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领侍卫内大臣的官衔是几品?和九门提督有什么关系?

草原背包客


据《清史稿》记载……算了,此事不用扯出典籍叨扰大家时间,口水话便是了。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指的是皇帝贴身御林军指挥官团队。满清爱新觉罗家十分担心自己打北边来,坐不稳汉人江山,想着“总有刁民想害朕!

所以对于这批御林军的要求也是精挑细选。但凡紫禁城内侍卫,全部必须从其所辖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的子弟中挑选。满清人到底占了近水楼台的便利,因此这三旗的家世中,尽管自己儿子不成器读不了圣贤书也无碍,有一身弓马娴熟功夫也能够成为皇帝贴身侍卫而从仕。因此,爱新觉罗家那句“满汉一家亲”仅仅是客套话罢了。


(簇拥在皇帝身边的黄领侍卫)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上三旗的旗主正是皇帝本人,其子弟也都是皇亲国戚,因此其所筛选侍卫也是皇亲子弟。皇帝从上三旗选人,来来去去其实就是一家人的事,这便从最根本上保证自己的安全,因为没有哪个缺心眼的会对代表自己利益的亲主子动刀子,动也就动了,他能跑他的家人怕是不好过。当然,爱新觉罗家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他皇族的绝对权力集中,最核心贴身侍卫必定是其最亲近正黄旗黄领侍卫。


(黄领侍卫)

内大臣,顾名思义就是这班贴身侍卫的指挥官团队、调度使。爱新觉罗家为了防止侍卫权力倾倒在某一旗,一般从上三旗中各选两位股肱之臣或者勋爵担任此职如康熙时鳌拜、索额图、明珠,乾隆时傅恒、阿桂、和珅等,当然必不可少必有一位自己最信任的直系皇亲如兄弟、儿子,康熙时胤禛(雍正),雍正时胤祥(雍正十三弟)均担任此职。一共六位领侍卫内大臣,一天一旗一班轮。这样的班子,品秩自然没得说,妥妥的正一品大员!




(雍正王朝时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胤禛)

至于说到九门提督嘛,倒是推荐大家观看二月河老师的《雍正王朝》,里面详细介绍了关于文题的一切,隆科多正是那九门提督,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最开始由康熙在其登基第十三年所设,主要是负责管理老北京城九大门既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门禁与城内治安、夜巡等的一把手,实际上兼着城卫与治安的职责。此职历来是皇储必争的香饽饽,康熙到乾隆一直是正二品秩,嘉庆时为从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个职位对于皇帝来说至关重要,历史上极少有人同时兼任,似乎只有乾隆朝的和珅办到了,足见和胖子本事。因为他们一旦串通一气对皇帝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因此,甭说是同人兼任了,哪怕是两人有半点关系也不中。正因为这个理,从雍正朝到现在才一直对当初雍正是否持证上岗议论不休,因为当年康熙驾崩时雍正正兼着领侍卫内大臣一职且恰巧轮班,而九门提督后来证实正是他的铁杆追随者隆科多。


不书公子


领侍卫内大臣的品衔肯定大于九门提督,实际作用上,九门提督就相当于警卫团团长,领侍卫内大臣就相当于警卫连连长。


九门提督是驻扎京师的将军,一般是二品官,顾名思义,主要是负责守卫京城九门,嘉庆年间,九门提督手下一般有三万人左右,一般还负责城里巡夜,救火,甚至是安保。九门提督的主体直到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才彻底裁撤完毕。

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宫内侍卫的首领,是皇帝最亲信的人,官居正一品,穿戴麒麟补服,在武职中算是最高的,皇帝的近身安全肯定不会交给一个人负责,所以,领侍卫内大臣一般有六个人,从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中每旗挑两人担任。



领侍卫内大臣手下有六百名左右精挑细选的御前侍卫,再加上侍卫亲军一千多人,以及宗室侍卫总共有两千人左右,虽然人数不及九门提督的多,但是地位更高,毕竟离皇帝更近。


无笔史官


虽然这个名称不怎么威武,但是清朝领内侍卫大臣的品级是杠杠的正一品,也就武官能够做到的最高职位。总共只有六个名额,只从满洲八旗的上三旗中间选,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各两人。

领内侍卫大臣的职责,是管理的是皇帝的侍卫们,负责宫禁的安全。这些侍卫本身也有等级,其中一等侍卫就是正三品,要知道一个普通的将领,在沙场拼杀几十年,能捞到一个正三品的参将就非常不容易了!

都说宰相门前已经是七品官了,这皇帝的侍卫可是正三品啊。

领内侍卫大臣身份尊贵,又是皇帝的近臣,所以清朝历来都是以满洲亲贵来担任。甚至有人以亲王之尊来担当——比如雍正朝的领内侍卫大臣就是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

而九门提督,其实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九门提督统合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其实是清朝御林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低于领侍卫内大臣的正一品。

九门提督同样是关乎京师安危,皇帝的人身安全,所以九门提督也是由皇帝所信任的满人来担当。在涉及到皇位争夺的时候,九门提督一职,往往起到决定作用。比如在康熙临终之时,正是因为有了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大力协助,雍正皇帝才能够顺利继位。

总之,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一内一外,掌管着皇宫乃至于京师的军务和防备,皇帝一般都会把这两个职位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经史通义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清朝的领侍卫内大臣这个官衔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一些历史名人,比如鳌拜、索额图、明珠甚至和珅,这些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都干过领侍卫内大臣这份差事。

那么这个职位是几品呢,其实不要小看它,因为这个职位是标准的正一品。而反观作为京城卫戍区司令的九门提督,其实刚开始也只是正二品设置,只是后来考虑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从一品,而这和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显然没法比。

不能比的,除了品级,还在于作用。毕竟领侍卫内大臣可是皇帝身边的人,负责的也主要是皇帝的人身安全,而九门提督主要是负责城防,那么孰轻孰重,大家自个掂量一下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九品职麻官


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官,非满清亲贵不能出任此职;九门提督本官是正二品,如果有其他兼职就看哪个高,当然兼任这两个的不大多见。

说白了,九门提督管的是京城治安和近郊军务(当然节制不到当时的丰台军营),如果拿现代官职相比,大体上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在当时的行政体系中,这个官职本身算不了核心中枢(有其他兼职另论)。当然在关键时刻,九门提督还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比如康熙驾崩之后,胤禛能抢班夺权,靠的一个是13爷胤祥搞定丰台大营,另一个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掌握了京城。

而领侍卫内大臣,主要是负责皇城和宫城治安,如果拿现代官职相比,大体上相当于中央警备部队的首长,现在看这个职务的级别不高。但在封建时代,皇城和宫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相当于封建皇帝的大内治安总管和贴身侍卫头子……那是分分钟在皇帝身边行走的节奏……所以九门提督跟领侍卫内大臣相比,还是有点不够级别……


搬不动的小强



领侍卫内大臣掌统由上三旗子弟组成的侍卫亲军,翊卫扈从。官阶正一品,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在武职中品级最高。以下有内大臣六人,从一品,亦每旗二人;散秩大臣无员限,从二品。所辖侍卫,一等六十人均正三品;二等一百五十人;三等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蓝翊侍卫九十人;以及四等侍卫、汉侍卫、亲军校等。营兵亦自三旗中挑选。

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二者职责不同,内大臣负责皇帝的安保警卫,九门提督负责北京城治安。


我是汽车fans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是什么官职。

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特有的官职,为正一品武官。清朝与众不同的是,掌管皇家事物的官员级别都很高,如掌管皇帝出行的掌銮仪卫大臣也是正一品大员。

清代皇宫设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是侍卫处最高长官,全权负责皇帝和皇宫的警卫、调度和管理,下属设内大臣六员,为从一品;散秩大臣若干,从二品。

一等侍卫60人,为正三品;二等150人,为正四品;三等侍卫270人,为正五品;另有蓝翎侍卫90人、四等侍卫、汉侍卫、亲军校等若干。

领侍卫内大臣人选必须出自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共设置六员,每旗二员。皇帝往往任命给最宠信的大臣,如鳌拜、索额图、明珠、和珅都曾担任该职。

清朝京师和皇宫的警卫体系,一共有三层,分别由丰台大营提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负责。

丰台大营设在北京西南的丰台,亦称兵卫,共设十二营,每营官兵500人,最多时为4万人。选自满、蒙八旗的精锐野战军,负责北京外围的军事保障,最高长官为提督。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为从一品官员。负责北京治安和城防、门禁,官署名为步军统领衙门,是真正负责京师和皇帝安危的核心。

九门提督执掌北京城内军队和巡捕,长期统领3万左右兵力。除衙门本部外,还指挥有八旗步兵营、巡捕五营、内外城16门的管理机构、白塔山信炮机构。

六名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紫禁城和皇室的警卫和安全,分内外两班当值。有御前侍卫600人、蓝翎侍卫和宗室侍卫数百人、侍卫亲军1400人,以上统称为郎卫。





领侍卫内大臣更多是一种皇帝信任的象征,属于荣誉性的官职,真正掌握北京和皇帝安危的是九门提督。

由于九门提督的重要性,皇帝往往任命最信任的大臣兼任。如和珅兼数十个职务,几乎包含了所有重要职务,自然少不了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这二个职务。

在政局微妙时期,九门提督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康熙死后的九子夺嫡事件中,雍正获得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大力支持,得以顺利登基。

在负责北京和皇帝安危的官员中,最重要的是直隶总督和九门提督,与领侍卫内大臣没有太大关系。


烟酒阁大学士



滕光杰


领侍卫内大臣,清朝武职官名,品级为正一品,属于武职中的最高品级。

九门提督,清朝武职官名,品级为正二品(后升级为从一品),属于驻京武官。

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都属于皇家的护卫首领,但具体起来说还是区别很大的。

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时期设立的侍卫处,属于皇帝的贴身警卫,负责皇宫大内的安全工作,是皇宫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包括御前侍卫、蓝翎侍卫、宗室侍卫、侍卫亲军,人数在2000人以上。

领侍卫内大臣,则是侍卫处的最高官职,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者,定员为6人,均出自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每旗2人。

最为皇帝的贴身警卫,领侍卫内大臣的都是皇帝亲信中亲信,深受皇帝重用,包括鳌拜、索额图、明珠、傅恒、阿桂、和珅、福康安这些大臣,都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


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安全工作,属于皇宫的倒数第二道屏障,手下掌管的人数上万人。

九门提督的地位同样也是相当重要,《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了确保四阿哥顺利继位,特意把隆科多放到了九门提督的位置上,可见九门提督的重要性。


领侍卫内大臣,不用说,都是位于清朝权力中枢的人物,比如说鳌拜,索额图等。

和领侍卫内大臣相比,九门提督品级要低上一点,掌管的人数更多,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数,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自然要比不上领侍卫内大臣。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和珅在死前,也兼任着九门提督的职位。

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陵侍卫内大臣就相当于中央警卫团的团长,而九门提督则是北京市的公安局长以及兼具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权(清朝京城卫戍部队包括是西山锐箭营和丰台大营,九门提督下面的巡捕衙门衙门)。


小镇月明


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跟九门提督职责完全不一样,领侍卫内大臣是宫中侍卫处的长官,管理的是宫中宿卫,九门提督管的是北京城内城九门的兵力,都在皇宫外面。

(和珅既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又担任过九门提督,乾隆将他从下五旗正红旗抬入上三旗正黄旗,拥有了任领侍卫内大臣资格)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这里就明确了领侍卫内大臣的品级和定员。侍卫处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子弟组成,负责保卫皇宫、皇室成员安全、守卫宫门、引导官员觐见、保卫皇帝出巡等。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是侍卫处长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从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辅助处理各类事务,也都由上三旗选拔。下属正三品一等侍卫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卫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卫270人(上三旗各90人),蓝翎侍卫90人(上三旗各30人)。后各侍卫人员由武进士中选取补充,不再局限于上三旗,但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必须是上三旗勋贵。侍卫外放官员后往往飞黄腾达。

(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允祥曾任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虽然所管人数有限,但毕竟是宫中要地,可以进出宫廷,天子近侍,非亲贵大臣不能担任。对选拔出身有严格要求。往往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是对大臣的一种奖赏,表明皇帝的信任。比如康熙朝的鳌拜、索额图、明珠,雍正朝的允祥,乾隆朝的傅恒福康安父子、阿桂、和珅等。尤其是和珅,原本属于下五旗的正红旗,乾隆四十一年被“抬旗”进入上三旗的正黄旗,和珅才拥有了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资格。

(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而九门提督就完全不一样了。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其属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步军统领衙门所属的八旗兵力和绿营兵丁,一部分是巡捕五营的马步军队。负责京城九门内外治安巡防。既管部队,又管警察。所谓九门,就是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门(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凡九门内外一切军事民防,九门提督都管。

(隆科多以九门提督身份在九子夺嫡中起到关键作用)

虽然品级不是最高,九门提督仅为正二品(至嘉庆时才升为从一品)。但权力相当大,统领着皇宫外京城中绝大多数的兵力。鼎盛时期,步兵统领衙门有八旗兵和绿营兵共20000余人,五营也有兵力10000余人,包括4000骑兵。任何人如果掌握了这样一支军队,随时可以威胁到皇宫安全。相比之下,六个领侍卫内大臣只能管五六百侍卫,实在是不足一提。所以,九门提督一职至关重要。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九门提督隆科多就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雍正即位后更是平步青云。九门提督一职一向是皇帝最信任的亲贵兼任。比如乾隆年间和珅任此职务二十余年,晚清慈禧最信任的宠臣荣禄就曾担任九门提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