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

金陽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東、南兩面隔金沙江與雲南省昭通市永善、魯甸、巧家三縣相望,北與昭覺、雷波接壤,西與布拖以西溪河為界。金陽縣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

金陽縣轄4個鎮、30個鄉。2011年末,金陽縣總人口18.5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萬人,另有流動人口0.3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9.55萬人,女性9.01萬人。2010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5億元。 [1]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新增金陽縣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3]

歷史沿革

西漢前為邛部地。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滅邛部,於邛部地置越嶲郡,屬卑水縣地。

唐初為越嶲郡地,後為嶲州地。

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歸入南昭,為建昌府羈糜州地,直至五代末。

宋代為大理沙馬部地。

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13張)

元代為羅羅斯宣慰斯建昌府中縣地,後改屬北舍縣。

明代屬馬湖府雷波長官司地。

宣統二年(1910)置昭覺縣,隸屬昭覺縣。

1950年11月建燈廠區治安委員會,隸屬昭覺縣。

1951年10月建昭覺縣燈廠區人民聯合政府。

1952年9月1日,析出燈廠區,置金陽縣。

1952年10月,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州級)成立,屬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區改為涼山彝族自治州,屬涼山彝族自治州,同年西康省撤銷,金陽縣隨涼山州改屬四川省。 [1]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地圖

1953年設縣,地處金沙江之北。

2000年,金陽縣轄4個鎮、3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0028人。

2011年,金陽縣轄天地壩鎮、派來鎮、蘆稿鎮、對坪鎮等4個鎮,桃坪鄉、熱水河鄉、馬依足鄉、紅峰鄉、爾覺西鄉、熱柯覺鄉、甲依鄉、木府鄉、寨子鄉、則祖鄉、基覺鄉、小銀木鄉、春江鄉、紅聯鄉、青松鄉、放馬坪鄉、梗堡鄉、山江鄉、洛覺鄉、向嶺鄉、谷德鄉、高峰鄉、老寨子鄉、德溪鄉、南瓦鄉、依莫合鄉、土溝鄉、丙底鄉、依達鄉、絲窩鄉等30個鄉,下設2個居委會、177個村委會。 [1]

區劃詳情

2011年金陽縣轄4個鎮、30個鄉,下設2個居委會、177個村委會。 [1]

名稱面積居委會、村委會天地壩鎮57.1平方公里天地壩、黑竹洛、包穀山、新寨子、吉史裡口、來來寨、天生橋派來鎮39.9平方公里唐家營盤、派來、天地坪、農地坪、管家樑子、火山、炭山、簸箕樑子、涼坪蘆稿鎮28.1平方公里蘆稿林、燈廠、油房、大彎子對坪鎮44.4平方公里對坪、大沙田、蘆茅林、腳窩、羊圈溝、獨角溪、大紅口、九道拐桃坪鄉32.1平方公里洛解、日不、克業、礦山、務科熱水河鄉43.4平方公里大沙壩、體可洛、瓜子地、熱水河馬依足鄉34.6平方公里馬河、馬依足、特普洛、唐家屋基紅峰鄉30.8平方公里馬桑坪、顯威、安普、五星爾覺西鄉65.2平方公里曲木德、甲谷、依伍、地史熱柯覺鄉88.5平方公里熱柯覺、友地、丙乙地、水豐、東風甲依鄉58.7平方公里省祖、拉木覺、沙壩、寶巖、洛可木府鄉29平方公里倉房、老香堂、此家灣子、巖頭龍、五廟寨子鄉41.9平方公里洛尼布、古恩、阿布豁、結托、色期則祖鄉30.6平方公里演丁子、則祖、拉都、三家寨基覺鄉66.7平方公里塔普、基覺、四十梯、主溝、堵合、衣久、石哈小銀木鄉44.3平方公里銀坪、色都口、簸箕灣、書祖、交點、松林、新堰春江鄉34.1平方公里大卷、陳家樑子、么米沱、田壩、春江紅聯鄉34.5平方公里蘆家營盤、尖頂寨子、沙馬坪子、石嘎、樹落、蘆山、紅聯青松鄉42.4平方公里色格、中坪、朗德、白銀廠放馬坪鄉46.5平方公里洛哈、躍進、石爾且、二坪子、放馬坪梗堡鄉42.4平方公里拉布且、打洛、梗堡、羊棚子山江鄉40.4平方公里金河、山江、老寨子、松林坪、樑子洛覺鄉56平方公里馬店、核桃灣、坪子、青槓林向嶺鄉56平方公里馬店、核桃灣、坪子、青槓林谷德鄉37.5平方公里則木溝、穩覺、庫依、谷德高峰鄉119.5平方公里基達、火花、哼地、舌覺、東方、糾火老寨子鄉40.9平方公里補久、色色洛、則果、溪底、哼裡、嗄克德溪鄉35.3平方公里德姑、德渣、體古、單坪子南瓦鄉44平方公里特爾、書波、地洛、尼古拉打依莫合鄉37.6平方公里日洛、吉鋪、吉梯土溝鄉39.5平方公里日克地、土溝、吉洛、仲子丙底鄉93.4平方公里沙洛依達、丙底洛、布洛、木尼古爾、打古魯依達鄉55.9平方公里保爾、依達、瓦五、沙洛、嘎克絲窩鄉33.7平方公里尼波洛、扎蘭姑、洛古、絲窩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金陽縣位於東經102°56′30″~103°30′20″,北緯27°22′10″~27°57′40″之間。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南部邊沿,金沙江北岸大小涼山交界帶。東北與雷波縣、西北與昭覺縣相接,西隔西溪河與布拖縣毗鄰,東、南兩面為金沙江,與雲南省的永善縣、昭通市、巧家縣隔江相望,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 [1]

地形地貌

金陽縣屬涼山山原地貌向西南山地地貌過渡區域,界北為涼山山原地貌區,海拔多在2100米以上,相對高度差較小;界南為西南山地地貌區,嶺谷高差大,一般為1500~2000米,呈內陸型的幽谷地貌。兩地以波洛粱子為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點為爾覺西鄉北部的獅子山,海拔4076.5米。最低點為向嶺鄉的葫蘆坪子,海拔460米。相對高差為3617米。整個地貌以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地貌為主,呈多種微型地貌,有平壩、臺地、低山、低中山、中山、高山、山原、丘狀高原8種微型地貌。

氣候

金陽縣氣候屬亞州大陸東部季風區域中亞熱帶的雲南高原——察隅氣候區。縣城多年平均氣溫(1959~1990年)15.7℃,年平均最高氣溫16.9℃(1963年),最低14.8℃(1974年),年較差為2.1℃。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最高達1152.1毫米,最低為601毫米,常年平均蒸發量為146毫米。縣境內年均日照為1574小時左右,太陽輻射能105.4千卡/平方釐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2011年,金陽縣平均徑流深為560.6毫米,徑流總量達80207萬立方米,按75%計,徑流深為444毫米,徑流量為70582萬立方米,加上西溪河過境水72478萬立方米,總水量為143060萬立方米。境內有自身發育的大小河流23條,積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條,總長為162.03公里,總流量達78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2.33萬千瓦,佔全縣水能總蘊藏量的87%,可開發利用量6.46萬千瓦,目前已開發的僅佔可開發利用的3.2%。

礦產資源

金陽縣內已知金屬礦產資源有20餘種,其中:鉛、鋅礦蘊藏量約50萬噸,分佈在金陽斷層、西溪河斷層的底舒、白銀廠、打洛、野豬灣、磨槽灣、汞山樑子、熱水河、爾覺西、德渣等。金礦分為脈金和沙金2種,脈金分佈於派來—紅聯—對坪一帶,長25公里,露頭寬100米至200米,厚45米至70米,最低含量0.01克/噸,最高含量3克/噸,平均含量0.05~0.15克/噸;沙金分佈於金沙江河床的河灘,品位0.08克/噸。鐵礦分佈廣,在紅聯、絲窩、南瓦、依達等地均有礦點。鋁土礦分佈於南瓦片區,含量達到一級礦標準,蘊藏量約有76萬餘噸。稀土分佈於南瓦片區。磷礦分佈於天地壩鎮、德姑、偏巖子、俄坡嶺、礦山樑子、安洛寨子等地,蘊藏量達1000萬噸以上。銅礦分佈於土溝、體柯洛、包穀山、冉解瓦託、丁字溝、丙乙底等地。石灰石遍佈全縣各地,蘊藏量達7.5億噸。石膏礦分佈於金沙江沿岸的寒武系龍王廟組內,在王家屋基、桃坪、放馬坪、雙龍壩、王家沙壩、麼米坨等地有礦點,含量為89.4%。水晶石在古梯、安普、洛覺等地發現有礦點。方解石在山江鄉田壩子至石子壩之間發現礦點。辰砂分佈於谷德鄉鍋巴寨村,品位大於2%。煤礦分佈於丙底向斜,有絲窩、古梯煤礦,探明儲量52萬噸,遠景儲量100萬噸。 [4]

土地資源

金陽縣幅員面積1587平方公里,按地貌類型劃分:平壩佔0.09%,臺地佔0.14%,低山佔7.01%,低中山佔53.85%,中山佔36.86%,高山佔0.06%,山原佔1.36%,丘狀高原佔0.63%。按土地利用現狀劃分:耕地面積15.9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6.7%,其中:田0.5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13%;旱地15.45萬畝,佔耕地面積的96.87%。園地(包括退耕還林面積,園地含果園地、花椒園地、桑園地、茶園地及其他園地)面積14.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5.96%。林地面積(包括退耕還林面積)98.84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1.49%。草山草坡面積88.2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37.04%。河流、道路、城鄉居民房屋佔用地面積10.96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6%。未利用土地面積(裸土、河灘、陡巖)10.03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4.21%。 [4]

生物資源

2013年,金陽縣活立木蓄積155.25萬立方米。現有喬木76科85屬357種,主要樹種有川滇野杉、油麥吊杉、康藏長尾械、扇葉械、樺木、雲杉、雲南鐵杉、松柏、五裂械、高山櫟、包石櫟、三葉櫟、七葉樹、華山松、雲南松滇青、栓皮櫟、麻櫟、綠葉石榴、油樟、滇光楊、楓楊、化香、椰樹、青香木、木棉、漆樹、馬槡、彌猴桃、杜鵑、榕樹、桃樹、李樹、蘋果、花椒等。竹類有金竹、箭竹、慈竹等。中草藥資源有120科800餘種。金陽縣動物資源豐富,有蘇門羚、獐、青猴、金絲猴、猞猁、水獺、小熊貓、金錢豹、芝麻豹、黃猴、岩羊、雉雞等。 [1]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年末總人口205880人,較上年的204108人增長0.9%。在總人口中:鄉村人口188673 人;男性人口105979人、女性人口99901人,男女性別比為106︰100;有漢族36601人、彝族168192人、其他少數民族1097人,分別佔總人口的17.8%、81.7%、0.5%。全年出生人口2510人,人口出生率為 14.59‰,同比減少2.15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1017人,人口死亡率為5.91‰,同比減少1.0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68‰,同比減少1.17個千分點。全年計劃生育率85.14%,比上年增加3.62個百分點;全年育齡婦女綜合節育率為82.51%,比上年的84.06%減少1.55個百分點。 [5]

民族

金陽縣總人口中,漢族3.63萬人,佔19.54%,有彝族、苗族、白族、壯族、回族等18個少數民族,共14.93萬人,佔80.46%;其中彝族14.83萬人,佔總人口的79.92%,其餘民族0.1萬人,佔總人口0.53%,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民族聚居縣。 [1]

經濟

綜述

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89306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8268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50296萬元,下降1.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0742萬元,增長4.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4.9%、-93.8%和98.9%,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0.9和1個百分點。

三產業佔比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5:54.2:23.3調整為23.5:52:24.5。二產業比重下降2.2個百分點,一、三產業比重分別提升1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16850元,同比增長1.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98.9%。完成國稅稅收收入32175萬元,完成地稅稅收收入3972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1.7%和-23.2%,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12.5%,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9007萬元,增長34.2%。

年末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6740人;註冊資金達到39299萬元;全年上繳稅金2780萬元。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23280萬元,增長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86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72822萬元,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27272萬元,增長5.3%。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為4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1.5%,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 [5]

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

全年公共預算財政總收入為37536萬元,增長18.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不含基金收入)19007萬元,比上年的14165萬元增長34.2%。財政總支出為186972萬元,較上年的162045萬元增長15.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631萬元,同比增長16%、教育支出33732萬元,同比增長3.1%、科學技術支出210萬元,同比增長32.9%、醫療衛生支出18066萬元,同比增長15.5%、節能環保支出3818萬元,同比下降32.2%、農林水事務支出44137萬元,同比增長58.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906萬元,同比增長35.1%。

2016年末,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 65605元,比上年的62689元,增加2916元,增長4.7%。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9.8元,比上年增長7.66%。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2083.27元,增長4.98%;經營淨收入9124.33元,增長 10.4%;財產淨收入958.34元,同比增長25.53%;轉移淨收入283.85 元,下降9.5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81.07元,比上年增長4.5%。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2.07元,比上年增長10.76%。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307.17元,增長14.8%;經營淨收入5108.29元,增長9.46%;財產淨收入86.01元,增長13.62%;轉移淨收入520.59元,增長13.4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417.12 元,比上年增長22.16%。

201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5366萬元,較上年的254199萬元增長12.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3440萬元,較上年的91713萬元增長23.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361萬元,較上年48818萬元增長21.6%。 [5]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131624萬元,比上年122781萬元,增長7.2%。其中:實現農業產值72154萬元較上年的66258萬元增長8.9%、實現林業產值6722萬元較上年的6105萬元增長10.1%、實現牧業產值50476萬元較上年的48170萬元增長4.8%、實現漁業產值31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0萬元增長3.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41萬元,同比增長1.0%。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295畝,較上年的312045畝增長0.7%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5835畝,比上年同期增加180畝,增長0.14%;蔬菜24885畝,比上年的24705畝增長0.73%;飼料作物81690畝,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年糧食總產量62793噸,比上年的61868噸增長1.5%。其中:油料產量186噸,菸葉產量64噸, 麻類作物產量13噸,同比分別與上年同期持平,蘑芋產量5976噸,與上年同期持平;水果產量3957噸,同比增長1.3%;蔬菜產量39697噸,同比增長1.38% ;甘蔗產量5724噸,與上年同期持平。

核桃產量33000噸,同上年的11000噸增加22000噸,增長200%;花椒產量5200噸,同上年的5500噸減少300噸,下降5.5%;板栗產量14噸,與上年同期持平。

畜牧業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8.3%,成為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年牲畜出欄316689頭(只),較上年的311549頭(只)增長1.64%,其中:生豬133823頭,下降3.6%、牛11257頭,增長3.2%、羊171609只,增長6%。主要畜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全年肉類總產量13320噸,增加103噸,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8909噸,下降1.3%、牛肉產量926噸,增長3.2%、羊肉產量2995噸,增長6.1%、禽肉產量490噸,增長4.7%;禽蛋產量754噸,增長0.7%;蠶繭產量33噸,增長17.9%。

全年水產養殖面積年末達到150畝,全年水產品產量50噸。

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51509人,增長2.6%;實現勞務收入53025萬元,增長19.0%。

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9.65萬千瓦小時。實灌面積達9406畝;農用化肥施用量5480自然噸 ;農村用電量達1402萬千瓦小時。 [5]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3835萬元,較上年的52864萬元,下降54.9 %(未包括溪洛渡、華電分稅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4.5%(包括溪洛渡、華電分稅產值);工業對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19.5%,拉動GDP下降 1.2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達到41.8%,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

2016年全縣規上工業銷售收入22468萬元,比上年下降56.6%,實現利潤總額是-0.7萬元,比上年下降98.9%(未加溪洛渡、華電分稅產值)。

全縣建築企業1個,實現總產值 942.2萬元,打破了建築企業為零的局面。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9254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25.8%,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0.23平方米。 [5]

第三產業

2016年全縣實現旅遊收入總額1.46億元,比上年0.98億元增長49.0%。入境旅遊者達105.28萬人次,同上年的85.32萬人次增長23.4%。

2016年全縣招商引資工作較好發展。全年共引進項目2個,協議引資10.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5億元 。

201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481.4萬元,比上年的62213.6萬元增加6267.8萬元,同比增長10.1%。

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7039.5萬元,同比增長9.4%;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441.9萬元,同比增長10.8%。

商品批發額988.2萬元,同比增長10.1%;商品零售額63014.8萬元,同比增長9.8%;住宿收入額328.2萬元,同比增長14.8%;餐飲收入額4150.2萬元,同比增長13.6%。

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362.4萬元,同比增長80.4%,佔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4%,比重比去年提高2.5個百分點;限額以下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64119萬元,同比增長7.2%,佔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3.6%,比重比去年降低2.5個百分點。 [5]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14104萬元,同比增長15.5%。在投資構成中,建築工程完成192461萬元,同比增長11.4%;安裝工程完成14428萬元,同比增長13.8%。按三次產業分:第二產業投資完成60789萬元,同比增長82.8%,佔總投資的比重為28.4%;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53315萬元,同比增長0.8%,佔總投資的比重為71.6%。在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新增固定資產174437萬元,同比下降25.5%。 [5]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年末全縣擁有各類學校46所,其中:小學 38 所、中學8所;在校學生33646人,其中:小學 27510人、中學 5050人;專任教師1344人,其中:小學1024人、中學320人。全縣擁有幼兒園9所,幼兒學生12254人,幼兒教師9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5%,其中:女童入學率97.88%。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5.55%,高中畢業生升學率60.68%。 [5]

文化

2016年年末,全縣有調頻發射機2部,有電視轉播發射臺2座、電視發射機3部。廣播人口覆蓋率74%;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0%。全縣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數1400戶,無線數字廣播覆蓋用戶數500戶,無線數字電視覆蓋用戶數2000戶,有552個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豐富了鄉村娛樂生活,改善了鄉村文化。金陽縣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全部免費開放;新建農家書屋1053個。 [5]

衛生

2016年,全縣加快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完成疾病預防控制、鄉鎮衛生院建設等項目。年末,全縣有醫院、衛生院37個,床位616張;有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497人,其中:醫生329人。繼續加大力度創建衛生縣城工作。全縣衛生服務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完善。到2016年末,全縣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136314人,參合率達99.83%。 [5]

社會保障

2016年全縣納入城鎮“低保”範圍的人數有2945人,同比增加50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的人數有28772人,同比減少6466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職工人數有1861人,同比增加40人,增長2.2%;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有2937人,同比增加300人,增長11.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有11204人,同比增加180人,增長1.6%。 [5]

旅遊

金陽縣旅遊景點有:龍窩燕子洞、瓦伍溶洞、百草坡景區、索瑪花海等。 [4]

金陽縣簡介

金陽縣旅遊風光(3張)

龍窩燕子洞:位於高峰鄉和谷德鄉交界處,海拔2600米,水流出洞口形成3道瀑布,洞長達10餘公里。 [4]

瓦伍溶洞:位於依達鄉境內,離昭金公路1公里,距依達鄉政府住地2公里,洞長約9公里。 [4]

百草坡景區:百草坡位於四川省金陽縣城東北部,離縣城50餘公里。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3°04′30″~103°26′06″,北緯27°48′28″~27°57′36″之間,海拔最高處為獅子山達4076.5米,最低處為金陽河和尼依達溝的交匯處,海拔僅1350米,相對高差達2726.5米。 [6]

索瑪花海:索瑪花海就在金陽縣熱柯覺鄉境內的波洛山上,分佈於波洛山海拔1800米至3100米的208省道烏金路(烏斯河—金陽)兩旁,總面積達10餘萬畝。 [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