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第一次在南方摘到枣子。

在南安最边境的九溪村,枣子一颗颗挂在矮矮的枝条上,泛黄的枣子便是熟了,摘下来,手心里蹭蹭,咯嘣咬开,“甜!”

这个离城市很远、离厦门新圩镇只有3公里颠簸泥路的村庄,长着北方的枣树,有挂满青涩橄榄的树,还有结满玻璃珠大小般的余甘果,一路在树影间穿梭,丰盛且惊喜,才发现这里竟还藏着近百座彩色的石头屋子!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石头屋子,有着它的粗粝与诗情。

它们长在山谷间,沿着婉转的九溪溪水而布,一座连着一座,相衔的路、屋与屋之间的浅水沟,也都用鹅卵石铺成,走进石头的村庄,像是穿梭了时光。

从青石板路上踏过,遇见戴斗笠的阿伯牵着水牛,走过斑驳的石板桥,桥头石晒台上,牛草正待晒干露水,阿嬷抱着芒草,在石沿上拍掉杆上的芒花,绑成清扫石庭的扫帚。

这里满眼是岁月的痕迹,被时光吻过的石头村,是一个能让你放下心事的地方。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九溪生养石头村

这是一个会让初到的人迷路的村子。这里分成13个角头,角头与角头之间是接连的田垄,需车行三五分钟,寻着石头屋子的痕迹,我们迷醉在东后、上厝和深溪角头之间。

九溪村单姓沈,明末清初,沈家的祖上从漳州迁居到这环山群抱的山谷来,村庄得名于流经的这条九溪,几百年来建设石头屋子的石头,也全都从这溪里捡来。

九溪的水流清澈,水草萋萋,村里的水牛从日出到黄昏,都在这水岸边吃草,嬉戏般地潜入水里。大石头、小石头铺满了溪底溪岸,被水磨得圆润的鹅卵石,有的是淡黄,有的是青色,有的艳如粉玫瑰般,组成了多彩的石头房。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你不是我们村的哦?”养在深山无人至的九溪村里,我们一脸好奇地打量着,村人也一脸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路过开着家门的屋子,破败的木门后,年老的阿伯腼腆地躲入更深的石头屋里;嫁来已有一甲子的欧阳奶奶,在屋前的石阶上纳凉,满眼笑意,她说,这房子盖了100多年了,每块石头都是家里的父辈捡回来的,一块块叠起来,用泥土和实,“不好看不好看。住了100多年,砖头会烂,石头它不会,这是最坚固的家”。

石头房里的守望

在九溪村中爬着石阶,往小路两边的石头房里打量,猜想着这里住下的又是怎样的一个百年。

路过了两层的石头屋,童阿婆拄着拐杖站在屋前,听到夸她的屋子“很美”,她摆摆手说,“借住了50年,这屋子是叔叔的”。在九溪村里,再漂亮的石头房,在村人们看来都是“过时的”,很少有人问起她的房子。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房子建了80年,建好后,叔叔就举家去新加坡谋生了。”50年前,叔叔将钥匙给了她家,一家人搬进来,也看护这座关了许久的屋子。20年前,她的家人去过新加坡探亲,两头都是穷苦的人,来回的路费凑了许久,叔叔不希望再有家人去探他。

如今,叔叔已经过世,她想知道堂哥在哪里,但她不敢问。她说,若问了,又会是一次千里寻亲,她不怕这路途的辛苦,是害怕,月色太好,而海外的亲人门扉紧闭。“我在家里帮他们把房子看好,锁不敢轻易换,怕他们以后若是回来,我不在了,怎么好。”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在这里,房子与老人的故事,每一个都没有重叠。

只是,老人渐渐老去,年轻的人因谋生而搬走,石头房里,十座房子八座空,石头屋上挂了锁。屋外葡萄架下,从九溪里抬上来的如桌面般的大石,搭成了露天话仙的石桌椅,家园的人烟温度仿佛还在,枯黄的葡萄叶撒落在石上,一阵过路的山风,吹走这一季的枯荣交替,路过这一座座石头房,看不到几扇打开的窗。

平静与迁徙,无望与守护。石头的村庄在潮来潮去的历史烟尘里屹立百年,空落落的未来,尽在不言中。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医生回乡晒熟地

这座石头村子很美好,走在村里的巷陌间,龙吐珠举着白花夹道,你还能闻见熟地的药草香。

进村的这天,恰是阳光洒满的午间,九溪村里做熟地的人家,正支起竹匾在屋前、厝顶晒着黝黑发亮的熟地,看得人惊喜连连。

“九溪村的熟地,曾经名扬四海,我家祖上做的熟地就曾专供皇家,世代传承熟地制法,也为中医世家。”在九溪村东后角头,石头屋子一座连着一座的地方,有一座石头加红砖建成的古厝,是沈跃基的家,在年轻人离开的人潮里,他是少有洄流的人,在厦门行医多年,再回九溪村东后角头。

仿佛穿梭了时光!近百座彩色石头房,养在南安深山待人识!

翻开沈家厚厚的族谱,他的祖上沈西添在咸丰年间,因为供奉熟地有功,“奉旨赐匾‘望协乡阁’四字准以八品顶戴荣身”,祖上创立的“杏林熟地”远销海外。沈跃基之所以回到九溪村,一方面是为乡人看病,另一方面也为恢复沈家熟地制作古法和曾经的名望。

他的家中,藏有清朝至今的传家医书,和熟地制作的秘方。做熟地要花费很多心力,需九蒸九晒,方成九制熟地,回到九溪村已有3年,来找他看病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抽不出时间来做熟地,他就带动家族的人来参与。

在九溪村彩色石头房的背景下,晒熟地也成了令人着迷的景致。在这个年轻人退场的村落里,有偏安一隅的岁月静好,每一个到访的脚步,都能踏活这个美丽的村庄。若是厌倦了城市的嘈杂,到九溪村里穿越石头屋,和老人聊聊屋子和过往,也是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