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好媽媽的親子時光


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分析,不打電話的原因是什麼:

1、如果是因為工作忙等原因不打電話給父母,並不能說明他/她不孝順,或許只是不想把自己打拼的疲態或者自己工作中的麻煩帶給父母而徒添煩惱;

2、如果是因為和父母鬧矛盾或者置氣等原因,我只能說請善待生你養你的人,父母的付出是你想不到的;

3、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一種人,雖然心裡總是掛念著父母,但是說不出口,或者在父母面前不能表露自己的感情。這類人的數量還挺多。

不論你處在什麼高度,身在何處,請記得打個電話給爸爸媽媽,他們對子女的要求真的不多,等子女也有了子女,才會深深體會父母的心情。


漓擁


這樣的子女

第一,原生家庭比較溺愛,只有自我,沒有別人,覺得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沒有感恩之心。

第二,這樣的子女,可能生活壓力大,心理苦澀,也不願意給父母打電話,其實也是一種藉口,把苦難當藉口。

第三,越是不給父母打電話的,越是一個感情寡淡的人,內向,不願意與人溝通。

第四,不常和父母打電話的人,不能說他不孝順,但是不打電話確實是不孝順的一個表現。

第五,不打電話的子女,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一些父母對他的有些不公允,他就唸念不忘,執念太深,然後報復父母,不打電話。

其實這不打電話的孩子應該好好想想。不要到時晚了,後悔來不及的,孝順父母要趁早。


深冬雪潤


別人家的情況我不清楚,說說我老公。我老公很少給他父母打電話,每次打電話都是我催了很多次才很不情願的拿起電話。電話打不通的話他會鬆一口氣,打通了他也和父母說不幾句話。

他並非不孝,去年還給我公婆買了套房子,今年給他們裝修。在他非常忙碌的情況下,每天查設計方案、和裝修公司溝通、上網購買材料、催工程進度。每天忙到晚上十二點。即便我們近期非常缺錢,他也堅持裝修費我們出,不捨得讓公婆花錢。他也就只有最近和我公公通話多--這是必要的溝通。

你能說這樣的人不孝嗎?他比絕大部分的子女都孝順。只是從小放養,和公婆的交流很少,他們之間沒什麼共同話題,情感有些疏離。我想除非有事需要溝通,別的時候電話掛掉的時候不止我老公,他的父母應該也會有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他們實在是溝通的不多。我不想評價公婆在我老公成長中做的怎麼樣。我老公無疑很努力的想對父母好,讓他們生活水平更高。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因為“很少打電話”就認定了此人不孝。


行媽無疆


我就是一個出了門,不喜歡給家裡打電話的孩子。

三年大學,2年工作,都在外地。

給爸媽打電話的次數,兩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

為什麼不給爸媽打電話?

因為不知道說什麼。

聊吃喝吧,他們肯定會說你吃這個浪費錢要麼就是不健康。

聊交的朋友吧,他們肯定會順便教育你如何做人。

聊生活的痛苦吧,他們肯定會操心你的事情。

聊你的興趣愛好吧,俗話說得好,三歲一條溝,年輕人和父母之間差好多條溝。

他們喜歡國家政治。我喜歡日本漫畫。他們關注財經養老。我關注哪個遊戲好玩。

他們關心房價物價。我比較關心今天吃飯在哪裡吃。

三觀不合,如何相處?

和父母聊天最多就是一個人聽一個人講,那有什麼好聊的?和開會通知有什麼區別麼。

何況我在家都不怎麼和父母聊天,更別說打電話了。


小米的生活號


說到“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我們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子女不懂事、不孝順”。但細細一想,或許沒這麼簡單。

你可能也有過此類經歷——別說是打電話,有時候我們在家裡直接面對父母的時候,能說會道的我們就好像變成了啞巴,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子女”或許不是沒有想到父母,而是與父母之間存在溝通問題。他們可能從小到大與父母的溝通都不夠順暢,一直以來都沒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影響父母的觀點。長此以往,他們堅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害怕與父母溝通。

與父母存在溝通問題的子女可能是經歷了以下三種情況:

1. 在低迴應的教養方式下長大

“低迴應”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需求的回應程度低,包括物質需求以及心理需求。這樣的父母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嚴厲型,一類是忽視型。

嚴厲型的父母不但很少回應子女的需求,同時對子女有過高的要求,要求子女必須達到自己定下的不切實際的期待。子女可能會因為害怕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對父母說“不”會招致批評和懲罰,因而選擇對父母保持沉默。

忽視型父母對子女沒有期望和要求,也不回應子女的需求。當子女主動開口時,這類父母往往採取否認、迴避的態度,久而久之子女會感到“我說什麼父母都不會聽”,從而不再嘗試與父母溝通。

2. 父母的情緒和想法不穩定

他們的父母可能是情緒和想法多變的。心情好的時候能與子女進行良好的溝通,心情不好時就會變得粗暴。對於子女提出的同一個要求,他們可能今天答應,明天就反悔。這種反覆會讓子女很困惑,他們不懂怎麼和父母溝通才是對的,索性不去冒險,避免溝通。

3. 觀察到他人與父母溝通時的無助

還有的子女雖然自己並沒有很多負面溝通的經歷,但是他們可能觀察到身邊朋友、同事與父母溝通時的無助,再加上缺乏和父母溝通的正面體驗,也可能產生“父母同樣不會和我好好說話”的預期。

當然,子女不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很多,存在溝通問題只是多種可能中的一種,具體原因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Peterson, C., Maier, S. F., & Seligman, M.E. (1993). Learned helplessness: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知我心理學


我就是一個很少給爸媽打電話的人,至於我爸媽,我媽是個我不給她打電話她就不給我打電話,偶爾也會打幾個電話給我,而我爸在我成長的二十四年裡,只給我打了三個電話,我給他打電話也甚少,所以我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承認每次打電話給他們對我來說就像做任務一樣,感覺有段時間沒聯繫了,應該給他們打個電話了才會逼著自己打個電話。我感覺這跟家庭成員的性格還是很相關的:

1、雙方在情感表達上有缺陷,每次溝通不知道聊一些什麼。可能在我爸媽眼裡我是個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知道,所以從小到大,家裡決定什麼事情,周圍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不會告訴我,我雖然是家裡的成員,但是沒有知情權,更沒有決定權。所以我們家平時溝通就很少,分開了之後就更沒什麼話題可以聊了。

2、我媽媽不喜歡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她強勢高傲總是希望我能按照她想象的那樣生活,所以每次她第一句話就會質問我在幹嘛,然後又開始教育我你這樣是不行的,你要要怎樣怎樣做,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優秀,我本身不會說謊,性格也很急,另外非常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但又不想惹她不開心,所以心裡很排斥告訴她,同樣也很排斥溝通……

綜上所述第一不善表達情感,第二不能分享生活,自然就不喜歡交流了,但是我自己覺得這並不是不孝順,只是這種原生態的問題可能一輩子都解決不了了,哎~


雍雍100317511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有點釋懷了。之前我都以為就我這樣。我媽說我是一個很冷血的人。從不主動往家裡打電話,有時候爸媽給我打電話也不太想接,爸媽給我發微信,也是經常不回,我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我不是沒有感情,有時候一個人也會覺得很孤獨,很想家,想父母,想要關心一下他們,想要對他們好一點。但是做不到,要表達出來,太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有性格上的問題,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也是一個摩羯座。本身就是一個不喜歡與人交流的人,不止父母,包括其他所有人,我都不願意去給電話。

其次,跟成長環境有關係,從小就跟父母沒什麼交流,有時會經常羨慕別人有愛的家庭氛圍,羨慕別人可以跟父母無話不談。但我們沒有這個習慣。

第三,長大以後我們都習慣的報喜不報憂,而生活中實在沒有什麼事做的好到可以跟父母分享炫耀的,更多的是一些說不出口的苦悶,不想說謊,太累,所以選擇什麼都不說。

第四,小時候爸媽太忙,沒空關心小孩,家庭氛圍也不太好,總是吵吵鬧鬧的,而我呢,在學校受了委屈,被人欺負,父母重來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我在學校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對父母多少還有點怨恨。總覺得今天這一切都是因果關係吧。小時候你們給的關心就不多,我沒學會怎麼關心別人。所以不要怨我。


葉禾724


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給大家。

老兩口如今快70,有一兒一女。兒子在上海工作,女兒在北京,都遠離了老家,有了自己的家庭。

老兩口相依為伴,一直生活在老家。

女兒的做法

很幸運,老兩口的女兒是做教育的,學了多年的心理學,不僅瞭解如何跟他人溝通,對於自己的父母也是盡心盡力。但是做教育也有一定的缺點,女兒的收入並不高。

女兒在經濟上沒有為老兩口付出太多。但是每週至少一個電話,每個電話至少一個小時。其實女兒沒有說什麼,主要都是老兩口在跟女兒傾訴。

重要的是,女兒懂得傾聽。跟父母打電話的時候,從來不會指責父母做的不好。如果父母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女兒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說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會當面頂撞。

久而久之,老兩口都覺得女兒很有思想,每次說的都對,越來越聽女兒的話。

因為女兒做教育,有寒暑假。女兒就會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帶著老兩口去旅遊。用實際行動去陪伴老人。

兒子的做法。

老兩口的兒子恰恰相反。在上海的經濟收入非常不錯,兒子在經濟上為老人付出了很多,對老人也很尊重,可以看出,兒子確實是一個孝順兒子。

為老兩口在老家買了一棟電梯房,因為擔心老兩口年紀大了,上下樓不方便。裝修家電一應俱全,全都是兒子承擔。

在上海吃到什麼好吃的,買一箱就寄到老家去。有什麼按摩椅、保健品、泡腳盆啦,覺得對老人有用的東西也都沒少買。

可惜,一兩個月也不會打一次電話。每次打電話總是問老三句“最近身體怎麼樣”?“你們吃飯了嗎?”“好,沒事,那我掛了吧”。

老兩口非常奇怪,為什麼兒子和女兒的差別這麼大,有時候想跟兒子說幾句話也開不了口。

同樣的,兒子也不是不想跟老人說,而是打電話,真的不知道跟老人要說什麼。好像生活圈子離得很遠,沒有什麼可交流的。

家庭原因。

其實,這個家庭之所以這樣,是有一定原因的。後來,這家女兒為了寬慰老兩口,特意給老兩口分析原因。

原來,兒子出生的時候,女兒才兩歲,因為家庭原因,實在是沒有辦法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只好把兒子送去給爺爺奶奶家。就這樣,兒子到了六歲,該上小學了才回到老兩口家裡。

也就是說,孩子從小就沒有跟父母建立親子依戀關係。對於兒子來說,對父母盡孝是規範、是社會準則,是自己對自己的內在要求。這種孝順,並不是情感流淌出來的。

所以,如果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父母有這樣的需求,希望跟兒女溝通。兒女對父母也有濃厚的感情,願意瞭解父母的近況,願意花時間傾聽父母,那麼自然就會給父母多打電話,多跟父母交流。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我就很少給父母打電話,尤其是爸爸,跟媽媽是每天都用微信聯繫!



不得不說這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從小媽媽就是我們和爸爸溝通的紐帶,有什麼事了都找媽媽,媽媽再找爸爸!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拿大學的生活費的時候,我打電話跟我媽說沒錢了,要錢,我媽讓我直接打給我爸就行了!我第一感覺是拒絕的!從小就沒直接問爸爸要過錢,現在一張口就是那麼多我心裡是不自在也不自信能要過來的,完全沒有跟媽媽要錢時的那種理所當然,雖然說其實每次我從媽媽那裡要來的錢都是爸爸打給我的!

爸爸對我的愛完全不次於媽媽,為什麼我跟爸爸就是親近不起來?大概是有幾個原因吧。

一、我是女孩,下意識的會疏遠爸爸而跟媽媽親近!其實內心我更心疼我爸的,但是卻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爸爸過生日,我只能乾巴巴的跟爸爸說生日快樂,完全沒有對媽媽的時候那種油嘴滑舌的感覺!其實爸爸也應該很尷尬的吧!

二、爸爸性格有些嚴肅!爸爸並不是很呆板的人,但是在孩子面前總有一些威嚴以至於我從小就害怕爸爸,這種害怕其實並沒有真實內容的,畢竟爸爸並沒有打罵過我,相反管教我的都是媽媽,可是這種害怕已經從小就紮根在我的心裡,想要一時改正還是很困難的!

三、我們都屬於少言寡語的人!很多時候跟爸爸打電話都覺得很尷尬,爸爸第一句話老是問“有事沒”,接著說“沒事掛了!”他總是很忙,閒聊幾句的時候都沒有,久而久之我也只能在有事的時候給爸爸打電話了!

爸爸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在為這個家操勞,作為子女我內心是很心疼爸爸的!希望自己以後別再那麼羞澀了,該跟爸爸聯繫的時候就聯繫,雖說不能幫爸爸做些什麼,但是也要讓他知道自己的子女是記掛他的!


奮鬥阿玖


鄰居老許的兒子去年考上了東北的一所名牌大學。老許老兩口子覺得兒子給自己爭了光,走路腰板也挺直了不少。可是最近,老許卻愁眉苦臉。

原來,今年正月初四的時候,離著開學還有十多天,兒子小許就早早離開家返校了。暑假更是沒見到人影兒。

據說小許從東北坐飛機去北京玩了幾天,都沒從北京坐50分鐘的高鐵回家來看看,就又飛回學校了。這讓老許兩口子很鬱悶。

他們不明白,辛苦養大的兒子,為何一下子跟他們如此疏遠了?小許不愛回家,更別說平時給他們打電話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為每個人的成長遮風擋雨。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了。可是,一些人長大離開家以後,卻很少給父母打電話。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子女呢?

事出必有因。有書君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方面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管教過於嚴格,造成孩子對父母有所怨恨。

大家可能還記得,那個“12年不回家的北大留美博士”王猛。他從小就符合“別人家孩子”的特徵。

高考是地級市的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後又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可是,他與父母的決裂,也讓人心寒: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後來,他還寫了一萬字的長文,“控訴”父母對自己嚴厲的管教,以及對自己天性的“扼殺”……

王猛的做法,當然人們也是各抒已見。

大多數人罵他“白眼狼”,但同時也確實引發了父母們對孩子管教方式的深思。

如果對孩子管教太嚴格,甚至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到頭來,得到的只能是孩子的怨懟。更不要說經常打電話給父母了。

缺位教育,造成孩子父母感情的疏離。

現在農村有好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面臨著養家和守候孩子的矛盾。陪著你,就沒辦法養你;養你,就不能陪你。孩子一年當中,跟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時間長了,與父母的感情就越來越淡了。

偏心,使得孩子對父母心生不滿。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農村的父母,好多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們對兒子疼愛有加,對女兒不聞不問,或者很少關心。這樣,就使得那些出嫁的女兒認為自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不打電話,或者很少給父母打個電話。

父母有不良嗜好,使得孩子對父母沒有留戀。

有的父母有賭博的嗜好,家裡的錢都拿去賭了,子女們沒有跟著過上過好日子。還有的父母作風不檢點,家裡吵鬧聲不斷,也讓孩子們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離開家,自然不會對家庭有什麼留戀,更不會打電話經常問候父母了。

當然,那些不經常給父母打電話的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主觀原因。

性格內向,不善表達。

有的孩子自小性格內向,不愛講話。而且對父母缺少感恩之心。跟父母打電話覺得也沒有什麼話講,於是就懶得打了。

其實,父母不在乎你多麼能說會道。你經常打個電話回來,哪怕跟他們說說家長裡短,讓父母知道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父母就放心了。

再者,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呢?父母或許不求我們有所回報,但是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人間,讓我們體會到這個大千世界的豐盈與美好。

狀況不好,不敢聯繫。

好多孩子也是怕父母擔心,往往是報喜不報憂。如果給父母打電話,怕一時說漏了嘴,把一些不好的情況說出來,讓父母跟著擔心。

還有文章開頭提到的,小許不願意回家,也不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是因為小許上大學以後,經常逃課,第一學期就有三門掛科。

老許夫婦知道了,經常為這事數落他。因此,小許也只有遠離父母,也不給父母打電話,免得聽他們嘮叨。

其實不管孩子走到哪裡,也是父母的牽掛。父母嘮叨,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工作繁忙,無暇顧及。

作為孩子,也可能就是整天忙,根本顧不上給父母打電話。他們工作的時候,公司不讓打私人電話。他們加班、應酬、陪孩子……可能關注父母的時候就比較少了。

但是,有書君還是希望,為人子女,能夠擠點時間,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這樣,也使得他們寂寥的心情得到些許安慰。

作為父母,要懂得從心理上對孩子真正放手。

作為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愛好。這樣,就不會再過多地關注孩子打不打電話這件事了。

要承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有書君很喜歡龍應臺的這段話:“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前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希望這句話可以打開那些糾結子女們不常打電話的父母們的心結。

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有他自己的生活圈子。作為父母,不要讓親情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其實父母跟孩子之間,就是一種互相的成全。父母通過陪孩子成長,懂得了愛與被愛,人生更完滿。孩子平安健康生活,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當然,對於作兒女的,要本著對父母寬容、關心、感恩的態度,儘量多給他們打電話。

要能夠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原諒他們的不完美,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畢竟他們辛苦把我們養大。養育之恩大於天。

最好是能夠常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一下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讓他們體會來自兒女的關心。

同時,也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心情好,身體好,父母才會健康長壽。有時間了,不但要打電話,還要多陪陪他們。

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追悔莫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