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上,父母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的心吗?

钟勇180607335


很荣幸受邀回答,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名3岁孩子妈妈,很高兴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作为父母,对孩子有万千期待,所以对自家的孩子总会格外要求,甚至格外严厉。我们控制着孩子的行为,甚至想控制着孩子的思想,希望孩子能按父母计划的轨迹成长……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欠妥的。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 小时候我按照父母的要求认真学习,上兴趣班,报考县上最好的英语实验中学,高中选择理科……或许,我父母认为他们成功了,但我自己却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曾不理解父母,我曾抄袭过别人作业,写家庭作业曾偷过懒……受到父母的严厉苛责甚至打骂后,我和父母的关系便不那么亲近了,不是所有话都可以和父母聊……年龄稍大一些,看到父母辛劳工作,省吃俭用为我付出以后,我稍微懂事了,我明白了责任和感恩……

现在从事了教育工作,我再回头来思索,我才醒悟,最高级的育儿方式,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成全孩子,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你和孩子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家长要做的,仅仅是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路引导孩子,而不是主宰孩子。爱孩子所爱,爱是成全!孩子犯错,出现不好的行为时,不应该是指责,而应站在孩子这一面,用孩子更易接受的方式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各位父母有所帮助,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哦,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早早妈育儿


在育儿方面,很多家长确实喜欢控制孩子,或者说“管制”。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担心孩子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一遍又一遍问要不要上厕所?婴儿时期的把尿其实就是最初的“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家长的担心。就是题主提到的“不放心”。为什么不放心呢?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判断是否吃饱了,穿暖了,什么时候要去厕所,等等。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对待的,我们的父母用担心的方式表示关心。说到底,是父母把自己的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实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好,反而是家长的介入会干扰孩子的正常成长。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与孩子的拉锯战。

二是父母为了确定自己的权威地位

有的父母通过控制孩子来换取对自我权威的认同感。

父母与孩子经常会进行权力之争。比如,父母与孩子一起去商场,孩子要玩具,父母不给买,孩子哭闹撒泼打滚,有的父母最终妥协,孩子就赢得了胜利,以后还会用哭闹的方式迫使父母就范。另一种情况,父母打了孩子,就是不买,父母赢得了胜利,貌似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却伤了亲子关系。

《孩子挑战》这本书中提到,孩子的固执,不合作,跟父母对着干,其实是一种权力之争。孩子通过眼泪等方式迫使父母屈服时,他就赢得了战争,获取成就感。

反之,父母的不当控制,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正确的方式是接纳自己的情绪,信任孩子,双赢合作。

当然这些不是说说这么简单,需要父母时时觉察,不断修炼。所以说,育儿就是一场修行。



宁妈育儿


题主的这个问题真的是太赞了!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时候,孩子之所以这么累,是因为孩子们承担了他们父母的期待和愿望。这就是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个故事,一只鸡不会飞,下个蛋,孵出小的来来让它飞的真实写照。

看似“成功”的案例给了他们信心

之所以很多父母会坚持让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因为他们见证过有些人通过这些事情成功了。而正是这些成功的案例,让这些家长们找到了“救命稻草”。

这种表现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辅导班。

事实上我在生活中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因为我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而且兴趣特长也体现出不错的成绩来,让他们知道我给孩子爆了一些兴趣班和辅导班之后,

他们问我最多的绝对不是平常如何去辅导和引导孩子,而是我给孩子报了什么班?这个班在什么地方?这个班多少钱?实际上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成绩,一切原因就归结于辅导班好,所以他们想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通过这些辅导班来获得好的成绩。

我想我们很多人都应该非常清楚,辅导班仅仅是一个辅助而已——如果孩子不想学没有兴趣学,那么你把他送去对孩子来说仅仅就是一个煎熬而已,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实际上是负担和压力。

“焦虑”让一个人方寸大乱

我身边存在很多这种情况,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小学的知识,还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拓展了很多很多超出同龄人的知识,他们的孩子或许是在英语上成绩,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和高中甚至于大学的学生相匹敌,又或者是在数学上,他们是课内学习如无物,随便一考就是满分,而他们的学习重心是在奥数这种竞赛数学上。或者是他们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非常优美……

结合升学的压力,所以导致一些家长内心焦虑万分,方寸大乱。

而且他们来说第一反应就是“留给我孩子的时间不多了”!

在这种焦虑的心情驱使之下,无论是跟孩子的交流上还是在引导管理孩子上还是在孩子的学习规划上他们往往更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么就从大人做起。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人应该会质疑这个问题吧?事实上也真是如此,孩子跟大人的生活时间应该是最多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经受着无数次的耳濡目染,所以他们在处事的风格上,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以及做事的目的性、条理性等等都有着他们父母的影子!

种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图,不同的肥料,换句话说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么就请先从修炼自己开始吧。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在育儿路上我们不需要控制孩子(以没有生命危险为前提),只需要放下那颗不安的心

生活中我们总想控制孩子 让他们成为我们一样,做的事是符合我们的标准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一个自己成长的空间呢?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你什么都掌控了,那他的思维逻辑就会变成:反正妈妈说了算,那我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了。

感受最深的一次就是我们家孩子玩拼图32块,他整整拼了二十几分钟,我看到错了,说实话,我心里也很焦急,我想告诉他哪里错了,但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孩子给我的惊喜是,他不急不躁,竟然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点,拆掉再继续,最终完成。

试问:假如我们在孩子玩了一半的时候指手画脚,那他还愿意继续吗?估计跑去玩其它的了

让手让孩子慢慢来


辰毒1987


1、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亲子逐渐远离的过程

很多人问为何现在的小孩子不懂得感恩,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都是应该的,很多时候自己不想这样不想这样,但是被父母安排的人生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大学里面学什么专业,毕业之后找什么人结婚生子,等等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孩子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就好了,这是就是中国式绝大多数的家长的真实写照,并且告诉孩子我们都是过来人,不会骗你的,都是为了你好。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开始参与到自己不能参与为止,孩子结婚之后又帮忙带孩子的孩子,其实这样父母也不轻松,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快乐。

2、孩子终究是要自己生活的

很多的父母控制孩子是因为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要放置在孩子身上,认为这样是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可是孩子的路最终是要孩子自己走的,所以很多时候家长放心自己那颗心,你安排的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成为自己。

3、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培养孩子不是控制,而是教会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其中包含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这个过程中家长做好自己引导员的角色,带领着孩子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能控制,不能焦躁,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照攀比,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放松一些,孩子会愉快一些。


游戏育儿


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是父母的附属物,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孩子的想法。


二、孩子是思想不成熟的个人,父母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不能完全任孩子胡闹,任意妄为。

三、有句话是“孩子是父母折射的影子”,所以父母应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而不是控制。


我是骏哥妈妈,喜欢我头条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

成长啰嗦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生会接受很多的教育,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

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比作一棵树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而我们期待的果就是孩子获得的成就。

尤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甚至一生。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怎么处理事情的孩子会依葫芦画瓢地学过来。

看到过一句话:担心,是一种诅咒。

的确,作为父母,我们会过多地担心我们的孩子,“你还小,不会做,给我吧我帮你做”"天气这么冷,你要多穿点才行""多吃点,要不会饿肚子的"......类似这样的话,我们以为这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一年一年这样做着。殊不知孩子烦得不行,听话吧,自己心里不舒坦;不听吧,又得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所以为了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一定要他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如果他有一点点地反抗,就大发脾气。

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多学一些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放下心,放开手,让孩子快乐生活。

努力上进、积极自信,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有一个教育层次图,父母可以看看。在育儿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最好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赛赛284208846


我认同这个观点。

孩子是看着我们的背影长大的,而不是听我们说什么长大的。也就是说孩子是模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长大的。所以我们需要控制自己。最重要的是接纳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看到孩子某个行为之后,你暴怒不止,甚至出手就打。那多半是因为孩子的这个行为在我们小时候的身上也发生过,我们的父母当时并不接纳,甚至也打了你。所以你在心底里抗拒和不接纳孩子身上的这种行为,当我们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应该立刻让自己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孩子隔离,自己冷静下来再处理孩子的问题。这样这种伤害就不会继续下去。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觉醒。只有自我的心理能量提升了。完全接纳自己了,才能够不断的实现自我控制。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园长妈妈Mandy


先给你的问题比个心,问得太好了。其实这句话应该是用肯定的语气说。在育儿上,我们学校控制的真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那是我们自己的担心。自己的不放手,自己的离不开。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不会这个不会那个,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在这里适应不了,在那里适应不了。可是事实证明,孩子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其实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我们不肯放手。尤其是妈妈。

作为一个妈妈,从怀孕开始我就一直陪着她,哄他睡,给他喂奶。陪他玩儿。给他讲故事。你会觉得他是你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会担心没有你,他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所以你不敢放开他。不敢放开,拉着她的手。

事实上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很多时候,她已经不再需要你手把手的教他,他只是需要你引导他,告诉他怎么做,理解他。明白他的感受和情绪。引导他下来该怎么做?他就会做得很好。

甚至很多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并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送到幼儿园的宝宝虽然会哭。其实那是因为环境换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剩下的环境。当他开始意识到环境不同的时候,他需要去适应的时候,那么他就会适应的很快。可是送完孩子回家的妈妈,很多就没有办法适应了。觉得突然之间无所事事。在家里呆着也会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喝水会不会生命?会不会被别的小孩欺负。事实上孩子是会学会社交的。妈妈担心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多余的。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和圈子,他们会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像电视上超人妈妈里面胡可说的,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不要太多的去干涉。

再有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不用去盲目的攀比。更不要拿孩子跟孩子之间去做比较。不要觉得别的孩子会,而我的孩子不会就会产生焦虑焦躁,然后甚至迁怒于孩子觉得孩子很笨很蠢,别的孩子都会,可是自己的孩子却不会。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成长发展目的。每个孩子的成长有自己内在的规律。不用拿来跟别的孩子做比较。如果孩子到这个年龄,该会的他却不会,那么你就要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了。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父母肯定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是做的不好,才会导致孩子在这个地方出现短板。

所以在育儿的问题上不要焦躁,给孩子时间,也给自己时间。


熹有橘子


首先作为家长,如果有一颗“控制孩子”的心,说明这样的家长并不清楚育儿的关键是把孩子当成应该平等对待的人,而不是自己的“所属物”。

孩子只是在能力上不具备成人的标准,不能认为一切必须要由父母做主,凡事“亲力亲为”包办一切的家长,再怎么辛苦,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家长育儿越是放手越是快乐,孩子也会成长的很好。这个放手,家长必须要明白,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毕竟孩子吃饭穿衣大小便都需要家长教的,放手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得事自己负责。家长不能替代孩子吃饭走路,该是孩子做得事就必须要孩子自己做。

有时候孩子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低能”“不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孩子也会茁壮成长。

家长应该减少焦虑,放下对孩子的“不放心”了,让自己轻松上阵,毕竟陪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精神百倍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