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左宗棠?如何看待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斗?

沐子宁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名列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列,在晚清时期的历史上,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二人都是出自湘军,然后又都是自成一系,左宗棠组建了楚军,李鸿章组建了淮军,都是以军功上位。不同的是李鸿章是科举进士及第入仕,而左宗棠科举不济,只有一个举人出身。


说到这二人的纠葛,就不得不提到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理学大家堪称完人的曾国藩。咱们知道,湘军是曾国藩一手组建的,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左宗棠是曾国藩的故旧,李鸿章是曾囯藩的学生,起初他们二人都在湘军大营辅佐曾国藩。


后来左宗棠组建了楚军,在浙江一带正在与太平军作战,而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在上海一带作战。为尽快攻占天京,朝廷命李鸿章的淮军协助曾国荃攻打天京,可李鸿章精明透顶,眼见曾国荃已大功告成,伸手摘桃子必会得罪曾氏兄弟。所以他没奉诏助战,却率军攻打浙江的太平军,这种抢饷掠功的行径,自然引起左宗棠的强烈不满。


可以说,在他二人长达三十年的交集中,这样的不愉快可不是一件二件、虽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时间长了难免心存芥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二人之争,就是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严重分歧,当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轰动。最后,左宗棠以大量的事实佐证,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成就了左穼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重重,边疆区域形势紧张。1864年阿古柏趁新疆暴乱之机,利用清廷的民族矛盾,率兵击败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地区霸主。1867年在沙俄怂恿支持下,在新疆悍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公开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企图将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


为此,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西方列强依仗自己的船坚炮利,大都是从海上入侵,应该加大海防建设,把有限的军费用于购置新型的舰船。并且认为新疆不毛之地,于大体无碍,主张划界暂守。从现在来看,李鸿章的主张还是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的。


而左宗宗意见却是截然相反。他认为新疆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煤铁金银贮量巨大,而且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就是卫京师,新疆绝不能放弃。西部塞防,东部海防,二者兼重。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据理坚持,收复新疆,是一件造福后人、功盖千秋的伟功伟绩。


左宗棠恃才傲物,务实慷慨,为人处事,坦率真诚;李鸿章满腹经伦,性情沉稳,精明强干。二人同为湘军一体,皆是为晚清扛鼎力持之人,虽然政见不同,但在近代中国的舞台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令后人难忘。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时年七十三岁。左李两人的争斗由此落幕。已到暮年的李鸿章也送了一幅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是惺惺相惜的情感,令人感动,让人泪流。


一缕清风会宾朋


左公是毛主席之前五百年第一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左公的评价只会越来越高。李中堂这些年被美化了不少。但是李背汉奸的锅也不是一二人的个人好恶凭空捏造出来的。政治人物看大节。国家危难之际,捐弃前嫌,大义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这个算得上大节了吧。平定西北回乱和收复新疆,李中堂明里暗里掣肘。如果说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李、左恩怨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恩怨的话,那么19世纪70年代的海防、塞防之争则是二人理念之争与个人恩怨的双重叠加。当时的形势是新疆地区面临着阿古柏叛军的威胁,东南沿海和台湾则遭到了日本的窥伺,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主张弃守西北,而把重心放到关系国家赋税来源的东南地区,而左宗棠则认为新疆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不可放弃,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并在左宗棠的努力下,叛军和英俄势力被击退,新疆得以收复。在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感到左宗棠故意在和自己作对,因而一直寻找机会准备反击左宗棠,因此在随后爆发的中法战争中,一面是左宗棠积极主战,另一面是李鸿章主张议和,中法之战,清军破谅山,费茹里内阁倒台。李中堂力主和议。中国不败而败,还送出了安南的宗主权。对抗法有功的左公老部下王德榜也是百般排挤。最后在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情况下,李鸿章与法国方面签订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左宗棠非常气愤,骂李鸿章是:“误尽苍生,千古骂名。”李鸿章再度含恨在心,便把目标对准了与左宗棠关系良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利用国家机器把胡挤兑破产,再加一顶帽子拿洋人回扣,左宗棠也去世了,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斗争也结束了。张之洞和冯子才两人素有过节,但是法国人打到家门口两人就可以捐弃前嫌。

甲午战争清政府通过英商船高升号秘密向朝鲜牙山派兵。结果由于天津军械局刘芬向日本人出卖情报,导致高升号上清军精锐八百七十余人殉国。高升号惨案间接导致了牙山兵败。天津军械局刘芬事后被处斩。说来搞笑日谍败露又是得益于朝阳群众。高升号事件后有亲人殉国的爱国群众殴打日本人拾获日人书信才东窗事发。刘顶头上司张士珩亦被弹劾向日人走私军火获利十万两白银。安然无恙。张为李大人嫡亲外甥,刘芬亦有说不清的关系。很多人说李鸿章知日,换别人甲午战争一定不会更好。要我说,倘左公尚在,总办一切军事,中国扎紧篱笆,日人彼时都未必敢轻举妄动,以至于有甲午国耻。彼时中国有收复新疆重创法国之余威,所以才有向朝鲜派兵的底气。也是因此英国商船才敢给清廷秘密运兵。高升号之后,不仅清军精锐无辜丧命,英人亦在事后不久迅速倒向日本。左公用人唯德与才,不搞人身依附任人唯亲。至于李大人,鸡犬升天,国器私用。平定新疆第二功臣刘锦棠大人死后也是身无余财。甲午之役刘大人本已经准备待命出征朝鲜。可惜天不佑中华,刘于1894年病死于北上途中。李鸿章在国家危亡之际,把党同伐异放在国家利益之前,把门户私计放在国家利益之前,有人说李鸿章掣肘多。李大人除了老佛爷之外,还有哪一个真有力的对手?左大人能在李的掣肘下克复新疆,遇到的难处比李中堂小吗?无外乎左公公心多李中堂私心重,无外乎左公痴心做事,李中堂醉心做官。一说洋务运动,必夸李中堂。宰相合肥天下瘦,搞洋务运动搞得富可敌国也就李中堂一家了。相较之下左公真是好门风啊。搞了那么多大项目也没给子孙后人留点余财。


日月晨云


一,对左宗棠的评价

用一句话来评价左宗棠就是:深谋远虑,鞠躬尽瘁,善于治军,长于抚民,具有极高军政才能、极高民族气节的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晚清名臣胡林翼评价其“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曾国藩评价他“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

左宗棠(1812—1885),出身布衣,20岁中举后屡试不第,从此钻研兵法,并以此建立殊勋伟业。左宗棠戎马一生,先后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讨平捻军,剿灭陕甘回乱,其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力排众议率部收复新疆。兴办洋务运动也成就斐然,曾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出将入相,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病逝后,追赠太傅,谥号文襄。

二,对比左宗棠和李鸿章

左、李二人,都位列晚清四大名臣,在曾国藩病逝后,成为大清帝国的两大支柱。地位相当,但后世评价差异极大。下面从两人的青年、中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做一个对比。

(一)青年时期:左宗棠心中想的是天下家国,李鸿章想的是升官发财

左宗棠20岁中举人后,屡试不第,转而钻研兵法,边耕种,边读书,常以诸葛亮自比,号“今亮”。23岁时,写下一副对联自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李鸿章不同,少年斗志,24岁就中了进士,在担任刑部郎中的父亲的指引下,遍访京城安徽籍京官,一时春风得意,写下诗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 ,出身寒门、生活困窘的左宗棠,心中想的是天下,是家国,是苍生黔首。而身为官二代的李鸿章,心中想的是升官,是发财,是荣华富贵。二人的境界、格局差别之大,一望便知。讽刺的是,一心想封侯的李鸿章,为主子卖命一生,也只是个伯爵。直到死后,才追封为一等肃毅侯。

(二)中年时期:均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回之乱,兴办洋务运动,成就基本相当

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左宗棠组建楚军,率部收复浙江,以军功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创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1868年,同李鸿章一起剿灭西捻军。1873年,攻破肃州(今甘肃酒泉),彻底平定陕甘回乱。白彦虎残部逃入新疆,后被阿古柏匪军收编。随后左宗棠建立兰州制造局,自行生产军火,供西征之用。

1862年,李鸿章创建淮军,升任江苏巡抚,收复江苏、上海。1865年, 僧格林沁在剿捻时战死,清廷被迫调曾国藩北上,曾出师无功,改派李鸿章继续剿捻。1868年,经左宗棠协助剿灭西捻军。1865年—-1876年,李鸿章先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实业机构。

在此阶段,两人成就基本相当。但是,李鸿章自以为是进士,瞧不起举人出身的左宗棠,剿灭西捻军后,清廷调李入陕助左平定回乱,李多次故意拖延。此外,在兴办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个人财富迅速增加。民间用“宰相合肥天下瘦”讥讽合肥人李鸿章为贪官的说法,广为流传。当年清廷的年收入不过8000万两白银,而李鸿章留给后代的遗产就高达5000万两。有的西方外交官认为,李鸿章才是晚清真正的首富。

(三)晚年时期: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十九世纪后三十年,清朝对外的战争主要有三次:收复新疆之战、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收复新疆之战,由左宗棠亲自指挥,大获全胜。后两场都由李鸿章操刀,结果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甲午战争更是一败涂地。

在是否出兵收复新疆的问题上,李鸿章私藏祸心,以国家财力不足为由,掀起所谓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多次上奏,公开说新疆距离首都遥远,丢了也不要紧,“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把西征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左宗棠据理力争,认为如果放弃新疆,则是“自撤藩篱”,导致“我退寸而寇进尺”,最终“不西为英并,即北折入俄耳,新疆必定会落入英、俄之手。在左宗棠的极力争取下,晚年昏庸的慈禧终于作出了少见的正确决定——出兵收复新疆。如果李鸿章的奸计得逞,今天的新疆早就不是我们的了。

对于甲午战争,李鸿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先看看战前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1840年,清朝的GDP全球第一,占世界33%;1894年,清朝GDP是日本的9倍。2,再看看两国海军实力:清朝的海军综合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七,无论是舰艇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优于日军,并非坊间流传的所谓清军不如日军。连李鸿章自己也承认,如若远洋作战,两军取胜概率各占一半。3,最后再看看李鸿章的表现:李作为甲午战争的实际总指挥,在战前对日军的判断严重失误,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开战后,依然畏战、避战,只求保存自己赖以起家的资本淮军(如朝陆军、北洋水师都是淮军)。李鸿章以一己之私,置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最终导致全军覆灭的结局,几乎陷国家、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实属大奸大恶。

甲午之败,是大清国势由盛转衰、由独立自主变为任人宰割的转折点,对于中国所造成的空前灾难,对于当时国民所造成的巨大心理打击,千古罕见。

其后的戊戌变法、义和团之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由此而起。也正是在甲午战败这一年(1895年),孙中山彻底丢掉了改良主义的梦想,远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所谓的左李相争三十年

同为晚清重臣,虽有左李争斗三十年的说法,但似乎未见左如何掣肘李,倒常见李鸿章指使淮系部下陷害左宗棠的部属。如1885年,左部王德榜率军在中法战争中取胜,李鸿章指使潘鼎新、刘铭传陷害王德榜;为打击左宗棠,搞垮为左宗棠西征筹款、筹粮立下汗马功劳的胡光墉(胡雪岩)。

四,结论

左宗棠,胸怀天下,为官清廉,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李鸿章,私心与贪欲齐飞,怯懦共犬儒一色,是可以“媲美”秦桧的一代奸相。




前哥说历史


如何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是国家的栋梁,也是一个很有正气感的人,他为当时的清政府那是立下了很多的攻劳,攻克南京城灭了太平不国他的攻劳很,平西北的白彦虎,收复新疆左公是威名远场,曾国藩藩给左宗棠的评估是,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评李鸿章的是,李少荃拼命当官。

另一个表现差异的是,收复新疆那么大的战斗,左宗棠只报销了两千六百万两军饷,而李鸿章体系内的部队停留甘陕抗命不前的刘铭传部队,竞然以“淮军西征的名义分三次一共报销了,一千三百九十多万两。


与风互语


一、先来回答如何看待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斗?

先说左宗棠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战将,没有人反对吧?左宗棠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甘肃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之战”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收复新疆之战”。

左宗棠生平的主要成就是洋务运动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左宗棠他办洋务是主张自力更生的,对待列强上左宗棠更加有骨气。

李鸿章的思路与左相反,李鸿章对于列强采取抚慰和以夷制夷的方法。

左帅鄙视李鸿章一味的求和妥协,认为李鸿章卖国误国。李鸿章认为左宗棠没事找事,力不如人就应先寄居人下图存发展。

李鸿章维护的清朝靠和局,可能本无意卖国但是每每卖国。

李鸿章是清末比较出色的政治家。

左宗棠智勇双全,敢于周旋,勇而有谋,论才干强于李鸿章,但是左宗棠的脾气不太好是个傲气的倔老头,爱得罪人。

左宗棠治理地方比较务实,维护民族主权坦荡无私,舍得拼。

李鸿章则处尽心机,苦心经营,增强自家实力,保存实力。

二、如何评价左宗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①宗棠为人多智略,品德高,但性格中带有刚毅。 ②宗棠事高功著,志行忠厚,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有人评价宗棠有霸才。

我的回答希望大家喜欢!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日青繁花


说到晚清时期的那段历史,很多的中国人有着一样的感受,那就是腐败、落后,正是因为他们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那么多年,让西方国家欺负的那么的惨。而今天咱们来说说晚清的那些掌权者吧!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你觉得谁最厉害呢?今天咱们来谈谈左宗棠吧!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实关于他的一生是褒贬不一的。他带领着湘军镇压太平军,虽然平定了陕西甘肃回民叛变,但是却屠杀了大量的回民,造成了民族仇恨。但是他力排众议,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样的豪情确实义薄云天,因此都说如果没有左宗棠就没有新疆,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是一个英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很多人都觉得左宗棠更加的爱国,而李鸿章一直被骂成是卖国贼,就因为他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所以他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两个人看似都是晚清重臣,但是左宗棠跟李鸿章比起来还是差点火候。虽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军队,但是要论实质的话,李鸿章的淮军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而且军中全部都是他的亲信。而左宗棠的跟他相比那就是杂牌军,而且因为军队的构成比较复杂,所以全军上下并不是同一战线。而李鸿章就是占据着这样的优势,才会不遗余力的打压左宗棠。从财力上来说的话,左宗棠不过只有一个胡雪岩,最后还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李鸿章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因此孤家寡人跟一个集团想斗争,最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其实要说李鸿章跟左宗棠之间的斗争,不过“权力”二字罢了。






墨池说历史


左宗棠书《天地正气》,是左宗棠的座右铭,也是左宗棠一生写照!

李鸿章也是伟人!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是李鸿章的丰功伟业!

左宗棠早甲午战争10年去世,否则中日甲午战争也未必那么成为中国历史一大屈辱!



甲午战争历史研究


左宗棠每收复一寸领土,李鸿章就要卖一尺领土,而且晚清不光只割领土,还要备受李中堂的欺骗,譬如《马关条约》他吃了日本送给他多少回扣啊!以至于小日本吹捧他为东方的卑斯麦,比他自己本国的伊藤博文相国还要能干…所以当时有人说“宰相合肥天下瘦…”


小妖怪3612


两人都可以说是爱国官员,都主张维护国家安定,不受列强欺辱,只不过,在日薄西山的晚清,财政拮据,无论是塞防还是海防都无法完善的情况下,只能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里对二者进行完善,可以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不是偶然,而李鸿章海防的失败也不是必然,都是时势造就的结果。


一点半历史


李鸿章拿国家利益做交易就是汉奸卖国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