邁出了一大步。由開始單一的直升機機型發展成超美洲豹SA-330、海豚SA-365N、貝爾BLL-212、貝爾BLL-412、S-76等多機型共同參與。用戶可以根據航程遠近、乘員運量、海況實情、作業價格進行成本核算,有選擇地使用適用機型。競爭機制為企業注入了活力,安全、優質、開拓、創新成了各通航直升機企業的信條。

通用航空助力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上)丨40年通航發展路

進入二十一世紀初,各家直升機公司加大了資金投入,有的修建了新機場,有的加裝了新設備,各公司的地面保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同時陸續淘汰了老舊直升機,更換了新機型,S-92、S-76C++、EC-225、EC-155等世界上最先進、設備最齊全、價格昂貴的直升機陸續投入到中國海上石油作業中。從這裡不難看出,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海上石油的發展帶動了通航直升機企業的發展,而直升機企業的發展又為海上石油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海上石油員工們形容的那樣:通用航空是海上石油工人的生命線,只要安全有保障,我們願意乘直升機出海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