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除了金字塔以外,方尖碑是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建築象徵。

目前全世界一共存有29塊古埃及方尖碑,但埃及卻只有9塊,連一半都不到。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還能有什麼比流芳千古的瑰寶落入他人手中更令人悲痛?

在這一點上,埃及人也和我們同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曾經的古埃及文明留下了數不清的寶貴遺產。

神秘金字塔、宏偉神廟、貴族墓壁畫、獅身人面畫等等像施了魔法,令後世神魂顛倒。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但它們卻在時代的變遷中遭到了歐洲列國無情的搶奪以及洗劫。

他們甚至連那些整塊雕琢、重達數百噸的方尖碑都不放過,挖空心思運走。

正是由於近代的文物掠奪,古埃及方尖碑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

像法國、意大利、以色列、土耳其、波蘭、英國、美國等都有。

在缺乏現代科技的過去,我們也不免好奇這些巨石是如何實現運送和豎立的?這些方尖碑仍豎立於世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原本放在神廟兩旁的方尖碑如今只剩一座了

在意大利的首都羅馬,聳立著大小不一,形色各異的方尖碑。

它早已是國際上公認的世界方尖碑之都。

如果你在羅馬的廣場上漫步,都不難見到方尖碑的身影。

方尖碑通常由底座、碑體和尖頂三部分構成。

它的碑體呈下粗上細的稜錐體,其底座的長寬高則是根據碑體來定。

其頂部與金字塔尖相似,由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著。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拉特蘭方尖碑: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埃及方尖碑,也是意大利最高的方尖碑,於在4世紀被運到羅馬

當日光高照時,碑尖會如耀眼的太陽般閃閃發光。

走近一看,你會發現它是由一整塊的花崗岩雕刻而成。

據記錄,古埃及方尖碑的高在9至30米之間,重量在100至400噸左右。

碑身上刻有精美絕倫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出現在意大利的古埃及方尖碑,大多是歷代羅馬皇帝克服運輸困難,從埃及搶來的。

早在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就攻佔和征服了古埃及,並對其進行掠奪和毀壞。

為了炫耀戰爭的勝利,羅馬皇帝下令連放在神殿兩旁的方尖碑也要搬回羅馬。

原本紀念古埃及法老功績和歌頌神祗功德的建築物,一夜成了羅馬權利的象徵。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很快,羅馬人就開始建造一種特殊的船隻,將方尖碑帶到意大利半島。

根據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的記述,其運送的過程甚至比方尖碑更令人驚歎。

如何將方尖碑移到這艘大船的細節已無法得知。根據史料推測是,靠大量人力用繩索將方尖碑拉到木撬上,再拖運至船附近的地方。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但當時船在託運的時難免會振盪,又如何保護方尖碑的完整性呢?

據史料記載,古人想出的絕妙方法是,往碑石的周圍填充了滿滿當當的扁豆。

美味的豆類能緩衝所有的振動,就算在惡劣的海況下也能防止寶貴的負荷破壞。

因此,方尖碑能順著尼羅河,穿過地中海,安全抵達目的地。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等到了羅馬後,作為勝利象徵的方尖碑只是用來修飾競技場、神廟和墳墓。

不光是碑身銘文的價值完全被忽視,中世紀更是有大量方尖碑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這些古埃及人用智慧澆築的精美建築因得不到任何保護而慘遭歲月遺棄。

直到16世紀,教皇西斯托五世在位時才下令對羅馬城遺留的方尖碑修復。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現立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上的方尖碑就是在那時豎立的。

憑藉當時的工程技術,其過程之難不亞於登天。

何況當時教皇還要求將它移動275英尺到特定的位置,幾乎所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相傳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基羅去現場考察後,都使勁搖頭說沒辦法。

但這位教皇可不理會這些,頻頻下令徵集設計方案。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高壓之下,一位默默無聞的建築師助理多梅爾尼·豐塔納交出了可行的方案。

他先是在方尖碑的周圍設計製造了一座木製塔樓。然後再將繩索和輪滑系統相連,指揮著工人採用滾筒遞進的方式將碑體慢慢抬起再移動。

光是這次搬運就動用了900多名人力、75匹馬、以及數十部鏈式絞車。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而廣場上建造了一個人造堤壩能使方尖碑慢慢滑入預定位置,並將其直立。

豎立方尖碑那天的工程吸引了數以萬計前來觀看熱鬧的普通百姓。

他們見證了豐塔納將這座82英尺高、385噸重的巨石順利豎立的超級工程。

這次的成功不僅使豐塔納一舉成為建築大師,也極大鼓舞了其他方尖碑的重新發掘和重置。

之後這些方尖碑被移到城中,將羅馬從中世紀城市變為了巴洛克風格的城市。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上的方尖碑

如今豎立在羅馬的古埃及方尖碑,它們多少有挪過窩,都曾經歷類似艱難的過程。

比如在聖母大教堂前面,就聳立著一座小巧的方尖碑,被稱為“密涅瓦的小雞”。

它從公元244—311被掠奪到羅馬,但也是到1667年才被重新豎立起來。

有意思的是,著名建築師貝爾尼尼特地給它設計了一個大象的基座。

將僅有5.47米的方尖碑放置在一頭大象背上,就好像是大象馱著方尖碑。

碑身上還特地記載了一句銘文:只有堅實的大腦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這是羅馬最小的方尖碑,高度為5.47米

除了遭到羅馬等國的肆意掠奪外,方尖碑流失慘重的賬或許得算到一個“敗家子”身上。

他就是曾任埃及總督的穆罕默德·阿里,被視為開創現代埃及史的先驅。

在他統治期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近代埃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穆罕默德·阿里

不過身為阿爾巴尼亞人的阿里,似乎並不愛惜埃及人留下的珍寶。

他毫不吝嗇地將埃及自家的寶貝送給其他國家。

比如1830年,出手闊綽的阿里將一塊方尖碑贈與法國國王。

理由是為了感謝法國考古學家商博良破解羅塞塔石碑的謎底,揭開古埃及文字的千年之謎。為此國王還回贈了一座平淡無奇的鐘樓。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法國國王直接威逼利誘搶過去的。

為了能把它運走,300多名法國人在方尖碑的周圍挖了一條運河。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此外,他們造了一艘很大的船來裝載方尖碑,並耗時近三年的海上航行才抵達法國。

又用近三年的時間才將方尖碑豎立在巴黎協和廣場,可以想見其過程之艱辛。

如今這座高23米,重230噸,有3千多年是巴黎協和廣場上最醒目的標誌。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巴黎協和廣場的方尖碑

又比如為了感謝英國海軍打敗法軍的入侵,阿里於1819年贈給倫敦一座方尖碑“克萊奧巴特拉之針”。

英國政府對此舉表示歡迎和振奮,但沒過多久他們就皺起了眉頭。

原因在於這塊方尖碑相當龐大,長約21米長,重達120餘噸重。

將它從亞歷山大港運到倫敦,所要付出的運費實在是太昂貴了。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由於募集不到足夠的資金,英國政府只好將它長期寄存在亞歷山大。

直到1877年,英國威廉·詹姆斯·威爾遜爵士慷慨解囊,全額承擔了運輸方尖碑的費用。

可有了錢,要想將這塊碑石運回倫敦,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工程師約翰·迪克松挖空心思,設計出了一個長28米、直徑4.6米的巨型鐵製圓筒。

然後他將方尖碑裝進圓筒內,並密封起來作為浮筒式船體。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船體上還安裝了必要的船舵、桅杆、船尾、龍骨等技術措施來保證方尖碑的安全。

最後這個船體再由一艘大型拖輪牽引著駛向倫敦。

可在1877年10月14日的運輸途中,災難突然來臨。

席捲而來的風浪幾乎要讓船體淹沒了,並導致船上的6名船員喪生。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所幸浮筒並未沉沒,英國派去的救護船隻將它拖往附近的港口檢修。

之後,它又啟程向英倫進發。歷經難險後它才於1878年1月21日抵達英國的國土。

次年8月,這座方尖碑終於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維多利亞堤岸豎立起來。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古埃及方尖碑還是歐洲列國通過掠奪的方式搶走的。

好在那些搶劫者的強盜行為,無損於方尖碑的高大形象。

雄偉渾厚、氣勢宏大的方尖碑對世界建築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西方許多大城市,仿造方尖碑的建築隨處可見,開啟了“地標式”建築先河。

比如下面這座美國華盛頓紀念碑就是一座模擬方尖碑的高塔建築。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只是就算科技再發達,再怎麼仿造,也不及3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在沒有任何切割、雕鑿、運輸、起重工具等先進技術建造的精美。

光是從這些運輸和豎立方尖碑的故事,就能發現古代建築者偉大的智慧和能力。

而豎立於紐約中央公園的古埃及方尖碑卻能沒得到好的保護,其碑身上的象形文字遭到風化。

為此,2010年埃及古代博物館的館長扎希·哈瓦斯公開寫信對其指責:“我有責任保護所有的埃及文物,無論它們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倘若紐約中央公園管理處或者紐約市不能妥善地保護方尖碑,我將採取必要措施將這寶貴的遺產帶回埃及,將它從毀壞中拯救出來”。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紐約中央公園豎立的方尖碑

這位館長也因不遺餘力地大力追討海外流失的埃及文物而聞名。

因為自18世紀以來,英、法、德、美等國也對埃及大量竊掠,使埃及無數珍寶散落於世界各地。

類似地,我國因戰爭掠奪而流失海外的文物數以千萬計,令人心痛。

就算在和平年代,要想促成國寶“回家”也依舊任重道遠,仍需要不斷努力。

俗話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面對那些仍漂泊在外的文物,我們在悲傷之餘也更懂得它們的珍貴。


連重達數百噸的巨石都要運走,歐洲國家是有多缺“文明”?


誠然,它們不一定非得像古埃及方尖碑那樣壯觀巍峨,有著跌宕起伏的故事。

正如《國家寶藏》所言:每一個文物的生命軌跡都是令人為之嘆服的。

那些刻在文物裡的民族文化基因,是其他國家的人永遠無法擁有的。

Obelisk.Wikipedia.on 19 October 2018, at 16:42 (UTC).

Obelisks on the Move By The Iris

Della trasportatione dell'obelisco Vaticano e delle fabriche di Sisto V

10 Awesome Obelisks From Around The World

"Mysteries of the Nile | August 27, 1999: The Third Attempt". Pbs.org. 27 August 1999. Retrieved 14 June 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