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島嶼分屬兩個以上的國家?會造成國家之間的衝突嗎?

LIAIHONG


其實這是一個國際法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島嶼不少見,會不會造成衝突,是需要有條約或者協議來設定的。

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雙方有明確的歸屬的條約,當然不會出問題,而且可能還會成為合作開發的好機會,成為一個雙贏的可能。

如果沒有條約的規定,或者沒有雙方協議的規範,彼此之間只是按照傳統邊界線或者根本沒有邊界線的話,這樣風險就比較大了。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之國,該國的不少島嶼都有類似的情況,也就是兩個或者幾個國家同時佔有一個島嶼,分而治之。這些基本都是有明確邊界劃分的。舉個與他們有關的例子。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吧,因為上週剛開完APEC。


它的大部分領土就在一個叫做新幾內亞島的島上,當然也叫伊裡安島。這個島是全球第二大島嶼,僅次於格陵蘭島,當然也是太平洋的第一大島。

島嶼的東半部分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半部分則是印度尼西亞。雙方的邊界是一條直線,按照東經141º為界,這是當年殖民者劃分的。

這樣的邊界雖然顯得比較人為,但確實目前還沒有造成什麼特別的問題。

而且雙方在這個大島上的管理也是比較充分的,簽署有多項森林礦產開發的合作協議。雖然殖民者當初沒考慮這麼多,但造成的結果還算是雙贏的。


你是否理解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分屬兩個國家的島嶼有不少,我就從面積大的說起。新幾內亞島,又稱伊裡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這個島嶼有一個獨立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兩個省,全島兩部分接觸極少,兩國與1979年簽訂的邊境條約禁止人民在邊境居住。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該島屬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菲律賓宣稱對沙巴地區有部分主權。這也是唯一的一個有兩個以上國家的島嶼。下一個是愛爾蘭島,在歐洲西北部,島上大部分地區屬於愛爾蘭共和國的領土,位於島上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屬於英國。伊斯帕尼奧拉島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島,僅次於古巴,分屬海地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大火地島位於南半球的大西洋西南沿岸是火地群島的主島,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在此地劃定邊界,東部屬於阿根廷,西部屬於智利。

帝汶島為馬來群島南端的島嶼,東部為獨立國家東帝汶,西部為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塞浦路斯島其實全部屬於塞浦路斯共和國,但是由於各民族的衝突造成該島處於割據狀態。受土耳其支持的一方另立政權。石巴迪島位於加里曼丹島東部北部屬於馬來西亞,南部屬於印度尼西亞,自1963年以來武裝衝突一直不斷,兩國在此島邊界至今未正式劃定。

烏瑟多姆島是波羅的海一島嶼,西部屬於德國,東部屬於波蘭。聖馬丁島是位於加勒比海東北部的一個島嶼,面積不大,可是卻分屬荷蘭和法國。馬凱特島,很小,小到也稱馬凱特礁,只有0.03平方公里,卻被瑞典和芬蘭分治,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島兩國分治的島嶼。

其實在我們中國就有一個兩國分治的島嶼,就是黑瞎子島,也稱熊瞎子島,自2004年起,其西半部為我國所有,東半部歸俄羅斯所有。


雄孩子娛樂


從大到小,僅限海島,像黑瞎子島(中俄)這類河中和湖中島不算。

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785753平方千米),太平洋第一大島,世界第二大島,歸屬大洋洲,分屬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雙方以東經141º為界。

加里曼丹島(婆羅洲,765000平方千米),太平洋第二大島,世界第三大島,歸屬亞洲,分屬印尼、馬來西亞和文萊。

愛爾蘭島(84412平方千米),世界第20,位於大西洋北海,歸屬歐洲(第三大島),分屬英國和愛爾蘭。

伊斯帕尼奧拉島(76480平方千米),世界第22,位於大西洋加勒比海,歸屬北美洲(第六大島)西印度群島(第二大島),分屬海地和多米尼加。

火地島(48700平方千米),世界第29,位於太平洋大西洋交界,南美洲最大島嶼,分屬阿根廷和智利。

帝汶島(30777平方千米),世界第44,位於太平洋,歸屬亞洲努沙登加拉群島,分屬印尼和東帝汶。

塞浦路斯島(9251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第三大島),目前實際分為北塞和南塞。

塞巴蒂克島(452.2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南海,歸屬亞洲,分屬印尼和馬來西亞。

烏瑟多姆島(442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波羅的海,歸屬歐洲,分屬德國和波蘭。

聖馬丁島(86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加勒比海,歸屬北美洲小安地列斯群島,分屬荷蘭和法國。

卡塔亞島(0.71平方千米),位於北冰洋,歸屬歐洲,分屬瑞典和芬蘭。

馬凱特島(0.03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波羅的海,歸屬歐洲,分屬瑞典和芬蘭。











讀圖悠遊天下


聖馬丁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島嶼的一半由荷蘭管轄,被稱為荷屬聖馬丁,另一半由法國統治,被稱為法屬聖馬丁。

聖馬丁島被分為兩部分,彼此間相互獨立。儘管島嶼的面積幾乎小於所有的主要城市,但它們各自有著獨立的管道系統。給10公里外另一邊的朋友打電話都算是長途。


迷失在耶路撒冷


回答問題之前,我得先強調一下,我所引用的例子其實已經成為了歷史了,而且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因為那是侵略與被侵略的屈辱史與殖民史。但是,由於該島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就引用一下,一是權當回憶;二是認識當下。

這個島的名字叫庫頁島——曾經的中國第一大島,面積7.64萬平方公里,是寶島臺灣的2.12倍。



很多人知道它曾經分屬過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即沙皇俄國與日本帝國,但沒多少知道,它的南、北部分在歷史上其實也曾經分屬我國與它的原主人——滿族、赫哲族(韓庚就是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還有就是與日本北海道阿伊努族同族的阿伊努人。

簡而言之,就是人類學上通俗稱為“南通古斯人”的種屬。

庫頁島見於我國史冊,最早可追溯自上古時代,神書《山海經》裡就記載了庫頁島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在《後漢書》的《東夷列傳》中,進一步記載: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國”。沃沮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以後的史書也有相同的記載,如元朝的《開元新志》和明朝的《殊域周咨錄》都記載居住在庫頁島上的吉烈迷人,“人身多毛”,還提到島上住民“女多男少”的情況,這顯然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標示。所以,清代《萬紱圖考》明確指出:“庫頁島即古女國,亦名毛人國”。

我國作為最早發現、最早聯繫、最早統御管理的歷史角度來看,幾千年來島上的主要居民應該還是阿伊努人,百年前留下的珍貴照片亦佐證了這一點:





阿伊努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毛髮比例最濃多的族群,所以說他們是庫頁島上的主要居民是符合客觀史實的,因為滿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這些少數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帶早就抵達我國東北部,不止於島嶼上。

那麼,歷史上我國是如何與島上的這些少數民族分治庫頁島的呢?

以三次有效統治或管轄的歷史為例:

【元朝】

1264年,元朝派3000大軍攻佔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貢。

1285年,元朝在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

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來請求歸降,並每年繳納毛皮稅,以海東青、貂鼠、水獺、海豹皮等為貢獻。

元朝將其納入遼陽行省的管轄範圍。

這是中國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範圍。

【明朝】

1368年,元朝滅亡,敗走漠北,失去對此島的控制。

1412年,明朝征服苦兀,在庫頁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在中部波羅奈河流域設波羅河衛,東部駑烈河流域設兀烈河衛,隸屬於奴爾幹都司。



明朝政府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龍江下游地區及庫頁島,曾先後10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兒干地方,並建立了永寧寺,樹立《敕修永寧寺碑記》和《重建永寧寺碑記》兩塊石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








1430年,明宣宗遣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前往奴兒干都司,撫卹軍民(此後再無涉足記錄)。

【清朝】

1616年,根據魏源所著《聖武記》記載:“清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以後,庫頁島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之後,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庫頁島上的居民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政府進貢貂皮。

而這三次,我國的行政機構都未能深入到島的南部,最遠的就是明朝,去到了中部的波羅河衛。

影響力最強的也是明朝,據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間宮林藏在他的《東韃紀行》一書中。這樣描述道:“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注:永寧塔碑)。



(現存於海參崴博物館)

185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律師、駐俄國商務代辦佩裡·麥克多諾·柯林斯曾橫越西伯利亞,由黑龍江河源順流而下,直至黑龍江口進行考察,1860年發表了《阿穆爾河紀行》一書,其中對永寧寺碑這樣寫道:“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製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

而元、清的行政機構都只是在北部,南部至今未得相關記載。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太遠了,而且無論是元明清,還是更早的唐、遼、金,對庫頁島都無一不是羈縻制,所以不使南下也是正常,這也造成了南部的阿伊努族曾有同時向中、日兩國進貢的歷史。

1785年,江戶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5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得出結論:“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中國清朝的”,“均屬滿洲統轄之夷區”。

庫頁島從此進入沙俄與日本帝國的割據爭奪時代。

1799-1850年間,南部脫離清朝控制,基本隸屬於日本的松前藩;北部則尚在清朝的名義統轄之下,但早已沒有聯繫了。

1850-1854年間,庫頁島全島處於戰亂之下,日俄時有交兵。

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簽訂《下田條約》(也叫《日露和親條約》)。條約規定:千島群島中擇捉島以南歸日本所有,以北為俄國領有;庫頁島維持原狀,不另定國界。

庫頁島正式被日、俄兩國非法武裝侵吞,並分成南北兩半。

1860年,沙俄以調停中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藉口,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與沙俄。

從此,庫頁島從法理上正式脫離我國。

1867年3月30日,日俄雙方簽訂《庫頁島暫行規定》,其中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等四島讓與日本;允許日本漁民在庫頁島居住;兩國國界仍以北緯48°線為界,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

這就是日本今天的“北方四島問題”的由來。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佈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全島歸沙俄管治。

1905年9月5日,沙俄輸掉了日俄戰爭,根據《朴茨茅斯和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

1909年,沙俄又回來了,並且牢牢控制著北部。但是僅僅維持了9年,十月革命期間,又被日本人趁虛而入重新佔領,這下直到1925年才又“贈”回俄手。

這一年,日本裕仁天皇登上庫頁島——是日本殖民庫頁島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記錄。




那時候的日本正經歷“明治維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看著冉冉升起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裕仁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視察完後他就把庫頁島給回了蘇聯。

一切原因都在於“北方四島”,對於日本來說,它比庫頁島更重要——因為北方四島是北海道的“黃蜂尾後針”。

歷史上,不僅北方四島屬於日本,從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最南端的“洛帕特卡角”到日本北方四島的一系列島嶼,即“千島群島”全島都曾屬於日本的,雖然大多數面積都很小,但是地理位置卻極端重要,因為,它是封鎖鄂霍克次海峽的島鏈。




鄂霍次克海峽的海域總面積為158.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外蒙古,目前簡直就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內海”。

基於“島鏈”的戰略考慮,日本用庫頁島換取南千島群島,但是因為二戰戰敗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北方四島”於二戰最後一戰——千島群島戰役中被蘇聯作為戰利品收入囊中。

注:一般現在都將發生於1945年8月15-8月27間,由蘇聯紅軍與日本關東軍激戰於我黑龍江省雞虎林市的“虎頭要塞戰役”稱為二戰最後一戰。



但其實,發生在南千島群島的戰役要更加晚,直到9月5日,戰役才告結束。

以上那麼多的歷史,都是因為曾經短暫屬於過我們的庫頁島所牽引出來的,錯綜複雜之餘,會不會覺得很神奇?

這就是歷史的奧妙。


無風即風


塞浦路斯

歐洲中東國家,位於地中海東部,首都尼科西亞。1960年8月16日宣佈獨立併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國,由本土兩大種族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組成聯合政府。1963年,因宗教、種族問題兩族發生武裝衝突,1964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塞浦路斯,1967年土耳其族另設行政特區制。1974年7月希臘軍集團在塞浦路斯策劃政變,土耳其以保證國名義出兵塞浦路斯並佔領北部3355平方公里領土,並將島上土耳其族全部北移,1983年11月15日土耳其族在塞浦路斯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此國沒有除土耳其之外任何國家承認)至此塞浦路斯為世界上自柏林牆倒塌後唯一一個國都分裂的國家。


愛爾蘭島

愛爾蘭島位於歐洲西北部,西鄰大西洋,東鄰愛爾蘭海,面積70273平方公里。1801年為聯合王國管轄,1845年由於愛爾蘭大饑荒英政府未給予多少幫助造成了愛爾蘭人四分之一餓死而憤懣,1918年英國大選大多數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議院任職並自組愛爾蘭議會,1919年宣佈獨立並在愛爾蘭獨立戰爭後與英國政府簽訂停戰協議至此愛爾蘭共和國管轄愛爾蘭島六分之五領土,英國管轄六分之一。


新幾內亞島

1511年新幾內亞島被葡萄牙人“發現”,至此新幾內亞島先後被荷、英、澳、德、日管控。1906年英國將新幾內亞島部分交給澳大利亞管理,德屬新幾內亞在一戰時被澳大利亞佔領,至此新幾內亞只剩英、澳兩國勢力。1942年新幾內亞全境被日本佔領,1945年聯合國重新將原澳屬新幾內亞拖澳管理。1949年澳將新幾內亞原英、德屬地合併為澳屬巴布新幾內亞領地直至1975年巴布新幾內亞獨立。1963年荷蘭將荷屬東新幾內亞交給印度尼西亞管控。


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原屬我國內島,但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強迫清政府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分給沙俄。後中俄達成共識,2012年3月30日黑龍江省公安邊防總隊對部分黑瞎子島實行管控。


除了上面列舉的之外,還有很多島嶼是由兩個甚至多個國家管控的,歡迎大家補充。


XN三三


這樣的島嶼可不只一座:

新幾內亞島又名伊裡安島,面積785753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格陵蘭島的第二大島,也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該島在東經141°以東的地區屬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在 141°以西的地區屬於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和西巴布亞兩省。該島在5萬年前即有人居住,9000年前即有定居農業。18世紀末荷蘭人侵佔該島西部,將其納入到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管轄範圍之內,英、德兩國則在該島東部展開了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完全退出了該島嶼,英屬自治領澳大利亞於1921年接管了該島東部全部領土。太平洋戰爭時期日軍一度佔領過整個新幾內亞島,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澳大利亞接管了整個新幾內亞島並將東、西兩地合併。1959年新幾內亞島西部舉行選舉,成立了巴布亞議會並籌備於1961年4月5日獨立。當時議會已決定了新成立的國家的國號為西巴布亞、訂立了新的國徽、新國歌以及以晨星為圖案的新國旗。然而在1961年12月18日已從荷蘭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的印度尼西亞入侵西巴布亞,結束了它短暫的獨立時期。1975年澳大利亞正式給予新幾內亞東部全面獨立的地位,成立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新幾內亞島分屬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兩國的局面就此形成。1979年兩國簽訂的邊境條約禁止人民到邊境地區居住,目前新幾內亞島東、西兩部分之間的接觸極少,也並不存在邊境衝突。

在歐洲的西北部北緯50°30′~55°30′、西經5°30′~10°30′的大西洋上的愛爾蘭島面積8.4萬平方公里,分屬於愛爾蘭共和國以及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一批獵戶從大不列顛島來到愛爾蘭島,成為這裡最早的定居者。公元前6世紀凱爾特人陸續從中歐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他們成為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統一的國家。432年聖帕特里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愛爾蘭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使隔海相望的英格蘭生出了覬覦之心:1171年第一批英格蘭人登陸愛爾蘭,儘管他們只佔據了都柏林附近一小塊區域,卻堅持聲稱對整個愛爾蘭擁有宗主權。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合併,事實上雙方依然是兩個國家,只是共同擁戴一位君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加大了對愛爾蘭的征服力度,到1801年愛爾蘭王國正式和大不列顛王國組成聯合王國,至此英國完成了兼併愛爾蘭的全過程。事實上愛爾蘭和英格蘭之間的矛盾並不是從1801年英國正式兼併愛爾蘭開始的,早在第一批英格蘭人登陸愛爾蘭之後雙方就一直摩擦不斷。尤其是在英國宗教改革之後試圖在愛爾蘭推行英國國教聖公會,而愛爾蘭人則堅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愛爾蘭為維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同歐洲大陸的法國、西班牙合作以牽制英國。儘管英國最終戰勝了愛爾蘭、法國、西班牙組成的天主教聯軍,但面對愛爾蘭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抗浪潮還是最終放棄了讓愛爾蘭改變宗教信仰的嘗試。除了宗教問題之外愛爾蘭和英格蘭的矛盾還集中表現在土地問題上:湧入愛爾蘭的英格蘭地主用種種手段霸佔了愛爾蘭的土地,到十八世紀初愛爾蘭人自己擁有的土地只佔愛爾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愛爾蘭人苦苦掙扎以求得溫飽,然而在184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令愛爾蘭人猝不及防:這一年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出現真菌災害,而作為地主的英國人卻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與此同時大不列顛本土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飢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最終釀成了一場持續五年的大饑荒。在這場災難中一百餘萬愛爾蘭人死於飢餓,這令愛爾蘭人認為是英國政府有意識地對愛爾蘭民族進行種族清洗。與此同時一些愛爾蘭人為生計所迫漂洋過海前往歐洲大陸和美國,這些愛爾蘭移民很快接觸到北美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成功經驗,受到啟蒙主義思想的薰陶,而他們也將自己接觸到的新思維傳播回愛爾蘭。在悲慘的現實處境和啟蒙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的民族獨立意識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了國家獨立宣言、組建了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剛經歷完一戰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儘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了鎮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游擊戰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國——愛爾蘭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成為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但愛爾蘭東北部的6個郡由於地緣上距離英國較近,受英國文明影響較深,以致於早已皈依英國國教,因此仍舊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正式國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部分愛爾蘭共和軍官兵對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深感不滿,他們選擇拿起武器不斷在北愛爾蘭地區給英國製造麻煩,成為了今天北愛問題的根源。

帝汶島面積30777平方千米:該島西部屬於印度尼西亞,東部則屬於獨立國家東帝汶。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島。1613年荷蘭侵入帝汶島,1618年荷蘭在帝汶島西部建立基地,葡萄牙的殖民勢力被排擠到東部地區。1859年葡、荷兩國以條約的形式正式分割了帝汶島:東部劃歸葡萄牙,西部則併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了整個帝汶島,二戰結束后帝汶島被聯合國委任澳大利亞託管。1945年印尼從荷蘭的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並控制了荷蘭管轄的帝汶島西部,而帝汶島東部則被澳大利亞歸還給葡萄牙,葡萄牙於1951年將東帝汶改為葡海外省。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獨裁政權,此後葡萄牙開始了民主化和非殖民化進程。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以決定自身的命運,在這一過程中帝汶島東部形成了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併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政治派系。1975年11月28日革陣單方面宣佈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當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佈東帝汶為印尼第27個省。1999年1月印尼總統哈比比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結果78.5%的東帝汶選民贊成獨立。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並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至此帝汶島形成了分屬於印尼的西帝汶和獨立的東帝汶的局面。

加里曼丹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島,分屬於印尼、馬來西亞、文萊三國。歷史上加里曼丹島曾先後屬於興起於今天印尼爪哇島的東爪哇麻喏巴歇王國以及渤泥國(今文萊)。1888年9月17日英國與文萊簽訂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同時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1906年文萊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文萊的一切政務。至此文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儘管名義上還維持著一個國家的名號,實際上已與英國的殖民地無異。原本屬於文萊的加里曼丹島北部的砂拉越、沙巴等地被割讓給英國,加里曼丹島南部地區則被荷蘭人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9年荷蘭將自己統治的加里曼丹島南部地區劃歸已獨立的印尼,印尼隨即宣佈對整個加里曼丹島擁有主權,然而加里曼丹島北部英國治理下的砂拉越、沙巴等地卻選擇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游擊隊曾襲擊過砂拉越、沙巴等地的邊境,1966年雙方達成協議後結束了邊境上的軍事衝突。在加里曼丹島北部的砂拉越、沙巴等地選擇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文萊拒絕與之一同加入,而是選擇維持自身的獨立地位,加里曼丹島由此形成了分屬於印尼、馬來西亞、文萊三國的局面。

塞浦路斯的情況相對較為特殊——目前國際社會公認這個島上只有一個合法的主權政府(所以在世界地圖上顯示的塞浦路斯島上只有一個國家),但實際上這座島嶼卻處於事實上的分裂局面: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塞浦路斯是一個以希臘族裔為主體的國家,而土耳其後裔則是該國的第二大族裔,雙方經協商成立了聯合政府:希族人任總統,土族人任副總統。然而在1963年兩族爆發了武裝衝突。1967年土族宣佈另立“行政當局”。1974年7月希臘軍人集團出兵幫助塞浦路斯的希臘族,土耳其隨即也出兵塞浦路斯支持當地的土族。在戰爭過程中土耳其佔領了塞浦路斯北部37%的領土並將土族居民全部北移。與此同時在戰爭中約有18萬希族人南遷,由此引發了難民問題及失蹤人員問題。此後塞浦路斯共和國長期處於南北分裂狀態。1975年2月土族宣佈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選舉登克塔什為“總統”。1983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族邦”正式升級成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這遭到了希族人為主體的塞浦路斯中央政府的抵制,以致於迄今為止除土耳其外再無任何國家承認“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就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希臘和塞浦路斯中央政府在土耳其加入歐盟一事上始終持反對立場。

除此之外還有分屬於海地和多米尼加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分屬於智利和阿根廷的火地島、分屬於荷蘭和法國的、分屬於中國和俄羅斯的黑瞎子島、分屬於德國和波蘭的烏瑟多姆島、分屬於瑞典和芬蘭的馬凱特島等等,歷史上庫頁島也曾被日、俄兩國分區佔領。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當下,仍然存在著一些島嶼分屬幾個國家的情況。至於是否會造成國家間的衝突,則看這些國家之間是否已經通過談判的形式,將邊疆通過雙方都認可的條約劃定。小編在這裡列舉兩個例子。

第一是愛爾蘭島。從1169年,生活在愛爾蘭島的愛爾蘭人開始遭到英格蘭人的入侵。從1541年開始,愛爾蘭正式成為英國的一部分。但之後,愛爾蘭地方一直都起伏著反對英國人統治的鬥爭。1921年,雙方簽訂《英愛條約》,英國被迫允許愛爾蘭島南部26個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但北部6郡仍屬英國,成為現在的北愛爾蘭。1937年,愛爾蘭宣佈獨立。1948年,脫離英聯邦。次年,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不過,英愛雙方曾為北愛爾蘭的歸屬發生過激烈爭執,甚至雙方支持北愛爾蘭內部的武裝鬥爭。2007年,英國恢復了北愛爾蘭建立自治政府的權力,讓這一矛盾暫時緩和。不過,愛爾蘭始終堅持擁有北愛爾蘭的主權。該問題如何解決,還得看未來。

第二是加里曼丹島。該島共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北部為東馬,是前英國殖民地,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2010年人口600萬,佔島嶼面積的第二。被東馬包圍的、近海的是文萊,面積最小,人口約40萬。南部為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是荷蘭的殖民地,面積最大。該島分屬不同的國家,主要是殖民遺留下來的問題。該島在二戰期間被日軍侵佔,直至1945年才奪回來。英荷勢力再次捲土重來,但當地的獨立運動儼然興起,最終成立了各自的國家。文萊獨立最晚,直至1984年才從英國手中獨立。所以,目前這三國關於島嶼基本上由於分屬不同殖民者,再加上後來雙方簽訂的邊界條約,所以基本上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


國家人文歷史


全球島嶼眾多,一座島嶼分屬兩個以上國家的現象也是有的,舉幾個常見的島嶼:東南亞的加里曼丹島、大洋洲的新幾內亞島以及歐洲大陸西北部愛爾蘭島。

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洲的東南部,是世界第三大島,屬於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的一部分。加里曼丹島分屬於三個國家:北部的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歸屬於馬來西亞、兩州之間為文萊,南部加里曼丹地區歸屬於印度尼西亞。造成一島分屬三國的局面,主要是殖民擴張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

新幾內亞島位於澳大利亞的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北美洲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分屬於兩個個國家:以東經141°為界,東部地區歸屬於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部地區歸屬於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在殖民時期曾經先後被荷蘭、法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所瓜分。在二戰時期被日本所入侵,二戰結束以後,獨立後的印度尼西亞入侵過了西巴布亞地區。直到1975年,新幾內亞島的東部地區以及周邊的島嶼才宣佈獨立,成為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

愛爾蘭島是歐洲大陸西北部不列顛群島的其中一個面積較大的島嶼。愛爾蘭島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屬於英國的自治地區,南部大部分地區為愛爾蘭所有。愛爾蘭獨立之後,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則選擇繼續接受英國管轄,愛爾蘭與英國兩國關於北愛爾蘭的歸屬問題不斷爆發爭端。


環球網


米金戈島,是一個不足2000平方米(0.49英畝)的島嶼,大約是足球場的一半。島上居住的主要是漁民和魚販。這個地方是盛產尼羅河鱸魚的。在米金戈島,漁民工作一週的收入大約相當於非洲本地人工作的2-3個月的收入。也正因此肯尼亞、烏干達甚至坦桑尼亞的漁民都搬來這裡定居。

這座小島是肯尼亞的領土,而捕魚的區域卻是屬於烏干達,這兩個國家也是經常為此事爭吵。最後雙方達成協定,共同驅逐海盜,保護漁民,不過倒黴的是,漁民要分別給兩個國家交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