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荐」新型柔性触控屏

成果名称:新型柔性触控屏

「成果推荐」新型柔性触控屏

新型柔性触控屏

交易信息:许可转让、完全转让、技术入股

成果信息:

1. 应用领域:电子与信息、现代服务业

2.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其应用

3. 所有者: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4. 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

5. 联系人:朱国锐

6. 邮箱:[email protected]随着智能显示器件(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的日益普及,兼顾柔性、高灵敏度、低成本需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苹果公司推出的可穿戴iWatch智能手表、微软推出Windows 8带来的全屏幕触控笔记本风潮、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千元以下智能手机,这些都

对智能显示器件的核心组件—透明导电薄膜,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问题:目前商用薄膜仍采用高真空溅射等复杂工艺制备的ITO,成本压缩空间有限;因为含有In这一稀缺战略资源,ITO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而其自身泛黄(b*值大)的底色难题也必须克服,这也是我国高端产品必须依赖进口ITO的原因;更重要的是ITO依靠颗粒薄膜导电,弯折后颗粒薄膜开裂带来的电阻增加,使得在柔性光电子器件中无法应用

金属纳米线薄膜是近年来兴起,有望取代ITO的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因为纳米线一维可弯折的结构特点,在可穿戴的柔性光电子器件中有着重要应用,已成功应用于柔性LED、太阳电池等器件;而液相法制备原材料并成膜,回避了ITO制膜所需的昂贵设备和成本,利于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韩国、欧美已有公司将金属纳米线薄膜向智能显示行业推广,然而国内进行金属纳米线合成的企业、院所大有人在,但制备高端透明导电薄膜,特别是将薄膜向智能显示行业应用的尚属空白。与目前流行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相比,金属纳米线薄膜的导电性、光学特性有着显著优势,且液相生产的工艺与碳材料气相沉积工艺相比,

更适合规模化生产

主要技术指标(或参数): 1、方块电阻:30(W/); 2、可见光透过率:>92%; 3、雾度:<0.8%; 4、色度:0-1 b*; 5、技术稳定性好,柔韧性极好,简易、低廉、适合卷对卷规模生产。

应用领域: 柔性智能显示器件(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及车载、工控屏等)。

市场前景: 美国权威机构预测2019年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全球将达到48亿美元;而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后,中国高端电子产品市场将达到500亿RMB/年,中低端市场则以数百亿至千亿RMB元计,而国际市场则达到数千亿美元之巨。

目前ITO占据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份额95%以上,其中日本又占据ITO的55%以上,中国大陆ITO产业主要在低端市场且产能过剩,高端市场依赖进口。2013年以来日本产品主要供给苹果公司,导致ITO薄膜价格日益攀升,而国内产品性能不过关,导致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市场缺口很大。

PS: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专利成果信息,可以在下方给小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