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常當地的大米出現滯銷現象?

五常鄉下一稻儂


近年來,糧食市場時有發生的"優質稻"滯銷現象引人關注。十年前,我們經常聽到的是劣質米、次米庫存積壓的消息。2003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吳正德教授就曾反映,四川省積壓了將近70億公斤的次米,一直很難賣出去,連著好幾年都是這樣。他憂心忡忡地就調整西部稻米品種、重點發展優質稻的問題提交了一份提案,認為解決我國稻米的結構性過剩問題勢在必行。而十年後,普通稻穀滯銷的困局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這值得欣喜。但令人不解的是,部分地區開始出現優質稻滯銷問題。去年,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就有這樣的報道。其中,湖南咸寧日報刊登了《百萬斤晚稻銷售遇困》的文章,當即引發多方關注。經該市糧食局及國家糧食儲備庫對晚稻取樣鑑定後,發現滯銷的晚稻品種為黃花粘,屬優質稻。

  產品為什麼會"滯銷"?根本原因可歸結為三個,一是行業產能過剩,產品整體供過於求;二是產品性價比不夠高,競爭力弱;三是產品銷售渠道不暢順,"養在深閨人未識"。顯然,對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的糧食,尤其是優質稻而言,並不像鋼鐵行業那樣,存在真正的供過於求問題。因此,優質稻的滯銷主要源自後兩個原因。

  首先,我們談談"性價比"。顧名思義,"性價比"涉及兩個層面的內容:質量(性能)與價格。一般而言,只要質量足夠好或者價格足夠低,產品就不會滯銷。因此,解決滯銷問題,要麼提高質量,要麼降價。就優質稻而言,如果它的價格降到低於普通稻的水平,相信不會出現滯銷的煩惱。但把優質稻賣到普通稻的價格,這不是什麼本事,相反是一種浪費。其核心競爭力應當是"優質"而非"低價",所以這裡我們著重要探討的是如何使優質稻"優質"。

  現階段,我國優質稻米市場陷入了兩種"錯位"的困局。一是生產激勵錯位,普通稻擠佔優質稻份額。由於糧食託市政策的實施,符合國三標準等級的普通穀物有政府敞開收購,基本不會再出現長時期的、大面積的滯銷。因此,農戶傾向於種植普通稻,便捷省事,旱澇保收,致使相當大一部分的稻穀進入了各級庫存。而優質稻相對缺乏保障,存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最終,"良幣"一定程度被"劣幣"所驅逐。我們看到,咸寧市滯銷的優質"黃花粘",正是因為不易儲存,不符合國家儲備糧三年一輪換的標準,少了政策性儲備這一"剛需"的支撐,自然要面對滯銷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種植優質稻往往成為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連種植熱情都沒有了,更枉論花費精力去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

  對於這種錯位,我們除了要改革運行了將近十年的託市政策,從生產上進行正確激勵,還要升級糧食儲備制度,增加優質稻的儲備比例,從需求上保護優質稻米市場。當前我們稻米儲備品種的劃定仍沿用上世紀90年代的標準。由於當時人們主要以早秈米為口糧,規定用早秈稻作為儲備是適應市場需求的。但時至今日,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翻了幾番,對口糧的要求也大幅提高,早秈米已逐步被口感更好、營養更高的品種所替代,而我們的儲備品種卻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一旦遇到公共安全事件,即使儲備企業拋售大量口感欠佳的品種,居民的恐慌心理仍難平息。

  現階段,國家以早稻作為儲備的主體,主要考慮的就是其易儲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但並沒有全面考慮整體儲備效率。優質稻雖然儲備年限較短、儲備成本較高,但如果能更好地貼合市場需求,便會大幅降低輪換成本,減少糧食浪費。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每年在倉儲環節的糧食損耗達到150億斤以上,粗略摺合人民幣近200億元,如果我們能夠投入一定的資金來搞好全國的倉儲設施,這部分損失就能夠得到彌補,也為我們使用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種作為儲備提供了基礎條件。

  儲備糧最終是要推向市場的,也面臨著市場需求的約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可以收購一定標準的糧食,卻無法強制人們購買這些糧食。如果糧食的儲備品種不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改變,那麼儲備糧就會脫離於市場,造成糧食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我們的儲備品種也必須順應市場變化,適當增加一些優質稻的儲備。這樣,既能引導生產結構的改善,又能讓政策性儲備與市場化需求相銜接,從而提高儲備糧的使用效率,降低財政負擔,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個錯位是職能部門推廣的"優質稻"與市場真正需要的"優質稻"之間存在的品種錯位。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糧食質量的要求肯定不斷提高。真正優質的大米,如正宗的五常大米,即使價格高達幾十元一斤,市場依然供不應求,從未出現過滯銷,只會脫銷。只是,我們很多地方的優質稻並不優,在性價比上沒有優勢。

  "優質稻不優"背後,是職能部門以政績為導向的思維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脫節。單從種植面積上看,優質稻的發展速度相當快,全國各省自行評定出的優質水稻品種也較多。但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經對1091個各地自行評定出的優質水稻品種進行普查,按國標分析,僅有118個是優質品種,優質率僅為10.8%。即使是這10%的"優質稻",也並非全然暢銷。因為"優質稻",是一個相對普通稻而言的概念,其標準須與時俱進,貼近市場需求。欲以老標準來滿足新需求,是很難實現的事情。

  當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廣優質品種時,只顧層層訂指標、下任務,匆匆引導農民種植不適合本地區生態的品種,導致優質糧品質嚴重下降,也打擊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去年甚至爆出河南省方城縣農業局副局長濫用職權幫妻子主管的糧食合作社在全縣強行推廣小麥種子的新聞。由於水土不服,這種子導致全縣減產2億斤,坑苦了當地農民。所供非所需,既不利於當地農業和農民,又造成了"優質糧"種植率大幅提高的錯覺,影響中央決策。

  此外,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加上小農生產的格局,導致我國優質稻品種混雜,質量嚴重下降,更難以形成連片的"水稻種植帶"。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糧食品質高且穩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都是按照不同的生態區劃定種植區域,一個區域內大規模連片種植同一個品種,從而保證了糧食品質的穩定。反觀國內,我們的優質糧食仍然採用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模式,一個鄉往往種植幾個乃至十幾個不同的優質品種。更重要的是,由於品種混雜,種植具有隨意性和多變性,導致優質稻的品質無法保持穩定,這對用糧企業而言是很困擾的事情,也是國內加工企業難以擺脫散、小、亂、差狀態的重要原因。沒有優質且穩定的糧源,就難加工出優質且穩定的大米,自然也無法培育好的品牌了。

  而且,與連片種植相比,分散種植無法產生規模效應。從種子、化肥等農資的採購,到種植技術的分享,到收割機等的使用,再到集中推廣等各個環節,連片種植都可以從"規模"上獲得效益,降低成本,而分散種植則只能各忙各的,造成資源的浪費。

  在著力提高優質稻品質以適應市場需求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一個世紀以前,美國國會就創立了推廣體系,用以從事專門的農村、農業事務。如今,儘管只有不到2%的美國人靠務農為生,僅17%的美國人住在農村,但推廣服務仍在美國人的不同生活領域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美國實現農業全球化戰略不可或缺的因素。

  反觀國內,糧食主產區或者農業大省被認為是經濟不發達的代名詞,導致地方政府在對內、對外推廣上的熱情十分欠缺,形成惡性循環。也無怪乎,我們這個全球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卻沒幾個叫得響的大米品牌。如湛江營仔鎮生產的"合佔美"大米,被業界稱為中國的"泰國香米",品質優良,但去年同樣積壓滯銷。原因是,走出了業內的小圈子,其在大市場的知名度實在很低,導致就在我們身邊的物美價廉的香米無人問津,卻對遠在異國的泰國香米情有獨鍾。與一個手機品牌不同,大米品牌必須要有產業鏈的資源作為品質保證,畢竟,優質大米主要不是靠加工出來的,而是依託於其生長的土壤和水稻品質。所以,光靠個別農民,或單個企業就想搞出某個"名優品種",這很難。

  201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糧食安全,提出不僅要"量"的安全,也要"質"的安全。"優質稻"的滯銷現象就是一記警鐘,深刻地反映了"優質稻不優質"背後的糧食質量安全風險。要破解這一困局,需要託市政策、儲備制度、農地流轉、農業服務推廣體系等多方面的綜合改革和全面協調,以整體和全局的思維打造糧食生產、流通的現代化格局。當前,國家正在研究農地用益權的自由流轉問題,我們應藉此打破區域行政壁壘,推動糧食生產規模化發展。值得期待的是,當前隨著糧食種植向主產區集中,東北稻米種植區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規模的"黃金水稻帶",改變了自耕一畝三分田的傳統種植態勢。而在市場難自我實現的糧食推廣領域,職能部門應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職責。五常大米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今天,它已經成為一個"地理標識"產品,人們一聽到"五常"二字,就產生了"頂級好米"的關聯想象。


莓小姐


我是五常的糧農,我來說說吧!11月3日上午五常來自五常各村屯農民代表大概萬人左右自發到市政府抗議大量外地糧湧入五常。造成當地糧銷售不出去。五常大米摻假問題由來已久本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只是越演越烈。本來最近幾年五常水稻價格年年攀升,市場行情一片大好。甚至2017年秋收開始收各大米業和外部集團搶收五常水稻的景象。價格由每年的2.5每市斤漲到3元每市斤甚至局部地區突破3元。水稻價格上漲後成本也是跟著水漲船高,每畝土地承包費達到1800元甚至路邊的突破2000元,人工插秧費用也由230左右漲到350元,收割費用甚至達到500元。這還不算自家人工費用和農藥化肥、種子、除草、脫粒等雜七雜八費用。一畝成本就幾乎達到了2800元左右。而2018年春耕的時候五常大旱,到了8月份開始連續下雨近一個月造成大面積水稻受災,9月份馬上快要收割了一場冰雹給老百姓徹底砸懵了。每年平均畝產1500左右,今年也就是1200斤。即使老百姓賣到2.7也只能說是白白辛苦一年啊。而周邊水稻近年來也開始種植本五常特有的稻花香2號品種,例如尚志榆樹等地因為是一個品種,只是土壤和水不一樣。種出來的大米非常相似五常本地大米,只是香味和口感稍差些。但外地糧價格種植成本就低很多了就拿土地承包費來說,外地才800元左右。比五常至少便宜一倍。外地糧運輸到五常成本都不到2.1元。相比當地2.7左右的水稻。各方企業和商販都開始用外地糧和本地糧摻混甚至只銷售外地糧。這就造成了五常本地糧滯銷。


天澤150596092


五常水稻最近兩年一路走高,造成摻假的非常多,去年減產畝產1500斤左右,今年受災1300斤左右,水稻價格2.6左右,有些地方3元多一斤,出米率非常低,大米成本人工物流中間商等環節價格一般零售7元以上一斤,請問有多少人能吃的起7元以上一斤的米呢?有人就想4 5快錢吃到五常稻花香米所以米業也的順應市場勾兌,甚至就是外地米直接包裝,今年外地米價格同比去年低,造成外地米更多的湧入五常。很多人一問真正稻花香價格直接轉身就走有人賣10元有人賣5元,有錢的選擇10元的,沒錢的就選擇5元的,10元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純的,但是5元的肯定不是,有些人說尚志,綏化或者吉林等其他地方的米也很好吃,不比五常大米差,那我我告訴你是你沒吃過真正核心的五常稻花香大米而已!想花捷達的價格開奔馳那可能麼?整來整去最吃虧的還是農民,價格高但是農民減產並沒有增加收入!最近五常也在整頓企業,希望還五常稻花香一份純真!


健剛呼呼娃


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回答,這幾個是回答比較正確的,也是符合五常當地實情的,現在大米滯銷只是眼前,還有更大的問題在後面,五常政府開始整頓米業、合作社,本來今年銷量就不如往年再整頓很多大米業也會受不了,特別是有銀行貸款的,員工都是按月發工資的,一天天不生產員工工資怎麼開。到來年春天如果農戶手裡的米還沒有賣出去,他們種地從哪裡來錢,今年的貸款還沒有還上呢。還有現在是個五常人就在賣大米,自己家的大米賣完了上別人家買來繼續賣,別人家的賣完了也上五常周邊地區以次衝好。還有小合作社,一個屯子裡面就有好幾個,一個家族的就成立一個合作社,掙到錢,然後買車買貂,沒錢就貸款(我說的是個別不好現象),不行就開始在大米成本上想辦法。還有現在的客戶你跟她說今年水稻什麼價格轉身就走了,會去更便宜的別人家。你想想現在維護老客戶還來不及怎麼會抬高價給你請走,只是成本今年真的很高。然後找一個根本沒吃過的只是價格更低的商家。客戶買米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識別。還不排除有些中低端人群是真的吃不起五常大米所以會有兩摻。政府以前也採取過措施,不是五常大米不許用五常大米商標等等。我的建議就是米業可以成立合作社跟農戶簽約,簽了多少地就要到秋收回多少地的糧食。基本每個農戶都能有保證,那麼米業收了糧食就一定會賣出去,誰也不會傻到真正《》五常稻花香《》不賣在庫裡存放發黴變質,只賣便宜的外地米。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Audrey722


昨天我和幾個五常大米加工企業的老闆聊了一下今天五常米農賣糧難的問題。原因有有以下幾點。

一是米廠資金問題,每到收糧季米廠收購米農手中的原糧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今年名銀行均壓縮了對五常米企的貸款額度,導致了米業手裡沒錢,不能大量收購米農手裡的存糧。

二是由於今年五常氣候異常,農田受災,稻米產量受損,人力成本極高(秋季收割時每畝人工高迖600元),米農的心理預期價和收購價有差距,以致原糧積壓。

另外,五常大米加工企業有幾百家,規模大,設備先進,精加工能力強,五常本地香米根本無法滿足本地米企的加工能力。所以有需收購周邊地區的普通水稻,成品標註為東北長粒香米或東北大米,禁止掛“五常稻花香”和“五常大米”的品牌。大家購買時一定認情標誌,五常稻花香米成品市場價格不會低於7元每斤。市場上4到5元每斤的決不是真正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漁歌64551661


為什麼五常當地的大米出現滯銷現象?

準確的說是五常的水稻出現滯銷了,五常的大米是通過碾磨五常種植的水稻加工出來的產品。五常出現水稻滯銷的情況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法的商販和糧販作假。

五常當地種植的稻花香2號水稻往年正常的收購價格應該在3元錢以上吧,部分水稻的價格可能要達到4塊錢以上。可能挺多人想這麼貴的水稻得賺多少錢?也就賺個辛苦錢吧。稻花香2號的產量也就600斤/畝左右吧。其他品種的水稻價格要低一些,但是也要比其他地區的水稻貴很多。這就出現一個問題。

作假的商販或者糧販會用成本這麼高的五常水稻去作假嗎?那不就是真的了嗎?利潤從哪裡來呢?而且現在黑龍江地區種植優質米品種的稻農太多了,而且價格還相對便宜,水稻1.5一斤大把抓,很多還賣不上這樣的價格。於是很多的不法商販就從外地收購優質品種的水稻少量摻雜一些五常的水稻磨米賣,這樣成本低啊。甚至還有的全用外地收購的水稻冒充五常的大米,這麼搞,五常的水稻能好賣都怪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怎麼說呢?五常大米的名聲靠宣傳,五常大米走到今天的地步還是靠宣傳。成也宣傳,敗也宣傳,只顧著宣傳卻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品牌。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五常水稻嚴重滯銷的原因有1.由於最近兩年黑龍江省政府重視五常大米地標農品,進行區域保護,年年打假,造成了“五常大米香天下,天下大米亂五常”。越出名越保護價格攀升,越容易造假。假貨價格有優勢,真正的五常水稻賣不出去。2.不良的糧販,商販從外地進便宜水稻到五常,以次充好。進行價格惡意競爭,並且五常水稻價格高,造成滯銷。3.五常當地農民借今年全國首屆國際大米節評選五常稻花香2號為全國大米第一名的緣由,抬高水稻價格,造成大米價格上漲,市場上對高價大米不買單,銷售不好。造成惡性循環,五常水稻賣不出去。








黑土地的豔子


假的滿天飛,真的家裡堆。老百姓一年的的投入及辛苦到了秋天還不一定能收回來。因為外地水稻都要比五常的收割的早,所以現在大企業早早就把外地的水稻囤完了,現在政府介入已經沒有意義了,看來今年的稻子註定是低價難消了。









臻之稻五常大米


米廠為了降低成本 從五常周邊拉原糧 本地水稻價格高 就這


水庫浪子五常稻花香


太正常不過了,五常當地的農民有幾個不哭的,自己種的五常稻花香賣不出去,原因就是外地的大米進入五常的米業來勾兌的,欺騙消費者的,聰明點的農民會藉助互聯網來賣賣自己種的大米,而歲數大的老農他們怎麼辦呢?自己辛辛苦苦種的水稻賣不出去,他們吃什麼,喝什麼?在這裡希望有關部門介入此事調查,幫助廣大的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