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有哪些?

用户57821970939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还是有一些的。

比如汉初的周勃。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惠帝刘盈继位。刘盈羸弱,吕后独掌朝政。高祖曾有约定:非刘氏者不得称王。但吕后打破了这个约定,把自己的兄弟们都封了王。刘盈死后,幼帝继位,一时间,吕氏外戚威胁到了刘氏的江山。

吕后死后,周勃率领开国功臣们迅速诛灭了吕氏,废掉幼帝,迎立了高祖之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朝从此步入稳定发展。

比如明朝的于谦。

这位于谦老师——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但是一位国之栋梁。大明正统十四年,北边的瓦剌军进犯中原,明英宗朱祁镇受到太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

在这紧要关头,大臣于谦联络天后,迅速册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此瓦解了瓦剌军的“挟天子以令大明”的阴谋。之后,于谦又在瓦剌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率军将其击退,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明朝的危急时刻,于谦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

比如清朝的曾国藩。

咸丰年间,广西的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一时间席卷大江南北,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很快就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

其时,八旗兵和绿营兵皆已腐烂,不堪一击。咸丰没招儿,只好鼓励地方豪绅自筹粮饷,自募军队,自己练兵保卫自己。

这时候,在湖南湘潭老家丁忧的前兵部侍郎曾国藩挺身而出,练出了一支能打的湘军。湘军转战南北,与太平军针锋相对,虽然也曾尝过不少败绩,但最终抓住太平军诸王内乱的机会,击败了太平军,攻克了金陵城,扑灭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没有曾国藩,清朝早就亡了。曾国藩,可谓满清的再生父母。

以上三位,于王朝危难之时挺身救主,而且功成名就,都是不可多得的国之柱臣。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国之柱臣远远不止这三位。像唐朝的郭子仪、三国时东吴的陆逊,等等,也都是这种人物。欢迎大家补充。


趣谈秘史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漫漫征途。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有没有明天。就这么出发了,八万大军带着理想和信仰,去寻找美好的明天。

经过一路的惨败,八万大军只剩下三万,终于在1935年1月到达贵州。

这个时候的革命,是个什么情况?

全国的苏区,百分之九十都失败了;全国的白区,百分之百都失败了。唯一的火种,就是这区区几万人。况且,久经考验的革命领导都在这支队伍里。

如果在贵州被一网打尽,那后果都不用想象了。



就在这时,大家在贵州遵义开了个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批判了军事上的错误,选举了新的领导人。

这才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这支残兵败将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到达了最合适的终点站——陕北。

在这块黄土地上,他重新整合了队伍。从此,这支队伍告别了失败,从胜利走向胜利。打败了日寇、反动派,平分了土地,改造了国家,重新塑造了国家和民族的性格。

这才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温乎


邓小平也算得上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伟大人物。文革之后,邓小平复出,当时的中国在经历文革的十年浩劫,不仅经济大厦摇摇欲坠,人们的思想信仰大厦也摇摇欲坠。是邓小平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勇气领导中国经历了一场思想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全面革命,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使中国人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大厦逐渐回复稳固,并领导了当今世界上一场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变革,让中国社会从此经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让中国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不断阔步前进,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国。


万里江山入梦来


伟人毛泽东,当之无愧,



绿叶依然


伟大领袖,当之无愧

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欢迎点评。



洛阳水墨肖像李潮革


全世界首推毛主席。首先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实际意义的革命根据地,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因中央错误的边缘化毛主席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迫不得已开始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来人,按当时中央的路线走红军就会陷入重围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时毛主席不计个人得失,舌战群雄最终意见获得支持,红军也摆脱了覆灭的危险。后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一步步走出困境转危为安,再后来就走了浩浩荡荡的百万雄狮过长江,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中国!


种花郎君


我們最敬愛的領袖毛主席.











與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绝对算得上一位。20来岁,毛主席就胸怀大志,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抱着乐观坚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之中。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5次反围剿的胜利,带领队伍长征,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创建延安根据地。之后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路走来,艰难险阻重重,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经常在鬼门关前走,但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一支弱小的,初期才万余人的队伍带领的杀出重围,直至消灭老蒋的百万精锐之师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多么自信!斯人已逝,然而历史终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些可爱的人)


花间悟道


闹革命 秋收起 井冈山 根据地 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 过草地 爬雪山 到延安 打日本 力挽狂澜 建立新中国





67303184883942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说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中国革命曾经遭遇了3次大危机,但都被毛主席化解,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次力挽狂澜的,恐怕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了。

1,第一次力挽狂澜。

1927年中国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弥漫全国,中国革命面临失败危险。于是我党组织了3次大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次起义都瞄准了中心城市南昌,广州和长沙,都遭到巨大失败。

相对而言,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最少,但保存下来的最多,毛主席带着不足2000人转移到井冈山,建立起根据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打开了土地革命新篇章。

毛主席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了中国革命的总战略,这是中国革命史的大创举。

2,第二次力挽狂澜。

1935年,8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到年底,经历湘江血战后的红军只剩下不到3万,而敌人是有着飞机大炮的国民党40万大军。1936年,遵义会议召开,毛主席再次成为红军的总指挥,受命于危难之际,毛主席如何扭转败局?

毛主席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强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飞越腊子口,最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如果没有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智慧,红军和革命的命运不堪设想。

3,第三次力挽狂澜。

1941年,中国的抗日事业迎来巨大转折点,那就是珍珠港事件,这一战,把美国拖入了对日战争,抗战胜利只是早晚问题,自此,蒋介石终于公开向日本宣战。

蒋介石虽然口头上向日本宣战,但行动上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皖南事变9000新四军没有死在抗日战场,却死在了友军枪口下。在陕北,胡宗南所部40多万人对陕北进行军事上围困进攻,经济上封锁禁运。

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在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而整风运动把我党建设成了空前团结的学习型战斗型政党。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