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于世,为什么最后天下归儒呢?

葫芦山扛霸子


百家争鸣这个论题很大,毕竟这是先秦诸子毕生思想凝结的产物。小编作为一个才疏学浅的人,不具资格来妄论前辈们的结晶,所以就以个人的角度来论述百家争鸣于世,为什么最后天下归儒。

诸子百家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就算归纳统称也还有“九流十家”一说。小编并没有把所有的流派学说都研究一遍,只是大致研习了一下最主流的儒、道、法、墨四家。这四家影响力最大,也是运用最广泛的四家。

首先,他们的产生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而招贤纳士。于是,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所以,他们都是代表各自的利益阶级而产生的。

孔子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从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君主游说以及他本人对于做官的热爱,可以看出,儒家代表的是奴隶主或者统治阶级的利益的。

老子

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都是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所以道家学派主要代表的是没落贵族阶级的利益。

韩非子

法家从早期的先驱管仲到商鞅,再到韩非,都是改革一派的人,他们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墨子

墨家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他们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所以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所以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来看,首先排除的就是墨家了,他们的思想最不受统治阶级待见。其次是道家。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是儒家,收效最好的是法家。

秦国改革发展壮大的代表人物几乎是崇尚法家的,所以秦始皇统六国以后沿用的还是法家思想。甚至丞相李斯是法家代表韩非的师弟。

但是,秦经二世而亡,证明法家思想还是有其弊端的,至少在后来的统治者看来,他并不吉利。

董仲舒

于是汉朝开始,统治阶级慢慢地倾向儒家学说,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董仲舒,正是由于他的力荐,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局面,真正地促成了天下归儒。

要知道,儒家在秦朝的时候因为”焚书坑儒“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当然不止儒家一派,除法家外的其它学派也一同遭遇了这场灾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重新兴起并一统学界推行至今,足见其是最受统治阶级欢迎的一派了。

当然,这时候的儒家也不单单只是最初的儒家,而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道家、法家以及阴阳五行家的一些精华,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手心微视



张永科38


因为儒家学说在不停的进步,不停的适应统治者,而且其学说有教无类,能够广为流出,所以能一统天下。

儒家一开始,就是讲讲礼,讲讲道德,就是卫道士的模样。当然儒家也有不少人是当官的,可是这些人大部分是加入儒家之前就是官,这个时候加入儒家所能得到的就是学问。而墨家这个时候已经在秦国扎根,法家即将纵横天下了。

所以这个时候弃儒从法的人有不少,比如说吴起,李斯。当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时候,节操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儒家吸取了战国时候的教训,在汉朝的时候,大发异彩,支持皇帝的所作所为。终于在汉宣帝的时候真正的独霸天下。汉朝刚开始的时候,儒家地位是非常低的。超过两千石的官员几乎没有。于是各种讨好皇帝,终于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在汉武帝的时候得到了官方的首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是到了南朝的时候,又有了弃儒从玄的浪潮。但是事实证明,儒家已经够不堪了。玄学清谈更加不堪,对比之下,儒家成为了中国的学术正统。到了宋元明清的时候,儒家更是成了政治专用学术,直接和国事挂在一起了,根深蒂固。

儒家能够做大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教无类,古代一开始的思想大家都是家学,你是我亲人,兵法,兵书,吏事我才会教你。但是儒家不一样,只要肯学,名声上还过的去,基本都会教。儒家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他学派人越来越少。做大是可想而知的。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砍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后,最后天下真的归儒了吗?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尊儒不等于归儒,尊儒不等于摒弃了诸家治国思想和方法。所以说百家争鸣于世最后天下归儒的说法并不确切,更不符合历史事实。

先说说百家争鸣,所谓百家争鸣是指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东周王朝的哀落和式微,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方式争霸,各诸侯纷纷以逾越礼制方式壮大和扩张自已的势力,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了社会混乱。在这种动荡局势,应运产生了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稳定社会秩序的学说和思想,即百家争鸣。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在诸子百家中没一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士大夫以上的贵族阶层。况且诸子百家学说也不是凭空产生,他们都有其传承,都有其历史渊源,从客观意义上讲,只是各自强调在治国安邦上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比如儒家讲仁,但它并没有排除刑;法家讲法,但它并没有排除等级秩序。因此可以说,不管在百家争鸣前,还是百家争鸣后,都不是依靠所谓百家中的一家学说或思想来治政的。

所谓“天下归儒”之说,主要是对自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成为国策以及隋唐科举产生后以儒学纳仕的片面理解有关。表面上看这些治国之策和措施好像儒家一家独大,其它诸家没有了地位,其实不然,此儒非彼儒,在治政上尊儒并未废法,更没有恢复儒家尊崇的大周分封制度(周礼),而法治却成为了统治者更强硬的手段;尊儒也未废兵,在对待外敌上历来是兵家用武之地;在外交上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纵横”之谋略;道家思想更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在休养生息上,还是在以弱胜强上处处体现的是道家智慧;更何况自汉朝佛教传入中国,成为三教九流中的三教之一,佛、道、儒,儒只是其一。

历史事实证明,天下归儒是不存在的。


闲聊天下


天下最不要脸的就是儒家。建功无功,太平嫖窃,大权到手,玩弄笔墨文字,驾空法律法规!美其名曰,外儒内法。忘国忘祖,元,清,满伪,汪伪,皆是安身立命之所。追求的是什么?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呗!


古医探秘


是因为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夜半冷看残月起439


因为儒家思想便于统治者来控制老百姓,全国人民思想统一,才能奴役老百姓


船长143513796


不是天下归儒,而是人进个统治阶级以后才学儒,深究儒学,其实最为人所不齿。但儒学的中心思想是统治者束缚人们观念的法宝,是制约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枷锁。当人们被儒家洗脑以后才会愚昧忠主,人们没有了反叛精神,没有了自我主張,统治者才好经营管理人类


油迷糊


张良是儒家,帮汉朝打取天下,后来董仲舒摆出百家独尊儒术,汉朝的制度是,你可以学习其它家,但是要当官必须学习儒家思想


手机维修和二手机


并没有天下归儒呀?只不过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以儒家学术为一个主流倾向而已。

西汉后到宋明都是儒家学术的主流,其他学术都是辅助。

那么现代呢?您能说现在也是儒家学术的主流吗?显然有些不妥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容的,多元化的文化。以儒禅道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为辅助才是比较客观的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