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动荡之际,道光帝为什么放弃奕訢而选奕詝继位?

小小棣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感觉时日不多,便开始慎重考虑选择接班人的问题。道光帝这辈子造人的产量并不高,共计九个儿子,前三个儿子均早亡,在世的仅剩六人。老四奕詝年纪最大十七岁,老五奕誴和奕詝同岁,但是被过继出去;老六奕訢十六岁,老七奕譞七岁,老八奕詥三岁,老九奕譓两岁。

这六人当中真正符合储君条件的也就老四和老六。按照当时的状况储君只能在二人当中产生。

奕訢精明强悍,道光对他喜爱备至。奕詝性格特点便是仁厚孝顺。奕詝最后的胜出和他的老师杜受田关系莫大。按照封建传统思维忠厚仁孝是评判一个人的最高道德标准。于是杜受田便开始在这个大是大非的观点上将文章做到淋漓尽致。

有一次道光病重卧床不起,奕訢和奕詝分别前往探视,奕訢面对卧床病重的道光侃侃而谈,说要找什么什么医生过来看病,又讲什么什么药材有用,言语之间条理清晰镇定自若。反观奕詝面对卧床的父皇则一言不发只跪在床边拼命的磕头痛哭。这样一来道光心里就有想法了,奕訢这小子镇定自若天子聪颖,不过在仁孝方面稍有欠缺。奕詝虽然没有只言片语,但是一片孝道之心可让朕感受备至。

当然此事还不足以让立储大计彻底定下来,道光决定再继续详细观察。

某天,道光帝到带着奕詝奕訢等人去狩猎。奕詝是个早产儿还患有小儿麻痹症是个跛子,如果要论及骑射之类显然远远不及老六奕訢。杜受田便让奕詝采取以静制动的计策:让他们去尽情展示,在这方面本来就是你先天的劣势,呆在一边看他们狩猎就行了,什么都不要做。

最后盘点狩猎战果,奕訢战果最丰厚,道光一看非常高兴。奕詝二手空空,道光对此非常不满,奕詝不慌不忙分辨说,儿臣不忍猎杀动物,春天正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季节,也不愿和兄弟为此较量。

道光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感动,但凡古往今来的明君不都是以仁孝治理天下的吗,天下大治九州清晏还是要靠忠厚仁孝方可达成。至此之后,立储人选便在道光心中确定下来。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弥留之际宣布:“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世袭罔替。”没几天道光去世,老四奕詝即位,即咸丰皇帝。


梭鱼读历史


历来,储位之争,都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真的都是最有才能的皇子被选择出来坐到皇位上,王朝又何会有衰败一说!

道光帝时期,在立储之事上,虽没有康熙朝九子夺嫡般的热闹,但也不是那般风平浪静!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二十多个嫔妃,给他生了有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由于长子奕纬,二子奕纲,三子奕继都早早过世。


五皇子又过继给嘉庆帝第三子绵恺为嗣,袭郡王位;而其他诸子年幼不得知,因此,有能力争夺皇位的,就只剩四子奕詝以及六子奕訢。

奕訢,我们也很熟悉了,恭亲王奕訢,后来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力求改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个有眼光,有能力,有作为的人物!

而早在幼年时期,诸皇子中,对奕訢的评价就是“天资颖异,能文能武”;而对奕詝的评价则是“长且贤,又兼具仁孝之心”。

就连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也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万不敌”奕訢,因此,为了使奕詝能够成功登上帝位,杜受田给他制定了不一样的取胜之策!

那就是用仁孝之心来取悦道光帝!


据载,一日道光帝带领诸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未发,道光帝深感疑惑,奕詝答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道光帝大喜,曰:“此真帝者之言”!

道光帝晚年,龙体不舍,深感时日不多,此时奕詝伏于卧榻之前,流涕不止,悲痛不已,关切之心,无以言表!

道光帝甚感欣慰,由此,四皇子仁孝,储位既定!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于是,在道光帝驾崩后,皇四子奕詝继位,是谓咸丰帝!


而咸丰帝也成为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而帮助奕詝登上帝位的杜受田,也由此成为一代帝师。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