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越南軍隊擁有百萬人馬,為何普遍使用貓耳洞?

豆沙的冷


昨天剛剛開始看中越戰爭的書籍,包括《中越戰爭十年》,《中越戰爭秘錄》,《中越戰爭啟示錄》等等。加上之前看過的《輪戰》,非常的被震撼。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離不開前輩的犧牲。改革開放的安定環境,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大規模戰鬥接受之後,中越雙方在邊界上開始拉鋸戰,在老山一帶,由於多山多霧,不適合大規模用兵,所以駐守貓耳洞是保持軍事壓力是主要措施。

貓耳洞,顧名思義,就是像貓的耳朵一樣大的藏兵洞。貓的耳朵能有多大,貓耳洞很形象的說明了它之小。小到什麼程度?最小的只能容納一個士兵,而這個士兵要在裡面待上一年。大一點的貓耳洞,可以容納10個人。排洩物都放入罐頭盒,小便都是順著自制的管子。坑洞裡面一天只用一根蠟燭,而且洞體的高度一般不會超過1米,坐著都憋悶。更嚴重的是缺水,如果遇上炮火封鎖,人均用水只有150~160毫升,是正常人的十八分之一。長期缺失造成了戰士普遍都有結石,大便十幾天才來一次。由於悶熱潮溼,所有的戰士都爛襠。戰士們和老鼠,毒蛇,毒蟲住在一起,在暗無天日,百味混雜的貓耳洞裡面至少守候一年之久!

按照一位叫做梅世江的指導員的說法:

貓耳洞真不是人呆的地方,……連小貓小狗都受不了。一看那個洞,一看兄弟們那個樣,我們真心疼的流淚啊


懷疑探索者


貓耳洞是一種很淺的洞,在崖壁上挖掘,供人員藏身和物資放置。這是野戰陣地防禦工事的一種。越南軍隊的野戰工事除了貓耳洞之外,還包括輕武器射擊掩體和輕型隨伴火炮發射陣地,各級觀察哨、觀察所,以及人員掩蔽部。

比如一個步兵連就需要構築衝鋒槍射擊掩體36至72個,火箭筒射擊掩體9到18個,各種機槍射擊掩體12到15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