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时光荏苒,转眼,跻身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已六年。兰州新区,已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管理与服务转变,以产业兴城,以生态绿城,如今,兰州新区,这座现代新城已经有了该有的模样,未来,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你会觉得,做个“兰州新区人”是幸福的。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丁凯

山水底色

  36岁的张满宝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6年前,他怀揣着梦想只身来到兰州打工,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专业技术蓝领,妻儿也早已来新区定居,全家人都成为了“兰州新区人”。

这两年,张满宝明显感觉到,自己作为“新区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城市越来越美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张满宝一边散步,一边感慨:能做一个“兰州新区人”,真是件幸福的事!

有山、有水、有声、有色,一座城市便有了灵魂。

环视兰州新区,一条条城市绿道像一条条碧绿的衣带,环绕全城。居民无论是骑行,还是漫步,穿行在公园林荫草地间,就犹如穿行在田园美景当中,心旷神怡。走进秋日的新区栖霞湖边,湖面微波荡漾,湖畔繁花盛开。在新区纬十六路生态修复区,亭台楼阁满眼青翠;秦王川湿地公园,彩霞碧水交相辉应……

这些格外靓丽的城区街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三三两两的市民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这动人的美景。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作为新区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景观,栖霞湖是新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载体。

“我觉得这个人工湖的整个公园设计理念还是比较新的,整个绿化看上去很大气,花海的色彩比较鲜艳,五彩缤纷,确实非常漂亮。”游客王容高兴地说。

在拍照的人群中,新区居民丁南雄哼着歌曲,兴奋地徜徉在美景里。“最近两年新区的变化太大了,不但新建的城区大气、漂亮,就连以前饱受病垢的村镇各个死角都焕然一新。”丁南雄常常会选取一些美景图传到网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新区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觉生活在兰州新区的宜居和幸福。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看早霞出晚霞归

沿着新区三大水系构成的人文景观一路漫步,赏水景,看早霞出晚霞归,逐渐成为居民们新的生活方式。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张爱明说:“依靠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可为新区供水4.5亿立方。以兰州老城区人口200万每年用水2亿方计算,完全可以满足新区未来建设需要。而且我们新区的用水是来自祁连山脉的雪水,源头上的水质就非常好。”

铸造新城,交通先行。兰州新区临近兰州中川机场,航空运输优势明显。自建设之初,兰州新区就构架了铁路公路建设同步进行的总体框架。目前,从兰州新区到市区已有三个高速出口,兰秦快速通道水秦路、忠水路的贯通,有效缩短了兰州新老城区之间的距离。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城市生活,更离不开电、气、热、通信这些事关民生的事。近几年,兰州新区致力于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按照最新的城市规划,兰州新区将以3公里为半径,着力打造多个产城单元,每个产城单元内着力完善基础和公共配套,成为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典范。紧紧围绕彩虹城、中川商贸街、兰石等5大商圈,兰州新区的商贸服务体系也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新区规建局局长王炯介绍,为了更加完善新区基础设施,按照规划,新区以后会给每一个小区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包括了物业、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便民市场等等,逐步实现“一条龙”服务,居民办事不用出小区。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民生福祉

社保是民生之盾,就医是民生之急,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需。6年来,新区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富民惠民利民,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如今,新区核心区内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体系已经形成。“投入大、举措新、效果佳”兰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曾俊萍用9个字形容新区教育取得的成果。她说,新区实行教育同工同酬,补足短板,不仅助推了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全省教育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最为显著的变化是,2015年秋季开学,当时新区两所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仅为480人。今年秋季开学,仅是新区核心区学校一年级入学人数将超过1400人。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与此同时, 兰州新区教育集群项目所属项目兰州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兰炼一小新区分校、兰州十ー中新区分校、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相继投入使用。2017年,“名校办分校”教育项目所属兰州市第六十ー中学新区分校、兰州一中绿地实验学校都已投入使用。

新区在致力于经济建设,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坚持以“民生保障、服务发展”为根本宗旨,实施多项举措,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医疗卫生工程深入实施,惠民工作取得新成绩。

6年来,新区共投入财政资金10.79亿元,目前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4所;新区中川人民医院项目全面封顶,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甘肃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也即将建成使用,省疾控中心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项目已经完成选址。通过引进和投入,新区卫生体系建设逐步走出困境。同时,新区不断出台优惠措施,吸引更多国内、省内、兰州市的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在新区落户。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新区社保工作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经过六年不懈努力,新区选址已经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保制度和企业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两险,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制度的全覆盖。”新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岩山自信地说,截止目前,新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15.5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万人,有2.1万参保对象分别领取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新区之新 未来之城

新区是承载着许多人安居梦想的“未来之城”。 在宜居、宜业的大环境下,兰州新区也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选择在新区扎根。

拎包“回家”、免费入驻、互联共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新区产业孵化大厦成为兰州新区精心培育的“梧桐树”,一批优秀企业及万名创客从海内外涌向这里,入驻发展。

“新区产业孵化大厦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孵化平台,累计引进孵化项目335项,培育产业化企业26户,年纳税额超过7000万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向华说,“为了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孵化链条,我们与陇商国际、绿地集团合作,建设“双创”孵化基地和加速器。目前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努力打造以产业孵化中心为核心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链孵化链条。”

不仅如此,为充分吸引人才和企业进驻,兰州新区出台相关办法,通过政策、感情、事业、服务全方位留人,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从入驻条件、入孵流程、孵化服务、孵化管理等方面,都给予各种便利。如今,走在新区,处处散发着活力与激情,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工地如火如荼。本地企业从无到有,数量逐年倍增,不断吸引着国内外企业在这里“筑巢”。

兰州新区到底是否适合居住?

城市要发展,首先必须“宜业”,一个温馨、有亲和力的“宜居”城市,也一定是个“宜游”的城市。

产城融合承载着新区“走出去”的梦想,生态立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则彰显着新区“引进来”的雄心。随着“生态绿城、多湖水城”打下的深厚基础,新区已开始显示出自身的魅力。

六年来,兰州新区积极开展城市景观打造,建设形成了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百花公园、迎宾公园等为主的生态景观体系,逐步构建起以自然景观为主、人造景观为辅的城市景观系统。

一路驰骋在新区宽阔的水秦路上,道路左侧“兰州新区欢迎你”七个大字彰显着新区人民的热情友好,另一侧“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字样更是表达了兰州新区“一带一路”的经济特色主题和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新区的理念。这不仅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为新区人民提供了一个宜居休闲的户外场所。

六年奋进,一座宜业、宜居、宜游之城悄然崛起,焕发勃勃生机。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正在续谱华章,深刻改写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正努力成长为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摄影:丁凯| 原创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