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年秋月“卸甲”,她又不是兵将?

红雨说历史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27

雍正帝与年羹尧本是主仆关系,可是年羹尧做了大将军,今天凯旋回京向雍正帝述职,可雍正帝却在年羹尧大将军面前丢面子,受了一肚的窝囊气,回到寝宫后,他把这气撒到了自己的嫔妃年氏身上,因为这年氏秋月是年羹尧,年大将军的亲妹妹,所以雍正帝就把这口气洒到了她的身上。



(忘乎所以的年羹尧)

雍正帝给年羹尧过高封赏

如果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一定对在大西北打了大胜仗的年羹尧,年大将军惋惜,他这次回京述职本就是回来接受雍正皇帝的封赏,可是接受封赏后,好端端的年大将军怎么就疯谜了呢?他怎么就忘乎所以了。

“卸甲”这两个字来源于雍正皇帝检阅年羹尧立过功的三军。年羹尧在大西北打了大胜仗,回京述职时,雍正帝特意嘱咐年羹尧带回他的三军仪仗,雍正帝要检阅。因为这次西北之功,让雍正皇帝的确是脸面大增,不但给年羹尧一个大封赏,还曾经亲自说,即使封给你一个王爷也是应该的。

对于年羹尧,这次西北大捷,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不止一次的对左右大臣说:年羹尧在西北这次这个仗打胜了更是打得好,你给朕长了脸面,朕就要重重地赏你,当着年羹尧面说:你是朕的恩人,朕的家人都要感激你。



(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忘记自己还是奴才年羹尧

炽热的夏天,雍正帝检阅年羹尧的三军仪仗,雍正帝穿着整齐的龙袍,也是顶着酷暑,彰显着皇帝的尊严,当检阅年羹尧的三军仪仗时,看到将士们威武无比不仅给予大大的赞赏。

在这检阅场上,雍正帝想到了将士们在前方的卖命,如今来到了京城仍然是这么威武整齐,虽然在这炽热的夏天,他们还是保持着军容整齐,杀声震地,不仅也佩服年羹尧的治军有方。

年羹尧的这次回京述职,已进入清城大门就遭到了众议,雍正帝带领百官迎接他,皇子王爷百官给他跪地磕头列队欢迎,可是年羹尧目不斜视的骑着高头大马,并不理会这些,对于年羹尧的傲慢无礼,别说皇子王爷阿哥,就是来迎接他的六部有司衙门个个对年羹尧的做派有了反感之心。

隆科多曾经对着年羹尧骂道:他妈什么东西!王爷急文武百官对年羹尧也是嗤之以鼻。

雍正帝检阅完年羹尧的三军仪仗以后,特招一部分有功将士将士入大殿见面,看着这几十位将士汗流浃背的样子,雍正帝亲切地对将士们说,大热的天儿,穿着盔甲干什么?朕又不是外人,把盔甲卸了,大家随意些。

几十位将士像没听见雍正帝说话一样,纹丝不动,雍正帝也蒙圈,这是咋啦?这些将是不知道热吗?不解的看着年羹尧。

年羹尧欠了欠身说:皇上,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皇上!

年羹尧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的,根本就没过脑子,年羹尧这句话激怒了不动声色的雍正皇帝。



(让年氏卸甲发泄怒气)

雍正帝拿自己的嫔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出气,卸甲!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雍正帝为了体恤三军将士,不怕失去皇上的威严而亲切的样让将士们卸甲在大殿内去暑这已经实属罕见,可年羹尧竟然说,这些将士不知皇上,只知军令。虽然雍正帝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可是闷了一肚子气他雍正皇帝要发泄。

雍正帝的嫔妃年是年秋月,本就是年羹尧的妹妹,他哪知白天发生的是自己的哥哥年羹尧疯谜,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语言。

雍正帝气呼呼的来到年氏的寝宫,年是还以为雍正皇帝要她侍寝,谁知雍正帝出口就是“卸甲”二字,年氏秋月更是蒙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年秋月,不得不一件一件的脱掉衣服。脱掉一件儿,雍正帝说一句“卸甲”,脱一件雍正帝又说“卸甲”如此的愤怒彻底撒在了嫔妃年氏年秋月身上。

看来年羹尧的这次不但在语言上冒犯了雍正帝,更是让雍正皇帝在将士面前丢尽了颜面,失去了皇帝的尊严,虽然把这口气杀害了自己的嫔妃年氏年秋月的身上,可是这口气还没出完,等待的是年羹尧一步一步走向命运尽头。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k古史


不得不说年秋月在《雍正王朝》中是一个极为悲剧的角色。她原本是年羹尧的妹子,在雍正的王府里面伺候福晋。后来,她又奉命去伺候邬先生。由于二人长时间朝思相处,互生情愫,原本他们能成一对眷侣。只可惜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将年秋月纳为了侧福晋,而年羹尧为了巴结雍正,即使做了一方的封疆大吏,对这个王府的妹子也完全不管年秋月的将来。

为什么年秋月恨年羹尧?因为年秋月年纪已经大了,已经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年纪。翠儿比她小,都和李卫结婚了。可是她却还要在雍正的府上做丫鬟,自己的哥哥年羹尧完全不管妹妹的个人幸福。

年秋月在雍正这里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和年羹尧二人关系非常微妙。表面上年羹尧是雍正得意的包衣奴才,实际上雍正不是完全相信年羹尧的。

雍正为了控制年羹尧,自然得利用年秋月,但是雍正对年秋月心里是一直有隔阂的。比如年秋月纳为了侧福晋的当晚,雍正一直不去做干做的事情,还在那里给李卫写信。

连当时的福晋都看不过去了,过来劝说雍正。从雍正给李卫写信的内容,可以知道:年秋月嫁给雍正,是邬先生做的媒。从这里就能够理解年秋月为什么在结婚的当晚,哭成了这样了。

可见,年秋月一直就是一个棋子,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雍正为什么要让年秋月“卸甲”,其实就是年羹尧惹恼了雍正,雍正此时没有办法,只能拿年秋月出气。雍正虽然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是他的性格是有点不太好的。那就是过于急躁了,并且他这个人心胸狭隘。

要说雍正一个大男人,堂堂大清国的皇帝,居然跑到后宫里面去找自己的妃子撒气,羞辱自己的妃子,这事情怎么看雍正做得也不大厚道。

年羹尧是怎么惹恼雍正的?由于年羹尧在西北打了大胜仗,解决了朝廷的边患,这极大的巩固了雍正的皇位,为他赢得了人心。所以雍正便极大了给予了年羹尧过高的恩遇,甚至还让百官跪迎年羹尧。

年羹尧自己也毫不谦虚,并且恃宠而骄。在朝堂之上,雍正其实已经非常不爽了,只是年羹尧毫不收敛。雍正召见了年羹尧手下的将军,并且让他们卸甲,凉快凉快。这原本是雍正体恤臣子,随口说说的。只是这些将军平时以年羹尧马首是瞻,根本不听雍正的皇命。最后,这件事弄得非常尴尬,雍正心里可以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然后,他气冲冲的跑到年秋月的宫中,去找年秋月撒气。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雍正说"卸甲″是气恼极了,重复年羹尧的话!

年羹尧西北大捷,班师回朝,本来雍正很高兴,兴冲冲的为将士们接风。接见将士之时,见他们都还是全副武装,天气炎热,雍正就让将士脱掉铠甲,可是将士们全都充耳不闻。年羹尧不疾不徐的来了一句"卸甲",将士齐刷刷的把盔甲都卸了。


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但是现在是朝,不是在外。将士们却不听皇帝的,只听年羹尧的,将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放?往大了说,其实他们都在抗旨。

这也说明年羹尧的威望有多高,本来群臣对年羹尧早就不满,不知在雍正面前说了他多少不是。雍正本来疑心病重,原来只想年羹尧是自己的包衣奴才,且带兵有功,处处包庇他。这次看过,群臣说的没错,年羹尧不仅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现在更是功高振主。


但现在,年羹尧刚打了胜仗回来,以前雍正当着群臣也总说他的好,这会儿总不能打自己的脸吧?所以只有隐忍不发!但心里那股气憋的是无可不可了!

一回后宫,专找年妃,气撒在她身上,羞辱她,让她"卸甲",脱,再脱!


其实年秋月是那个最无辜的受害者,当初她爱的是邬先生,四爷为了笼络年羹尧(当然他也喜欢秋月)纳秋月为侧福晋。所以最后秋月死的时候,雍正是真正伤心:有愧疚,更多的是对不起!


寻桂子


因为她是年羹尧的妹妹啊!

《雍正王朝》是一部经典历史题材影视剧,虽然并不完全是历史,但是这并不影响这部剧的精彩,很多人刷了一遍又一遍,这种情况很少见的,尤其是在现在神剧横行的社会,很少有人会像痴迷《雍正王朝》那样痴迷其他的影视剧,这部九十年代的戏着实令人称赞,整部电视剧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意味浓厚的场景,其中就有雍正叫年妃卸甲这一段戏。

雍正为什么要叫年妃卸甲,要先从西北战事说起。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清军前往平定,罗卜藏丹津和清军打起了游击战,青海很大,清军无法找到罗卜藏丹津,使战事一直拖延着,最后雍正派年羹尧去平定叛乱。

1724年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年羹尧奉命进京觐见雍正,雍正帝对年羹尧在西北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特令百官在德胜门前迎接年羹尧,年羹尧骑马来到德胜门前,百官跪迎,年羹尧意气风发,但是却一直不下马。

直到雍正率亲腹前来,年羹尧才勉强下马迎接皇上,年羹尧目中无人在此景中暴露无遗。

年羹尧虽然嚣张无比,但是解决了雍正的头等大事,雍正仍然笑脸相迎,并且与年羹尧手牵手进殿。

进殿之后,年羹尧首先给雍正上了一到折子,这道折子是年羹尧向雍正帝推举的功勋,雍正像寻常打开奏折那样打开了奏折,奏折一打开下了他一跳,这推举的人也太多了,这让雍正帝很为难。

之后雍正帝召见与年羹尧一同进宫的将士,这些将士进来后便向雍正帝跪拜,他们身上穿着铠甲,雍正帝看到这些有功之臣,心中是很高兴的,为了体恤这些将士,就不要他们拘束礼节,他让这些将士将盔甲卸了,凉快凉快。

这些将士听了皇帝的话面面相觑,看了下年羹尧,之后并没有卸甲,十三爷胤祥看到这个场景,便重申了雍正的话,这些将士仍然跪着不卸甲。

最后年羹尧应该是得意完了,说了一句:“既然皇上叫你们卸甲,你们卸吧。”这些将士听见以后,大声答“嗻”,随后麻利地卸了甲。

这下让雍正在百官面前着实是丢脸了,但是年羹尧却不知死字怎么写的,他对雍正说:“

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居然不知道皇上,只知道军令?怕是知道你年大人吧,雍正的怒火肯定直入脑门了。

雍正在朝堂之上仍然忍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不生气,从年羹尧进京的第一站起,年羹尧一直在激怒雍正,最后在朝堂上的一幕使得雍正帝已经怒火中烧了,只是在百官面前他忍住了。

雍正帝是皇帝,也是人啊,是人就是有七情六欲的,圣人也不例外。况且这事搁谁身上都会生气,换做其他皇帝年羹尧有可能在朝堂上就被宰了,但是雍正帝忍住了,虽然忍住了,但并不代表他不会生气啊。

人只有逼着一肚子火,就会释放,一时没能够释放,我们就会去寻找释放点、释放人。皇帝也不例外,晚上去临幸年妃时,雍正帝就爆发了,他去见年妃就是逼着一肚子火去的,这明显是一趟败火之行。

年妃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只有默默承受这一场怒火了,因为雍正帝来的年妃这里,就算是到了家,家是人们释放的地方,现在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上或者其他地方遇到不适后,一般都是回家,向家人释放,一旦家人那天有一点不让你满意,你的释放点就爆发了,雍正帝也是同理。

他见到年妃就阴着脸,不理不睬,最后说出两个字:“卸甲”,年妃迟疑,雍正帝催她快点,并且又再次叫她卸甲,随后又叫年妃卸甲,等年妃快卸完时,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雍正帝此行明显是将对年羹尧的怒火发在了年妃身上!

本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分析的,并没有立足于正史。


司马长史


《雍正王朝》中,作为九五至尊的雍正,为了江山社稷,终其一生不得不在骂声、憋屈甚至是耻辱中度过,这其中,最令他感到耻辱的就是“卸甲”事件。

年羹尧帮雍正打了场大胜仗,击溃了罗卜藏丹曾,但也因此埋下了拥兵自重的祸端。当得胜归来的年羹尧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正阳门前,所有大小官员都跪在了他的脚下。这时的年羹尧已经飘了,他甚至都没下马,直到雍正从城门内走出,他才下马跪拜。



大臣们见状,大多敢怒不敢言,孙嘉诚竟然冲口而出:“我要参他,我要参他!”

但是雍正还是给足了年羹尧面子,不仅没理会大臣们的看法,对于立功人员的褒奖,尽管人数甚巨,连一向谨慎的张廷玉都有所迟疑,但也是有求必应。可就在这时,几员大将带甲上殿接受表彰,雍正见他们身披甲胄,便说:“你们都是有功之臣啊,卸甲,凉快凉快。”

皇上让卸甲凉快凉快,这是皇恩浩荡啊,可这些将军们非但不卸甲,还一个个像聋了似的低着头不敢吭声。十三爷似乎看出了什么,赶紧出来圆场:“皇上叫你们卸甲,没听见吗?”

将军们依旧是纹丝不动。

这时,只见年羹尧摇着折扇,悠哉游哉地看了将军们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既然皇上让你们卸甲,你们就脱了吧。”

将军们得了将令,整齐高喊:“嗻!”然后立即脱下甲胄叠好。



雍正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年羹尧却仍不知请罪,不懂收敛,竟然笑着说:“皇上您别介意啊,他们在军营里呆长了,只知军令,不知道皇上。”

估计雍正当时斩了年羹尧都不为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甭管你是什么西北行辕,什么大将军,都得听命于皇上,听命于皇权。更何况,雍正付出了多少牺牲,盯住了多少压力,花费了多少帑银,才换来了年羹尧这场大胜,可世人却只记住了年大将军之威名,却忘记了皇上,年羹尧甚至都敢于挟余威去挑战皇权,这岂能不让雍正憋屈窝火?

不过雍正此时又不能处罚年羹尧,西北形势依旧复杂,还需要年羹尧的震慑,而且年羹尧拥兵自重,骤然除之,容易引发动荡,更何况雍正与年羹尧还有主奴之情,他也舍不得就这样杀了年羹尧,于情于理于江山社稷,他都要忍下这口恶气。

但在专制社会,皇上一向都是说一不二的,这下让雍正忍下这样一口怒气,他肯定要找地方发泄。找谁呢?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身处后宫的年贵妃,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

秋月也是个苦命人,打雍正还是阿哥时便在潜邸做丫鬟。真心爱着邬先生,却只能成为雍正制衡年羹尧的牺牲品,成了雍正的妾室。雍正继位后,她贵居妃位,又有年大将军撑腰,本应专横跋扈,却仍旧低调处事,善待下人。此番年羹尧得胜归来,太监宫女们都赶来向她报喜,可她内心却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只得用体己银子打发了他们。



果然,怒气未消的雍正在晚上来到年妃处,一进屋就冲着秋月责令道:“卸甲!”

秋月听话地褪去外衣,只见雍正面无表情,继续责令道:“卸甲。”

秋月只得将内衣也褪去,雍正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大吼:“再脱,再脱,再脱!”然后愤怒地摔门而去。惟余秋月一人,泪水无声落下。

常言天子称孤道寡,孤独无助,贵为九五至尊却只能朝自己的妃子发火,雍正将这种悲剧演绎到了极致。但秋月的悲剧早就在遇到邬先生那一刻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又有谁知晓呢?

只能说,在无情的政治面前,大家都输了。


达摩说


粗俗一点的说,雍正更想找一个平台来泄火来发泄白天在朝堂上所遇到的不满,与年羹尧有着兄妹关系的年秋月自然是最好的泄火工具,尽管雍正心里也明白,其实没必要拿年秋月去撒气。

随着山西形象工程的垮塌,诺敏这个被雍正封为天下第一巡抚的招牌在全天下面前摔个稀碎,外加京城科举考试发生了重大舞弊事件,雍正继承皇位以来所进行的三大重要工程,已经彻底毁了两个,只剩下还没有结果的西北战事在顶着雍正的最后一道脸面,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所有形象工程全部破灭,雍正也是毅然决然的拿出全部魄力,宜举国之力来全力支援这场战争。



最终雍正的努力还是得到了回报,年羹尧取得了西北大捷,困扰了清王朝几十年的西北边患暂时告一段落,雍正也完成了连康熙都没有解决的边疆问题,这一武功的建立自然也大大提高了雍正继位以来的威信,年羹尧也成为了巩固自己皇位的重要保护者,因此对待自己的“恩人”,雍正自然也毫不吝惜的在京城举行了巨大欢迎仪式,但尴尬的是,雍正发现他与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似乎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紫禁城门口,雍正下令百官跪拜迎接,年羹尧竟然一副皇帝的派头拒绝下马,想起当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从江苏赈灾回来,面对帝王一世的迎接典礼他选择了回避,而现如今,年羹尧却摆出了一副比皇子还要高贵的派头。

朝堂上进行封赏,年羹尧将自己手下所有的军官全部提交上报企图获得赏赐,面对两朝元老张廷玉委婉的说人员太多暂时难以安排,年羹尧却毫不给面子的在现场驳斥张廷玉,声称手下的军官立过战功,也许在年羹尧的眼中,自己的手下比朝堂上百官文武的地位都要高上很多,无形当中又惹怒了多少京城官员。



但比起年羹尧的架子和态度,更让雍正接受不了的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

年羹尧手下的部将们上朝参拜,见这些将军们身穿盔甲,雍正下意识的让他们卸甲乘凉,不曾想这些将军却没有任何动作,而是等待年羹尧的军令,直到年羹尧命令他们卸甲,他们才敢脱去盔甲,雍正的皇令竟然比不上年羹尧的军令,那大清朝是谁在当家?本以为在京城举行欢迎仪式和册封大典,好狠狠地打击一下曾经反对雍正的反对势力,提高雍正的威信,结果反倒让年羹尧耍了一次威风,自己反倒成为了背景,雍正能接受这样的屈辱吗?

所以到了晚上处于泄火的目的,雍正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来到年秋月的住处,不为别的,只为发泄!



雍正倒也言简意赅,进屋之后直接命令年秋月卸甲,也就是让年秋月脱衣服侍奉雍正,作为雍正的妻子侍奉雍正本来就是嫔妃的基本义务,但对于雍正如此直接的命令,根本不知道白天朝堂上究竟发生什么的年秋月自然也是毫无准备,因此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眼看着年羹尧的妹妹,自己的妻子竟然都不遵循皇命,本来就一肚子火的雍正自然也是彻底爆发,可他的内心又着实清楚年秋月根本不应该是发泄的对象,不想动粗硬来的雍正只能愤怒地推门而去,事实上就算年秋月选择了卸甲,对于雍正而言又能怎么样呢?

但帝王终究是帝王,经过一夜的缓冲,雍正还是平息了自己的情绪,甚至随后孙家诚参年羹尧行为不端时,雍正也仍然选择尽可能的维护这个形象工程,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在这一时期年羹尧还有利用的价值,雍正更不可能推翻自己的最后一个形象工程,可惜随着随后年羹尧的越发越难以控制,雍正终究还是动了杀机。


辽宁资深球迷


年秋月是年羹尧的同胞妹妹,两人童年的感情很好,直到年羹尧做了四川总督,逐渐飞扬跋扈,年秋月开始对年羹尧有看法,她似乎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哥哥将来的下场。当年,年秋月虽心有所属,却也跑不离成为胤禛侧福晋的命运,年家一脉的荣辱似乎需要她这个女人来承载。

直到胤禛继承大统,成为雍正皇帝,西北战乱,年羹尧受命危难之间,他战功赫赫,却也在西北虎踞龙盘,结党营私,甚至形成小朝廷,将士们心中只有大将军,而没有朝廷。这样的情况,雍正一早得知,只是迫于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说法,一直隐忍不发,心里希望年羹尧能领会圣意,有所收敛。

后来,西北战局初定,年羹尧奉召回京,更加结党营私,更加目中无人,行为却越发触怒雍正,雍正急在心里却没法行为一二。

于是,就把怒气撒向年秋月。让年秋月卸甲,其实就是想让年羹尧卸甲,无奈,年秋月已无法把握年羹尧的去向,就算贵为贵妃,也是无能为力。历史就这样被写了下去。

雍正心怒年羹尧,无奈年将耳旁风,重怒调戏年秋月,卸甲其实在谋略。


鹭岛行舟


对于大清帝国的功臣,雍正还是体现出了十成的诚意的,亲自出京迎接。

对于年羹尧而言,本来这已经是莫大荣耀了。但是年羹尧在这个阶段突然迷失了,真的就把自己当做了大清的功臣,所以百官再他眼里如草芥。甚至雍正对他而言,他都觉得自己是雍正的救世主。趾高气昂、嚣张跋扈劲头就上来了。

其实这或许也怪不得年羹尧,作为一个汉人,他已经达到了人生、仕途的巅峰。

满清的王爷跪在自己脚底下;身为贵戚,尽掌天下之兵;百官任由自己驱使;当朝天子雍正拿自己当恩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再回到几年前的光景,年羹尧刚刚从雍王府出来,放外任的时候。是何等的小心翼翼,是何等地精明诡诈。去拜访张廷玉的时候,真的可谓心思用尽,从爱好到品性再到道德绑架,各种试探,各种走路子。甚至在江夏镇还懂得明修栈道暗渡成仓,再到因为巴结八阿哥,被胤禛罚跪了一天。


而此刻自己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所以以前的各种委屈似乎都要抢在此刻全部找补回来似的。而恰恰此刻也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百官跪迎彻底得罪了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循吏们。而当雍正亲自来迎的时候,年羹尧竟然驱马直闯到雍正面前,才下马。雍正是忍了,可是就连孙嘉诚都看不下去了,若不是人拦着,估计都能冲出去给他两耳光,一顿痛骂。

如果说年羹尧的这种“不懂礼节”,只是让雍正嫌恶的话。那么金銮殿之上庆功,对有功将士的封赏,让雍正彻底意识到,年羹尧自己不和自己一条心了。

年羹尧认为我提的功赏名单,你雍正必须无条件满足。甚至为了让雍正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特意上演了一出“卸甲”的大戏。天气炎热,雍正让众位受赏将士脱掉甲胄,这本身是一个“关爱臣下”的小伎俩。然而年羹尧硬是让雍正玩现了。年大将军一个眼神,那些将士噤若寒蝉。


虽然年羹尧还是给了雍正台阶,说,你们耳聋啦,皇上让你们卸甲。于是有了年大将军的军令,将士们齐刷刷地把甲胄脱了。并且还说了那句只知有军令不知有圣命的话。这让雍正感受到了莫大耻辱,大夏天,心里哇凉哇凉的。

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军营里,炒米相信雍正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夸年羹尧会治军。可是这里是哪里?这是金銮殿啊!雍正坐着自己的龙椅啊,说话如放屁啊!

按照雍正的性格,恨不能此刻就将年羹尧打入死牢。但是,雍正忍住了。因为雍正知道,原来以为”西北大捷”是解决困境的法宝,现如今看来其实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凶险与困难,还很多很多,而且更加复杂凶险。因为原来是“姑舅”同心,一致对外;现在处理不好,就是腹背受敌。


但是作为皇上,雍正无法在众人面前宣泄。白天受到的气,只能宣泄在另外一个可怜人身上。

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身上。年秋月是一个没有人生自由(家生包衣),没有爱情(邬思道为了雍正的帝业,牺牲了她),没有亲情(年羹尧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牺牲了他),也没有希望的(雍正只是为了笼络年羹尧,才娶的他,而不是因为爱情)可怜的女人。

雍正让年秋月卸甲的时候,内心其实不比年秋月更亲松。

在强权面前,痛苦的人只有把痛苦强加于更加痛苦的人身上,哪怕他是雍正。所以到了后来解决了年羹尧的问题,雍正与年秋月之间的这层芥蒂终于消失了,雍正才开始对年秋月坦诚相待。只可惜时不假人,年秋月最终病死了,还是没有能够享受到雍正对自己的爱。


炒米视角


年贵妃哥子年羹尧得罪了雍正,三问天热卸甲年的亲兵转眼要看年的眼色,雍正当场不愿拂了年的面子,落个藏号了烹狗的名声。心想暂时弄不了你还弄不了你妹子么,回宫后雍正翻了年妃的牌儿,坐坑上就叫年妃卸甲卸甲再卸甲,卸得一丝不挂又不临幸,抬脚就走。雍正这样一是泄火气,二是要年妃婉转提醒她哥子别得意别过分,,生死荣辱在朕一念间。


倔强的砖头123


电视剧本身就好多虚构的地方 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吗 雍正王朝是部好剧 但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男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而不应该是卸甲等等 雍正身上有好多我们现代人需要借鉴的地方 比如他的隐忍 坚韧 勤奋 综合评论雍正是清代不可多得的创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