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霁虹:为什么企业转型容易翻车?

吴霁虹:为什么企业转型容易翻车?


打一个比喻,如果传统企业的组织像一个跑汽车的高速公路系统,那么在AI时代,新的组织系统就会像一个跑飞机的起飞跑道系统,让企业跟上时代、重新起飞。但是,如果我们用老系统做新商业转型升级,就容易翻车。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他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证明新一轮技术对我们的冲击是全方位360度的,涉及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工业。事实上,我的研究发现,单单从消费领域来说,衣、食、住、行、医、教、娱、健、工、保十大领域可谓全部“通杀”。

吴霁虹:为什么企业转型容易翻车?

【正文】

在曾经召开的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我作了《AI+换道超车——创造下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分享。

今天是人工智能+产业爆炸的时代。如何描述这个有不同说法,比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先生就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描述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影响。事实上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影响将是360度全方位的,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工业,单单从消费领域来说,衣、食、住、行、医、教、娱、健、工、保十大领域可谓全部“通杀”。

从AmazonGo和芯原公司这两个例子,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商业化新生态系统的威力。例如,AmazonGo的无人店创造一个全新的系统,它的界面非常简单,可是它后面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亚于研究火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AI产业化的新元素,比如更前沿的GPU、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系统,代替了原来的很多旧的技术系统;比如更智能的终端或界面,更酷的应用场景,更复杂的解决方案,更多元化的商业生态,更尖端的平台即服务……这些都是新系统做新商业。

新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呢?闭环+高阶。十年前人们说商业生态时,大多讲的垂直价值链。而今天垂直价值链已经不能叫做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了,完整系统是闭环的,这就是新系统的重要特征。同时,原来我们讲软件即服务,而今天已经有“芯片设计即服务”等更高阶的生态系统了,这也是新系统的重要特征。

我跟踪中外前沿技术公司的研究,发现很多新系统的要素,绘制成一幅AI商业化的未来地图,也就是《未来地图》一书的重要内容。这个未来地图就是我们需要“换道”最重要的参照。在新的赛道上,一个企业必须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要拥有这些元素。

打一个比喻,如果传统企业的组织像一个跑汽车的高速公路系统,那么在AI时代,新的组织系统就会像一个跑飞机的起飞跑道系统,让企业跟上时代、重新起飞。汽车和飞机跑道系统的不同,包括不同赛道、不同规则、不同架构、不同技术、不同材料、不同运营、不同模式等等。升级、转型、变革决不能在公路上扩建或修建飞机跑道;否则就会是一个越修越重的组织,越建越乱的系统,根本不可能让飞机起飞。

但是大多数企业犯的错误都是在高速公路扩建或者修建飞机跑道。如果我们用老系统做新商业转型升级,就容易翻车。

吴霁虹:为什么企业转型容易翻车?

【在会议对我的提问】:

人工智能,BAT还是科大讯飞牛?

记者提问:BAT推出了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在接下来的赛道上,您更看好BAT这样平台公司?还是看好

科达讯飞这种技术公司?开放开放平台的赋能和科大讯飞差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我的回答:我认为您的问题有一个潜在的前提,那就是要对成功进行定义(不同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再问这两类公司哪一个更有优势。我的价值主张是,哪怕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只要你为他人带来价值就是成功的。BAT公司和科大讯飞非常不一样,BAT切入人工智能商业或者产业是基于大数据的优势,这是符合规律的;而科大讯飞坚守技术创新做了17年,用很“傻”的方式做到了中国最聪明的企业,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近期评选的全球50大最聪明企业榜单中,科大讯飞首次上榜就名列全球第六,是中国的NO.1。我认为,无论是以平台的形式,以大数据的形式,还是以开源的形式,以技术解决方案的形式,只要被市场接受,只要在社会上有价值,就是成功的。所以两类人工智能企业我都会给他们鼓掌。

吴霁虹/Jihong Sanderson

创新管理学家。人工智能商业化专家,专注全球战略与创新管理,创造了人工智能时代“TOP-A新竞争优势”、“商业强基因”、“C2C商业生态圈模式”理论体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法庭专家见证人。著有《未来地图》《下一步: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Doing Business in China》《众创时代》等畅销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