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玻璃是远古恒星的“遗物”吗?

天津上空的鹰


科学爱好者报到。

何止是玻璃?如今地球上除了氢、氦和极少量的氮外,其余一切物质都是古老恒星内部聚变的产物(比铁重的元素则是恒星死亡时剧烈爆炸的产物)。


太阳的光和热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常把太阳比做母亲。但事实上,她并非我们的“生母”,而是“养母”。


宇宙形成137亿年了,太阳形成才不足50亿年,那么在太阳形成之前的80几亿年中,这里发生了什么呢?答案是:如今的太阳系范围曾经是另一颗恒星的天下。

这颗恒星形成于136亿年前,它炽热、明亮,没有行星,质量为太阳的8~10倍。这种恒星的寿命很短,只有一到两亿年,氢不断聚变成更重的元素,等到铁出现时,它便开始了毁灭的历程。

聚变反应失控,剧烈的超新星爆发之后,这颗恒星被彻底摧毁,内部物质以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周围抛射,有些甚至被抛射到两光年之外,形成了球状的“奥尔特云”。



到了46亿年前,不断聚集的物质终于再次点燃了聚变反应。但剩余的聚变材料已经不够形成较大恒星了,所以这里只形成了一颗黄矮星——太阳。


而当初被抛射出去的重元素,在引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汇集于黄道面上,最终形成了行星与卫星。

所以你看,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古老恒星爆炸的产物,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说得浪漫点儿我们是星斗的尘埃,诞生于星云之中;说得逗比一点儿,我们就是原始恒星炸出来的渣渣再重新聚合一下~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科学爱好者章北海,讨厌堆砌数据和罗列公式吗?那就跟我一起开脑洞玩吧!


复活的章北海


应该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来源于恒星的死亡后的残骸。

地球上的氢、氦和锂都来源于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的太初核融合。其他的元素通通来源在恒星之中发生的核聚变反应。第一代的恒星产生于原始的星云中,组成恒星的元素只有氢、氦和极少量的锂。这种恒星也叫做第三族星族星。只是它们离我们太遥远了(离我们越遥远表示越古老),目前天文观测上还没有发现它们。

图:NASA拍摄到的可能是第三星族恒星发出的光辉

质量巨大的恒星会将氢元素逐渐聚变到铁,由于铁是最稳定的元素,它的聚变反应吸收到的能量比释放的能量还大,于是恒星迅速冷却。大大减少的辐射压就挡不住恒星质量产生的万有引力了,恒星外围物质极速向核心收缩,并在核心处撞在一起。巨大的撞击能量使核聚变反应得以继续,产生了铁以后的元素,并在巨大能量的作用下将这些元素抛洒入太空之中,与原始的星云混合。这就是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时间约几周到几个月。超新星爆发后的恒星核心根据质量的不同会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图:超新星爆发




:蟹状星云,超新星爆发后的残骸

这些被“污染”后的星云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产生第二代恒星,第二代恒星又被称为“第二星族星”,这样的恒星金属元素(氦以后的元素)含量较少。太阳系是第一星族恒星。是富金属恒星(约1.6%),也只有这样的恒星才有足够的金属元素产生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并产生生命。

图:太阳系和比邻星


讲科学堂


您真的是在这世上“活得极度的空虚和极度的无聊!精神上寻求刺激!耒满足您精神的极度空虚空洞,哈哈哈!人活着还是需要一点精神!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