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数学有多厉害?

在中条山上心静静地


陈景润,中国著名解析数论专家,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由华罗庚推荐,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开始从事数论研究的工作。

1950年代,陈景润已经对于数论中的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同时对筛法也做了重大突破,这也为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上提供了最有利的武器。

1966年,陈景润用自己改进了的筛法,证明了: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并且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离最后的解决仅一步之遥,也就是1+2,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好结果。此项成果也被数学界命名为“陈氏定理”,50年来,哥德巴赫猜想再也没有任何突破,仅此一项工作,陈景润就足以跻身世界著名数学家之列。

1973年,陈景润将自己1966年论文进行了重新改进,将冗余部分精简,使得证明更加简洁可读性更高。

1979年,陈景润发表“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80推进到16。

陈景润对于数学尤其是数论的痴迷已经到了无我的境界。用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稿纸有几麻袋,常年在自己不到6平米的房间里废寝忘食地演算。即使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也不忘去突破,也不忘记对于青年数学家的培养和教导。

他最信奉的格言就是“人生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徐晓亚然


歌德巴赫(哥德巴赫),(Goldbach,Christian)1690年 3 月 18 日生于普鲁士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764年11月20日卒于俄国莫斯科。著名数学家,宗教音乐家。最有名的理论就是“歌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哥德巴赫猜想,迄今仍未得到证明,最好的结果由中国陈景润院士给出。另外两大数学难题已被证明,费尔马猜想和四色猜想。

民间经常调侃的"1+1",就是指的哥德巴赫猜想,其证明绝非易事!




高数小栈


哥德巴赫猜想是1+1,而且只是猜想,没有得出证明。而我们的陈老师却证明了1+2。


文化使者罗俊


是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


老洪10


陈景润影响了一个时代!


敷坐而坐


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存在!


蜀果仁


数学的鼻祖

厉害之处不是用言语能说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