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作者丨萊道君

來源丨萊道區塊鏈(laidaoblockchain)

2018年12月1日,楊振寧的弟子、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在曾任職的斯坦福大學跳樓自殺,享年55歲,此前一直與抑鬱症抗爭。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學術界的張首晟

張首晟祖籍江蘇高郵,出生於上海,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一年後,他作為交流學生被送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此後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師從楊振寧教授攻讀物理學獲博士學位。34歲時,張首晟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正教授。他也是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1999年被聘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2004年出任IBM-斯坦福自旋電子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時值復旦百年華誕,張首晟先生把珍藏的“寶物”捐獻給了母校,這個寶物是是張首晟教授的祖父張彝“卒業文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張復旦大學畢業文憑,目前已陳列於復旦大學校史陳列館。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張首晟學術上的主要成就是: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4年獲選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力人選;“因開創性理論貢獻導致新種類材料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與對於某些化合物展示出這些新材料的新穎性質的預測”,張首晟、查爾斯·康恩、尤金·米爾榮獲2015年富蘭克林獎章。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創投界的張首晟

事實上,張首晟不僅在學術上做的風生水起,在創投領域也是首屈一指。

誠然,最近幾年,最火的莫過於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2013年,張首晟作為先行者創辦了丹華資本並擔任創始主席的職位,意在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丹華資本成立後,包括中金、阿里巴巴、北京首鋼等在內的頂級互聯網公司和政府引導基金都成為了丹華資本的出資人。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據公開資料顯示,丹華資本近兩年投的絕大多數公司都與區塊鏈相關。公開投資的57個項目中,涉及到人工智能、遊戲直播、文化娛樂、企業服務、教育培訓、電子商務、房產家居、硬件、金融、醫療健康和區塊鏈等領域,其中和區塊鏈相關的項目高達20多個。在區塊鏈領域投資較為成功的是投資分佈科技Onchain技術公司和Fcoin交易所。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分佈科技Onchain是一家區塊鏈金融科技服務商,致力於區塊鏈平臺的設計與研發,形成了以基於區塊鏈數字資產應用為基礎,可以靈活擴展到各類基於分佈式賬本平臺的業務應用支持的基礎平臺,並且持續地結合區塊鏈/分佈式賬本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不同業務領域的應用發展創新,開發與增強平臺功能與企業級工具,形成可落地的綜合性企業級分佈式賬本平臺體系。分佈科技Onchai孵化除了國產第一公鏈小蟻NEO和熱度高類似NEO的ONT公鏈。值得注意的是,NEO在2017年漲了1700多倍,NEO和ONT市值總和最高時超過千億。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Fcoin交易所在2018年5月份,主打交易挖礦、持幣分紅。交易挖礦指凡是在FCoin平臺參與交易即視為挖礦,可獲得與交易手續費等額的FT回報。持幣分紅是指平臺以手續費作為收入,80%分給FT持有者,20%留作平臺使用。返利以手續費本身額幣種返還,並非FT。新概念交易所空降,引領著整個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改革,曾躍居全球交易所交易量的首位。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偏愛區塊鏈的張首晟

為什麼在學術做出卓越貢獻的張首晟,會如此的偏愛區塊鏈技術?

他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區塊鏈技術時代的到來,革命強度可能是互聯網革命的十倍、百倍。互聯網時代只是信息交換的時代,而區塊鏈時代有了價值的交換,我們可以產生數據的市場,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然後在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價值。


張首晟,你還沒滿足我們求知慾,不準走


張首晟認為,比特幣是區塊鏈的開端,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時間排序,例如銀行對賬之後困難到底在哪兒,為什麼賬對不起來,核心觀點就是不知道哪一筆先發生,哪一筆後發生,排序發生使得我們能夠交換價值,區塊鏈真正能夠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比特幣。未來世界,數據是下一個生產資源,數據到底是歸屬問題是重中之重。一旦多中心化之後,所有個人的數據都可以屬於我們個人,一旦有了個人之後就可以有數據交換的市場,可以做點對點非中心的交換市場,由此產生的經濟價值將是互聯網的十倍或者是一百倍。

人類歷史和互聯網歷史可以用八個字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分久必合的時代,網絡信息全部散在互聯網上面,大家要挖掘信息非常不容易,這時會出現像谷歌和臉書等的平臺,它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把我們所有的信息重新組合了一下。互聯網時代壟斷巨頭們重組的就是信息,並不是產生自己的信息,產生的信息完全是我們個人。一旦信息重組,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壟斷巨人,所以就到了分久必合的時代。

現在由於區塊鏈技術產生又到了合久必分時代,又是新的多中心化,新的多中心化之後賦能產生新的價值,這些數據會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個人數據產生價值是歸自己所有,這是這個時代最最激動人心的時代。

張首晟在學術界作為諾貝獎的候選者,在創投界作為高科技行業的先行者,這種全能型人才突然的逝世,除了讓大家悲慟之外,更多的是惋惜。正值達年,餘光依然可以普照知識黑洞,怎麼捨得離開求知心切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