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怎么办?

爱晚的四大皆空


我就是独生子女,真的很愁人啊,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开始腿疼腰疼的。

活也干不动了,而自己又面临结婚买房买车,自己工资有限,感觉家里帮不动了,也不想让父母太累了,自己就想多努力挣钱。

找了个女朋友又嫌自己穷,嫌我过日子,每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她,有时候也没钱给她买她喜欢的礼物,看她不开心,自己也为自己的无力而感到难受,实在心有余力不足。

作为90后,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真心不容易啊。我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自己要好好学习,争取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面去,这样自己就可以有能力不再让父母受累,自己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给女朋友买喜欢的东西。

我相信自己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加油加油加油!



跟我一起学公考


1980年正式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不觉已迈入老年人行列,这些独生子女已经开始负担起沉甸甸的养老责任。

1、一方是独生子女,一方非独生子女,这种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家庭负责一对老人

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一方的老人跟他们的子女住在一起,而非独生子女一方的老人则由兄弟或姐妹去负责。

我先生弟兄俩,他嫂子是独女,他哥哥结婚后就一直以媳妇那边家庭为主,放假才回家小住。

嫂子的父母的养老问题由他们负责。

而这边公公婆婆的养老,基本上都是我和先生负责,哥嫂他们即便有心,也是不能太指望的。

同时,我的父母因为跟我不住在一起,平时也是只能托付弟弟弟妹照顾了。

不过还好,这几个老人都还是有一定的养老金的,足以维持他们的老年生活。

而没有养老金的那些农村老人,子女在经济上对于父母的养老负担相对会更重一些。

70后子女的老人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一家照顾一对老人。

2、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子女养老负担严重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一般情况下,夫妻如果以某一方为主,另一方的父母就要自行照顾自己。

我一个同事G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她以夫家为主,每天早上上班前要在家里做两个菜,因为她中午不回家,公公婆婆自己不太爱捣鼓吃的。

她的父母身体也不大好,有时候,她中午就回父母家,给父母晒晒被子,照应一下。有时候,四个老人其中有两个身体不好,她就各处奔忙。

现在的G看起来很瘦弱,可以想象她平时有多劳累。

所以,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真的是个大问题。

3、社会和家庭一起解决世纪养老难题,让每个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形势下受到了挑战。

做子女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赡养老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要赡养四个老人相当的困难。

如何才能妥善处理好工作和照顾老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不像G那样奔波劳累?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家庭难题,也已经成为社会难题。

当今社会以及社会人士都创建了或公办或私人的养老机构。

我认识的一个幼儿园园长就办了一个私人的养老院,她起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

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对于老人的性格习惯比较了解,且机构内部对老人们的饮食、娱乐、医疗都有相应的措施,相信这些养老机构是以后大多数老人颐养天年比较合适的去处。

所以,子女们可以请保姆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或者把老人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养老。

当然,养老院也有弊端。

老人们在养老院每天接触的都是老人,来自其他老人的迟暮气息以及老年同伴的相继离去,会让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

另外,老人们有时也会怀念来自家庭的天伦之乐,所以,对于那些长期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子女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把老人接回家住一住,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面对老去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从内心孝敬老人,关心和照顾老人,不仅要在经济方面舍得付出,还要尽可能地花时间陪伴他们。

作为新时代的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社会圈子,有自己打发时间的娱乐和兴趣。

如果子女确实存在困难,养老院也是一种养老选择。

希望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幸福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


有书共读


独生子女往往会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养老赡养费用以及子女教育费用等。其中,对于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压力不少。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则是随着社会养老体系逐渐完善,社保医保覆盖率越来越高,这或多或少减轻了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压力,但还有一个问题无法避免,那就是老人生病或患重疾后,这一笔沉重的医疗费用,仅仅依靠医保或许仍不充分,而一些重疾,医保覆盖程度不高,哪怕职工大病医保未必可以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安心。由此一来,趁父母年老时,在未满规定限制年龄之际,还是为家人购买一些补充商业保险,但需要注意具体条款,一些群体可能无法有效核保,但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社保医保应该及时缴纳,老年人每个月获得一定的退休金,享受一定的医保福利,还是或多或少减少年轻人的包袱,让独生子女们稍微喘一口气。


郭施亮


下面这张很火的照片,也许就很能说明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问题焦虑。


*《独生子》,张审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河北

《中国青年报》2018年的调查显示,关于养老,独生子女排在前三位的担忧分别是:

  1. 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

  2. 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

  3. “空巢老人”紧急求助问题(53.6%)

而这一问题在农村更加严峻,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报告中显示,中国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此外,中国农村老人相比城市老人的自杀率更高。 很多农村的“留守老人”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匮乏问题,在疾病与养老缺失中,“不愿拖累子女”而选择自杀,独生子女全面供养父母后,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很可能还会大大加重。

独生子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会遇到哪些特有的困境? 我们与一位亲历父母养老问题的独生子聊了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与帮助。 (注意以下故事仅供参考,我们尊重个人选择,但并不倡导以下单一的观点或言论)

“我只想要远离他们,又不忍心让他们孤独离世”

匿名独生子:1992年

我是典型的痛恨原生家庭的人。童年至今我的家庭生活环境都很恶劣,我妈是个控制狂,情绪极其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发,严重的时候她会对我家暴,我爸则是对家不管不顾的类型,他们俩关系也不好,经常吵架。从小到大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我一度很痛苦和压抑。

大学离家后,环境和教育让我有了自我觉醒的机会,我渐渐学会以客观眼光去看待家庭。我以前一直觉得“爱妈妈”应该是一件自然的事,但她的很多行为我确实无法原谅,所以我很痛苦。

后来我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子女成年后与家庭完成精神分离的结果,是因家庭情况而不同的。所以我的人生规划特别清晰:尽快经济独立、移民国外,对父母敬而远之。

让我真正开始考虑父母养老这个问题的,是在去年姥姥临终的时候。那时候我帮我妈在ICU照顾老人,姥姥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身体不好,剩我妈和舅舅轮流照顾,可我妈还是累得够呛。我在医院陪着她忙进忙出,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办手续、结账,当时也雇了一个护工,但不是很专业,由于老人下不了床,很多“生理不适”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来做。后来老人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场,光是听说当时医院混乱的环境与死亡带来的压抑场景,我都无法想象自己如何面对——

我妈有一个弟弟帮忙还这么辛苦与遭罪,万一未来我爸妈要面对类似的情况,我该如何独自面对

从那之后我就陷入了一种“两难”,一方面我规划清晰的要在国外开始自己的生活,自私的希望与国内的父母保持相安无事的距离;可另一方面,这次经历也让我感受到,国内的临终关怀与专业护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普通保姆能承担的长期照料也极为有限,作为独生子,父母未来的养老只能由我来承担。

我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我博士毕业后先移民国外,利用专业优势尽快经济独

立,然后在父母老年时试着把他们也接出去,去到一个养老送终只需要我掏钱,不需要我赤膊上阵的地方,然而这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赚钱压力,以及不可避免要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国家。总之,在父母养老这件事上,我充满了矛盾。

对于厌恶原生家庭的人来说,与父母一起生活、给父母养老真的是一道超纲题。

我经常设想,如果我有兄弟姐妹,我或许就可以在经济上多承担一些,在时间与陪伴上少投入一些(毕竟亲子关系那么差,对双方的身心健康都不好),这样对传统观念的父母来说,也不会觉得老年孤单。可是无论是对我还是对他们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选项存在了。

关于养老,独生子女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采访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养老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楠楠, 她告诉我们:

她将父母的养老规划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1. 前退休阶段:

  • 建议父母做财务规划,做好养老方面的投入比例(如购置保险、规划养老住房 等)。

  • 定期针对性的体检和早期筛查一定不能落下。

  • 这个阶段,很多家庭中子女的话语权开始变大,父母开始依赖子女,因此子女可以鼓励父母培养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学会情绪上的自我保护。

2.六七十岁:

  • 定期体检与筛查,

  • 子女需要开始研究养老社区提供的不同服务,尽可能地考察好医院资源,对医疗方面可以多方关注,比如关注医疗科普类知识,向了解的朋友咨询等。

  • 这个阶段,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转折点会正式到来,比起身体上的照顾,精神与情感支持也同样重要,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七八十岁:

拟定长期照顾父母的具体计划,比如针对家庭的财务规划,协调个人家庭和父母照顾之间的时间分配等等,学会围绕着钱、时间与情感去做好管理。

就像这位博士所说,养老是一个家庭需要做的长期规划,越早开始规划,在面对时就越不容易手忙脚乱。

以上。

你是独生子女吗?你开始面临父母养老的问题了么?你和你的父母沟通过养老这件事么?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学


1,独生子女父母,多是50后,大多数是有工作,以在企业工作的为多。2,有工作的独生子女父母,基本上参加了社保。也就是城镇职工社保。到如今,50后的,又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上退休了,领取退休金,或养老金。3,除非没有参加社保的独生子女父母,才无法领取养老金。有的下岗职工,也可能因经济困难,没能缴纳社保,或断交了,才无法领取养老金。这个问题只能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独生子女来解决。社保制度的实行,也是因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而来。城镇职工社保,城乡居民社保,也是为解决相关问题。关键点是,有了一定收入,就能缴纳社保,养老问题,也不太难了。


清碧闲人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一说,这也造就了国人“多子多福”的固有理念。

然而,随着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实施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大批独生子女家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两个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将面临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现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21家庭。



关于421家庭的养老问题,不是个案。而成为了当今社会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因为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否能够安度晚年,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真正进步,关系到人民是否生活的更有尊严。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国家的统筹规划安排,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引导全社会注重养老事业的发展。

其次,需要全社会正确对待养老问题。老年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当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理应获得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一切可能性。



第三,发扬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让每一个子女都能够关心家里的老人,富裕的物质基础固然可以让养老简单化。但是,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儿女的细心呵护。

最后,愿所有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小干部大村长


我就是独生子女,爸妈自己都有养老金,退休后工资加起来比我现在工资高多了,两老也不是那种搞事情的人,作为普通人生活绰绰有余,完全不用担心啊。

而且现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很高,我爸年前心脏有点问题住了一个多星期院,最后报销完加药只花了一千多。

所以现在虽然好像两夫妻要养四个老人负担很重的感觉,其实老人不仅不用你花钱说不定还要补贴你呢,平常我就多给爸妈买点新奇的东西,多回家看看他们就好了。

加上现在微信很方便,我耐心教了他们一段时候后两人玩的很溜,经常视频聊天。淘宝上他们看中了什么就会图片发过来,我帮他们看看没什么问题就买了。偶尔什么季节有新鲜的水果,同城下个单他们坐在家里就能吃到了。

小区里也有老人协会,偶尔下去大家小赌一下,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只要你不是那种冷漠人,平常多关心一下不会占用你什么时间的,父母也不会强求要你一天到晚陪着他的。

所以总结一句就是养老保险不要不交,真的是国家福利啊~

老人的养老我觉得现在即使是独生子女也不用太担心,小孩身上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才更恐怖啊_(:_」∠)_


给你一颗栗子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怎么办?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a00000e551a0ee97ae\

天笑讲职场


不好办!随着这代人的老去而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岁月不饶人、当人步入晚年面对"独"字这个现实时、免不了终归要面对孤独!这孤独是多层面的、是空前绝后的一种面对、是这代人的独有与特色。

独生子女则是孤独的延续、没有兄弟姐妹、自己的儿女也没有三叔四大爷七大姑八大姨、孤独还在延续!这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中家文化的撕裂与断层、不要小看这个问题、社会基本结构、民族文化传承、思想观念等等、其影响是深远的。

孤独、孤单、孤苦伶仃、独立、独行、独自一人、总之、孤字是缺、独字也是缺、孤独乃缺上+缺、缺失了什么?缺了很多很多!



易匣


我是80后尾巴,就以我这代人的生活模式来分析,我们的父母在经济上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把孩子培养念完大学,安排工作,买房子结婚,好容易看似完成了任务,刚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又出现一个更小的,得~接着还得带孙子孙女,等到孙子孙女也搭对出手,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老的哪也去不了了,这才是真正需要接受考验的时候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难就难在日常生活、生病住院等各种需要人手照顾的时候。

最近这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很多独生子女的共鸣,大家既心酸又无奈,到了这个年纪,父母经常会生病需要人照顾,离得近还好只是可能会手忙脚乱,如果是在千里之外上班,那真是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分身乏术的绝望。。。可是为什么我却觉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心里可能会比孩子更难受更煎熬。。。

未雨绸缪,本超人想了想自己现在大龄单身的情况,未来可能会比独生子女父母还不好养老,所以迅速罗列出几个我期待的养老模式,大家一起讨论起来啊

一、民办顶级养老社区

未来养老机构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挑一家自己最喜欢的住下来也不错。我挑选的标准是:

1、独立舒适的生活空间

2、优雅干净的环境卫生

3、自由丰富的社区活动

4、专业负责的护理人员

5、等到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尊严的照顾

二、社区居家式养老

老年人还是住在自己家中,由社区志愿者、专业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系统和其他组织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服务。解决了一些老年人不愿意住养老院又没人照顾的难题,也为社会养老机构节省了一部分床位,能够提供给更有需要的老年人。我比较喜欢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方式,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更有安全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情绪稳定

三、“抱团”养老

最近很流行这个话题,年纪大了,儿女成家立业了,就和几个年纪相仿、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世外桃源”抱团互助养老

可以租一个依山傍水的小二楼,每人一个单独的房间,大家一起做家务、一起打牌、一起喝茶聊八卦、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谁生病了也可以大家一起照顾,不到万不得已不需要通知儿女。起码在彻底动弹不了之前,这么住还挺自在开心的,比一个人住养老院可有意思多了!

到时候一起跳广场舞啊~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独生子女既然享受了这份独一无二的爱,那么承受些压力也不必怨念,父母能照顾你小,你就能照顾他们老,面对的困难虽然十分现实,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一口毒鸡汤)。。。

最后劝自己还是多挣钱吧,就算住养老院也要住最顶级的才行,起码不会有保姆虐待你。。。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