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可以长期吃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散健脾吗?为什么?

中医杜川


这两味都是健脾益气的。但是作用各有不同。

补中益气丸作用:

1健脾益气,有中气不足,中气下沉。比如痔疮,子宫下垂,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病人。可以用一段,但也不能长期应用。病愈即止。

2参苓白术丸也是健脾益气去湿的作用,有腹胀,腹泻,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四肢无力,慢性咳嗽,有痰,咽炎。等脾虚之人可以服用。可以吃一段时间。


小寒茶医堂


首先要说明是,这是两种常用的补脾益气的中成药,不能够长期使用。因为中药的使用的原则是中病即止。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脾虚的情况改善以后,就不需要再吃中成药。

一、补中益气丸的适应症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立的名方。而补中益气丸是根据该方所制成的中成药。作用主要是补脾益气,对脾虚伴气机下陷各种病症可以使用。比如头昏、神疲乏力,耐力体力下降,腹胀纳差。面色苍白、精神差,但是舌脉非常重要,一般是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沉细,可以考虑使用。如果头昏,身体困乏,精神差,但是舌苔厚腻甚至苔黄腻,脉沉滑有力,这种情况是体内有痰湿比较重的表现。不能吃这种中成药的。


口干舌燥、上火便秘。都是乱吃药的后果。是人的错,而不是药的错。


二、参苓白术散的适应症


参苓白术散是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剂。而此书为官方修订,可见此方的重要性。主要作用是健脾除湿。针对脾虚夹湿的情况。比如纳差、腹胀,大便稀溏、四肢乏力、困重、精神差、面色黄无光泽,舌淡苔白,脉弱。考虑是脾虚夹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但是舌苔厚腻甚至苔黄腻,脉滑有力,痰热较重,也是不适合的。


这两个中成药有相同的成分,都含有人参、白术、甘草。总体而言都是健脾为主,疗效有侧重。补中益气丸升提阳气为主,参苓白术以除湿为主。

有针对性的选用,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这两种中成药最好不要联合使用。当然如果辩证完全不是这两种情况,就根本不能使用。

更多中医养生治病,请关注头条号:中医杜川


中医杜川


第一: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源自金元四大家名医李东垣,是中医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的千古名方,从名字可以看出:侧重温补脾胃,补气。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弱,气血亏虚的体质。

下图第一张属于典型的脾胃功能虚弱,气血亏虚,可以用,但不建议盲目用,下图第一张的情况,建议食疗三个月之后,脾胃功能有所改善了,再用补中益气丸比较合适。这样身体有一个接受、缓冲的过程。

第二: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是个千古名方。这个方子总体上是一个祛湿调理的方子,虽然也有健脾益气的成分,但是总体上还是祛湿调理的作用。

任何一个药都不建议长期吃,相比较上面的补中益气丸而言,这个更不建议长期吃。

举例:下图第二个图片的女士用这个还可以,这个女士脾虚,中下焦有湿气,尤其是下焦湿气多一些。

最后提两个建议:

1. 不建议自己上网盲目用药。

2. 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又想养生调理,建议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或者食疗。




松下童子祛湿茶官方


您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为什么要长期吃呢?不管什么药,都不应该长期吃,我们吃药的目的是为了治病,不是保健。如果症状有所改善,那就可以停止使用。不管西药还是中药,是药三分毒,过度食用你猜会怎么样?


其次还需要对症,如果不适用于这个药物的功效,吃了反而加重症状,最好是经过中医辩证清楚。这两种药我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01

补中益气丸


此药重在健脾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内脏下垂,便秘,脱肛,月经淋漓不净,延长。

肉松松垮垮下垂,面部皮肤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就是“补中益气丸”的调理范畴,它有补气提气的作用,营造一种托举的力量,气慢慢充足,这种托举的力量建设完善,下垂的位置自然而然就会有明显改善。





02

参苓白术散

这个药可以说是脾胃十分常用的药物,健脾益气,利湿止泻。身体湿气重,痰瘀,脾胃虚,肺气虚弱。可用成药,参苓白术散。


如果你经常大便不成形,腹泻,脾虚,就容易直肠子,这类人吃了就排,而且吃啥排啥,就是“完谷不化”,总是不长肉。这类脾虚的情况,就可以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兽医新同学


脾胃病调理,用汤药最宜。用成品药,没有很合适的。成品药的弊端比较多。那么这两种药有哪些弊端呢?

补中益气丸对于内脏下垂的患者比较合适,但短时间内服用可以,不能长期服用。因为补中益气丸的方子是存在偏弊的,它的偏弊是什么?就是补中益气丸的成分里面含有柴胡这味药,会散人肝气,使人肝气涣散。



如果长期服用有柴胡成分的成品药,会造成人肝虚血燥,具体表现为:牙疼、腰疼、眼睛畏光、男性遗精、女性血崩、骨质疏松、筋骨易断易折等非常多问题。

(这是我调查了大量长期服用柴胡成分药物的患者发现的,对我的说法有怀疑的也可以去搜集总结,事实胜于一切。)

尤其是含有柴胡成分的逍遥丸,副作用特别重。而补中益气丸里面也含有柴胡,但补中益气丸里另有黄芪,黄芪封闭人的表卫之气,一定程度上能抵消一部分柴胡的危害,一定程度上也能掩盖了一部分柴胡的危害。



黄芪使人表卫之气不散,这就会使人觉得有气力,但人的表卫之气过于紧实,是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内气需要与外部相交换。补中益气丸所用黄芪使人感觉有气力,但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总是保持这种表卫紧实的状态。

人如果总是表卫紧实,寒湿热诸邪,都很容易在体内积聚。所以表卫的通畅,对人是非常重要的。但人的表卫,也不宜过于涣散。而是需要在一个不松不紧的自然状态,如同人穿衣服的道理一样。



长期服用补中益气丸的人,表卫是封闭的。气不散,自然就会觉得力气和精神头足些,这是黄芪的作用。但补中益气丸还用的柴胡,这味药对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使人肝气涣散,肝精、肝血都涣散。但是,补中益气丸中又同时用黄芪,这样组方的目的也在于防止柴胡开散太过,但怎么能防止得了呢?

柴胡的开散之性,既散肝气,又散肝精、肝血。黄芪只能护住人的气,使气不散。但只要用柴胡,肝精、肝血都就散了。补中益气丸的方子,这个危害是避免不了的。



等哪天需要解表的时候,比如感冒了,或者体内积聚了寒湿热,需要开散邪气的时候,就必须用麻黄桂枝等药物解表,一解表,黄芪对人表气的封闭就冲开了,人体的寒湿热等邪气就可以通过人的表卫排解掉。

这时候,人长期服用的含有柴胡成分的补中益气丸,其中的柴胡对人的肝的危害,就会显现出来了。其实服用补中益气丸的人,有的聪明人平常就会感觉出来肝精肝血都是散的,因为筋骨都变脆了,容易骨折筋断。这都是因为散肝太过,肝不储精的原因。——《观心庐医话》



当人需要解表的时候,常服补中益气丸者,即使自己比较迟钝,对药的体会不敏感,这时候也会感觉到补中益气丸里面的柴胡的危害了。表气一解,被黄芪所掩盖的柴胡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这时候即使迟钝的人也会感觉到牙疼、腰疼、眼睛怕光、遗精、崩漏、筋骨变脆等问题,不会全部有,至少会有其中一种很明显的反应。

补中益气丸因为用了黄芪,使柴胡对人的危害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像另一种使用柴胡的成品药逍遥丸那样对人的危害直接而明显。但补中益气丸的弊端,同样也不可忽视。

讲述补中益气丸的弊端就用了这么大的篇幅,超出我的预想。篇幅所限,参苓白术丸的弊端我就先不讲了。读者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观心庐医话——百药评鉴系列》。


观心自如


补中气益汤和参苓白术散区别: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亦可用于治疗肺损虚劳之证,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可治疗脾胃气虚证外,还能用于气虚下陷证和气虚发热证,参苓白术散重在补脾除湿,补中益气丸重在补益脾气。这2个方是治脾胃病方,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亢则害,承乃制”,中病即止,不可常服。若它脏累及了脾胃,比喻火生土,木克土,说明有些脾胃病表面是脾胃病,但根本问题不在脾胃。


医林一尹


如果长期吃没有不适应感长时间吃不会有问题,这些药是补药没有毒一般来讲一个疗程就可达到补益作用,但相对虚一点的人吃的时间要长一点不能一概而论。


刘老107409131


不可以!中医用药,讲究“中病即止”,也就是治好病就可以停药了,否则矫枉过正。比如补中益气丸,用过了则上火,出现口干、牙痛,甚至扁桃体肿大、发炎。


陳氏中醫


吃药要看体质。这两种药我吃后都上火。


皂刺


学校门卫听说养生,就天天吃补品,四十岁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