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清可以打下整個遼闊東亞的華夏大地,卻沒能打下跟滿人近在咫尺的朝韓半島跟中南半島?

蝦米689


清王朝入關後,不僅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政權與南明諸帝,還收服了漠北蒙古(外蒙古)、準噶爾汗國(新疆)、和碩特汗國(西藏),最終成為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

那麼,清朝為什麼沒有消滅與自己近在咫尺的李氏朝鮮呢?

事實上,清朝曾經兩次對朝鮮用過兵(入關之前),但都是見好就收,沒有徹底滅亡李氏朝鮮王朝。一次是在1627年入侵朝鮮,目的是掠奪朝鮮物資;另一次則是在1636年,也就是用兵規模最大的一次,目的是逼迫朝鮮稱臣,這次也就是朝鮮方面所稱的“丙子胡亂”(罵清軍為胡)。

在公元1636年,為了迫使朝鮮斷絕和明朝的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派清將濟爾哈朗等人固守瀋陽,又派阿濟格、阿巴泰等人扼守遼河阻擊明軍支援朝鮮,自己則親率12萬步騎入侵朝鮮。清軍在進入朝鮮後,採取“避開堅城,長直驅入”的策略,先後擊潰了朝鮮各路兵馬,最終成功進圍南漢山城。


與此同時,多爾袞也攻破朝鮮江華島,俘虜了朝鮮的王妃、王子、宗室以及群臣家屬。朝鮮的國王李倧在走投無路之下才出城投降,並脫去王服向清太宗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並承諾與明朝斷絕關係,以示臣服。隨後,清軍才徐徐撤退,不過臨走時還在朝鮮大肆掠奪、焚燒城郭,並逼迫數十萬朝鮮的百姓背井離鄉進入東北務農。

從此以後,清朝便全力與明朝交戰,並未再大規模出兵討伐朝鮮。而嚇破了膽的李氏朝鮮王朝也從明的藩國變成了清的藩國,戰戰兢兢地奉清為宗主。不過,清朝之所以沒有滅亡朝鮮,主要還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朝鮮地瘠民貧,人多地少,沒有太多戰略價值。對於清朝而言,富裕的關內和遼闊的蒙古高原才是他們嚮往的地方。在農耕時代,朝鮮半島土地貧瘠,戰略地位也有限。

第二、滿清入關以後,一直在忙於著手對付李自成、南明、準噶爾等勢力,根本無心顧及微不足道的朝鮮。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只要達到朝鮮稱臣的要求即可。


歷史的荒野


這問題是不對的。1636年,皇太極就攻入朝鮮,次年朝鮮仁祖向清頭像。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屬國,被迫斷絕與明朝的朝貢關係。下圖是1639年在朝鮮樹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直接描繪了朝鮮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的場景。

於是問題是:清朝既然已經武力征服了朝鮮,為什麼不直接統治呢?

這是許多原因造成的。

一是朝鮮半島經濟相對落後。從耕地面積來講,1635年實際耕種面積只有865,537結,約3000萬畝,即30萬頃(基於Hun-Chang Lee的研究)。看著不少,對比明朝的話,《明熹宗實錄》所記明末農民大起義前夕的天啟六年(1626年)數為744萬頃。換句話說,朝鮮是明朝的二十五分之一,完全達不到明朝一個省的平均水平(史志宏《十九世紀上半期的中國耕地面積再估計》)。

換句話說,今天韓國看著比較有經濟價值,這主要是60年代以後的結果。對於明清帝國來說,朝鮮半島雖然不遠,但也屬於欠發達地區。如果納入疆域,需要內地支援,沒有直接經濟價值。

二是當時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有些地方,即使貼錢也要佔領下來,因為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但朝鮮半島不是這樣,東面就是大海了。之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慘敗失國;1633年,德川幕府已經頒佈了鎖國令。換句話說,大海以東不構成任何威脅。

三是固有朝貢體系,朝鮮已經對清稱臣,其實就是清的附屬。清朝需要什麼好處,直接問朝鮮國王要,成本比較低。試想,如果征服以後,直接統治這片土地,行政成本更高,財政上沒有好處,戰略上沒有價值,絕對是賠本買賣了。


在野武將


不是“沒能”,而是“不願”。比起明朝,清朝在武功方面不只強大了一星半點——如果明朝建立的宗藩體系還大多停留在形式上,那清朝對其藩屬國的控制力就強大了很多。雖然朝鮮依然沿用崇禎年號;雖然日本也提出了“華夷變態”,但對於清朝來說,入侵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實在是多此一舉,因為人家已經自動歸順了。

題主先問了朝鮮半島,就先說這個:我們只知道明亡後朝鮮不太看得起清朝,覺得自己是“小中華”,甚至一度還想出兵中原“反清復明”,但巨大的實力差畢竟還是讓朝鮮人認清了自己。到了乾隆年間,清朝達到鼎盛,朝鮮人更加尊崇清朝,還現了“北學於中國”的北學派,這是從文化上認同清朝了。朝鮮一直向清朝進貢,起到近代日本侵略朝鮮時還要到北京探探口風,結束總理衙門回了一句“朝鮮雖隸中國藩服,其本處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該國自行專主,中國從不與聞”,日本這才放心大膽出兵了。

之後是中南半島。越南從明朝獨立後幾經轉折,雖然也以“小中華”自居,但還是在阮惠時代乖乖跑到清朝求冊封,“越南”二字,就是嘉慶帝欽定的。緬甸貢榜王朝與清朝曾經爆發過戰爭,但在乾隆年間還是向清帝國奉表納貢,也成了藩屬國。至於暹羅,其國王拉瑪一世向清朝入貢,受封為暹羅國王……你不去打人家,人家自然稱藩了,還有什麼好打的?


隱語


不是不打,是不願意去打。剛要去打,還沒等打呢,人家就服了。還怎麼打?要錢給錢,要美女給美女,還管夠。朝鮮半島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要耕地沒有耕地,要資源沒有資源。歷代中央王朝都懶得搭理這個小小的半島。遼朝,金朝,元朝時期,後金時期一直到清朝入關前期,朝鮮韓國每年都要向女真部落進獻大量美女,少則1500人,多則數萬,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美女的要求是顏值漂亮,身材高挑,素質要高,進獻之前要統一集結學習漢語言文字。因為當時清朝統治階級都懂漢語。如果進獻美女不達標,將被清朝官兵們蹂躪後退回,迅速重新進貢,直到清朝官兵們滿意為止。大量朝鮮韓國美女被分給清軍各族官兵,擔任繁殖任務。這也導致了朝鮮韓國美女越來越少,稍微好點的都被當時中國政府徵用了。以換取半島政權的苟延殘喘。最近幾十年來,不需要向中國進貢美女了,一些朝鮮韓國美女可以在國內生活,不用擔任給中國人繁殖後代的任務了。使得諸如韓國女子團體偶像組合,朝鮮牡丹峰女子團體組合等逐漸發展起來了。並且達到了一定數量。這也是清朝這個封建王朝留給我們當代中國人的一筆財富。


187591627


我認為滿人沒有非要佔領朝鮮是因為日本的緣故。朝鮮不是單純一個朝鮮,它離日本很近,是中日共同勢力範圍。唐朝時打朝鮮日本就去幫忙。明朝時倭寇對中國都一直呈進攻狀態,對朝鮮更是一度佔領過,最後中國出重兵援朝,幾場大戰不分勝負,趕上日本國內豐臣秀吉死了,才從朝鮮撤兵。其實從明朝時日本就是一個可以和明對抗的強國。滿清打朝鮮沒出路。沒油水不說,還馬上會遇上資源少進攻掠奪性很強的日本。鬧不好本土都保不住。所以以朝鮮為屏障保持東亞平衡是上策。

至於越南,本身國民就很善戰難纏,地理位置上對滿清來說也屬於強弩之末了,明朝也沒征服它,叢林戰也不是滿清擅長的,不打或者沒拿下很正常。


生生不息710712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歷朝歷代中原王朝的對外防禦方向:中國曆代王朝,北部和西部,為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向北一般是戰略防禦方向;向西新疆(古西域)、中亞方向,歷來是中原政權的主要戰略方向,強盛時取攻勢,衰弱時取守勢;對朝鮮和越南,不折騰,讓他們自生自滅;折騰時,等騰出手來,教訓一頓,不作為戰略重點。

東亞朝鮮半島方向,因戰略縱深不深,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經濟落後,內戰不止,對中央政權不會造成致命威脅,一般都是搞定了北部和西部之後,才騰出手來教訓一下。歷朝雄主: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高宗都曾對朝鮮大規模用兵,並且取得不錯戰績,基本上把朝鮮打殘了。但勞師遠征,打仗是要花錢的,造成巨大財政負擔,得不償失。所以一般朝鮮不威脅東北邊境,不搗亂,不會輕易大規模出兵征伐朝鮮。滿清崛起之後,主要的戰略目標是明朝,至乾隆,鎮壓各地叛亂之前,騰不出手來對沒什麼威脅,且稱臣的朝鮮動手。嘉慶之後更是無力大規模遠征朝鮮。

西南方向越南 :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小,一般都是主動對越南用兵,開疆拓土,贏多輸少。明朝成祖(永樂皇帝)趁越南皇朝內亂之際,出兵佔領越南,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1428年,黎利擊敗明朝軍隊,自立為帝建立後黎朝,於是明朝從越南撤兵,並承認越南獨立,這也是中國王朝最後一次直接統治越南。越南地形複雜,易守難功,沒有絕對的實力,戰爭消耗不起,清朝吸取明朝教訓,加之清朝時越南一直是清的小弟(藩屬國),不會輕易(也沒必要)對越南動手。

這兩個小屁孩有一個共性,在中原王朝強盛時裝慫(稱臣納貢),不裝慫就自取滅亡;等中原王朝衰弱時搞事(鬧獨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由於路太遠,瘴癘施虐,一旦出事勞師遠征,財政吃不消,造成統治管理成本太高,所以王朝一旦衰落就被迫放棄。清政府沒有滅掉這兩個國家也主要是這個原因吧。




淡定從容1314


滿人崛起和高麗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金史裡就講始祖函普高麗來。 而努爾哈次的上五代帖木爾是朝鮮國王李成貴的手下。 努爾哈次即受恩於當時的中國朝鮮族李成梁的幫助。 因此南漢山城後世子被帶入瀋陽,也是被滿人保護的很好,而且,每當過年皇太極和多爾袞都常常秘密的私自慰問世子。

滿人對朝鮮沒有敵意,只是不想看到有血緣關係的朝鮮沉浮漢人,而把自己當北方的野狼犬。

皇太極三進高麗為的是降服而不是合併。 臣服就退出了。

大清建國後,朝鮮減少了朝貢,大清也默許了。

朝鮮半島的歷史就是這樣,新羅的樸赫,高句麗的朱孟,百計國王都是出自吉林,黑龍江一代,但卻仰慕中原漢文化,鄙視東北為北方野狼犬。

滿清,前金看不慣的就是這個。


matuokin


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到,但是樓上有個清吹非要說滿清不是不能征服越南,而是不願征服越南。實在太噁心,不得不回答一下。不能就是不能,瞎扯啥不願。越南的熱帶叢林連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都受不了。何況古代軍隊。蒙古帝國那麼強悍,不照樣三次伐越失敗。明朝短暫的征服越南,我覺得沒啥吹的,因為在這之前越南首都已經被小小的佔婆國攻陷了三次。胡季犛倉促篡權。得國不正,這才讓明朝短暫佔領越南。明朝時越南沒有吞併佔婆,還被佔婆吊打。明朝打越南尚且很幸苦。到清朝時越南狹長的領土基本已經形成。乾隆十全武功裡的平安南打的馬馬虎虎。只是換來西山朝的短暫朝貢,但是西山朝後來缺錢鼓勵海盜搶錢撈外快。這就造成了後來嘉慶朝禍及閩越的艇匪之亂。清朝得了面子虧了個底朝天。把不能說成是不願,是不是晚清被八國聯軍掉打,也要說成是老佛爺仁慈,不願看八國聯軍輸呀。


北漂叔叔


清朝發源於東北,女真人始終認為和漢族是一個國家,思維處事相近。皇太極曾滅過朝鮮,看過朝鮮李氏王朝的思維方式,就沒有把他納入板圖。若干年後,康熙收復臺灣,臺灣主政者提出以朝鮮方式向大清稱臣。康熙說,朝鮮歷史上就和我國不同,臺灣人則一直是我國臣民,垵朝鮮方式,決不可行。大清幾代皇帝在處理國家事物時,始終沒有忘記歷史傳承。對於中南半島如越南等國家,大清吸取朱棣收而復失心教訓,認為“遠邁漢唐“的朱棣都如此,大清認為稱臣這個辦法也行。


黑石203455095


主要兩點原因:

一,文化認同

雖然朝鮮一直甘當明朝小弟,但是朝鮮並非中國,後金的祖上全是領著明朝身份證的,換句話說後金也是中國一部分,當然首選打下全國,而不是去消滅別的國家。

二,投資價值

後金那疙瘩就夠窮了,朝鮮更是苦哈哈的,誰打仗不想先佔領有錢有糧的地方,搶個窮地方拖個尾巴可不是啥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