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不再是偶然,關注你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前段時間一則消息震驚了眾人:世界一流的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患抑鬱自殺去世。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和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時也是丹華資本創始人。而張首晟的老師楊振寧先生曾說張首晟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可以看出張首晟是一位多麼難得的科學家。所以張先生去世的消息也引發了眾多討論。在大家表示著惋惜和哀悼的同時,也有網友評論說,這麼厲害的科學家,也會得抑鬱?抑鬱了竟然自己調整不好?

類似這樣的評論在網上其實不少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當有人因抑鬱症而自殺時總有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得了抑鬱症的人就是太脆弱太想不開了才會選擇自殺的方式。心理學還未完全普及開來,所以大眾對抑鬱症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談談抑鬱症這位“朋友”。

到底什麼是抑鬱症?

大家都知道,抑鬱症經常被提及為心理疾病,但導致抑鬱的原因或抑鬱引發的並病症並不只是心理層面的,它與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機能有密切的關係。比如,對大腦中的某塊區域進行刺激,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可得到顯著改善;又比如,體內紅細胞參數可以幫助診斷抑鬱症;而抑鬱也是最能加速大腦損傷的情感障礙中的一種……所以,患上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而導致患者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也完全不是因為他們太脆弱。

自殺不再是偶然,關注你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

抑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精神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認知工鞥受損、意志活動減退,並伴隨著一些軀體症狀。抑鬱症帶來的最可怕的後果就是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有超過3億人受到抑鬱症的困擾,因抑鬱症自殺成為世界範圍內15-44歲人群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也是15-29歲人群第二位的死亡原因。而我國自殺人數每年也達到了驚人的13萬,而其中40%的人在自殺時是患有抑鬱症。

身邊朋友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患上抑鬱症不是一個人的自主選擇,若能得到及時且正確的治療,就不會發生極端的情況。抑鬱患者在實施自殺前其實並非完全沒有徵兆的,而是會透露出一些信號:或許是在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臺上的表達,又或者是在和朋友溝通中流露出的想法。然而,有時即使朋友或身邊的人注意到了,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去幫助朋友走出抑鬱或者打消自殺的念頭,尤其是當涉及到自殺問題時,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和讓人感到壓力極大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做呢?有以下幾條建議供參考。

1.認真傾聽,感性回應

當朋友流露出有自殺的想法時,做出適當的言語回應是最重要的。沒有像話術一樣的標準回答,但要銘記於心的一點是:抑鬱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或理所當然,我們應該拋開所有偏見和主觀評判,接納對方的情緒和感受,認真聆聽他的想法,嚴肅對待,決不能說任何可能刺激到對方的話。

2.仔細觀察,給予關注

當你發現對方可能有極端想法時,第一時間和TA溝通。不要覺得這是禁忌話題,說出來對方才能感受到你對TA的關心,而且如果TA真的有自殺這樣的想法,那麼提前瞭解他的計劃可能會對後續危機處理有所幫助,確保對方無法輕易接觸到任何可能幫助其實施自殺的工具。交談時切記要真誠,用心溝通,保持目光接觸,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注,陪伴和理解在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給TA力量TA相信事情會有所好轉。

3.撥打熱線電話,尋求專業幫助

國外的心理援助體制相對更加健全,但國內對這方面的重視也正在逐漸提高,我們現在也可以通過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電話來獲得幫助,下面分別是危機干預熱線和諮詢志願者熱線: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熱線(24小時):010-82951332

中科院心理所諮詢志願者熱線:010-64851106

自殺不再是偶然,關注你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

抑鬱患者在有自殺傾向時,儘量不要讓其獨處,找朋友或家人陪伴的同時,聯繫相關心理機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當化解了自殺危機,進行住院或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接受心理諮詢服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這個時候也一定要繼續陪伴,讓對方持續感受到你的關切,這樣TA才有力量和信心從灰暗中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