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在木箱裡的一幅畫,誰能想到竟然是畫聖真跡,如今是無價之寶

我國曆史上的畫聖就是唐朝的吳道子,吳道子又名道玄,尊稱吳生、畫聖,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年少孤苦,生活貧寒。早年為民間畫工,年紀輕輕就非常善於作畫。他喜與文人名流交往,又遊歷各地,在繪畫上遠師張僧繇,近法張孝師。早年作畫行筆流麗纖細,繼承六朝風範;中年後筆跡磊落逸勢,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鳥獸、草木、臺殿等各類題材,尤以人物、佛道見長。他在長安、洛陽兩京寺觀所作壁畫,曾達300餘堵,並且奇蹤異狀,無有同者,其《地獄變相》名震一時。今天要講的這幅被人無意間發現的話,就是畫聖傳世不多的畫作中的一幅精品之作。

塵封在木箱裡的一幅畫,誰能想到竟然是畫聖真跡,如今是無價之寶

畫聖吳道子劇照

吳道子一生作畫極多,但由於之後的安史之亂以及時代更替,大多數已湮滅,吳道子的真跡,宋代已難見到,流傳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人摹,一般認為比較接近吳道子風格。到近代為止,世人甚至懷疑世上已無畫聖真跡,直到一個偶然。

塵封在木箱裡的一幅畫,誰能想到竟然是畫聖真跡,如今是無價之寶

天王送子圖

1937年5月,徐悲鴻到香港舉辦畫展。一天,作家許地山介紹他去看一位德國外交官夫人收藏的四箱中國字畫。當他看到第三箱的一幅人物白描長卷時,不由眼前一亮。用手頭僅有的一萬元現金再加上自己的7幅作品,購下了這幅畫。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絹面上描繪了87位列隊行進的神仙,造型優美,將天王、神將那種“虯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的氣派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冉冉欲動的白雲,飄飄欲飛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感染力。

塵封在木箱裡的一幅畫,誰能想到竟然是畫聖真跡,如今是無價之寶

八十七神仙圖

全幅作品沒有著任何顏色、沒有任何款識,但徐悲鴻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出於唐代名家之手的藝術絕品。徐悲鴻將其定名為《八十七神仙卷》,並親手將一方刻有“悲鴻生命”四個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畫面上,從此朝夕不離左右,視為銘心絕品。,張大千、謝稚柳等人還前往徐悲鴻的住處觀看了《八十七神仙卷》。張大千見卷後大吃一驚,歎為觀止,稱這幅當時國內唯一見到的唐代人物畫卷有“吳帶當風”之感,認為可能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粉本。對於張大千的這一判斷,謝稚柳等人也表示贊同。再後來的一次畫展中,由於日軍的轟炸人群混亂,此畫被人盜竊,一度消失在徐悲鴻的生活中,直到1944年,在學生的幫助下,徐悲鴻才再次找到它,並最終花費鉅額代價再次將它買下。

1953年9月,徐悲鴻逝世,其夫人廖靜文在徐悲鴻逝世的當天,就宣佈將悲鴻留下的一千餘件作品和一千餘件他收藏的歷代優秀字畫及萬餘件圖書資料,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全部獻給國家。

塵封在木箱裡的一幅畫,誰能想到竟然是畫聖真跡,如今是無價之寶

畫聖——吳道子

誰能想到,一代畫聖的傳世之作,竟然被遺忘在一個滿是灰塵的木箱之中,若不是徐悲鴻的巧遇,可能永遠的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