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進VS南拓,增城、南沙誰更代表廣州的未來?

东进VS南拓,增城、南沙谁更代表广州的未来?

廣州人曾經有一個說法是: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

如今,這個說法已經沒人提了,取而代之的是:買南不買北,買東不買西。

這兩句話是怎麼來的?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廣州城市發展的基本脈絡。

“河南”、“河北”的說法源自清末明初,那個時候,廣州城內的珠江兩岸,還沒有修橋,兩岸的交往只能靠輪渡,而兩岸經濟水平的差距不可謂不大,“河北”是寸土寸金的“十三行”,“河南”則是一片一片的沙洲和農田。

1933年,由美國人承建的海珠橋正式開通,這是廣州城內第一座跨江大橋。自此之後,跨江大橋越修越多,“河南”、“河北”的差距逐漸縮小,海珠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快速崛起,彼時之海珠,正如今日之天河。

改革開放之後,“河南”、“河北”的說法已經消弭,廣州城市發展的脈絡再次發生深刻變化。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廣州逐漸意識到老城區的侷限,城市框架遲遲沒有拉開,招商引資舉步維艱。

在這個背景下,廣州開全國之先河,出臺了中國大城市中第一個戰略規劃——《廣州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綱要》,並提出了一個日後被廣為傳播的八字方針:南拓北抑,東進西聯。

後來北部片區有意見,認為“抑”字不好聽,遂改成了“優”,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南拓北優,東進西聯”。

簡簡單單八個字,卻道出了廣州發展的根本脈絡:北部多山,還有流溪河水源地,需要“抑制”開發。西部是佛山,已無空地可供建設,只能象徵性地搞一搞同城化。東部和南部則有大面積空地,而且能更好地聯繫珠三角城市群,東進和南拓也就成為最近20年廣州發展的兩條主線。

01

東進三部曲

廣州東進的第一站是天河區,起點是六運會。1984年,為了迎接即將召開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天河機場的舊址上修建天河體育中心。

以體育中心為起點,亞洲第一高樓——中信廣場,中國內地第一個購物中心——天河城,中國商業第一街——天河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此,天河區的發展一飛沖天,隨著亞運會的召開以及珠江新城的落成,天河區如日中天,並連續10年成為廣州第一經濟大區。

天河區的發展已漸漸飽和,而廣州擴張的客觀需求日漸高漲,東進亟待開闢新的戰場,臨近天河東郊的蘿崗(現已併入黃埔區)進入決策者的視線。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廣州便在蘿崗設立了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並冠名廣州開發區。

與天河佈局高端服務業不一樣,蘿崗的定位是高新技術產業中心。2009年,建區僅四年的蘿崗區GDP突破千億,2013年又以1892億元排在天河和越秀之後,位居全市第三。2015年,蘿崗區與黃埔區合二為一成為新黃埔區,區內的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和天河智慧城紛紛爆發小宇宙。

蘿崗的開發,徹底打開了廣州的骨架,但廣州擴張的步伐根本停不下來,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廣州東進正式邁入第三站。這個時候,一個叫增城的新區,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從2014年撤市設區開始,廣州給增城的禮包就根本停不下來,增城發展勢頭之快,遠超當年不溫不火的蘿崗。

首先是多條地鐵同時開工,第一條地鐵13號線已開通,21號線即將開通,16號線已經開始規劃。眾所周知,地鐵的造價高達每公里10個億,如果不是廣州支持,僅靠增城自己的財力,無論如何也修不起地鐵的,足見廣州對增城的倚重。

第二是新塘站的橫空出世,根據廣州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廣州在新塘規劃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號稱八軌交匯,它與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北站、南沙樞紐並列為廣州七大市一級交通樞紐。憑藉新塘站以及正在規劃的增城站,增城將構建一個一小時粵港澳生活圈,其樞紐價值不輸廣州南站。

第三是第二機場的落定,擁有第二機場一直是廣州夢寐以求的事情,怎奈受到航空資源的限制,遲遲找不到合適的選址,直到今年,終於在增城的正果鎮落定。根據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經驗,第二機場往往承擔城市級的樞紐功能,與第一機場等量齊觀,最終形成雙核機構,足見增城的發展潛力之大。

第四是高端產業的進駐,廣州教育城已確定選址增城,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功升級,與南沙開發區、廣州開發區,並稱為廣州三大國家級開發區。

來看看增城開發區都是什麼企業?廣汽本田、北汽廣州、五羊本田等巨無霸,以及富士康科技小鎮、富士康600億面板項目。其中,富士康600億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足見增城的威力。

至此,廣州東進已實打實地步入第三站。可以說,增城雖無國家新區、自貿區的名分,但其享受到的交通、產業、教育等高端資源卻毫不輸給廣東省三大自貿區。

有理由相信,增城的前程必定是遠大的,因為這是廣州東進的必然要求。

02

南拓三部曲

與東進一樣,南拓也可以總結為三部曲,與東進三部曲可謂一一對應。

和東部一張白紙不同,廣州南部曾是非常富庶的番禺縣,其市中心在今天的市橋一帶,廣州南拓的第一站就選擇在市橋和海珠區之間的位置,包含了南浦、洛溪、南村等板塊,並在這裡大搞房地產開發,興建了多個超級樓盤,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華南板塊。

南拓的第二站在今天的大學城和亞運城板塊。本世紀初,為了解決中心城區各個大學土地空間不足的問題,廣州參考了國外大學城的經驗,又一次開全國之先河,決定在番禺東部的小谷圍島興建大學城。

這裡聚集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等12所全國知名高校,以及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大學城南岸地區,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已動工建設,未來將有英國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10餘所高端國際學院進駐。

緊接著,為了迎接亞運會的召開,廣州又在大學城南部規劃了一個居住人口可達50萬的亞運城,並創下當時廣州土地出讓史上最高紀錄,拍出200多億的總價。大學城+亞運城被認為是廣州南拓的第二站。

隨著中國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廣州的南拓進入了第三部曲,位於番禺之南的南沙,戰略地位直線上升,先後被升格為國家新區、自貿區,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交相輝映。不僅如此,南沙還被廣州確立為唯一城市副中心,一時風光無兩。

緊接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南沙再次成為風口上的豬,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的前沿陣地。南沙,毫無疑問也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城。

03

東進VS南拓

過去20年,廣州果斷地衝出老城區,大踏步地走出了東進和南拓兩條清晰的脈絡。

從地圖上看,東進和南拓就像是兩隻張開的手臂,無限熱忱地擁抱著廣州的未來。

高手過招,必定電光火石、精彩紛呈。很多人會問,東進和南拓、增城和南沙,誰才是廣州真正的未來?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它不僅關係到廣州這座城市的未來,也關係到每一個廣州人甚至每一個灣區人的資產配置方向。

下面就來詳細地比比看:

在此前發佈的《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中,有一個全新的提法,叫做“兩芯兩級”,簡單4個字便把廣州未來17年的城市格局說清楚了。

所謂“兩芯”指的白雲機場+中心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兩級”指的是“南沙級”和以增城為核心的“東部級”,增城、南沙首次被拉昇到等量齊觀的地位,這意味著二者的交通樞紐地位,對廣州來說同等重要。

要知道,南沙一直是廣州乃至全省的政策高地,擁有國家新區、自貿區等多個國家級定位,其存在感在廣州11區中遙遙領先,而廣州交通規劃把增城和南沙等量齊觀,說明增城雖無自貿區之名,享受的資源卻也不少。

從發展節奏來看,東進的連貫性相對更好,從天河到蘿崗再到增城,可謂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的穩,中間基本沒有間隙和留白。相比而言,南拓是一種跳躍式的發展,從華南板塊到大學城、亞運城,再到南沙,整體上是一個散點式的發展,中間留有大量的間隙。

所以,東進更容易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發展的節奏明晰、重心突出。南拓的優勢是政策支持更多,但注意力比較分散,重心不突出,難以形成合力。簡單來說,東進剛猛精進,南拓則稍顯飄逸浪漫。

產業聚集方面,東進也比南拓更紮實一點,其發展軸線一直以產業為主導的,從天河到蘿崗再到增城,每個區都有紮實的產業基礎,比如天河是高端服務業,蘿崗是高科技,增城是高端製造。這三個區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差不多是番禺+南沙的2.5倍,而黃埔和增城的工業產值加起來,就佔據了全市的50%。

相比而言,南拓的產業聚集效應稍微弱一點,早期的華南板塊和亞運城,主要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導,幾乎沒有產業導入。大學城雖然匯聚了全市最好的科教資源,但產學研聯動才剛剛起步,思科國際創新中心、廣汽研究院是不錯的開端。南沙招商成績還不錯,不少大企業有意向進駐,但辦公環境還不夠成熟,商務氛圍仍有待提升。

再來看字面意思,東進用的是一個“進”字,而南拓用的是一個“拓”字,雖一字之差,但含義卻大有不同。所謂“進”是一種直奔目標、方向明確的進擊姿態,而“拓”雖然也有進的意思,但方向和目標並不明確,是一種帶有實驗色彩的探路姿態。

一字之差,正好也反映了東進和南拓兩條軸線完全不同的觀感,一個剛猛精進,一個壁虎漫步,不得不佩服規劃術語的精準和用意之深。

也許我們可以說,東進已然初長成,而南拓則代表著詩和遠方。

具體到增城和南沙,二者的經濟總量基本相當,發展潛力各有期待,城市氣質也各具特色:

南沙勝在有水,增城勝在有山;

南沙勝在港口、航運和特色金融,增城勝在軌道、航空和高端製造;

南沙勝在靠近珠江口,增城勝在靠近廣深科技走廊;

南沙勝在概念多,增城勝在不限購,資產流動性好;

有人說,5年看增城,10年看南沙。

04

當泰禾遇見廣州

正是看中了廣州東進的光榮和夢想,近幾年在全國市場勢如破竹、擁有多個網紅項目的泰禾集團決定進軍廣州,並在其東進重心(增城)精心打造了一個典藏級項目——廣州院子。

东进VS南拓,增城、南沙谁更代表广州的未来?

泰禾是誰?

亞洲“十大超級豪宅”之一、中式院子鼻祖——泰禾中國院子的締造者!

泰禾,是一家以文化築居中國為理念的房地產企業,是近年來中式建築復興的領軍者,有“中式鼻祖”、“天下院子尊泰禾”等美稱,旗下擁有超級IP——院子系。

成立22年來,泰禾專注中式頂豪,非精品不做,非核心城市不選,非價值地段不建,幾乎每進駐一座城市,都會颳起一陣讓人耳目一新的風暴。

目前,院子系產品已風靡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武漢、福州等多個核心城市:位於北京的泰禾中國院子,四次上榜“亞洲十大超級豪宅”,代表頂級人居水準;信達泰禾·上海院子,首次開盤3小時內,376套房源全部售罄;而麗春湖院子,1小時就收金14億……

东进VS南拓,增城、南沙谁更代表广州的未来?

泰禾超級IP—院子系

2017年,泰禾地產板塊,銷售額突破1000億,進入全國房企前15強。

帶著對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熱情響應,泰禾集團此次強勢開闢灣區,一口氣佈局了8個灣區城市,投資之大、信心之足、決策之果斷,在泰禾的企業發展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又是中國房地產行業起步最早、競爭最充分的城市之一,這裡的人們對產品之挑剔不在話下,泰禾自然不敢絲毫怠慢,必將集聚優質資源把廣州院子打造為全行業標杆之作。

據瞭解,廣州院子將是泰禾“院子”系中一個前所未有的恢宏之作,因為它足夠大,佔地超1000畝,建築面積約183萬平,是灣區體量最大的“院子”,這殊為不易。

要知道,根據廣東省2017年發佈的紅頭文件,全省原則上不再出讓20萬平米(300畝)以上的住宅用地,這意味著本來供應就極少的大盤會越來越少,直至成為絕版,想買也買不到。在此意義上,佔地1000畝的廣州院子,簡直就是個奇蹟。

大盤才有大配套,這是房地產行業的金科玉律。

泰禾集團此次佈局廣州,帶著深耕廣州、致敬廣州的誠意,志在打造一座一生之城。所以,廣州院子將配以教育、交通、商業、健康、文化、運動、社交、生態等八大配套中心,內涵之豐富,遠超同類產品。

更為難道的是,廣州院子的八大配套中心均為自建自營,以確保品質化、精細化和持續化,隨著產品逐漸推向市場,八大配套也將為公眾一一揭開面紗。

东进VS南拓,增城、南沙谁更代表广州的未来?

泰禾物業服務

泰禾出品、“院子”血統、超大體量、八大配套,廣州院子必將成為灣區獨具一格的超級名盤。

那麼,這個鴻篇鉅著的價格定位將是怎樣的呢?

無需擔心,廣州院子的定位是普惠豪宅,要讓城市新中產都買得起的“院子”,身在灣區的你,有沒有一絲心動?

在此意義上,作為千畝大盤的廣州院子,有望成為廣州東進道路上最值得人們託付生活的理想居所,它凝聚著珠江三角洲山水人文的靈氣,代言著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的生活方式,象徵著中國人在建築藝術上的文化自信。

东进VS南拓,增城、南沙谁更代表广州的未来?

廣州院子示範區

12月8日驚豔綻放

歡迎現場體驗

“院子裡的一天”場景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