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王国,面积比俄罗斯还要大

世界最大的王国,面积比俄罗斯还要大

蓝色表示的是当今英联邦王国的国家

英联邦王国(英语:Commonwealth realm)是联邦之中共戴同一位君主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独立国家[1]。目前共有16个英联邦王国,而这些国家的国家元首同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英联邦王国互不隶属,但一起构成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共主邦联,而每个英联邦王国也分别是联邦范围内的主权国家。2010年,这16国领土面积总合约187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共约1.34亿。女王在各个英联邦王国之中,也有相应不同的称号,例如在英国称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王,联邦元首,信仰的保护者”,而在巴巴多斯的称号则为“蒙上帝恩典,巴巴多斯女王,联邦元首”。

对于英国以外的英联邦王国,身为国家元首的女王会依据该国总理的提名,任命总督作为自己的全权代表。而澳大利亚各州的总督(州督)和加拿大各省的总督(省督兼联邦副总督),也是女王不在该国直接行使元首职权时在当地的全权代表。这些官员可以执行的权利,不但与君主立宪制度之下的君主相若,而且还可以代表女王,按照该国宪法行使一些王家特权。

在16个英联邦王国中,14个曾经是英国的自治殖民地。这些国家多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颁布和1961年西印度群岛联邦解体后成为英联邦王国的。余下2个例外分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英国(各殖民地的原宗主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一部分原为英国殖民地,1905年交与澳大利亚管辖;另一部分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中由澳大利亚占领,后割让予澳大利亚作为国际联盟托管领土。其后,两部分同时独立并合并,加入英联邦。

而在联邦内,英国和其他国家是平等的。值得一提的是,斐济虽然以英女王为最高酋长,但这个并非国家元首的称号,因此斐济不算为一个英联邦王国。

直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和属地仍旧保持不同程度的控制。虽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殖民地都已先后“建国”并拥有正常运作的自治政府,但英国政府的殖民部仍对这些殖民地保留监督和干预的权力,英国国王按照英国政府的建议在各自治殖民地任命总督,各地总督不仅是当地的首脑,也负责当地政府和伦敦的帝国政府之间的联络。而在其他一些殖民地,例如印度,英国政府则仍旧维持实质性的控制权。

鉴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殖民地内的完全自治呼声日渐增强,并且由于各殖民地自身政治日渐成熟以及英国本身的国力相对衰退,英国在战后陆续允许一些殖民地更大的自治权,并改称英属自治领。英国政府对自治领内部事务的参与逐渐减少,在帝国内逐渐衍生了新的惯例,即君主对于各殖民地内部事务依照殖民地政府的建议行事,而不是英国政府。1926年,英国政府发表《1926年贝尔福宣言书》,宣布各自治领应成为政治和外交上完全独立,以英王为国家元首的主权国家。也即是各自治领的总督不再是英国政府殖民部的代表,而是英王指派的全权代表。

贝尔富宣言的后续效应陆续有来,首先是《1927年王家和议会头衔法令》,承认爱尔兰自由邦的独立地位。于1931年12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给予各英属自治领完全自主权,国际场合上是与英国完全平等的主权国家。加拿大首先于同年确认威斯敏斯特法令,成为第一个英联邦王国。其他自治领和一些前英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威斯敏斯特法令,获得独立的立法权,成为主权国家,不过依然奉英王为国家元首,但君主在各王国以不同身份担任该国元首,因此这些国家与英国组成共主邦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