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村姑说村事


农村俗语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是什么意思? 应该说,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语言的犀利,一句话把人直接分成了两个等级,一方为客一方为奴。是为客还是为奴,有天意也有人为,“客”与“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不管客还是奴都是服务于人的,不同的是自由和非自由的区别。哪怕自己做的买卖再少,就算是摆地摊,那你也是自己的主人,别人也会称呼一声老板。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很贫穷,经常有货郎和染布的染匠走街串巷,那时候没有“老板”这个称呼,大人们都称呼货郎和染匠为师傅。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却也是给自己当老板,无需听从别人的差遣。


这个道理放到现在更是有了明显的区别,要想不看别人的脸色,尤其不喜欢别人限制你的自由,那就只能给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也就是俗语说的客。当然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如果不想自己担当责任,那就只能去“为奴”了。给别人打工,在过去被称作是扛活的,也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你只要被人雇佣,哪怕一天,也是曾经“一日为奴”。

简单的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就是说不管买卖大小,只要你自己干,别人就尊称你是客,反之给别人帮工就是奴。其实不管是客还是奴,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分工不同而已。


小十六123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是最早流传于湖北武汉地区的民间俗语。

首先说一下“客”和“奴”。

两个字,天壤之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客”当然受到尊重,受到礼貌的接待等,而“奴”,你不是不会联想到很多关于奴的词语?对的,这一个字,代表着的其实是不平等。

再说肩挑四两和帮人一日。

其实这就是两种人生,两种活法,说得好听点,就是两种工作。一个是自己作主做生意,哪怕是小本生意,每天赚不了几个钱,人和人的心总是自由的,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做几天便做几天,很有决策权的这种。但是帮人这个呢,所谓帮,不过是打工的一种称呼,帮别人做事,事事时时要看人家脸色,深不得,浅不得,生怕一不留神便被炒了鱿鱼。

最后说感慨。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生意,有可能朝不保夕的,或许某一天就破产了什么的,帮别人做事,也就是打工,多稳当,每个月领着工资,又不担心什么的。可是,相对于自由,相对于舒畅,我想还是选肩挑四两为客这种。

为什么肩挑四两就是做生意的,帮人一日就是打工的。

这个简单呀,以前,没有网购的时候,你是不是见过很多卖货郎?人家可都是肩挑着东西四处叫卖的。之前没有打工这一说的,基本上叫做帮工,去别人家帮工,或者去别人矿上帮工等等,每帮一天会有工资的。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感谢喜欢,感谢相遇到今日头条。

青鸾惊鸿


农村里的俗语是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但却能表达出很深奥的意思,都通过农民们日常经验积累由来而成,今天就来说说这句流传很就的俗语“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它都包涵了什么含义。

“肩挑四两为客”这句俗语的指的是以前农村里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生活在农村的人肯定也遇到过挑着担子来卖东西的人,挨家挨户去售卖东西,但是收入不一定很稳定,有时多有时少,唯有一点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可以休息。

“帮人一日为奴”

这句俗语的意思指的是以前为地主们打工谋生,就跟我们现在一样的上班工作然后得到相应的报酬,唯有的好处就是收入比较稳定,但事事都得听从老板的安排,看老板的脸色,遇到好的老板,日子会过的幸福一点,要是遇到脾气不好的老板,说实话真的很受气,但考虑到家庭因素,有时候也要忍气吞声,毕竟是“端了人家的碗,就要受人家的管”!

这两句俗语也体现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现象,想要自由点的赚钱就可以尝试做生意,但投资有风险,如果为别人打工,那肯定是要受约束的!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各位。


鲜果农阿军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在农村来说,是很形象的说法。平日你去别人家做客,拿礼物去了就是上门是客,空手去了就是去帮忙干活的。不过也有做生意和打零工的另外一种解释。

其实,在农村类似的说法很多,各地人的理解也不一样。你像类似的说法,“手提四两为商,帮人一日为奴”,“肩挑四两为客,做工一日为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事理。

“手提四两为商”,这个很好理解,指的是过去在农村走街串巷的买卖人,小生意人和卖货郎等,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做小生意的买卖人商人,这个就比较轻松自由的很,因为自己就是老板了,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自己放假休息。

但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说给人家打工了。在以前,指的是地主或者富人家雇佣的短工或者长工,就相当于现在的打工者或者农民工吧。做工一日就是打零工吧?反正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端人家饭碗,就要受人家的管理,这个就是说不爱自由,就像奴隶一样的做事。

至于题主说的老俗话“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前面的意思。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女婿姑爷去老丈母娘家,你要是担着礼物(旧时用扁担挑着礼物)去丈母娘家,就是客人,就会被以礼相待,中午说不定就有七个盘子八个碗的酒菜。空手去就不好说了,说不定还要帮忙白干一天的农活,中午累死累活的才能混上一顿饭吃。

老俗话就是那个意思,说的比较可观形象,有时候来说,是民间对习俗礼法的经验总结,看看就好,不一定说的都对。


农村老俗话


农村俗语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大都是以商帮的形式进行商业运输,人们通过马、驴、骆驼等把不同的商品运输到不同的地方进行交换。还有一些被人们称作货郎的人用肩挑手拿的方式售卖商品,“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就是现实生活中两种人不同的生活状态,虽然都是帮人做事,但得到大家的评价确实有所不同的。



“肩挑四两”的人是商人,他们通过售卖商品的方式去获得经济利益,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国家重农抑商,但是因为能够获得相对较多的财富,商人在古代的时候即使是挑货的挑夫也能得到好多人的尊重;还有一些人选择去大户人家去给别人打长工,通过打长工的方式去挣钱,这些人也是在服务别人,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就比较低,很多人都只是把他们当成奴仆而已,得不到自己主人的尊重。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果你在生活处于逆境的时候,愿意自己动手去赚钱,那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你想着给别人打工,那就只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当然在现代社会并存在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每个职业都是平等的,这种职业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只要是用自己双手挣的钱,那就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前提是不触犯法律。


老农民说事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这句农村俗语在今天依然适用的,其意思是说自己做生意,哪怕做的再小也是自由的,就像客人一样,想走就走,一切是自己安排的。而给别人打工,哪怕是一天也是不自由的,不仅要听从他人的安排干活,而且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就像是过去的“奴隶”一样。这句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是话糙理不糙!

肩挑四两为客

在过去很多人做生意,基本上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在十多年前,这种情况也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个时候就偶尔会有人挑着担子,里面装了很多的东西来售卖。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每天看起来是在不断的奔波,有人也认为他们的生活很辛苦,但是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他们是自由的,是想做就做,想买就买,而且商品的价格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帮人一日为奴

给别人帮忙干过活的应该很清楚,遇到好沟通的人还好,如果遇到比较难相处的老板,那真的是难以言说了。不仅会给您脸色看,而且有时候还会克扣工资。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给人打工远不如自己创业。但是创业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农夫也疯狂


中国自古以来沉浸于农业文明,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是圣哲之言,但民间也同样认为“劳力者”的相对低下的阶层——不然怎么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所以,你到别人家,带着礼物,那是客,彼此平等;去帮忙,那就是去给人当“劳力者”了,地位上自然就觉得轻了。

粗看起来不公平:礼物与劳力都能折合成货币,所以劳力也是值钱的啊!非也。礼物是值钱的,但对于农业社会的底层来说,劳力人人都有,而且变现的渠道很少,所以这是不值钱的。现在人工费贵了,不是因为人工本身贵,而是人工变现的渠道多了,供求关系不一样了。

另外,有身份的人,去作客是绝不会帮工的,因为他当不了这个“劳力者”。上门帮工的,通常身份本身比主人就低,所以也很自然“为奴”。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这一思想还有残余:你朋友开店,你免费拿个包,觉得欠个人情;你朋友当律师,你问个法律问题,觉得没什么。其实你不知道,你问的那个问题,可能价值好几个包——没办法,小农意识。


亚欧研究寮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农村中的俗语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多,比如俗语“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虽然短短两句话,却将是人选择做“客”还是“奴”说的很明白。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肩挑四两为客

在以前做生意的人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有一个门市,以前做生意要肩挑担子在大街小巷叫卖,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能看到这一幕,因为是肩挑着担子,所以放的东西很少,多是一些针头线脑的东西,虽然东西少但是却受到老百姓的尊重。肩挑担子做生意除了可以受到老百姓的尊重以外,可以自己做主不看别人的脸色。

帮人一日为奴

农村人要是不想种地想出去挣钱,除了自己做生意以外,那就是给别人打工了。给别人打工虽然也能挣到钱,但是就要看主人的脸色了。因为很多农村人会在农闲的时候去打零工,虽然只做了很短的时间,甚至是一天,但是也成了别人的“奴隶”,要看主人的脸色来做事。

其实这句俗语放到现在仍然有用,自己做生意的自己当老板,想休息时休息,想干活时干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说了算,在外打工的就不行了,虽然也是通过双手来挣钱,但是要看老板的脸色来行事。

以上就是我对“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马话三农


首先,我只听过“肩挑四两为商,赶工一起为奴”,前一句自己当老板,后一句为别人打工;自己当老板人格上是自由的,为别人打工人格是制约的。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是描写境界的话,为商和为奴,看你在做什么,不动脑则为奴;

2 可以这么理解。帮别人适可而止,别人对你毕恭毕敬客客气气。无条件任劳任怨,全力以赴的帮助别人,时间一长他反而认为这是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等有一天你不能以往依旧帮助他了,他反而有怨言。

3 到人家去,带上一点点礼物,就算是客人。空手到人家,帮人干一天活,只能算做下苦人。所以到人家去帮忙干活,得拿点小礼品方为上策。

4 简单理解,礼轻人意重,上门是客,当施待客之道,切勿看人下菜碟,看礼物多少而区别对待。帮人一日为奴,应该是说哪怕就是帮别人一天那也要尽心尽力的做好,切勿感觉自己是在帮助他人而趾高气扬。两句农家话反映出农民的朴实和道德水准!

最后,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


游戏大咖王


农村俗话流传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也是老一辈人生活经验的结晶,在以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的时候总听到村里老人张口闭口都是简单易懂的老话,也正是因为这些俗语顺口又好记,至今仍记住不少。关于“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自然也听说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古至今,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待客之道尤为重要,客人是每家每户都很重视的,“肩挑四两为客”里面的四两是礼物的意思,到别人家里带着礼物就是客人,不论礼物或多或少,主人家都会视为座上宾而热情招待,倘若去别人家做客,两手空空,则会遭受到主人家的冷落,其实这里面还反映了对主人家是否尊重的意思,带上礼物体现了对主人家的尊重,反之,对主人家有一种轻视的意思。

“帮人一日为奴”这里面的“帮”在我理解并不是帮助的意思,在以前,有很多农村人在农闲时候,会去别人家做短工,为别人打工就会得到应有的报酬,一来二去,帮工的地位便渐渐低下,尤其是在地主家,帮工的人会象奴隶一样被人支使来支使去,也就有了“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从另一个方面,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不管去哪个人家做客,都要多多少少带一点礼物,这样会得到主人家的尊重,而在为人帮工时也要有自己的尊严,不要任人使唤。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我会持续解答农村的相关问题,请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