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和德國在進攻策略上是否存在溝通?為何不同時進攻蘇聯?

默默的女朋友的男朋友


我也非常喜歡看二戰的各種事跡,也喜歡研究二戰的戰史。可是,我對德國、日本的戰略思維、戰爭訴求,始終是研究不透,一頭霧水!

首先說德國;德國發動戰爭的起因,無非是一戰留下的恥辱導致的。這個理由嘛,還說得過去。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橫掃西歐,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樣的成果,德國可以佔盡利益。與蘇聯瓜分波蘭,也對得起他的這份野心。畢竟戰略需要連成一片,才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甚至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是動了蘇聯的“奶酪”,可畢竟與蘇聯有“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在國內大清洗後,元氣尚未恢復,勉強還能強制忍受。不管此後是蠶食吞併,還是組成德國自己的“達聯邦”,或是大同盟,只要耐心的經營,都是有可能的。等你自己更加的強大(他的本身雖然夠強大,侵略的國土雖多,可畢竟還遠沒有整合好。所以,畢竟人口、國土與蘇聯相差太遠)了,蘇聯雖然惱火,也不敢輕易動手。他不威脅、惹怒英國人,美國人也會樂得袖手旁觀(畢竟美國對自己的人命,還是挺在乎的)。可非常不理解的就是,希特勒為什麼要去進攻蘇聯呢?單說需要奪取蘇聯的戰爭物資(石油等),似乎是說不通的。很多物資非洲就有,並不一定要從蘇聯獲取。

蘇聯國土如此龐大,即使德國佔領了莫斯科,蘇聯也不會垮掉,更不會滅亡。他雖然忽悠了日本結盟,可日本人是為自己而戰的。讓日本放棄中國那麼肥沃的熱土,去配合德國進攻那十分難纏、又是苦寒之地的“戰鬥民族”,真把日本當傻瓜啦?況且,日本正陷在中國的戰場上,拔的出來嗎?所以,一些有名的軍事家認為;德國之所以進攻蘇聯,純屬希特勒的“個人恩怨”所致。因為希特勒痛恨“布爾什維克”,仇視共產主義。這樣的說法,似乎也是有幾分道理的!我也認為進攻蘇聯,不是因為希特勒不懂戰略,而是希特勒把個人恩怨,凌駕於了國家民族的利益之上了。所以,就顯得他的戰略思維太低了!

再說說日本;日本這個民族,歷代憂患意識就濃厚,總想向外擴張,讓國家能在大陸上建立生存空間。離他最近,又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當然就是中國的土地了。可是,這個民族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自古以來雖然野心勃勃,卻缺乏真正的戰略家。所以,一些戰略思維並不穩定,一會想這樣,一會想那樣。整個統治核心,都處於嚴重的矛盾之中。所以,才會發生低級軍官結成團伙,刺殺內閣高官的政變事件。而海軍、陸軍為了爭奪本位利益,甚至可以放下國家利益,互相拆臺,以至大打出手的窘相。連對已經佔領的東三省,之後應該怎樣經營,都意見不一。連天皇也無可無不可,糊里糊塗。

本來,輕易佔領東三省,使日本“登陸”的最佳機會。他沒有加入“國聯”,很多國際條約根本制約不了他。他在亞洲,又是一個唯一的“發達”工業國家。佔據東三省後,移民過來的日本人就超過了二百萬。抗聯也被他肅清的差不多了,很多學校也是以教日本文化為主。朝鮮被他吞併已經數十年了,永久佔領東北的基礎,可以說打得相當的厚。如果,他的戰略思維是連貫的;他就應該立即停止繼續的擴張,而應該繼續不停地遷入日本的國民,以儘量充實、穩定東北的佔領。同時,在國際上,首先就應該爭取和蘇聯搞好關係,許諾經濟、物資上支援蘇聯,而不是去發動諾門坎戰役。以爭取蘇聯認可日本對東三省的佔領。蘇聯國內正在焦頭爛額,德國又時刻虎視眈眈。為了減輕東西兩線的壓力,斯大林十有八九會出賣中國的利益,接受日本的條件;對日本佔領長城以外的中國領土東北,承認是屬於“合法”的!其次,根本就不去建立什麼滿洲國,把東北直接劃成日本的幾個縣。東北不像琉球、朝鮮,這兩個地方自己有國王,併入日本的操作要費很大的力氣。而東北沒有國王,日本也一向不承認滿族對中國的統治。而滿清已亡,中國又是軍閥割據,全國一片散沙,還沒有真正的統一,無暇他顧。正是渾水摸魚的極佳時機,只要斯大林首肯;中國的東北,就很大幾率會成為日本的國土。

可是,如本卻昏了頭;不但發動了盧溝橋事件,還於1939年發起了諾門坎戰役。已經嚐到了蘇聯的強大了,經過諾門坎之戰後,日本早就打消了對蘇聯攻擊的幻想。卻還在1940年被德國忽悠得去簽訂軸心國的聯盟條約。德國的目的應該是夠明顯的;就是要日本與他夾擊蘇聯嘛。這還不算,又去惹那個他根本惹不起的美國。日本人戰略上的思維,可說是一塌糊塗!


傲視蒼穹39


首先,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在進攻策略上缺乏溝通,蘇德戰爭時德國處於保密需要,也沒有向日本透露作戰計劃。

其次,同時進攻蘇聯意義不大。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遠東蘇軍數量不減反增,在抽調一些部隊去歐洲戰場的同時,蘇聯也新組建了大量的部隊,遠東蘇軍猛增到150萬,日本關東軍此時不過70萬人,坦克、大炮數量也遠不及蘇軍,蘇軍在邊境還有大量的築壘地區,關東軍在制訂進攻計劃時就直言根本無法突破。

而且當時蘇聯的遠東地區非常荒涼,人口不過百萬,工業也很不發達,農業連自給都不夠。除了西伯利亞鐵路外,道路也極為稀少。即使日軍進攻成功,也不會對蘇聯造成什麼影響。





不沉的經遠


首先二戰時德日是有溝通的,但不成功其中原因我想是:1雙方的戰略交集太少,唯一的交集是蘇聯,而蘇聯的精華在歐洲,希特勒的付出有巨大回報,而日本面對的是東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他拼死老命能得到什麼,簡直是耗費戰爭資源,對於一個人口基數小,資源匱乏的國家狀況,他們一直秉持的是——以戰養戰,何況在張鼓峰和諾門坎碰了兩次釘子,他有必要再謀求和希特勒會師嗎?這也正是日本南下派佔了上風的原因。2德日雙方當時分別在歐亞兩洲如日中天,兵鋒所指,難斷其刃,.因此兩個法西斯狂人雖有合作但內心裡都放不下狂妄與傲慢,本身都是為了利益走到一起,就難以犧牲利益而深度合作了。


用戶9389891970484


德日有戰略溝通。

日本一直存在北進,還是南下的爭論。

雙派互不相讓,爭鋒相對。

北進派,暫時取得先機。

日關東軍,派二師團拭探進攻蘇軍。

不料,蘇軍早有防備。

由朱可夫統領的邊境防守部隊,早就做好準備。

裝甲集群在朱可夫的訓練下,戰術熟練,刀刃鋒利。

炮兵、航空兵均高質量地完成了整訓任務。

只等日軍上門送死。

二個師團的日軍,至高氣揚撲向俄國。

俄軍鬥志高昂,裝甲集團快速出擊。

大炮轟鳴,飛機投彈,坦克裝甲車輾壓。

無需多日。

日軍在俄軍反擊下,死傷慘重。

二個師團幾乎被全殲。

此戰結果揭曉後,嚇得日軍部無言以對。

北進派,被血淋淋的教訓驚呆了。

從此絕口不提北進。

朱可夫一戰,而解除了俄後顧之憂。

希特勒欲讓日本與其共同夾擊蘇聯的戰略圖謀破產了。

日本後來採取了南下戰略。

偷襲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

德意對美英宣戰。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成立。

故,法西斯開啟了走向末日的大門。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肯定會有溝通。。但是日本的戰略和德國是不一樣。。可以說他們的野心都是不小,但是他們之間也是有矛盾,日本一直把蘇聯當成自己的最重要敵人之一,也就是為什麼把最精銳的關東軍安排在蘇聯邊界,一直以來就有進攻蘇聯的設想。。而後來沒有進攻也是因為日本試探性進攻遭遇失敗,導致日本把重要放到太平洋和美國人身上。。而日本軍部海陸軍之間的矛盾也是眾多,而太平洋上偷襲美國的勝利讓日本看到了希望。。這也是日本沒有把和德國這個意義上的盟友放在心上。。如果當時兩年夾擊蘇聯,那麼勢必會使蘇聯瓦解,而日本沒有進攻蘇聯,使斯大林放心的把西伯利亞的部隊調派到保衛莫斯科的戰鬥中,這也是成為了關鍵,如果日本很好的牽制西伯利亞這些部隊,那麼斯大林就沒有部隊發動反攻。。


依然依舊很呆


二戰前夕,一群目光如豆的軍人統治了內閣,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軍人政治集團。因為它們不善於搞政治,尤其不善於把握國際政治大局,屢次和德國發生拆臺。

1939年德國為了解決波蘭和捷克問題,這是一次重要的擴張,必須要和臨界的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這時的日本發動了遠東"諾門罕戰役",希特勒當時氣得破口大罵,日本要求援助,德國當時沒理它。

到了1941年德國醞釀蘇德戰爭時,日本又與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算是對當年的回敬。這還不算,日本為了搶奪東南亞的橡膠,木材,石油等,不合時宜的強行佔領了法屬印尼,導致美國凍結日本在美資產並斷絕供油,在這個德國命運關鍵時刻,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直接推動了美國參戰。

日本的軍人集團就是這麼把握國際大局的,一次次的不識時宜,坑隊友。


落地的果子


作為盟友,其肯定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繫,對於進攻蘇聯的問題。惜花從各自歷史背景、國家利益、政治環境等方面進行淺談。

歷史背景

德國與蘇聯存在著利益衝突,德國在入侵波蘭,而蘇聯作為同夥一起打劫了波蘭,而後雙方利益卻出現巨大沖突,而後其在德國橫掃歐洲時,卻在背後撿便宜。對芬蘭發動戰爭,並與德軍再次出現了軍事衝突與分歧,使得德國對其非常的不滿。

日本就更加的不用說了,在爭奪我國的東北三省的時候的日俄戰爭,到其後的日本強大的海軍更是將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全殲,並佔領庫頁島等大片地區。可以說與蘇聯都是有著世仇。但強悍的蘇聯也給日本留下深刻印象。讓日本對於蘇聯的態度上都是非常謹慎。

國家利益

二戰的德國可以說是,一幫訓練有素的軍人配上高科技的裝備的完美組合,笑傲整個世界。更是在短期內橫掃了整個歐洲與北非。但卻因為,過快的軍事消耗讓前期德國的軍事儲備出現了危機,加上前期與蘇聯的軍事衝突,使得德國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只有征服蘇聯,其裡統治世界的願望就不遠了。在萬事具備的條件下,悍然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而日本裝備雖然差了點,但軍隊素養非常的高。也是在短期內打下非常多的殖民地,漫長的軍事線,使得日本軍事實力極具的分散,加上軍事的消耗遠超預期,使得日本雖然贏得了戰爭,卻變成了窮鬼。而前期的經驗告訴日本蘇聯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如果貿然發動入侵的戰爭。會使的現在日本大好局面瞬間消失,使得日本對於蘇聯問題上不得不謹慎。更是為了應付德國發動了試探性進攻的諾門坎戰役,結果日本被打的都要懷疑人生了。

政治環境

由於當時西方世界反對紅色蘇聯的浪潮比較高,德國在佔領歐洲後,可以說是整合了各方資源,實現其整個西方世界對於紅色蘇聯的恐懼,從而贏得在政治環境上的有利趨勢。日本卻恰恰相反,對於進攻蘇聯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不如,另尋目標。與西方世界更加的存在各種的衝突。

由於,種種原因與各自的利益不同,角度不同,最終,使得在對待蘇聯的問題上日本與德國沒有走到一起。


惜花公子


日本資源匱乏,到1941年國內已經實行配給制,但最缺乏的是戰略物資:石油,想要快速獲取石油只能佔領東印度,進攻東印度就必須佔領美國的殖民地馬來地區,所以就偷襲珍珠港,摧毀美國海軍。德國也差不多,最主要是蘇聯是潛在最強大的對手,想要稱霸歐洲就得擊垮蘇聯,還有就是烏克蘭地區盛產糧食和石油,這也是進攻蘇聯的原因。個人觀點,喜歡就點點關注吧!


戰事突起


一是兩個國家戰略目標不同,德國是歐洲,日本是亞洲及太平洋。其次,對蘇聯態度上德國是希望佔領整個蘇聯,而日本還是盯住蘇聯遠東部分。最後,日本曾經武力進攻過蘇聯,結果被蘇軍擊潰了,至此再不敢貿然行動。


北山殘雪


應該是溝通的,只不過是事前還是事後,達到什麼級別吧了。至於日本為什麼沒有協同德國進攻日本,那是因為日本的兵力有限,攤子已經很大了,它最急需的是速戰速決,佔領中國,然後休養生息,不然它自己都撐不下去,又怎麼會去幫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