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式会发生根本改变吗?

触底心凉123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南翼战场而言极具战略意义,因为连接高加索和苏联内陆的铁路线和航运线都必须要经过斯大林格勒,占领这里就意味着苏军无法向高加索和乌克兰东部大量的输送兵力和物资,也意味着高加索的石油无法迅速的运往苏联的后方。但是仅仅占领斯大林格勒并不能决定东线的命运,德军还需要做到在守住顿河-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一线的防线的同时,派出强大的兵力去占领高加索油田,只有占领那些油田才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斯大林格勒只不是整个行动的一个阶段目标。



其实在一开始的进攻计划中并没有说要必须夺下斯大林格勒,德军的计划是先以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包围歼灭在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南翼苏军主力,合围点在斯大林格勒的西面,显然德军也是尽量避开残酷的巷战的,待歼灭了苏军南翼主力后,斯大林格勒自然也就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这时德军将沿顿河和伏尔加河构建一条坚固的防线,作为进攻高加索的侧翼掩护,主力向高加索进发。占领斯大林格勒可以将顿河和伏尔加河的防线连为一体,更加有利于德军的防守。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顿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钳形攻势没能合围歼灭苏军主力,苏军首次主动进行了战略撤退,大量的部队撤入了斯大林格勒,加上德军提前开始了向高加索的进攻,使得通过奇袭占领斯大林格勒的企图也变为不可能,正面的强攻将不可避免,这需要大量的德军兵力来完成,由此造成两翼的掩护任务不得不交给四个战斗力不足的联军集团军来执行,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即使德军第6集团军成功的占领斯大林格勒又能如何呢?致命的弱点仍旧没能消除,仅靠两个已经在进攻中严重削弱的德军步兵集团军无法加强四个联军集团军的数百公里上的防线,苏军还是会在这些薄弱点上达成突破,而希特勒对于辛苦得来的斯大林格勒必然是舍不得放弃,仍旧会让第6集团军死守,被合围的命运还是难以避免。唯一的选择就是执行斯大林格勒作战的B集团军群再增加一个新锐步兵集团军,才能彻底改善其防线情况。

所以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仅仅是一个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苏军的大规模反攻已经迫在眉睫,德军能否在进攻来临前全面加强其顿河、伏尔加河防线阻止住苏军的突破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当然了这只是决定南翼战场胜负的关键。


小小狼王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格勒身处大后方,一直远离硝烟战火,人们按班就部日夜紧张地为前线的苏军生产坦克飞机火炮及战争急需物资。斯大林格勒军事部署约两个集团军16万余人,2千余门火炮,400多辆坦克,454架战机。全城军民不掉以轻心,按战时方案在广阔的城域外设置沟壕,加强对空中的监视,以防不测。

1942年7月17日,德军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疯狂进攻,先后有6个集团军,约27万人,三千门火炮,500多辆坦克,还有1千2百架战机参与了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苏联军队在顿河草原与德军的机械化师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遭遇,战斗打响后,德国凭借庞大数量众多的集群坦克包围了苏军,而苏军利用有利地形及增援部队反包围了德军,德军的战机及时赶到,胶着的双方又开始了撕杀,随着德军后续部队的强力支援,苏军抵挡不住德军的碾压进攻,退入城内,与德军展开了长达180多天的巷街拉锯争夺战。

本来初战的态势对德国十分有利,被胜利冲昏脑袋的阿道夫,忘了基辅和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教训,本该命令德军乘胜全线进攻,一举攻克斯大林格勒,阿道夫认为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在强大的德国空军坦克机械化部队面前简至不堪一击,毫无抵抗力,斯大林格勒如囊中之物早晚被德军占领,用不上这么多的兵力和辎重,不顾众多将军的谰言,只保留了保卢斯的第62集团军,执意将其余的兵力用来攻打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的高产油田产区,是苏军军备辎重和战机的石油产出加工地,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也是苏联工业的各种油品供应地。德军如果占领了高加索油田,从战略意义上讲己经掐断了苏联的血管,也就是切断了苏联的战争资源供应,德军如虎添翼,占领了油田及炼油厂无疑将振奋德国的民族情绪,反之对苏联的打击太大,不能为前线的苏军提供油品供应,失去战略资源无法将战争继续下去,只能被动挨打当亡国奴。

保卢斯的62集团军,面对着众志成城的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头上战机呼啸向城中扔下炸弹,坦克轰降隆开向城中,到处是硝烟火海,到处是瓦砾废虚,激烈的巷战,限制了德军坦克的威力,苏联军民利用高层建筑民居与德军对峙,双方日夜交战成胶着状态。

斯大林格勒的存亡直接关系着苏联的国家利益,保住斯大林格勒就是保住了高加索,就是保证了油田不落入德国之手,也等于斩断了德国与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联手打击苏联的可能性,使德军不能从出海口进军中东,众所周知,中东的沙漠下蕴藏着世界上最多的石油资源。

从苏联的角度来说,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和列宁格勒是苏联的象征,如果丧失了斯大林格勒,无疑极大地打击了苏军的士气,从而德国更加猖狂,国内民族情绪将会爆棚,将对以后苏联收复失地产生恶劣局面,也无法扭转苏联的战争秃势。所以,斯大林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给了朱可夫一张纸条火速调往斯大林格勒上任,纠集散落的各军种组成建制与保卢斯的德军作最后的撕杀。

历经180多天的撕杀,苏德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飞机坦克大炮,最终在苏联及军民的顽强抵抗,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军,保卢斯不顾希特勒一兵一卒战死到最后的命令,选择了投降。斯大村格勒战役从而扭转了整个苏德战局,也成为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也极大地振奋了全苏军民的士气。



砚田剑影


二战东线,德军就算占领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场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战争双方拼的是资源,人力,工业生产能力和全国动员能力。苏联国土辽阔、 人口众多、工业基础雄厚完善, 掉失了一、两个格勒,打输了一、两场战役,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最多是战争进程会缓几个月到一两年。苏联军队就算在战场上损失了一百万军队,立即会变出二百万,战场上损失了一千辆坦克,后方很快会造出二千辆。 反之,德国的资源和人口都相对较少,加上苏联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德国在东线也无法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但如果是德军在战场输掉了一两场战役,却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北极熊跟豹子搏斗撕杀,北极熊是皮坚肉厚,体积庞大, 让豹子划了几道痕,咬了几口,也不会致命;如果是豹子,随便一个地方让熊咬上一两口都有可能只剩半条命。

德军在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是在基辅战役和莫斯科战役之后,德国当时就因先打基辅还是先打莫斯科这件事, 小胡子和陆军总部发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小胡子是主将是先打基辅然后是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占领苏联的粮食基地和油田;陆军总部的绝大部分参谋人员和元帅将军的主将是先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小胡子为此狂呼: 我的将军们,你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战争经济学。

德军在1941年下半年的关于先打基辅还是先攻占莫斯科战后一直有非常大的争议, 辜且不论那个正确与否, 我觉得小胡子发明的这个战争经济学在旷日持久的战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也确是很有道理。这个战争经济学如果继续运用在1942年冬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国的取胜也有非常重要作用。

德国要想在斯大林格勒取得胜利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过一定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在发动这场战役的前期要实行全国总动员,要有大量的兵源和军事物质的补充。 以重兵集团占领高加索地区, 不断向高加索地区增兵,使苏联失去高加索地区的油田、粮食和铁矿。 如果苏联失去这一地区的石油和粮食, 很有可能苏联庞大的军队和坦克就会瘫痪。 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以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为主,不以占领为重;在高加索地区以重兵占领为重,辅以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因为高加索地区是苏军必争之地,所以要在整个欧洲占领区和整个德国动员起来,不断向高加索和乌克兰地区增兵,在高加索地区与苏联展开长时间的决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期间,美英还没有对苏联实行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还是持观望态度。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 美英看到苏联有取胜的可能才开始对苏联大量援助。

因此,苏德战争德国取胜的关键不是占领斯大林格勒,而是在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实行全国总动员,要有大量的兵源补充和军事物资的补充,像猎豹一样强有力地紧紧咬住北极熊的咽喉之处,只要紧紧咬住这个咽喉之处,不但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斗力和预备队大减,其它各处的苏军会因坦克缺少燃油失去反攻能力,而北极熊的咽喉之处就是高加索地区。

德军在1942年同时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都因兵力不足完全溃败下来,到1943年德国才发动全国总动员已经是迟了,因为苏联在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之后, 美英开始对苏大量的战略物资援助计划,自此之后北极熊已经没有咽喉的命门之处了,苏联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谈文论史


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德战争形式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理由如下: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前,苏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以西的哈尔科夫采用行动,这个行动是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纳粹德军被击退后,苏德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苏联方面釆取的进攻性行动,苏联动用大量兵力夺回了哈尔科夫这个乌克兰的曾经首府,夺回了这个实力雄厚的工业城市,这个城市人口接近一百万,比斯大林格勒人口多百分之五十。反应迅速的德军动用了战略预备队,仍然采用坦克、装甲车为突力力量的方式反而歼灭苏军二十多万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在上述背景下,又在苏军战挥官学习了中国长沙战役的阵地战战法后,苏联统帅部有针对性采用了战略战术后开打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演化为巷战这种不利于德军的战法第一是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第二是为后方调集兵力展开反包围争取时间,第三是利用自己有冬季战争的适应性的同时去尽量暴露德军的后勤保障不足的短板,即使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全城,苏军的有生力量仍然会发生巨大的作用,打败冒险进攻的纳粹德军。


大伟140797056


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遭遇的是战略失败(不是普通的战役失败),分两点讲。

一,1941年末,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联盟,双方实力天平直接倾斜。据说第二天希特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长时间无人说话。从高层讲,它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必败,只是时间问题。1942年美苏援助的租借法案直接生效。通过这个法案,美国给苏联几乎是无偿援助了1'4万架飞机,1.2万辆战车,45万辆汽车,还有110亿美元战略物质,相当于现在1800亿美元 ,大量战略金属,粮食,石油,煤,工业设备,各类型材......可以说苏联完全放弃了战争初期死守一些战略物资基地的布局,变的更灵活选点作战,歼灭有生力量为主。如果1942年德军即使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也不能维持双方战略力量的继续对抗了。

二,德军第二年的战略目标是占领顿河流域的粮仓和工业基地,它们预测苏联会拼死坚守这些地方,它们便像1941乌克兰战役那样,各个击破,所以当时只给保卢斯27万人进攻斯大林格勒,预计苏方有30~50万人防守,其它部队去攻击"更重要的"顿河平原和顿巴斯盆地了,因当年租借法案生效,苏联并没有死守某个重要战略基地,而是长时间的与德军纠缠和选点攻击,至1942年9月才确定主战场为斯大林格勒,10月左右,苏军用于外围阻击援兵和后勤的兵力已达55万人,而正面主战场,苏军先后投入了210万人。保卢斯的第六军团是德军精锐部队,虽然被歼,却歼灭苏军47.5万人,俘虏与伤残65万人,困毙城中30多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民间抵抗力量。保卢斯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当初制定的任务,只是不能扭转战略失误造成的结果。

这里要说的是,德军即使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顿河平原,顿巴斯盆地.....也不能给苏联造成经济厄頸了,因为租借法案已经生效,世界一边倒的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落地的果子


这要看德军什么时间占领斯大林格勒

如果在1942年8月23日,德军渡过顿河后一鼓作气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还有强大的突击力量,可以趁势渡过伏尔加河,向东北包抄莫斯科

那时苏军战场还是一片混乱,德军可以强力扫荡苏联后方,也是希特勒希望的那样。苏德战场有可能朝着有利于德国方向发展。

如果德国在1942年10月期间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还可能渡过伏尔加河,扫荡河东地区。

这时苏联的后备部队还没有准备好,德军的进攻可破坏苏军的反攻谁备,延迟苏军的进攻,使德军避免日后的大合围,必要时还可及时撤退主力部队。

如果1942年11月占领斯大林格勒,对于整个苏德战场己经于事无补。

因为苏军已完全做好了战役准备,主力部队跃跃欲试,准备冲击。这时德军还是早日撒退为妙,再占领斯大林格勒,只能是羊入虎口,徒增损失而己。事实上,德国第六集团军也是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被歼灭的。


阳城导航


个人观点

斯大林格勒如果丢了,苏联就完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的几个重点,1:是苏联人的精神支柱,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都丢了,精神中心点就失去了。2: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代表着重型军事武器的产量。3:斯大林格勒丢失了,苏联的大后方就暴露无遗了,希特勒就可以飙车到叶卡捷琳堡了,再向东走,苏联剩下的只有冻土和土豆子了。4:斯大林格勒的位置居于苏联的南部中心,丢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过了河,就可以向北,向南,向东,肆无忌惮的飙车了。所以居于以上几点,斯大林格勒的城市位置,是苏联的节点,一但丢失,苏联翻盘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荣阳花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以巨大代价击败德军,此一战役也成了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攻守之势易手,苏军占据主动,开始压着德国打。那么德军真要胜利了呢?可以说,德国优势依旧保持,而且会得到加强,苏德战争形势会发生根本转变。

先看斯大林格勒位置,地处苏联南部,边上就是伏尔加河,向北遥望莫斯科,同时莫斯科运河将斯大林格勒所在的伏尔加河与莫斯科河边上的莫斯科相连,西南是黑海,东南是里海,正南面是盛产石油的高加索地区。

真要让德军占领了,首先对苏联人精神上造成打击,以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陷落,必然让德军士气高昂,而苏军则陷入消沉,没准有更多的苏奸出现。其次,可以溯河而上以及其他交通设施,侧翼直取莫斯科,真要将莫斯科拿下来,可就不是苏联斗志消沉了,而是整个抵抗意志的瓦解,再扶植个像贝当政府的傀儡政府,那德国就爽大了。可以征集大批物资和兵源了。还有,刚才说了,斯大林格勒西南有石油,石油可是工业血液,也是战争的液体面包,得到石油的德国,会是什么样子?那必然战斗力又一次爆棚。而高加索的难免就是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地区,那里可是又有不是石油的。西南是黑海,拿下伏尔加格勒,德军也可以前出黑海,巩固黑海制海权,东南是里海,还可以经里海,进一步蚕食苏联中亚领地,进而向中东拓展,而中东如上文所属,也有石油....简直对德国就是良性循环。

然而,德国并没有攻占斯大林格勒,也就封死了自己进一步获取各种资源的通道,被打败,也是在所难免。不过,谁让你是法西斯,该打。


北玄武



125878215蜂獾


会的。苏联如果丢掉了斯大林格勒那么将是东线战场、也是整个反法西斯阵容的灾难。因为一是德军有效地将整个苏军战线分割为两段,使苏军南北不能呼应;二是德军切断了苏联的水陆交通枢纽,盟军的军援和巴库的石油就到不了莫斯科,而美国的援助只剩海参崴经远东大铁路这一条路线了,而远东铁路当时的承载力本身已是极限了;三是德军A集团军群可以较轻松地拿下高加索地区,德国的石油供应将有了保障;四是土耳其这时就会加入轴心国一方参战,这样苏联的乌拉尔山以西地区就危险了,同时德土联军将长驱直入伊朗、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五是当德军南下时那些英国殖民地国家如印度、埃及等国家将纷纷为寻求独立而支持轴心国,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此产生,这时就算美国全力以赴参战,也改变不了轴心国最终胜利的局面。因此,后人形容这次战役“全世界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斯大林格勒”是有原因的,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是有根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