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健在橫渡海峽的時候選擇自由泳?

清風搖曳V


那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遊蛙泳遊起來比較輕鬆,遊自由泳反而覺得很累,這主要是還沒有掌握遊自由泳技巧的緣故,當真正掌握自由泳的動作技巧之後就會明白自由泳遊起來是多麼的輕鬆,有效率了。


舶來的世界TI游泳


提問者自己也說了自由泳效率更高,但是蛙泳更省力這個說法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蛙泳是四種泳姿中最慢的泳姿,因為蛙泳阻力大效率低。蛙泳的翻腳和換氣階段都不可避免的增加阻力,對職業選手來說都很難減阻,更何況作為業餘家的我們。我在教蛙泳的時候喜歡用兩把傘的比喻,劃手抬頭換氣是前面的一把傘,收腿翻腳是後面的一把傘,兩把傘一定不要同時打開,那樣的剎車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前面一把傘收起來,後面的一把傘才能打開。所以高手會盡量縮短打開傘的時間,儘快收傘。

蛙泳另外一個原因不能長遊是因為蛙泳特別是平蛙的翻腳在發力的一瞬間,雙膝和脛骨壓力大,造成半月板損傷和韌帶拉傷,甚至會造成滑膜炎關節炎等炎症,所以蛙泳比賽都沒有長遊項目,因為運動員的瞬間爆發力量太大,長距離長時間容易受傷。當然不否認一些游泳愛好者特別是大媽也能蛙泳橫渡瓊州海峽,只能說她們的發力比較輕柔,所以不易受傷,代價就是速度太慢,基本遊在10多個小時,所以橫渡可以證明毅力和體能,證明不了技術。

張健是超長距離游泳的大神級人物,即便是在國際上也是赫赫有名,他的自由泳節奏不快但是恆定,這就是長距離自由泳所需要的條件,慢頻放鬆遊就和在陸地走路一樣,只要能量持續供給,理論上可以不停地走,累了可以仰漂休息。

說點題外話,關於游泳如走路,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談自由泳的錨定理論,再發揮下,陸地上人是靠腳支撐,手臂擺動幫助平衡。水裡正好相反,手臂抱水作為支撐向前移動身軀,雙腿交替打水維持平衡。


重新構建自由泳


長距離個人感覺側泳最輕鬆。30歲那年自學游泳,第一次學會蛙泳,第三次學會踩水,第四次學會側泳,第五次和同事打賭一口氣遊了1000米。側泳最適合野外,兩邊都會側泳,頭在水面,呼吸不用考慮換氣,可以時刻觀察四周情況,絕對是開放水域求生第一泳姿。



聽說張先生早逝,遺憾!


魯大爺24445751


為啥我自由泳 不到一百米 兩個胳膊就累的動不了了


kevin102949956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蛙泳更省力呢,明明自由泳長距離更省力好不好。


街健達人


只有泳最省力,有的最快


浮生若夢A8


長距離游泳,自由泳最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