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民生: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年末岁尾,黄口镇曹楼村产业扶贫基地的枸杞销售一空;芒山镇种山村脱贫户邸学思家中的猪仔长势喜人;村庄道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正在抓紧生产……时下,永城市脱贫攻坚已结出累累硕果。

伴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永城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2017年底,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404户7219人,今年确保高质量实现65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硬件先行 基层设施更趋完善

“路修到了家门口,路灯、自来水、宽带、有线电视、班车要啥有啥,广场就在俺家门口,这样的好条件,日子当然越过越红火。”近日,十八里镇曹庄村脱贫户王自发开心地说。

今年,我市加强基层服务设施建设,为贫困村打造了村级卫生室,实现就近医疗;打造了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活动室,提供了器材设施,从硬件上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永城民生: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市财政投入3273万元,为36个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修建道路72公里,客运班车实现脱贫村“村村通”;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入4174.96万元,对贫困户10户以上的47个非贫困村全部落实安全饮水工程,为32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推进电网、有线电视和宽带入户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脱贫村电网改造,实现动力电、固话、有线电视和宽带入户全覆盖。

同时,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自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5208万元,实施“两年建设计划”,切实打造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层组织服务阵地,目前全市727个行政村、42个社区已建成达到标准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23个;投入1300万元,建成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党建大喇叭”广播系统;配备标准化卫生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每个乡镇都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所有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永城民生: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鼓起腰包 产业扶贫更富成效

“板子上面能发电,板子下面种牡丹,有了这条扶贫新路子,今后脱贫希望就更大了。”12月2日,在永城鑫能刘河8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务工的贫困户秦小同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永城鑫能刘河80兆瓦农光互补电站开始栽种油用牡丹,目前已栽植200余亩,这种太阳能光伏发电套种牡丹的方式深受村民欢迎,让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挣钱,让光伏发电+油用牡丹带动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中,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抓手,通过准确把脉村情,主动对接市场,量身打造脱贫产业,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龙头企业带动增收。采取“养殖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回收”“公司+家庭农场”等畜禽养殖经营模式,共支持培育龙头企业21家,带动贫困户437户,带动贫困人口879人。

与此同时,还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光伏扶贫、扶贫基地、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户增收等带贫增收。通过18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1261人。通过光伏扶贫带动30个脱贫村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帮扶438户。建成扶贫基地44个,带动贫困户298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已建成乡级服务站30个、村级服务点200家,其中,脱贫村服务点30家,就近安置就业人员19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人。

永城民生: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累计发放小额信贷4.93亿元,帮扶贫困户5515户,每户年收益1435—2400元,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今年,市财政投入3305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完成拆旧复耕6.1万余亩,完成残次林地整治8.4万余亩,预计可增加耕地14.5万亩,平均每乡镇可增加财政收入8000余万元。实施到户增收,投入资金413.5万元,1102户新增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400元以上。

收获幸福 民生保障更加全面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李寨镇贫困学生李明亮(化名)到湖南某高校报到。对于这个19岁的男孩来说,申请到的6000余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他打开了大学这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李明亮能顺利进入高校学习,正是我市实施教育扶贫的一个成功案例。

教育保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截至目前,教育资助学生4424人次,资助费用590.9万元。

医疗保障。截至目前,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7601人次住院看病报销5310万元,慢性病卡已办理7583人。

社会保障。今年以来,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新纳入低保1577户1637人。累计为贫困户办理低保3562户8693人,实现贫困户低保全覆盖。市财政拿出200万元,在15个乡镇建立贫困户二级以上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就业保障。整合部门资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3556个就业岗位,并已全部安置到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安排一个就业岗位,签订5—6年长期就业合同,人均年收益3000元左右。同时,将就业岗位适度向边缘户倾斜。

住房保障。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1326户。市提标配套近1000万元,使每户危改标准在省定1.7万元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1万元,达到每户2.8万元。无人居住房屋挂牌13630户,已接入安全住房1227户。对贫困户庭院环境全面实施“六改”工程,按照“五净一规范”要求,开展专项行动,实现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院落和室内摆放规范,全面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

残疾保障。率先实施残疾人办证全免费,全市免费办理残疾证15048人,其中入户办理300人,贫困户残疾证办理3724人。投入153万元,完成了对4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

点亮希望 社会扶贫更具特色

永城民生:脱贫结硕果 万众奔小康

“我们拿着盖有镇、村扶贫办印章的爱心积分卡,就可在‘爱心超市’里购物了,而且超市里的100多种生活用品比市场价要低10%呢!”来自李寨镇支庄村的贫困户高四波兴奋地拎着刚刚购买的生活用品。该村每月开展3次卫生检查评比,对贫困户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室内卫生保洁较好的,根据评选标准,依次给予20分、15分、10分的计分奖励。

今年,我市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对贫困户建立“积分带动、多劳多得”的脱贫奖励机制,建成并运行“爱心超市”9家;开展农民工“双向”服务活动,为1500名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开展“巧媳妇”工程,举办巾帼家政扶贫培训9期,培训人员300余人,带动全市3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

聚力社会资源,多渠道、多举措筹集爱心救助款物,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全市56家民营企业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产业帮扶371.28万元136人,公益帮扶438.3万元,受益群众944人,安置就业304人,带动372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929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驻村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325.6万元,协调帮扶项目83个。组织劳务输出1253人。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等单位共为96名贫困大学生捐资32万元,并发动32家企业为185户贫困户捐款(物)83.7万元。对贫困人员开展送医下乡,进行义诊活动,诊疗28527人次。

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在永城大地正逐步变为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