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几万犹太人为躲避战乱来到中国,为什么不选择相对安全的大后方而是上海?

淡茗小啜


要说清这件事,必须讲一下二战时,日本人制定的“河豚鱼计划”。

在1938年11月9日的奥地利“水晶之夜”前,纳粹只是执行“排犹”政策:排犹就是把犹太人赶出德国的势力范围。从那夜开始,纳粹才开始执行屠杀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在“水晶之夜”前,面对排犹政策,犹太人就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中国有两个地方在接纳犹太人:“伪满洲”的哈尔滨和上海。其实,无论是伪满洲国,还是上海,在当时都已经是“日占区”。

日本人不排斥犹太人,主要是为了执行“河豚鱼计划”,利用犹太人在英美的势力,改善英美对日本态度。而且,日本人从来都是不提供“免费服务”的。

先说"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当时,国民政府驻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官何凤山。德国入侵奥地利以后,执行排犹政策。很多犹太人往返于各国领事馆,寻求签证。但是,各国迫于纳粹的势力,拒绝了犹太人的请求。

一天,一位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找到中国总领馆何凤山。之前,他跑了50多家领事馆,都被拒绝。而这次,何凤山一次给他发放20张签证。要知道,当时,发放签证是必须本人到场的。而何凤山特事特办,直接给了犹太少年签证。

这件事以后,很多犹太人知道中国还在给签证。于是,大批犹太人在中国总领事馆前排起长队。这让纳粹很生气,纳粹甚至不再租给何凤山房子(那个房子是犹太人的),让何凤山搬出总领事馆。何凤山就自己出钱,在附近找了间房子继续办公。甚至,在何凤山被驱逐回国时,还在火车上办签证。办好一张就直接从窗户扔出去一张。

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是亲德的。蒋介石不仅把自己的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在军队中聘任德国军事顾问。而且,国军当时准备组建36个德械师,来对抗日本的侵略。所以,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把何凤山调回国了。

最终,不顾纳粹的威胁和国内同人的非议,何凤山在1938年-1940年间向犹太人发放了数千张签证,具体数量无法统计。等到1939年,上海聚集了1.8 万犹太人。这个数量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人数量的总合。

何凤山的签证,是犹太人离开奥地利的通行证。同时,拥有签证的犹太人,在短时间内,也会免于被屠杀。

2001年1月23日,何凤山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上海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就已经沦陷了。但是,上海的租界地是“国中之国”,依然在接纳犹太难民。

虽然,上海已经沦陷。但是,拿到何凤山签证的犹太人,依然乘船来到上海。这是因为,上海有租界,而且犹太人也被日本人的亲善迷惑了。

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犹太富商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屠杀犹太人的仇恨,出钱资助日本。这让日本对犹太人势力有了新的认识,在日本人眼里,犹太人就是“钱”。事后,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这个犹太富商共进午餐。

当苏联开始“排犹”的时候,大量犹太人从苏联进入东北。日本侵占东北以后,发现可以利用犹太人的巨大财富建设东北的军事和工业。于是,在1934年,日本著名的钢铁业大企业家鲇川义介在外交刊物上发表题为《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这就是“河豚鱼计划”的雏形。

1937年,在日本人鼓动下,“第一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日本鼓吹亲善政策,珍视它同犹太人民的友谊。

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会议决定: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当然,日本人不是白帮忙。它们想用犹太人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1939年,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石黑甚至抛出一份报告----《关于引入犹太资金的研究和分析》,让在美国的犹太人组织出一亿美元,安置3万犹太人。这个犹太安置地的备选地址就是“伪满洲”或者上海。

所以,“伪满洲国”在日本人的授意下,给德国的犹太人提供了更多的签证,多达12000张!

当时,因为德日已经是盟友关系。所以,伪满洲国建立以后,德国承认了它的合法性。于是,伪满洲国在德国柏林建立了总领事馆。

王替夫是当时的伪满洲国驻德国柏林公使馆理事官补。在他的任期内,他为犹太人办了12000张签证。等他回国的时候,溥仪还接待了他,对他提出表彰。王替夫所做的,就是“河豚鱼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签证都是在日本军方授权下发出的。也是因此,王替夫没有收到犹太人发出的“国际正义人士”的称号。

说白了,犹太人在上海也好,在伪满洲国也好,都是要给日本人钱的!

日本人不会免费对犹太人提供帮助,不仅每一位犹太人都要靠犹太组织出钱养活。而且,日本人还要犹太人出钱投资其工业和军事建设。所以,等到1939年,上海的犹太人甚至请求日本不要再允许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因为,他们出不起钱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日本不再执行“河豚鱼计划”。不过,犹太人还是能在上海的租界居住,并从美国犹太人组织获得支援。可惜,1941年12月袭击珍珠港之后,日本夺取了上海租界,占领整个上海。在上海的犹太人也失去了和美国的联系。

1942年,日本政府正式废除了五相会议的决议。德国盖世太保首领瑟夫.梅辛格到达上海,要求日本地方当局“清除”犹太难民。日本人就把在上海的犹太人关进了“隔离区”,禁止犹太人离开上海。1943年,日本又把犹太难民赶入几平方英里的“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日本人用发放通行证的方式来限制犹太人的自由。只有有通行证的犹太人,才能出去打工、谋生。虹口区的中国人给予犹太人很多关怀。中国人不仅为犹太人提供廉价房屋居住,而且,还经常在犹太人饥寒交迫时给他们食物。

回归正题

犹太人选择上海,而不是大后方。一是因为,在上海,犹太人能够得到各种犹太组织的援助。二是因为,日本人向犹太人示好,并愿意协助犹太人“复国”!

等到日本人彻底撕开虚伪的面具时,已经是1942年。此时,犹太人已经不可能再逃往中国大后方了。日本人已经开始实行“圈禁”政策。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个问题木叔有过比较多的思考,可以给各位提供一些答案做参考。写个2000字吧,因为看了很多回答都是误导,特别是对历史不尊重,很无奈。

这算是普及常识,也算是辟谣吧!

第一,上海当时是“不设防的城市”,是不需要签证的唯一国际大都市。

上海当时很特殊,国民政府几乎没了管理,日本人和汉奸的管理也只是在一些领域,因为当地有特别多的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租借地,所以这些地方日本人和汉奸也管理不了,由外国政府负责。

这种复杂的战乱情况使得上海当时进出很便利,没有一个统一机构负责。

所以犹太人能够在躲避被纳粹大屠杀后,到上海避难,而不是到其他地区。这是有客观原因的。

加入上海没有租借地,没有日本人和汉奸无效的统治,犹太人们也不可能进来。

第二,犹太人拿到的签证,不是当时的国民政府行为,而是外交官何凤山博士的个人行为,这也是他被以色列视为“国际义人”的重要原因。所以犹太人不能进入国民政府统治的大后方。

很多人以为犹太人感谢国民政府,这是错的,因为给犹太人发了数千签证的何凤山博士,其实是个人行为,当时国民政府不让他发,但是他出于人道主义原因给发了。

以色列认定“国际义人”的标准就是出于内心的自发行为,也就是纯粹的人性的光辉,而不是接受命令或者压迫或者带有其他利益的目的而做的事情。

如果国民政府命令何凤山这么发签证,他不可能获得“国际义人”的称呼。名字也不可能至今还被刻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墙。

木叔去以色列的时候看到过多次,有三个中国人名字。其他两个都是不知名的欧洲华人劳工,曾救过犹太人的命。即使他们一点也不出名,但也没有被犹太人遗忘,而是以这种方式给整个犹太民族纪念。

另外当时为什么要发签证?不是说让他们一定到上海,是因为要逃离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必须有签证才能出去。至于发了之后他们是不是到上海,是不一定的。

上海二战期间接纳了大约2-3万犹太人,何凤山博士发了大约不到1万张,所以可见,很多人说自发过去的。当然何凤山发的签证里,也有一些人去了美国。

第三,国民政府曾考虑过在大后方设立一个犹太人特区,后来不了了之。

这个有意思。是当时孙中山的儿子,在国民政府担任教育院长还是监察院长的孙科提议的。说犹太人命运太苦,而且很聪明。他认为应该在云南划出一小块地方,给犹太人移民,让他们来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

据说这块地方当时都选好了,在靠近缅甸的边界地区。人数大概引进10万人。

不过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大约是1939年,后来因为大后方也不安全了,日军对西南也开始轰炸和进攻,让国民政府也没法认真考虑这件事,毕竟抗战更重要。

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四,有人说这和东北的河豚鱼计划有关,完全是乱说。

来上海的犹太人都是比较穷困的犹太人,很多人被日本人圈禁在一个隔离区,类似被德国纳粹圈禁的在欧洲很多城市的“隔都”一样,住的很拥挤,吃得很差。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隔着这个“隔都”的栅栏,给犹太人往里面扔东西吃,防止他们挨饿。这是很多犹太人后来回到以色列回忆时候说的,不少人都已经很年迈了,但是还要儿子带着他们会到上海看看,或者嘱咐孩子尽量寻找自己的中国恩人。

不少在“隔都”的犹太人和当地的中国人都交了朋友,甚至很多犹太人几十年后都会说几句上海话。

所以他们和1940年之前日本试图在东北策划犹太人建国的那群人是完全不同的。日本人当年笼络的是从俄罗斯西部地区来东北的犹太人,他们不满苏联的社会主义政策,也很有钱,担心被苏联人没收财产之类的,就跑到东北避难。

日本人就看中他们的钱了,认为可以利用。所以才河豚鱼计划嘛!河豚是什么?美味但有毒。他们就因此来形容要吞掉犹太人的金钱,但是避免被犹太人发现而反抗。

这帮人和上海的犹太人不仅来源不同,经济条件也完全不一样。上海和东北的情况更不一样。所以不能混淆。

况且,东北已经有伪满洲国了,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人说让犹太人在东北建国就是谎言,是利用罢了。满洲国也有个给犹太人发签证的,叫王替夫。他发了大概1万张,但为什么没有被以色列称为“国际义人”?

就是木叔之前说的,他是给政府办事,政府让他发的,让他把很多犹太人笼络住,好为日本人服务。这不符合“国际义人”必须发自内心,不带任何利益的人道主义出发点的基本标准。

从这点也能看出,上海的犹太人和东北的犹太人在当时是有很大不同的。更何况西方主流犹太人完全反对俄罗斯犹太人和日本人的什么河豚鱼计划。

美国犹太协会主席给俄罗斯犹太人负责人写信,说根本都不想和他说话了,让他别上日本人的当。

果然河豚鱼计划还没实施就胎死腹中了,因为希特勒也反对,日本人没办法。


你如何看待犹太人在上海?


木春山谈天下


上海是当时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地方。

“水晶之夜”后,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开始,许多犹太人被党卫军关进集中营。当时希特勒规定,只要拿到能前往他国的凭证,离开德国,就能救出被关押进集中营的犹太人。

相比之下,上海属于自由港,不需要签证,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可行度极高的选择。但也必须糟糕,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1943年,日本将犹太人以“无国籍难民”,强行迁入虹口隔离,犹太人的平静生活因此被打破,一直到二战结束。

二战期间,上海接纳犹太人两万左右。另外,有些德国的犹太人拿到美国签证,算是万幸的事情,也有的犹太人去了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


五味社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犹太人在上海这个话题一度很火热,上海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犹太难民纪念馆。身为犹太人的基辛格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感谢中国在二战期间救助了众多犹太人并未他们提供了避难所,感谢中国一向对其他民族提供的巨大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前往上海避难的犹太人数量有3万人之多。从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开始,犹太人遭到了集体迫害,这件事情之前,纳粹还只是驱逐犹太人。当时各国纷纷紧闭国门,拒绝接纳犹太难民,上海的包容态度,就显得尤为珍贵。当时犹太人之所以选择上海而不是其他地方,跟上海本身的特殊地位、中国官方的态度以及日本的态度都有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由城上海

解放前的上海有着“冒险家的乐园”的称号,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列为通商口岸,后来列强又在上海划分了租界。对于租界事务,中方无权管辖。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对犹太难民来说,去上海是最容易的。因为不需要什么工作证明,也不需要其他什么特别的东西。不像现在,要出国,办签证的时候,都要一堆证明,比如财产啦,工作啦之类。尤其是1937年之后,去上海更加容易了。当时上海已经沦陷,中方已经管不到了,而日本还没有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因此,大量的犹太难民前往上海避难。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国民政府外交官何凤山,他当时在奥地利发放了上千张签证,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挽救了上千犹太人,功劳不容置疑。但是上海的犹太难民最多时达到3万多,这些难民是通过各种渠道抵达上海的,很多人是在国际犹太社团的帮助下来到上海的。当时天津也有很多租界,跟上海差不多,所以有不少犹太难民去了天津,不过人数远远比不上上海。

除了签证方面的原因,对犹太人来说,上海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上海有一个实力颇强的犹太社团。上海刚刚成为通商口岸时,就有一批来自中东的犹太人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俄国十月革命后,差不多有15000名俄国犹太人跑到哈尔滨,其中有4000人左右后来去了上海。而哈尔滨的犹太社团在九一八之后,很多人逐渐离开哈尔滨,前往天津、上海等地。1932年,犹太人在上海成立了一个组织——上海犹太宗教公会。当时光俄国犹太人就达到5000人。1937年,他们在法租界购买了一块地,1941年,一座能够容纳1000人的犹太教堂建成。此外,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由于其实施歧视犹太人政策,有少部分犹太人来到了上海。从1933年到1937年,来华犹太人数量大约1500人,不过这批人不能算难民,应该算侨民。

总的来说,1937年的时候,上海犹太社团经济实力很强,他们大多从事商业,属于精英阶层,比如上海滩有名的大亨哈同。犹太人有一个特点,他们来到某个陌生的地方,可以得到当地犹太人的帮助,只要是犹太人,遇到困难,都会出手相助。因此后来的犹太难民大量前往上海,跟上海犹太社团有很大的关系。

二、国民政府安置计划与白尔克拉斯计划

1939年底的时候,抵达上海的难民人数已经超过了2万,加上此前八一三抗战导致的难民,上海一共聚集了几十万难民。这对上海租界当局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住房、食物都严重短缺。1939年8月,上海工部局就宣布禁止接受欧洲难民。但是禁令根本没用,犹太人继续抵达。犹太社团内部的救济委员会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了,想把一部分转移出上海。但是其他国家都不收,只能找国民政府了,他们确实有想法把犹太人安置到大后方。

对于已经退到大西南的国民政府来说,上海已经是鞭长莫及了。不过高层里有一部分人对犹太难民挺有兴趣。经济顾问杨格向经济部长翁文灏提出建议,可以考虑聘用那些有专业技术的难民,这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当时建议往西南或者西北安置四五千犹太难民。行政院长孔祥熙甚至公开说准备将海南岛划为犹太人的定居点。而真正将此事提上日程的是当时的立法院院长孙科。

孙科向国防最高委员会提出议案,建议在西南边区划一块地方给犹太难民寄居。他认为有以下四个好处:一是道义上算是实践了孙中山的联合弱小民族的遗训;二是可以拉拢英国人,当时在远东有很多英国籍犹太人从事银行业,这些人在英国影响很大;三是可以博取美国人的好感,因为美国也有很多犹太资本;四是犹太人本身就有很多资本和人才,可以为我所用。后来几个部门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议案,大多同意在云南安置,但是不能安置在边境,而是要安置在靠近内陆的地方。得到消息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反应很积极,他直接表态说犹太难民有知识有技术,而云南正缺这样的人来开发,他非常欢迎。

孙科等人的出发点是解决上海难民过多的问题,不过有人却有更加大胆的想法。这人叫白尔克拉斯,是个德国犹太人,银行家。白尔克拉斯的计划是向中国移民10万中欧犹太人,他提出找一个或者几个气候和经济条件比较适宜的地方来安置10万犹太人,每个移民上交50英镑至100英镑作为保证金。这笔500万至1000万英镑的保证金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对抗战初期外汇短缺的国民政府很有诱惑力。行政院专门讨论了这个计划,最后总体上同意了该计划,不过保证金提到了200英镑。白尔克拉斯得知初步意向之后,非常高兴,立即在上海和平饭店召开会议,并且公开了这个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犹太社团甚至直接派人来华考察,并且承诺给抗战提供援助。但是国民政府一直没有公布消息,国内媒体还是从国外媒体上得到的消息。

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国府内部一些人的反对。当时跟白尔克拉斯接触的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也很谨慎的表示,犹太人没有国家观念,唯利是图,聘用少数还可以,但这10万犹太人恐怕对本国人产生很大影响。有人对犹太人本身印象就不好,特别是在上海,哈同是靠房地产发家的,很多人觉得这些犹太人都是吸血鬼一样的赚钱。除此之外,当时中国本身就有2000万难民,自己国人都没法安置,却去安置外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最终,国府以交通不便为由,拒绝了孙科的计划,也拒绝了白尔克拉斯的计划。

三、日本的河豚鱼计划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后来又占据了很多地方。在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的时候,上海也已经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日本人的态度对于犹太难民的存亡至关重要。对于在华犹太人,日本很早就有了河豚鱼计划,因此,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命运也受到这个计划的影响。

河豚鱼计划并非一个正式的称呼,它是指日本在占领东北之后,从1934年到1940年之间,日本最高层设计的一项秘密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招募有才能的犹太人,利用他们的资本和人脉圈来构筑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人把犹太人称作河豚鱼,意思是去其毒素,食其美味,也就是要利用犹太人为自己服务。按照计划,日本打算在东北或者上海设一个犹太人居留地。

日本人之所以要提出河豚鱼计划,主要是因为九一八之后,日本在国际上遭到孤立,他们虽然占据了东北,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发。日本曾经从本国移民了上百万,但是导致其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当时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拒绝在东北投资。日本希望利用犹太人的资金和才能开发新占领的地方。同时犹太人还有一个用处,日本人觉得犹太资本可以影响美国的政策,这样可以改善日本和美国的关系。

1938年,日本召开了五相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未来日本的国策,也就是向南洋扩张,夺取东南亚的资源。这次会议特地提到了对犹太人的政策,会议最后决议,大体意思是虽然盟友德国和意大利敌视犹太人,但我们不能这么干,我们需要资本,还需要犹太人帮忙改善跟美国的关系。日本的如意算盘是在夺取东南亚的时候,通过犹太人来缓和关系,让美国不干涉。

应该说河豚鱼计划对犹太人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当时他们要的就是生存空间。1938年和1939年,大量犹太难民前往上海,当时上海已经被日本军队控制,如果日本军队实行封锁,前来避难的犹太人即使坐船到了上海,也很难上岸。1939年12月,远东犹太社团在哈尔滨召开了远东犹太人会议,在会上,在华犹太人社团领袖向日本表达了谢意,并且表示了合作意向。会议开了三次,由于德国向日本施压,第四次会议没有能够召开。不过日本希望通过美国犹太人来改善跟美国关系的愿望没有得逞。在华犹太社团领袖向美国犹太人领袖写信汇报这件事,遭到美国犹太领袖的严厉抨击。美国犹太领袖认为他们居然跟日本人合作,他们“太堕落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河豚鱼计划也就破产了。日军将上海的犹太难民全部关进了虹口区集中营,当然了,俄国犹太人除外,因为他们都拿了苏联护照,而苏联当时跟日本有中立条约。不过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这些拿苏联护照的犹太人有不少人死于日军的报复。日本人对集中营限制并不严格,里面的犹太人可以继续从事宗教活动,他们还得到了周边的中国居民的同情和帮助。

总而言之,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上海的开放无疑为几万犹太人提供了一条活路,相比于惨死在纳粹手下的几百万犹太同胞,他们是幸运的。而中国在那种艰难之下,还能收容难民,并且计划划出地方安置,可见中国人民的善良。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哦。


迷蝶梦文史社


犹太人在二战中逃亡上海,主要是躲避德国的排犹浪潮,并不是完全为了躲避战乱。而上海,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国际大都市,有大量的外国侨民,且当时的民国对犹太人是持欢迎态度的,大量犹太人慕名前往,也在自然之中了。

犹太人前往上海主要有几个阶段,分别可以分作日本侵略以前,日本侵略早期,和日本侵略后期。

在日本人到来之前,犹太人和欧美的众多侨民一样,到达上海主要是谋求经济利益。这个阶段的犹太人还比较少,但是一直处于增加状态。

日本人占领东三省以后,由于资金匮乏,企图引进资金雄厚的犹太团体前往东北,为日本提供支持。作为交换,日本承诺允许犹太人在东北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为了这个犹太国家,世界上大量的犹太人经由上海前往东北。这个阶段,也是上海的犹太人最多的时期,曾一度迟滞数十万人。

日本接纳犹太人,是在德国不知情的情况下背着德国进行的。德国在欧洲的排犹进入高潮以后,由于同盟关系,德国开始对日本施压。迫于德日同盟的压力,且由于日本对犹太人的利用已经完成,日本开始大规模驱赶和迫害犹太人,东北和上海的犹太人大多又逃离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犹太人在上海的活动随即陷入低潮,慢慢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因此,二战时犹太人前往上海,不止是避难那么简单。真正避难的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是冲着利益和复国而来,因而也自然不愿前往更安全的后方了。


苏绽


因为犹太人需要躲避的是德国纳粹迫害,而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或者其他国家。

一、犹太人千方百计躲避的是德国纳粹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出台了400多项迫害犹太人的法案,其中,以1935年9月15日通过的《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保护法》和《帝国公民权法》最为臭名昭著。

根据这两个法案,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被野蛮剥夺,犹太人被禁止与一切其他族群通婚,同时也不能再从事企业家、律师、学者、医生以及作家记者等职业。

1939年1月24日,纳粹德国的帝国保安局和犹太移民办公室负责人莱因哈特·海德里希,拟定了一份“在目前情况下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最好方案”。

方案强调通过各种手段强迫犹太人离开德国,仅仅在1939年一年,被驱逐出德国、奥地利的犹太人就达到了约7万8千人。

为了加速清除犹太人,纳粹甚至悄悄联手犹太复国主义者,将数千犹太人偷偷运往英国控制下巴勒斯坦。

同时,就犹太人自身而言,出于对未来前景的担忧和不确定,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也主动逃离德国、奥地利等国。比如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等,都在20世纪30年代的反犹浪潮中离开欧洲。

二、绝大多数国家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

犹太人逃离欧洲以后的第一选择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上海这样遥远的城市并不在首选之列。

不过犹太人很快发现,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纷纷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

为了帮助犹太难民,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38年牵头召开了一次救助犹太难民国际会议,然而,除了中美洲小国多米尼加,与会的32个国家当中的大部分,包括美国在内,都不肯接受犹太人。

1939年5月,一艘载有900多名犹太难民的客轮“圣路易斯号”从德国汉堡港出发,驶往美洲。结果,先是被古巴拒绝停靠,接着又在试图停靠美国迈阿密时被拒绝。

当时圣路易斯号的乘客们甚至可以看到灯火辉煌的迈阿密荣,他们在被拒绝后,曾经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恳求避难,然而,拒绝客轮停靠的命令正是来自罗斯福本人。

最后,这艘船又回到了欧洲,等待他们的,是纳粹死亡集中营。

圣路易斯号这段旅程正好体现了当时犹太人的窘迫处境:

“看来世界将要分为两部分 — 犹太人不能生活的地方,以及他们不能进入的地方”。

三、上海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开放城市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仅次於纽约,伦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

繁荣富庶自由开放的上海之所以成为犹太人逃亡目的地,有着多种因素叠加:

1.上海租界是当时全世界最特殊的“国中之国”。

尤其是英美两国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不仅独立于中国政府,而且不受任何外国领事管辖,由外国侨民实行自治。

因此,1937年上海沦陷后,上海租界成为世界上对犹太难民最开放的收容所:无需签证、无需有人宣誓担保,无需警方证明,无需保证经济独立。

2.上海有强大的犹太商人团体。

他们最早在1840年上海开放时就已经前来,他们涉足的领域非常之广,包括贸易、实业、房地产和公用事业等,其中,沙逊(Sassoons)、哈同(Hardoons)、嘉道理(Kadoories)等犹太家族生意最为成功。据统计,到20世纪初,沪港两地的犹太人有1000多人。

1938年,上海犹太商会组建了COMA委员会,不但为来上海逃难的犹太难民提供公寓,还向每位难民每天提供5美分的基本生活费用。

当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后,美国犹太人组织又牵头组织JDC联合慈善力量,为难民提供帮助。

3.日本人的犹太难民政策。

尽管和纳粹德国结盟,但是日本人对犹太人的政策较为宽容。1938年12月5日,日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大藏相专门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下一步对犹太人政策。

会议最后一致认可日本政府继续采取对犹亲善政策,计划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犹太人居留地”,并鼓励犹太资本“开发满洲”。同时,日本人还幻想通过犹太人势力,改变美国对日本不友好的态度。

4.中国人何凤山和日本人杉原千亩。

二战爆发前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使领馆都停止对犹太人颁发签证。

只有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和日本驻立陶宛代理领事杉原千亩,他们千方百计加快速度向犹太人发放了许多签证。

这些签证,最终拯救了数千名犹太人,因为当时的奥地利和苏联,犹太人若无签证将无法离境。二战结束后,何凤山和杉原千亩获得以色列政府授予的“国际义人”称号。

正因为有着以上几个原因,上海,而不是大后方,或者其他城市,成为数万名犹太人逃亡的目的地。

据统计,1933年到1941年间,大约有3万犹太人逃到上海,绝大多数平安度过二战。

PS:1939年,国民政府立法院一度打算吸引10万名德国犹太人定居大西南,不过,当时自顾不暇的中国政府,根本没有机会把这个方案付诸行动。


小奔说史


注意了没有,那些犹太人到了上海都去了虹口日本人的地盘,而不是去华界中国人的地方?因为有日本人庇护,日本人杉原千亩发了6000张派司,中国何风山发了2300张派司给了犹太人,以前在04年日俄战争中犹太人帮助过日本人提供资金支持,38年上海犹太人与日本人有过交易,利用上海是自由市即无需签证即可进λ的特点让犹太人来到上海。


太阳125933863


犹太人这个民族自古主要是经商来生存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在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是不会从事农业生产的,他们生存就是靠经商,所以你让他们去大后方,当时中国大后方经济体制怎么样大家清楚吧?而上海是当时远东第一大城市,不夜城啊!对唯利是图的犹太人来说那是最好的土壤就像农民遇到了肥沃的黑土地一样。你看当时上海巨富哈同!不就是代表人物吗?


笑林广记-


日本并不讨厌犹太人呀,不仅不讨厌而且还对犹太人感恩戴德。这一点日本人自己拍的电视剧坂上之云就有体现。日俄战争打一半没钱了,差点打败仗。结果是犹太银行家不满俄沙皇虐待犹太人。主动借钱给日本。可以说犹太人对日本人有救命之恩。德日可以说是很蹩脚的盟友。纳粹德国没有有的德棍说的那样喜欢中国。但基本上看东亚人种都是一样。而日本人对犹太人还是相当有好感的。


北漂叔叔


要说清这件事,必须讲一下二战时,日本人制定的“河豚鱼计划”。

在1938年11月9日的奥地利“水晶之夜”前,纳粹只是执行“排犹”政策:排犹就是把犹太人赶出德国的势力范围。从那夜开始,纳粹才开始执行屠杀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在“水晶之夜”前,面对排犹政策,犹太人就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中国有两个地方在接纳犹太人:“伪满洲”的哈尔滨和上海。其实,无论是伪满洲国,还是上海,在当时都已经是“日占区”。

日本人不排斥犹太人,主要是为了执行“河豚鱼计划”,利用犹太人在英美的势力,改善英美对日本态度。而且,日本人从来都是不提供“免费服务”的。

先说"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当时,国民政府驻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官何凤山。德国入侵奥地利以后,执行排犹政策。很多犹太人往返于各国领事馆,寻求签证。但是,各国迫于纳粹的势力,拒绝了犹太人的请求。

一天,一位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找到中国总领馆何凤山。之前,他跑了50多家领事馆,都被拒绝。而这次,何凤山一次给他发放20张签证。要知道,当时,发放签证是必须本人到场的。而何凤山特事特办,直接给了犹太少年签证。

这件事以后,很多犹太人知道中国还在给签证。于是,大批犹太人在中国总领事馆前排起长队。这让纳粹很生气,纳粹甚至不再租给何凤山房子(那个房子是犹太人的),让何凤山搬出总领事馆。何凤山就自己出钱,在附近找了间房子继续办公。甚至,在何凤山被驱逐回国时,还在火车上办签证。办好一张就直接从窗户扔出去一张。

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是亲德的。蒋介石不仅把自己的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在军队中聘任德国军事顾问。而且,国军当时准备组建36个德械师,来对抗日本的侵略。所以,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把何凤山调回国了。

最终,不顾纳粹的威胁和国内同人的非议,何凤山在1938年-1940年间向犹太人发放了数千张签证,具体数量无法统计。等到1939年,上海聚集了1.8 万犹太人。这个数量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人数量的总合。

何凤山的签证,是犹太人离开奥地利的通行证。同时,拥有签证的犹太人,在短时间内,也会免于被屠杀。

2001年1月23日,何凤山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上海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就已经沦陷了。但是,上海的租界地是“国中之国”,依然在接纳犹太难民。

虽然,上海已经沦陷。但是,拿到何凤山签证的犹太人,依然乘船来到上海。这是因为,上海有租界,而且犹太人也被日本人的亲善迷惑了。

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犹太富商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屠杀犹太人的仇恨,出钱资助日本。这让日本对犹太人势力有了新的认识,在日本人眼里,犹太人就是“钱”。事后,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这个犹太富商共进午餐。

当苏联开始“排犹”的时候,大量犹太人从苏联进入东北。日本侵占东北以后,发现可以利用犹太人的巨大财富建设东北的军事和工业。于是,在1934年,日本著名的钢铁业大企业家鲇川义介在外交刊物上发表题为《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这就是“河豚鱼计划”的雏形。

1937年,在日本人鼓动下,“第一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日本鼓吹亲善政策,珍视它同犹太人民的友谊。

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会议决定: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当然,日本人不是白帮忙。它们想用犹太人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1939年,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石黑甚至抛出一份报告----《关于引入犹太资金的研究和分析》,让在美国的犹太人组织出一亿美元,安置3万犹太人。这个犹太安置地的备选地址就是“伪满洲”或者上海。

所以,“伪满洲国”在日本人的授意下,给德国的犹太人提供了更多的签证,多达12000张!

当时,因为德日已经是盟友关系。所以,伪满洲国建立以后,德国承认了它的合法性。于是,伪满洲国在德国柏林建立了总领事馆。

王替夫是当时的伪满洲国驻德国柏林公使馆理事官补。在他的任期内,他为犹太人办了12000张签证。等他回国的时候,溥仪还接待了他,对他提出表彰。王替夫所做的,就是“河豚鱼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签证都是在日本军方授权下发出的。也是因此,王替夫没有收到犹太人发出的“国际正义人士”的称号。

说白了,犹太人在上海也好,在伪满洲国也好,都是要给日本人钱的!

日本人不会免费对犹太人提供帮助,不仅每一位犹太人都要靠犹太组织出钱养活。而且,日本人还要犹太人出钱投资其工业和军事建设。所以,等到1939年,上海的犹太人甚至请求日本不要再允许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因为,他们出不起钱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日本不再执行“河豚鱼计划”。不过,犹太人还是能在上海的租界居住,并从美国犹太人组织获得支援。可惜,1941年12月袭击珍珠港之后,日本夺取了上海租界,占领整个上海。在上海的犹太人也失去了和美国的联系。

1942年,日本政府正式废除了五相会议的决议。德国盖世太保首领瑟夫.梅辛格到达上海,要求日本地方当局“清除”犹太难民。日本人就把在上海的犹太人关进了“隔离区”,禁止犹太人离开上海。1943年,日本又把犹太难民赶入几平方英里的“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日本人用发放通行证的方式来限制犹太人的自由。只有有通行证的犹太人,才能出去打工、谋生。虹口区的中国人给予犹太人很多关怀。中国人不仅为犹太人提供廉价房屋居住,而且,还经常在犹太人饥寒交迫时给他们食物。

回归正题

犹太人选择上海,而不是大后方。一是因为,在上海,犹太人能够得到各种犹太组织的援助。二是因为,日本人向犹太人示好,并愿意协助犹太人“复国”!

等到日本人彻底撕开虚伪的面具时,已经是1942年。此时,犹太人已经不可能再逃往中国大后方了。日本人已经开始实行“圈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