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非梦王子


啥叫不管呢?不仅管了,还帮了司马懿的大忙!典型的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手儿

讲道理,老曹家还是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旧臣的。只可惜曹爽太作、司马懿太能装,最后搞了一波扮猪吃老虎,干掉了曹爽不说,还给老曹家都一锅端了

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人生哲学——等靠!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个一把手,又熬死了曹真、曹休、曹洪三个政治对手,当然也成功避开了曹家所有能打的人(李典、乐进、于禁、张郃...)

如果你不能成功击败你的对手,哪怕一生都不能,那就等,等他死了,你就赢了——这就是冢虎司马懿的人生信条


专权蛮横的曹爽,并不是只知道享乐的富二代

作为曹真的接班人,曹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上位之后三下五除二就收揽了全部大权,把仍在世且有颇有威信的N朝老臣全部架空,比如司马大都督就被逼的装疯卖傻,回家撒欢去了。而高柔、蒋济也只能在那儿充个数,扮演路人甲、宋兵乙

一心想要成为改革家的曹爽,不仅对外臣动刀,连老曹家的贵族们也不放过。这可就点了火药桶了!这些个公子哥儿虽然没啥大本事,可争权夺利方面都是一顶一的高手,眼看着曹爽要一家独大、一枝独秀,自然是心中不满,试图抱团取暖、为大家伙儿(自己个)谋点福利。只不过有贼心没贼胆,一时间还不成气候

好大喜功的曹爽同志以为自己天下无敌,逐渐膨胀了起来,先是偷偷的纳了先帝曹叡的几个小老婆供自己享乐,又给自己整的牌面十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要和皇帝标榜一下子,这可就过分了!倒不说这样是欺君罔上,其他姓曹的看了不眼红才怪呢!

司马懿瞄准这个机会,准备借势捞一把,毕竟爱拼才会赢嘛,以小博大从来都不是什么亏本买卖

孙子装的差不多,是时候该雄起一波了!

装病装的深入骨髓的司马懿,成功的让曹爽放下戒备心,不得不说冢虎的演技还是很可以的,估摸着读过《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将傻子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一副分分钟就要撒手归西的姿态。待到曹爽派来的探子一走,便立刻整理好仪容仪表,摸出战略地0图、叫上儿子们就开始研究政变计划,可谓是无缝衔接

时机成熟了!少帝曹芳携曹氏三兄弟前往高平陵拜竭先祖,司马懿立刻起兵,以三千死士为基础、假借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随后夺取武库、派兵据守洛水;随后派高柔代大将军职占据曹爽营地,一时间好像搞的风风火火,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可司马懿比谁都清楚,虽然曹爽暂时离开老巢,但凭借他的实力,组织大部队反攻是不在话下的,如果到时候变成拉锯战,且天子尚在曹爽手中,自己将处于下风。所以他派出陈泰等人前往曹爽营中进行劝降

也不说曹爽三兄弟,真是个个草包,因贪恋家眷子女尚在京城,竟然选择放弃抵抗,相信司马懿的鬼话,只是革职不会杀头。犹豫不决的曹爽最终发出感叹“但为富家翁矣”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司马懿背弃承诺,问罪并诛杀了曹爽全族,自此魏国大权尽在司马懿手中

反应需要时间,等到司马懿原形毕露,已经为时已晚了

曹爽就这样被干掉了,司马懿这场赌博大获全胜,并在短期内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毕竟在部分人眼里,他是扫除佞臣的忠臣。只是时间不长,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早在政变尚未结束之时,司马懿的行为已经让部分人有所戒备,那就是司马懿不顾其他重臣的建议,直接选择杀掉曹爽。无论是高柔还是蒋济都不接受这一行为,毕竟曹爽为曹家宗室,纵使有过但过不致死,司马懿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在宣布自己的夺权计划已经全面展开

王凌第一个站了出来,作为司徒王允的侄子,曾受曹家大恩的忠臣,他义无反顾的揭竿而起反抗司马懿,只可惜此时的司马懿已成气候,随着他被司马懿出兵剿灭,曹氏宗族、夏侯宗族再也没人能够和司马懿抗衡

当初和司马懿一同起事的高柔蒋济二人,虽为曹魏重臣,却因无权无兵只能作罢,眼看无力回天,高柔选择了妥协,最终以90岁高龄善终;而蒋济则心灰意冷,最后郁郁而终

如若当初没有此二人的支持,司马懿断不能够如此轻易的控制京城!只可惜这二人忠于魏室、却因为一时之恨而误入歧途

司马懿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他前半生也有高光时刻,只可惜身边尽是人中龙凤,他只能低调的前进以求明哲保身。后半生积蓄力量,数次起落皆能励精图治,最终大权在握走上人生巅峰

不得不说,他识人、善任,无论是在军事上与西蜀进行对抗,还是在朝内左右逢源、拉帮结伙;作为一个外臣来说,他能做到这一切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借力自始至终都是司马懿成功的不二法宝。当然了,活的久也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仅用了 三千死士,几天时间便成功击败曹爽 ,夺取了曹魏最高政权。 因此,许多人就有疑问,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操当年那些老部下呢?难道就没有人出来管一下吗?有,而且还很多。那么为什么司马懿还会成功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个问题,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家的皇室宗亲哪里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为什么没有动静呢?其实他们是想有作为, 但是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没有实力。而造成他们没有实力的罪魁祸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颁布一条诏令, 让各地藩王返回驻地,无事不得进入京师洛阳。而且对各藩王的管理相当严峻,每位藩王配备一名监国使者 ,使者负责监视藩王的举动。严格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诸兄弟齐聚洛阳为曹爽发丧。事毕后曹植因为和曹彪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想多说两句话,即使这样,监国使者也不让,催促曹植赶快走。

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

当时的曹氏诸藩王,名为藩王,其实连大臣都不如。

他们的亲兵不能超过三百人,而且这三百人还都是老弱残兵,没有一点战斗力。所配备的吏从也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这样的实力,朝中发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曹操直系宗亲没有力量,那么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个表,可以对比一下当时大臣们的情况。看上图,高平陵政变发生在公元249年,那时曹操的五大重要谋士及五大良将都早已经死了。其中贾诩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将张郃活的最长,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马懿故意陷害的。

(司马懿强制张郃追击诸葛亮,诸葛亮设伏,射杀张郃)

曹操时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么曹丕时期的呢?曹丕时期有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陈群最后,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这样,离高平陵政变还有12年之久,因此他们也都无能为力。

曹操、曹丕时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难道就没有人能管得了司马懿了吗?不是的,司马懿虽然活的时间长,但是还有跟他一样高寿的人,而且资历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么这些人是谁呢?他们就是横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别是满宠、司马懿、高柔、王凌和蒋济。

首先说满宠,曹家对满宠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为许县县令,后满宠历任奋威将军、杨武将军,镇东将军,负责镇守江淮一代。满宠在任期间,多次阻挡了东吴的进攻。那么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他在干什么呢?很可惜,

曹芳当政后不久,满宠就去世了。如果满宠不去世,结果未可知。

再说高柔和蒋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高柔为司空,蒋济为太尉而他们两个选择支持司马懿,那么既然司马懿是谋权篡国,他们为什么还要支持他呢?说来说去,都是曹爽的错。

曹叡死后,任命蒋济为领军将军,统领所有的禁军,位高权重。当曹爽成为托孤大臣后,他为了排挤蒋济,架空蒋济为太尉,废除领军将军一职。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中领军曹训武卫将军,表弟夏侯玄中护军。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军。这让蒋济气愤不已,所以蒋济支持司马懿。那么高柔为什么支持司马懿呢?

曹爽不仅仅抢了蒋济的权利,他连尚书台也不放过。当时宫中有两个地方权利最重,一个是禁兵,负责皇帝的安全。一个是尚书台,负责处理朝中的实务。曹爽霸占禁兵后,开始把手伸向尚书台。

他任命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选举官吏,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受到重用,对何晏有意见的人都被罢免。何晏还给曹爽出主意,将郭太后软禁至永宁宫。然后曹爽开始以权臣的姿态肆意妄为。

曹爽对于皇家府库的宝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库里的武器可以随意调用。曹爽又私纳了先帝曹叡的七八个才人,用于满足私欲。还大张旗鼓的 搞排场,吹拉弹唱的人达到三十多人。这一切都被高柔和蒋济看到眼里,他们意识到一个即将谋权篡国的佞臣出现了。

爽饮食车服,拟於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饮酒作乐。

而此时的皇帝曹芳,几乎成为了摆设。曹爽把司马懿踩在脚下后,没有人再能够撼动他的位置。为什么呢?

禁兵被曹家兄弟掌握,大臣们都换成了何晏喜欢的人,而曹爽只剩一步,那就是废了皇帝,自己上位。因此,出于保全皇室、去除奸臣的愿望,蒋济和高柔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那么王凌呢?

王凌说起来是受了曹操大恩的,王凌是王允(计杀董卓那个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被杀后王凌逃跑,被曹操所救。曹操对王凌很好,王凌后来官至扬州刺史,取代了满宠的位置,镇守扬州及淮河一代。

王凌对曹爽是没有好感的,但是他对司马懿也没有好感。况且王凌属于地方长官,因此,他无法参与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取代曹爽后,王凌看到司马懿专权,欺负皇室,于是他举起了叛旗。

王凌联合自己的侄子令狐愚,企图扶植曹彪(曹操之子)为皇帝,后被司马懿及时察觉,然后司马懿快速率军达到淮南,亲手捉住了王凌。至此,所有与司马懿能够抗衡的元老都失去了效力,司马家族再也没有什么大的阻碍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操手底下的五大良将和五大谋士都早已经死去,就连曹丕留下的三位辅政大臣都也早已死去。由此可见,司马懿活得久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有蒋济、高柔、王凌等人还在世,但是蒋济和高柔出于对曹爽的憎恶而选择了支持司马懿,王凌在看透司马懿的嘴脸后举起叛旗,最后被司马懿所擒。实力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时间更重要,司马懿就是这样胜利的,你说呢?

多说一句,蒋济后来看到司马懿要霸权,于是质问司马懿为什么不兑现承诺,不杀曹爽。司马懿将责任推给了廷尉,曹爽被公开审理,最后被诛杀。蒋济看透司马懿真正嘴脸后很失望,最后郁郁而终。而高柔则聪明的多,他活了九十岁,善终。


每日趣评


曹操和司马懿是两代人,曹孟德比司马仲达整整大了24岁。司马懿这厮还贼能活,他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自己都已经70岁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辈。司马懿不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这辈人,连跟他平辈的曹丕、曹真、曹休这辈人也被他熬死了。


高平陵之变发生于公元249年,很多人对年份没有概念。简单的说两句:

高平陵政变时,曹操已经去世29年了;

高平陵政变后,16年不到,曹魏灭亡。

用我们现在2018年为中轴线,去套汉末三国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司马懿去世(公元252年)是2021年

高平陵之变(公元249年)是2018年

曹孟德去世(公元220年)是1989年

曹孟德起兵(公元189年)是1958年

司马懿出生(公元179年)是1948年


曹孟德出生(公元155年)是1924年

看明白了吗?用我们现在的时间线来说。曹操生于北洋军阀时期,冷战时期开始起兵,死于海湾战争前夕。曹操如果活到高平陵政变,他会有94岁。那些跟曹操同辈打天下的兄弟,哪个不得80岁了?很多人可能会说,活到八九十岁也不算什么呀。

但是别忘了,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曹操活了65岁,这就已经是很能活的人了。跟曹操平辈的对手,除了刘备以外,全部都被他熬死了!

司马懿比曹操更能熬,他把曹操的孙子辈都熬死了,自己又活了十几年才咽气。服不服?


乱世,活着就是王道。

曹操时期的功臣,要是能活到高平陵之变。就拿最小的郭嘉来说,他也有79岁了。三国时期能活这么大岁数的人,掰着指头都数的过来。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与日本的德川家康颇有相似之处。极其的能隐忍,活的又比别人长,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都熬死了,自己就能称霸了。


Mer86


这有个时间节点,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灭了曹爽一党三族,司马懿一家的野心才暴露了。而且,就司马懿本人而言,当时有不少人还是相信他是忠于曹魏的(司马懿弟弟司马浮就很浮夸地对天赌誓:“永为魏臣!”骗了不少人),是曹爽自己太作死了,得罪了满朝的老臣。

魏明帝曹睿病危时,以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后曹爽为收拢权力,架空了司马懿以及一帮前朝老臣,引起普遍不满。

高平陵之变爆发时,就有侍中许充、尚书陈泰等纷纷为司马懿作保,表示只要曹爽投降,保证其人身安全,不失为“富家子”。本来就是曹氏宗亲的大将军曹爽虽然可能对司马懿不大放心,但面对一帮老臣的作保,他觉得安全了,于是选择了投降。

然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嘿嘿,出卖了所有老朋友!咔咔咔咔,血腥清洗了曹爽等曹魏宗亲势力!那些作保的老臣虽大跌眼镜,但也只能痛哭而去,毫无办法。因为司马懿掌握了军队,也控制了朝政!

倒也不是没有“老部下”反对,从老臣王凌开始的淮南三叛就是典型,耗死了司马懿、司马师,到司马昭时,反叛势力才基本被镇压下去。

回到问题,司马懿一家叛变曹氏后,朝中老臣是管不了(他们开始是帮凶,后来成了猪羊),外面的老臣想管的,但错失了时机(王凌两年后才起兵),且实力不足。


嗜史兽


司马懿是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江山的,是一代枭雄,司马懿政变能够成功归根于以下原因:

1,司马懿资历老,是魏国的四朝元老,活了73岁。从魏武帝曹操,再到魏文帝曹丕,再到魏明帝曹睿,最后魏少帝曹芳。

2,位高权重,身居要职,全倾朝野。先后任职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要职。

3,羽翼丰满,朝中亲信众多。反观朝野,除了曹爽以外,没有几个还真心辅助曹魏的。

4,功高震主,最后一统江山。司马懿为大魏江山做出了巨大贡献。辅政平乱,抗蜀北伐,明帝托孤,退敌征吴。
到了魏少帝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是三国末期最伟大的政治人物,集智谋,权谋,人脉于一身,自然发动政变,水到渠成,无人能敌。


微影星播客


司马懿发动政变不仅曹操老部下不反对,甚至还大部分支持,尤其是得到当时的魏太后支持的。因为当时的曹爽狼子野心想要篡位,已经把曹氏家族的人彻底排贬,司马懿发动政变抓杀曹爽反而被认为是忠义行为,只是大家没想到走了一头狼反来一只虎。

当时的曹爽是魏国重臣曹真的儿子,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算起来曹爽也是曹氏家族的人,他同样也得管曹操叫爷爷,只是没有继承权而已,这一也是他能够被曹丕曹睿当成心腹与托孤重臣的主因。但是呢,曹真是忠臣不代表曹爽也是,曹真死后曹真的权力由曹爽掌控,曹爽一直有想取而代之的想法,所以曹爽排斥所有曹魏重臣,甚至软禁魏明帝曹睿的皇后魏明后,把所有支持曹魏势力的人全部放逐,安插自己的心腹,只要时机成熟就将取而代之。

就司马懿而言,现在看来他并没有那么可恶。司马懿在朝中当官累计被贬三次,也算是三起三落。司马懿在当时既是曹睿托孤重臣之一也是曹爽排挤对象之一,当时的司马懿已经被曹爽贬职。如果他没有反抗的话,那么死的人可能反过来变成他了,他代表着广大被曹爽排贬的所有曹氏子孙的利益,比如司马懿发动高陵政变的时候提前入宫请旨魏明后并取得魏明后的圣旨,这是他能够政变成功的主因。至于他大权独揽并由他的孙子篡位那是后话了。


优己


(这张剧照有问题,看上去显得曹操跟司马懿差不多大,其实曹操大二十四岁呢。照片上的事件发生时,司马懿不过三十五岁,干嘛请个老头来演?)

我的天哪,司马懿搞高平陵之变,准备换天下时,曹操哪还有什么老部下啊。

司马懿已经属于曹操后期的谋士了,等于是给曹丕用的。而司马懿又活得特别久,尤其是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他已经七十多了。这时候,曹操的创业一代团队,基本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像曹爽这样的二世主。

不过,倒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曹家二代,或者曹集团二代没有反对呢?

这其中一个原因,都怪曹丕这小子,对自家兄弟防得太死啦,曹丕因为是争位上来的,而且有点逆袭的味道,所以对兄弟防得特别严,后世总结曹家被司马家取代,就是曹家王爷没实权,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因为朝中派有监视的,哪个王爷做了什么事,比如曹植抱着嫂子的枕头流眼泪了,马上就上报了。没有亲兄弟帮助,那当然倒得快,就是有反对,也是有心无力。

而到了司马家族,倒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司马家当皇帝后,总共封的王爷差不离快三位数了吧,而且全都是有实权的,最终是导致了八王之乱。

而曹家不重视亲族其实到了魏明帝已经有所改正,魏明帝那当然是比曹丕要高明啦,他意识到了帝族力量太弱,可能会有影响,在临终时,他托孤的原本是燕王曹宇,可挂掉前,又临时改了主意,把曹宇换了,让曹爽上,然后又让司马懿入了局,这一下,局势再无更改的可能。

第二个,曹家人不行,非曹家的为什么也不反对呢?

这要两面看,曹操创业团队有两大派,一是以曹家人夏侯家为主的老乡派,也就是沛谯集团,一个是颖川士族为龙头的颖川派,司马家是河内人,他们是颖川外围。两派中,前者是寒门,他们需要天下大乱来改变自己的阶级,而士族则是保天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所得者,曹操的出现,顶多是帮助他们保住地位,而无法增进。所以,前者更拼命,后者更保守,高平陵之变,就是后者对前者,士族对寒门的大胜利。

那高平陵之变,士族基本是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因为他们是一伙的啊。而寒门,也就是沛谯派,以曹爽为主,他们有个特点,基本是愣头青,玩政治是外行,玩军事,没有父辈们的智慧跟拼劲,就剩一张嘴吹牛皮啦,更没有胆子,比如夏侯玄,老老实实交出了兵马。后继无人啊。

最后,也不是完全没反对的,淮南三叛就是啦,但他们主要是怕被司马家族收拾,有多少为曹家出头的心就难说了。


脑洞历史观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仅仅用三千死士控制了洛阳城,以此来看他确实占据着弱势地位。但司马懿对时局的把控能力超过了常人的分析,最终在政变之后,大部分原来拥护曹氏的人都选择了坐视不管。



首先说一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是在公元249年,此时距离曹操去世已经过了29年。当年曹操提拔的大部分将领和谋士早已经去世,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维护曹氏的政权。

先说说曹操的班底

最出名的就是荀彧了,他早在公元212年便去世了。其长子荀恽后来娶了曹操的女儿,和曹植走的非常近,导致了曹丕的不满。最终曹丕继位后,曹丕把荀彧的后人被排挤除了权力中枢。虽然曹丕比较喜欢荀恽的儿子,但荀恽的儿子也和司马家族走的很近,第三代的荀霬[yì]还娶了司马懿的女儿。也因此荀氏家族实际上已经投靠了司马氏家族。



程昱活的岁数很大,比司马懿还要长。不过他出生的太早了,公元141年出生,曹操去世的那一年去世,一共活了80岁。他的后人基本泯然众人,孙子程晓只是一个郡守。

贾诩在公元223年去世,之后的子孙混的也不是很理想,长子贾穆继承了贾诩的爵位,但一直都是郡守的职位。



五子良将之中,乐进死的最早,于公元218年便去世了。于禁因为投降关羽,所以被曹丕羞辱至死。张郃是他们五人之中死的最晚的,在公元231年,司马懿强迫张郃追击诸葛亮,导致了木门道被诸葛亮射死。

五子良将职中大部分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他们死后,由于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后人都比较一般。



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后

对待宗亲打压过度

曹丕建立魏国后,大部分的权力已经集中在了曹氏宗亲的手中。但这时的曹丕感觉到了宗亲们对政权的威胁,所以对宗亲开始极力打压。

首先曹丕对宗亲们封王,但不赐给任何的权力,他们只有爵位。因此封地内的官员任免,士兵调配,财政支出都是由中央进行管控。

其次,曹丕对待宗亲非常严厉,诸侯王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离开封地,如果在封地内犯法的话,惩罚也是相当严重,而且即便入朝,也有各种限制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宗室的权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和支援朝廷。



九品中正制

曹操时代非常喜欢用寒门子弟和宗亲,所以庶族出身的人才和宗亲人才辈出。而到了曹丕时代,他抛弃了曹操的用人方针,选择以九品中正制保证门阀士族的权力,这样一来,国家的人才政策完全倒向了士族阶层。诸多士族大家崛起,掌握了大部分的朝廷权力。



高平陵政变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这时的曹氏力量已经日薄西山,而以司马懿为首士族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但曹爽却一直看不清形势,极力的打压排挤朝中老臣,最后就连高柔、蒋济、陈泰这些老臣也转而投向了司马懿阵营。

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氏掌权者已经后继无人了。曹爽身为第三代中的中流砥柱,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挟天子去许昌,估计曹爽自己都不用动手,仅洛阳城内部的乱军,就有可能将司马懿杀死。也难怪曹爽选择交出权力之时,桓范大骂曹爽是一头猪了。



综合来说,在曹操去世后的29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首先是寒门子弟被抛弃,曹氏政权失去了最大的人才来源地。其次曹丕又极力的打压宗亲,导致了曹氏宗亲无权无势,根本无法抗衡司马懿。

最后在寒门子弟和宗亲被抛弃的情况下,曹丕又过度依赖世家大族,最终在司马懿这个世家大族篡权时,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抗衡。即便是淮南三叛也轻松被镇压。


我是越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之后,魏国的军政大权已经完全落入司马家族的手中,曹操曾经重用的文武老臣们年事已高,已然无法阻止司马家族的阴谋了

曹操当年手下的文武重臣有谁呢?

武有许褚、张辽、曹仁,文有荀彧、程昱、陈群,司马懿活的时间太久太长,等到他诈病赚曹爽时,这些文武重臣老的老、死的死,根本没有和司马懿一较高下的实力,当时的魏国可以说完全掌控在司马懿手中。

并且司马家族一直都是北方的名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只要司马懿出征,所有的将士必为其誓死效忠,司马懿多年带领魏军对抗诸葛亮的精神也感动了很多魏国将士,他们觉得他们根本不是为了魏国而战,而是为了司马懿而战,所以那些曹操的老部下想要夺兵权也是极难的,因为士兵们根本就不相信老臣们,只相信司马懿!


互联网大咖会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而曹魏元老,尤其是早年跟随曹操的那帮人,绝大部分都下去陪先帝了。

而且在当时,曹魏宗室其实只有曹爽一支独大,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大力提拔士族,极力打压原来的曹魏宗室和勋贵。到了魏明帝以后,朝堂之上势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九品中正制选上来的士族人才已经渐渐成为了朝堂的中坚力量,作为士族代表的司马懿更是德高望重,倍受推崇。



其二,曹爽实在不得人心

魏明帝死后,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是顾命大臣。但是曹爽不断排挤司马懿,重用亲信,独揽大权,行事专横,引起满朝文武的不满。

曹爽倒行逆施,人心尽失,司马懿则韬光养晦,收拢人心,而且一直以受欺负的元勋形象示人,自然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曹爽当时已经产生篡位谋逆之心了,在满朝文武百官看来,曹爽就是一个挟持皇帝,把持朝政,大权独揽的权奸。司马懿则是一个忠于曹魏,倍受欺负的老臣。高平陵之变,以太尉蒋济为首的硕果仅存的曹魏元老都站在司马懿这边,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曹爽才是威胁曹魏天下的人,而司马懿则是一个力挽狂澜,救国护君的忠臣。



那些曹魏宗室,一来经过多年的打压实力大为削弱,二来从当时的形式看,曹爽才是那个打算篡权之人,曹爽从血脉上来说可不能算是宗室,他爹曹真是曹操养子,和曹操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再加上曹爽弄权,大肆任用自己的兄弟和亲信,对于曹魏宗室勋贵家族连搭理都懒得搭理。那些曹魏宗室勋贵们于情于理都不会帮曹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