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清代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尤以康雍乾三朝水平最高,各具風姿;康熙渾厚,雍正秀美,乾隆多姿。即使從瓷器的收藏、流通來看,清代青花作為陶瓷行業的龍頭老大,也同樣當之無愧。現在,無論是國內外的博物館,或是國內外的拍賣市場或古玩店,還是在私人收藏家手中,到處都可以見到清代青花瓷器的蹤跡,在現今陶瓷收藏市場上青青花十分活躍。

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清代青花瓷器基本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過渡期、鼎盛期、穩定期、衰落期。其中,尤以前三個時期的青花瓷成就最高。

過渡期:順治到康熙早期是清青花瓷的過渡期,因為戰爭的破壞,官窯遙場生產尚處於在低估狀態,所見的傳世作品大多是民產品,順治時期採用的青料是浙江青料,早期青料呈色藍中透灰,晚期青料色澤濃煙。器物胎體厚重,藏品徵,集182,187,110-67胎體緻密度不高,釉色白中微微泛青。康熙早期青花是指康熙十九年御窯重建,以前生產的青花,製作比較粗劣笨重,造型厚重,地足毛糙並沾有窯沙,帶放射狀跳刀痕,露胎處有火石紅。

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鼎盛期:康熙中期是清青花瓷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官窯精品是青瓷的頂峰作品,這一時期青花胎體堅硬厚重,胎質細膩,呈色純白,胎釉結合精密,釉色前期白中閃青,後期呈色純白,有時會有橘皮皺紋或者小棕眼。色澤瑩澈清脆是這一時期青花最典型的特徵。著一時期青花所採用的青料是國產的,浙江青料和雲南的珠明料,提煉非常純淨,呈色青翠明快,色澤鮮麗濃煙,藍色透底,釉底深沉無浮感,像寶石一般。俗稱“佛頭藍、寶石藍"

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穩定期:清青花瓷的穩定期主要是指雍正和乾隆時期,雍正青花胎骨細白,器形精緻,製作規整。典型的官窯青花釉呈青白色,純淨滋潤,釉中含有密集的氣泡,且大小氣泡混雜套疊,釉表會有橘皮紋飾。從總體上看,雍正青花所使用的青料主要是仿古。沒有什麼創新,一種是用國產青料,仿明永宣年間額蘇泥勃青料,呈色濃煙,黑色結晶斑用人工點染而成,另一種是仿明嘉靖青花,色調深沉

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衰落期: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青花瓷瓷器開始走下坡路,逐漸衰敗。嘉慶青花呈色基本穩定,但色調灰暗,經常有暈散青花漂否,道光青花胎色潔白,但胎質疏鬆,釉面起伏不平如波浪,胎釉結合不精密。青花髮色灰藍,色料漂否。紋飾呆板,器形大多厚重笨拙。咸豐青花瓷器非常少。同治青花胎。釉鬆散呈白色,青花髮色藍中泛灰,甚至黑褐不清紋飾漂否呆板

巔峰之作清青花達到最高

復興期:青花瓷在光緒和宣統年間,曾一度復興,主要是仿康熙青花,幾乎可以假亂真。光緒青花除使用傳統的礦物料外,還使用化學青料,因而呈色比較鮮豔,不過,光緒青花胎體較輕,釉色過白且釉質稀疏,青花呈色有純藍,藍中閃紫,藍中泛褐等色。值得一提的是,光緒民窯青花數量浩大,品種繁多。有香爐、煙壺、玉壺春瓶等各種器型,其紋飾用筆流暢、氣韻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