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国在康熙的时候发动鸦片战争,康熙帝能不能打赢?

下诺呢


康熙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仅仅限于本土作战。康乾盛世虽然是中国封建王朝之中的最后的一个辉煌期,但是从综合实力上来看,已经不能和前朝相比了,毕竟明朝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15世纪到16世纪,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先是以海上掠夺为主要手段的葡萄牙、西班牙迅速崛起,后来又被新兴工业国家英、法两国代替。


在康熙年间,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综合实力开始飞跃性的发展。而康熙在位之时,面对着内忧外患,一生都在不停地征战,虽然国库空虚,但是好歹练出了一直耐打的队伍。康熙手下的军队收复过台湾,平定过三藩,也算是一支素质极高、军心强大的军队。而不是像晚清那般越打越惨,越打越散的军队。

康熙时代的军队是配有火铳鸟枪的,但是其水平还停留在明朝时期,不过当时清朝的海岸炮已经在明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幸而这个时候的英国燧发枪也不是什么高端火器,就这点上来说,清朝和英国差不了多少。

如果英国在这个时候对中国发动战争,按照康熙帝的性格,肯定不会接受屈辱求和,一场倾尽国力的大战不可避免。从后备力量和补给是来讲,中国肯定是要比英国强了许多。英国当时的正规军规模不算大,受过系统训练的职业军人数量不多,而且作战素质尚待开发。康熙手下的满洲八旗军队和蒙古军团实力也是十分雄厚、荣誉感极强,就陆军上来说,康熙这边的胜算很大。

海军是西方国家的先天优势,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是无法赶超英国的海上军事实力的。英国当时的海上军备力量已经比较完善,船队和舰炮也是世界一流。一旦开战,康熙的海军会肯定会吃大亏。

最主要的是当时的英国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业尚在摸索阶段,正规军要比后来侵略中国时的规模小很多。在摸不清楚清朝的底子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对清朝轻举妄动。最后再说说康熙这位帝王,他对西方工业、科学一向非常感兴趣,如果英国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很可能以一种野蛮的方式将康熙强行拉进了现代化工业的进程之中。

所以这场战争如果真的爆发,其文明开化的意义肯定要比胜负的意义大上许多。


木剑温不胜


个人认为,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年间,那么康熙很可能还是会输的,或者说是能够取得惨胜!

为什么?我们不妨先去了解下雅克萨之战,看看中俄之间的差距!

1685年夏,清军都统彭春率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这就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此后,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最终被迫俄军投降!这就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两次雅克萨之战虽然都以清军获胜告终,但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强大。正好相反,雅克萨之战其实是暴露了清军武器装备、军事工程和战术思想等方面的落后。

当时清军所使用的,是在明朝“红衣大炮”基础上稍作改良的大炮。而在单兵火器方面,甚至比明朝时期还差。因此,火力方面,与俄军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且,康熙早就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为此专门组建黑龙江水师,造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共计投入约3000人,第二次也投入了2000余人。

反观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组成的临时军队450人。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也只有826人而已。

也就是说,清军所面对的,只不过是少数的俄国远东开拓团而已,还不是俄国的正规军。而与同时代的西欧相比,俄国其实已经算是很落后的了,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在西欧,严格来说还不入流,如果不是俄国体型庞大,早被西欧列强给打趴了。

雅克萨之战期间,俄国还处于落后的农奴时代。直到战后10年(即1697年),俄国才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逐渐学习西欧先进的技术,开始逐步走向振兴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俄国,他们的一支开拓团却仍能够在边远的远东,与全盛时的清朝开战。清军军备上落后,可见一斑!

所以,如果康熙时期便遇到鸦片战争这样烈度的战斗。一支两万多人精锐的英国军队,也是够清军受的了。

当然,康熙绝对比后来的道光有骨气和斗志,而且当时的清军战斗力也还是在线的。因此,清军坚持打下去,艰难取胜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这得付出相当巨大的伤亡,才能勉强击退英军。

这就如同当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样,自己损失的兵勇,可是数倍于荷兰人的,才最终将荷兰人赶走。(天主教传教士利胜在《多明我会在中华帝国之业绩》中特别提到,郑军将士亲口告诉他,大约有9000郑军和632名荷兰人死于整个战役中。)


这些历史要读


如果英国在康熙年间发动鸦片战争,那么毋庸置疑,中国肯定能够打得赢,为什么这么说,不要忘了当时的中国还有戴梓和南怀仁这两大牛人。

戴梓剧照


如果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不排除初期可能暂时不是英国对手,但是康熙帝会受人如此欺负吗?肯定不会,那么戴梓的命运极大可能就会被改写,那么中国的武器水平,那基本上就可以碾压英国了,毕竟戴梓的二十八连珠火铳可不是当时的英国人能够抵挡的,还有他的子母炮,威力巨大,加上他的其它发明,足以在火力上对英国人压制。

而南怀仁此人更不用说,虽然他在火器上的成就和天赋要比戴梓差一些,但是可不要忘了他的身份,传教士,精通多国语言,所以在对付英国的时候至少不会对英国抓瞎,一无所知,毕竟知己知彼才能所向无敌。

虽然这两人关系可能不太好,在这种战争关头,凭借着康熙帝的能力还是能够处理分配好两人的职责的,再加上清朝依旧强大的八旗,贤明强势的君主,清朝是很有可能打败英国,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前睁眼看世界,走上君主立宪制,当然了,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也还真不一定就能实现,不过,打败英国人应该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Y一花一世界YB


毫无疑问,以康熙爷的暴脾气,绝对不会忍耐一个欧洲国家入侵大清王朝的领土。打,一定是会狠狠地还击的。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鸦片战争中英国出动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共投入了60余艘各类军舰,19000余人。前前后后历经两年有余。清政府方面总共投入了大约10~20万兵力。然而清政府却败了,英国军队凭借者伤亡500余人的情况下消灭了清政府2万余人,而且清政府不仅被英军封锁了珠江口同时也封锁了长江口。可以说清政府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他们败给了不仅仅是科技引领下的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武器。更多的是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战斗力,以及朝廷和领军将领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倘若当时的统治者换成康熙皇帝,这位一生征战无数且雄心大志的开拓者、统治者。而英政府也会到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怕是结局会迥然不同。此时的英国才刚刚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基础和军工制造业才处于起步阶段。而康熙皇帝统治下的清王朝正如日中天,大杀四方。训练有素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为这个封建帝国正开疆拓土,战斗力比起道光年间的军队来说,强不止数倍。再加上康熙皇帝的眼界和用人之道。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十分的开明,对于西方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十分感兴趣。倘若与英国能够有此一战。也许敏锐的康熙皇帝能够发现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是如何之高。进而改变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来的重农抑商的国本政策。发展并鼓励商业的进步和变革。倘若真的如此,今天的中国也许就是今天的美国了。


珞珈山的猫


康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当年沙俄这表子入侵大清领土,残杀无辜百姓,康熙帝怂了吗?还不是拉来红衣大炮,轰他丫的,最后沙俄只好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上签字,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就凭历史上康熙帝“一夜十二妃”的雄性荷尔蒙,当时清朝绝对是世界上最强的战斗民族。


乾隆年间,英国使臣来了还要乖乖下跪叩拜,这名使臣回去以后说,大清这艘大船是因为掌舵人的英明才屹立不倒,如果掌舵人换成昏庸无能之人,马上就会崩塌,而康熙大帝就是这样英明的掌舵人,且不说他励精图治,平定三番,收复准格尔部,让中国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超级强国,单说他对西方技术包容的胸襟,清朝的所有皇帝都不及他万一,只是在当时那个闭关锁国的社会环境之下,很难大规模发展西方技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时大清就比英国落后,当时中国的火器,燧火枪,大炮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西方的工业革命还在初期,英国想凭借落后的武器军队打倒中国,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如果中国当时也有维新运动,而且康熙帝全力支持的话,后来的中国不至于像后来那样积贫积弱,连西方人都称康熙帝为“大帝”,而日本更称其为“上国圣人”,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英国鬼佬还没登上大清领土,早就吓尿了裤子了。


奇谭说今古


打得赢!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败给英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王朝发展到后期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而在清朝前期这些问题几乎是不存在的。大英帝国想要在康熙年间获得胜利比登天还难,甚至可以说,假如一棒子把康熙打醒,可能随后清朝也会转型介入海洋争霸,为了国家安全逆推到印度,把英国人赶回老家去。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人对清朝开战的决定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原因就是高层对劳师远征去攻打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并且还是一个集权制的国家没有信心,他们最怕的就是清朝集中全力与英军鏖战,这样一来英国人是不可能取胜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

但是,战争开始后却让人大跌眼镜,英军在沿海地区畅通无阻就算了,毕竟当时清军的海军力量弱小,不要说和英军的战舰没法比,就算是遇到英国人的武装商船都打不过。

可是,就连陆战,清军也不是对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清军战斗力低下,作战思想落后。

在战斗中,双方在使用火器互射的时候还能打的有来有回,等英军端起刺刀冲锋的时候,清军就会一哄而散,不敢与之肉搏,这和明朝末年明军只敢依靠火器与清军作战,遇到肉搏就吓跑没什么两样,长期的和平与腐败已经把军队变成了一群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即便有些军队敢于直面英军的攻击,但落后的训练所打造的军队也没有能力击败英军。定海之战清军倒是作战勇敢,在英军冲进城后仍然死战不退,与英军打起了巷战。然而,依然难以给英军重创。

军队如此,作为统治者的道光也是一个糊涂蛋。战争都打起来了,竟然问大清和英吉利有无陆路可通?要知道,早在乾隆年间,英国人就已经在积极和大清联系了,而广东十三行的主要合作伙伴就是英国商人。你大清的钱都是从人家那挣的,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大概又怎么了。

(道光)

道光的糊涂换来的是官员们的欺上瞒下,直到签订《南京条约》道光还以为大清在这场战争中打赢了,2100万白银是给英国人的赏赐。而作战不利的奕山此后又被任命为伊犁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这个胆小鬼在任上被沙俄恐吓先后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和《瑷珲条约》,出卖了大片领土。

可见,当时满清自上而下已经腐败透顶。

康熙时期正好相反。

康熙继位后,擒鳌拜、平三番、打败沙俄、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逐步扫平了内外威胁,堪称古代能力最强的帝王之一。你能想象到奕山这种人被康熙反复重用吗?估计骗一次就掉脑袋了。

另外,康熙对西方的了解程度也远超道光,京城中的传教士们在这里充当了介绍西方文化的中间人。就算一开始不了解英吉利的情况,那么开战之后也会跟这些老外打听清楚的。

最关键的是,康熙年间的八旗军队虽然战斗力在急剧下降,但绿营兵还可以,吴三桂造反的时候,绿营兵还是能抵挡一下的。

而为了取得一次战争的胜利,康熙会做好详细准备,比如在雅克萨之战前,康熙早就派出大批间谍前往黑龙江流域搜集情报。并且在1682年亲自到东北地区视察。经过充分调查,康熙了解到了俄军的装备情况和人数,认为最多3000人就可以击败沙俄,所以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出兵都在2000多人,也都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康熙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道光要是能做到这一点,鸦片战争也不至于稀里糊涂的就败了。

收复台湾,康熙深知水军的重要性,从而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部队,并任命懂水战的施琅为统帅,而不是任人唯亲。

而且,康熙时期的大英帝国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国家实力远低于1840年代,那时候大英帝国在印度还立足未稳,难以将这里作为基地,大批补给和士兵必须要从本土运来,那时候打清朝真称得上是劳师远征了。因为,康熙年间英国刚刚在印度地区建立殖民据点。

所以,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年间,一定会打胜的。而且当时清朝本来就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很可能英军的主要作战地点会在海上。

并且随着战事的持续,康熙也会认识到西方水师的强大和殖民地的好处。打败英军的同时,将会是清朝水师脱胎换骨的时候,很可能康熙会让这支军队一路向西,攻占东南亚和印度的各殖民据点,将这里牢牢控制住。把这些地方建设成为抵御西方入侵的根据地。


历史风暴


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有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强大的国力,也许仅仅只是战场上偶然的局部优势就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改观,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战役可谓不胜枚举,所以单纯进行实力对比就认定某一方一定会战胜其实并不见得绝对靠谱,只有真正打过才知道结果。如果英国在康熙时代发动鸦片战争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相比之下中方的胜率更大。

康熙年间是指的公元1662年至1722年,这时的英国在干什么呢?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次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由此奠定了延续至今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当时的英国已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早在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已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不过这些据点更多是商业性质的,很难为英国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扮演后勤物资补给基地的角色,这是因为这时英国只不过是利用印度封建领主内部的矛盾得以在次大陆取得立足点,但还很难称为在印度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事实上这时印度次大陆最大势力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是莫卧尔帝国,英国真正征服印度次大陆得等到乾隆年间了。也就是说如果在康熙年间中、英两国爆发战争英国根本不可能像鸦片战争中那样通过印度这一基地获得后勤补给,英国不得不从本土劳师远征。同样由于这时英国并没真正征服印度,所以英军中自然也不存在日后规模庞大的印度土兵,英国只能利用自己本土的兵源。事实上当时的英国要完成这一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劳师远征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蒸汽轮船诞生于1802年,也就是说如果在康熙年间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话,那么英国只能利用传统的木制帆船运送兵力物资,很难想象这样一支劳师远征的部队在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时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同一时期中国的军力如何呢?事实上从1592年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爆发到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这近百年的时间里东亚地区一直在进行着军备竞赛:先是朝鲜战场上明朝、朝鲜、日本三国的各种新式火器纷纷登场亮相;继而后金八旗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接着荷兰人入侵澎湖、台湾并与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者爆发混战;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平定明郑政权;1685年—1688年清军对占领雅克萨等地的俄军发起自卫反击;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在这百年的战火历练中各种新式武器都在这一地区轮番上阵。事实上清朝军备建设的停滞恰恰正始于1690年——如果说在1690年之前的百年间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术在一次次实战中得以历练出来,而在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进入了一段相对安宁平静的岁月,统治者开始满足于这种天下承平的盛世景象,同时又不失时机推出了闭关锁国之策。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正是长期陶醉于天下承平的虚幻盛世之中导致了清朝军力的衰落。不过康熙年间的军队可不比道光年间:这时清军水师可以制造五十米长拥有双层炮台,装备重型火炮二十门以上的大型战舰。1683年施琅平定台湾后前明郑氏水军的优势也被清军吸收,可以说这时的清军和道光年间那支已腐朽糜烂透顶的清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后当时的英国实际上根本不是像道光年间那样的世界头号强国,事实上康熙年间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荷兰——当时的荷兰拥有1.6万多艘商船,荷兰的船舶宗吨位超过了苏格兰、英格兰、法兰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总和。1622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占领了北美哈德孙河流域,在这里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这座城市今天的名字叫纽约。在南美荷兰一度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巴西。在非洲荷兰控制了通往印度洋的交通枢纽好望角。1624-1662年期间荷兰还一度侵占过我国领土台湾。当时由欧洲经好望角到印度、中国、日本的整条贸易航线几乎完全处于荷兰的垄断之下。1667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了泰晤士河口,直接将英国都城伦敦置于自己的炮口之下。试问这样的英国如果敢于跨越大半个地球去侵略世界上人口兵力最多的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就不怕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包抄自己的后路?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换了康熙一样会被打破国门!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康熙在位时间的国内情况。第一平三藩后的影响。几乎是影响到了国内的方方面面。打仗不要钱?不要物资不要供给?第二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和国外拉开了。记得尼布楚条约么?那个历史上只说是大胜2400强攻800余人的据点获胜。还有几次拉锯战。然后康熙就火急火燎的派人签条约就是因为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征兆了。追根究底满清并不放心汉人。也不放心蒙古等少数民族。所以才想快快签完合约休养生息顺便镇压国内不稳定的苗头。而且比忘了满清当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仇恨满清的人绝不会少。这种情况下和英国打鸦片战争不一样要跪才叫见鬼了。



无名小卒9527


先对比一下康熙时期和道光、咸丰时期哪个更厉害。道光年间,经过乾隆一代的挥霍,已经是起义四起,内乱不止,军队和官场都异常腐败了,明显弱于康熙年代。


那么再看看鸦片战争的实际情况,英国人先进攻广东,被林则徐打退,然后进攻山东勉强占优,最后进入长江攻占南京,也被一些忠诚将领打的比较狼狈。


虽然整体上清朝军队装备差,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忠良将军在,凭借陆地优势和人多的优势,战争中没有处于完全的劣势。但由于投降派太多,道光自己战和不定,革职了林则徐等众多主战派将领,最终导致了失败。


鸦片战争如此,中法战争也如此,中国不败而败。已至于最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竟无将可挡,因为大家知道抗战会被自己人治罪,谁还敢抵抗啊。


新科技观察员


以康熙的状态,他肯定是主战派!应该主动迎击。

那么能不能打赢,要看是在什么时候打。

我们先回忆一下他的一生:

1、削平三藩

2、统一台湾

3、驱逐沙俄

4、西征漠北

说句实话,上面这4件事,每件都是真金白银砸进去才能成功的。

所以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西征漠北之后,就算康熙想动手,他也只能先掂量掂量国库还有多少钱,还能不能打。

其中我们要注意到康熙在驱逐沙俄的时候,最终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最后还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那个时候康熙朝的国库就已经不允许再出兵继续和沙俄的人死磕!


所以说,如果在统一台湾之后鸦片战争开战,康熙肯定会动手和英国人掰掰手腕。但是如果是在西征漠北之后,康熙就要认真考虑值不值得打。

甚至康熙会任真考虑研究全球通商的问题,毕竟康熙对这种事情还是有发展的眼光的。(清朝版的改革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