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糖尿病是“夫妻病”?有什麼依據嗎?

醫學僧說


這個真的是有一定依據的,來自瑞典的一項科學研究給給我們做出瞭解答

瑞典的科學家對 15 萬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萬名子女做過研究,結果發現: 如果家庭中有某個人都有糖尿病,那麼他們家裡其他人的糖尿病的風險是家裡沒有糖尿病患者家庭的2到30倍。



當然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這可能是遺傳的因素呀,確實是這樣。

患糖尿病(當然其他慢病也一樣)因素其中有一項就是遺傳風險。

如果A童鞋有兄弟姐妹,而他們得了糖尿病;B同學也有兄弟姐妹,但是他的兄弟姐妹中沒有患糖尿病。

那麼A童鞋患糖尿病的風險是B童鞋的30倍還要多。如果像筱赧這種獨生子女就很難來分辨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研究的另外一個結果: 糖尿病會不會傳染呢?

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之間,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麼另一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1.3 倍。 糖尿病確實可以“傳染”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

有科學家推斷:共享的生活環境為患 2 型糖尿病的發生貢獻大約 30% 的力量。



同樣生活環境城市汙染,工作家庭的壓力,還有飲食的習慣,比如只吃精白米飯不愛吃粗糧,蔬菜吃的少肉類吃太多,食物過於油膩,運動量少,想必是每個家庭共有的特點,那麼如果夫妻一方患了糖尿病,這種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長久以往下去,另外一方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也會增加。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雖然不傳染,卻要防止夫妻共同患病。所謂“夫妻病”,就是夫妻雙方有一方患病,另一方也未能倖免。

糖尿病是“夫妻病”的原因在於:糖尿病的發病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例如長期靜坐少動、飲食不合理等。夫妻雙方在一起生活久了,生活習慣也會相互影響。例如在飯桌上大家是共同進食,有一方喜歡吃大魚大肉,飲食過於油膩,愛吃油炸食品,愛吃甜食等,另一方不知不覺也會跟著吃起來,導致熱量攝入增加,引起肥胖等。還有的夫妻由於工作忙,下了班常常不開火做飯,點外賣或去餐館吃飯,吃一些方面食品等,也會使熱量攝入增加。

夫妻雙方有一方不愛運動,常常坐著玩手機、看電視、看電腦等,另一方受其影響,也會慢慢變得不愛運動,由於體力活動的缺乏,導致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

夫妻雙方有一方患上糖尿病,往往由於病情變化、經濟壓力等原因導致焦慮、抑鬱,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影響配偶,使配偶精神壓力增大,長期下去,可誘發糖尿病。

因此,夫妻雙方有一方患有糖尿病,另一方也要提高警惕,雙方共同學習糖尿病健康知識,改變生活習慣,積極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確實是“夫妻病”,在書上沒有這個病名,主要是根據很多家庭裡出現了夫妻二人同時或者先後患上糖尿病而賦予此名

由於夫妻間長期親密接觸,飲食、生活習慣基本一致,而糖尿病本身就是個“富貴病”,吃得好、吃得精、營養過剩、活動量減少、出行以車代步、繁重的體力勞動由機器取代、體重增加這些都是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的不良因素,仔細分析一下這些因素,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發生的,夫妻二人吃“一鍋飯”、一起“葛優癱”、一起“乘車出行”,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一起“夫妻病”了

其實“夫妻病”不僅僅只是糖尿病一種,皮膚疾病、睡眠障礙、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超重肥胖、甚至癌症等很多疾病都是比較容易夫妻同患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夫妻病”呢?

夫妻二人可以說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共同積極的面對“夫妻病”,找回自己的健康

平衡膳食、食物多樣

每天的膳食應該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建議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食物

適量運動,健康體重

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天天運動,以保持健康體重。

要積極參加日常活動和運動,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運動,累積150分鐘以上

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起居有時、行為有度

規律充足的睡眠、不做“低頭黨手機族”、戒菸控糖限酒、科學喝水、綠色出行、回家吃飯… …,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會為我們的健康加分

與人為善 心理平衡

凡事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態擺正了,行事自然不會偏差、心情也自然會明朗起來

希望我們都要遠離疾病的困擾,更要遠離“夫妻病”

營養海賊船調酒師~任洪葉(婦產科主治醫師、營養師、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心理諮詢師,熱愛生活的寶媽一枚)


營養海賊團


夫妻長期生活在一起,有著近似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運動習慣等等,當這些習慣足以誘發糖尿病時,往往就會出現倆人都患病的情況。所以說糖尿病是“夫妻病”是由一定道理的。因為糖尿病的一部分發病原因是跟生活飲食習慣有關的。

一、作息規律

多項研究數據表明,睡眠不佳與糖尿病患病有一定關係。夫妻的作息規律會比較接近,如果倆人都是比較喜歡熬夜,或者是夜裡有人失眠,一般都會影響另外一人,所以倆人患糖尿病的風險都在上升。

二、飲食習慣

平時飲食喜歡以精糧為主,喜歡大魚大肉,喜歡喝飲料等習慣,都有可能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而夫妻倆經常在一起吃飯,飲食相似度極高,如果倆人都是在這種飲食模式下生活,往往會一起患糖尿病。

三、運動習慣

夫妻雙方運動習慣會逐漸趨於接近,要麼都喜歡運動,要麼都喜歡長期靜坐。如果倆人都喜歡長期靜坐,則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四、心態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心態的好壞與患病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夫妻二人關係比較和睦,經常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一般都比較健康顯年輕。如果夫妻二人經常吵架,因為一些瑣事爭執,雙方的負面情緒都會比較高,也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並非必然事件。是否會發生還與二人的習慣接近程度、自身的素質、遺傳基因等有密切關係。並非是夫妻中一人出現糖尿病,另一人就一定會得糖尿病,只不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要是有血緣關係還好解釋,要是糖尿病是傳染性病菌導致的也好說,夫妻雙方沒血緣關係,怎麼還容易得相同的病呢?這隻能說生活飲食習慣確實對於糖尿病影響很大,這就是所謂夫妻病說法的依據。

1型糖尿病咱們暫且不論,2型糖尿病可是從血糖正常逐漸轉變為不正常的,引發的原因,一種觀點認為,主要還是脂代謝異常,導致了胰島素的抵抗,從而胰島素濃度很高,但血糖卻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這個過程中超需求能量的攝入,高脂肪飲食習慣,這些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對代謝異常的貢獻很大。而同一個家庭中,同樣的健康理念,吃同樣的飯,同樣的行為習慣,往往都會造就同樣的肥胖。

比如我們在街上看到一個比較過分的小胖墩兒,基本就會看到身後跟著一個胖媽媽,甚至於一家三口都是相同的體型。這樣子,他們自然就會面臨同樣的糖尿病風險。

那麼,糖尿病有人稱之為夫妻病也就不難理解了。

姜丹,註冊營養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辰曦媽媽話健康


  有時候經常聽老人們提起:夫妻夫妻,越來越有夫妻相!結婚組建家庭後,由於兩個人的生活方式、起居、飲食習慣等越來越接近,所以長的也越來越像。有人說糖尿病就是一種“夫妻病”,還是很有道理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90%以上的糖尿病屬於2型糖尿病,和後天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關係密切。2型糖尿病的發生和體內胰島素功能受損,出現胰島素分泌減低有關,或者患者對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降糖作用難以正常發揮有關係。實踐證明,誘發2型糖尿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肥胖,而肥胖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是一個家庭中,夫妻倆平日都不注重飲食健康,又都沒有運動習慣,就很容易造成全家的肥胖,久而久之可能會引起夫妻共同患糖尿病的現象。

  夫妻在一起,天長日久吃飯口味也會慢慢一致,如果倆人都喜歡高脂肪、高糖飲食,就會患上這所謂的“夫妻病”。事實上不止糖尿病,其他的慢性富貴病,例如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等都與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不科學等因素有關係,這些因為“吃飯”得的病,夫妻同病的比例一直不低。

  所以,如果夫妻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有豐富的健康知識,能夠根據夫妻兩人的身體狀態,制定適合兩個人的飲食結構,科學的生活習慣,彼此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話,就能共同抵制這些“夫妻病”。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糖尿病,自古有之,《黃帝內經》已有論述,屬於“消渴”症的範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T1DM,胰島β細胞破壞,常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和2型糖尿病(T2DM,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伴胰島素抵抗)。

作為常見病、多發病,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的複合病因導致的臨床綜合徵。

從環境因素而言,說糖尿病是“夫妻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環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化學毒物和飲食因素。而夫妻二人自從組成了美滿的家庭,就是朝夕相處在一個屋簷下,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兩人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吃瓜果菜蔬。一個早起跑步,一定拉上另一個。一個睡懶覺,另一個也會欣然陪同。

兩人還會一起吃大魚大肉,一起飯後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一起打遊戲,一起啪啪啪……

導致糖尿病的環境因素還包括年齡增長、現代生活方式、營養過剩、體力活動不夠、子宮環境以及應激、化學毒物等。

在遺傳因素和上述環境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肥胖,特別是中心性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和T2DM的發生密切相關。

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夫妻的確體型也相似,要瘦,兩個人都是瘦子;要胖,那就兩個一起胖,或者一個更比一個胖,兩個都是大腹便便,為腹型肥胖,這樣的胖夫妻,本就備受2型糖尿病“青睞”。


付虹醫生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2013年中國衛生部門給出的數字是1.14億,五年前的數字是9200萬。四年間,中國多了2200萬糖尿病病人,平均每年增長550萬例,每天增長1.5萬例,位居世界第一。每小時增長600例,每分鐘增長10例,這就是中國糖尿病的現狀。

一般認為中國糖尿病治療費每年2000億元,其實遠遠不夠。這只是單單糖尿病的治療費用,還不包括大量糖尿病併發症導致的費用,比如三分之一的尿毒症患者都是糖尿病轉過來的。

關於糖尿病是怎麼回事是個迷。醫學界搞不清,只知道是胰島素不行了。中醫叫消渴病,但是中醫也講不清原理。有的還說是中國人基因異變了,其實看看營養學一張表格馬上能明白。

白米飯的血糖指數是83.2,幾乎等於是綿白糖的血糖指數。白米飯血糖指數相當高,進入血液立刻轉為血糖,而人體血糖是不允許偏高半點的,這樣迫使胰島素必須在幾分鐘類大量分泌以完成平衡血糖工作。所以,糖尿病人在犯病初期,不但不缺乏胰島素,而且是分泌量驚人,遠遠超過普通人。由於長期精米細面 ,胰島素長期處於高運轉狀態,時間久了疲憊不堪,也就是透支,逐漸越來越難分泌出胰島素,當胰島徹底癱瘓時胰島素針就上陣了。

而且,現在糖尿病不僅城市人口高發,農村人口也高發。農村人得糖尿病原因很簡單,主食出問題了,以前農村人吃的麵粉都是黃色的,但是現在農村都跟著城裡人吃白色麵粉了,農村人又是體力活比城裡人吃的更多。

那麼,糖尿病怎麼成了夫妻病?其實是一家一樣的飲食,尤其是糖脂化飲食,一樣的飲食當然是一樣的疾病,這叫2型糖尿病。

古代人生病是因為艱苦的勞動,缺乏物質保障;現在人生病是因為錯誤的飲食,主要是糖脂化飲食,結果高血壓一億、糖尿病一億、肥胖一億。無論是醫學界,還是營養界都搞不懂飲食哪裡出了問題--結果就是中國老百姓高血壓、糖尿病繼續猛增。


豐收營養師


糖尿病是一種目前無法治癒的慢性病,注意是無法治癒的。

糖尿病分兩種,簡單說明如下:

  1. 一種是先天的,一般發生年齡在30歲以下,常見症狀就是段時間莫名消瘦,尿頻且有飢餓感,導致多餐。這種一般是遺傳,基因自帶一些治病因素。

  2. 另一種是生活不規律導致,也就是富貴病。說白了就是攝入能量太多,飲食不規律,不注意運動,一般第二種糖尿病常見50歲後,生活越好,身體越胖,發病率越高。

糖尿病雖然是慢性病,但是能引發多種嚴重的連帶性疾病,不可忽視,且一旦確診糖尿病,終身離不開藥物和胰島素,影響生活質量。

1、對腎臟的危害。不重視會尿糖,引發腎衰竭。

2、對心腦血管的危害。糖尿病一般會引發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導致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小血管就更不用提了。腦中風,腦出血是常有的事。

3、對周圍血管的危害,特別是腿足部,往往因外界因素損傷,局部組織或局部感染時更容易發生局部組織潰瘍。

4、對神經的危害,容易致死致殘。

5、對眼睛的危害。糖尿病型白內障及視網膜出血,都很麻煩。

為什麼糖尿病屬於夫妻病?

簡單說就是因為夫妻雙方生活習慣相似,特別是飲食睡眠,包括運動情緒等等。糖尿病是夫妻病只是推論,並沒有直接依據,但也有一定道理,因此,需要重視。
  1. 營養過剩,絕不僅僅是老公只有,全家人肯定都是,特別是妻子。

  2. 運動不足,也肯定是大家都不喜歡運動,只要有一人喜歡飯後散步,拉上愛人慢慢就有習慣了。

  3. 情緒不好,往往家庭婚姻關係不和諧是治病因素之一,特別是產婦,肯定是雙方沒有處理好關係。

這個是最不重要的。

最核心的是如何避免糖尿病,或者患有糖尿病的人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提升生活品質?



幾種常見辦法,提醒大家:

1.控制飲食,合理供給全天熱量

2.減少白米白麵的攝入,做到“粗細結合”

3.選擇優質蛋白

4.限制油脂的攝入

5.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6.規律用餐,少食多餐

7.合理飲水

8 . 每日有規律運動

9 . 保持心情愉悅


HI木易子楊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夫妻病”,那什麼是“夫妻病”,通常“夫妻病”是指夫妻中一方生病,還沒治好,另一方也得了同樣的疾病。

糖尿病為什麼是“夫妻病”呢?所有疾病之中,糖尿病與夫妻病最為貼近的一種,夫妻有一方是糖尿病,而另一半患糖尿病的概率也會增加(多年的夫妻患上糖尿病)。特別說明:糖尿病並不是一種傳染病。

有專家認為,導致“夫妻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就是夫妻共同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結果。而不良的飲食習慣、熬夜、懶惰的習慣、不愛運動、精神壓抑、夫妻雙方不良的影響,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帶來的不止是糖尿病,還有其他疾病等等。


那麼有糖尿病家庭日常飲食要注意:控制飲食,保持攝入與消耗的平衡,多吃粗雜糧或薯類及蔬菜水果,減少白米白麵的攝入,選擇優質蛋白,不宜吃的過飽, 拒絕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高熱量飲食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並且要控制油鹽量的攝入。 食物選擇清淡、葷素搭配、營養平衡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拒絕菸酒、多油大葷 、油炸、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難以消化的食物等。配合適當的有氧運動,增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等,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從此遠離“家庭病”!謝謝邀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