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

我就是武漢裴sir


先留個腳印!等我這個城市二代、農村三代的孩子有空再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琢磨著,沒有誰比我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因為,我還真就看不慣那些哭窮然後還得瑟自己不易的農二代,我也看不慣那些把城市生活想得那麼美好的農二代……等著的啊!

至於那些官方的回答……真不接地氣,也以偏蓋全不現實……

我就舉個例子,誰特麼看到80初的一幫剛進城的農民子弟,隨便提溜一個出來,就是個從小學樂器,還參加什麼狗屁早教班、興趣班的?城市裡有誰不是勒著褲帶才弄點閒錢培養孩子的?你以為培養孩子那麼容易,說報多少個班,城裡的家長想拿多少錢就拿多少錢?你知道城裡的工人現在收入是多少?城裡有多少孩子還買不起房子?誰特麼兒子女兒買房子,城裡的父母說掏出來幾十萬連眼睛都不眨?誰給自己孩子買房買車不痛下決心……

真無恥!(爆粗,為城市生活著的所有不容易人)!

等著!我這學哲學辯證的還真不信這個邪了!有功夫跟你們辯論辯論!看看誰容易誰不容易!

又及……估計你們都沒聽說過”大集體“這個詞……行,有時間再給你們科普一下回城青年中的大集體工人這群人的生活狀態!

別以為城市人生活都是吃香的喝辣的!

(我又不敬,對不起,我學道德哲學的卻在說髒話!)

============正文===========

抱歉,前面的態度有些不端正。

昨天看《婆婆來了》電視劇,裡面傳志說了一句我們都耳熟能詳的話——“我們農村人的苦,你們城裡人不懂!”

我發現吧,很多農二代有一種“灰姑娘”情結,這種情結作為“農三代”的我還稍微少一些,畢竟農二代的爹替我承擔了一些。但是,農二代的我爹和我娘,確實是靠自己的實力留在了城市,給我打造了一個較好的出身環境——高校校園。在此,我感謝他們的不易,感謝他們自己的努力,感謝他們沒有怨自己的出身,感謝他們的自信與清高,感謝他們沒有教育我從小要瞧不起我的那群農民親戚,感謝他們讓我愛上了農民,感謝他們讓我正確認識了城市與鄉村的差距!

“灰姑娘”情結在農二代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相信我,其實並沒有太多瞧不起這幫“灰姑娘”的意思,因為我嫁的人也是農民子弟,在某些人眼中,算是自降階層——高校子弟嫁農民子弟,怎麼了?我愛農村!我尊重理解農民!我就嫁了!

我嫁的那個農民,可沒有農民來城市裡自卑的心理,因為什麼呢?對,他知道自己有腦子,自己會學習,自己會慢慢地靠自己積累人脈,自己可以通過自己改變命運……

我發現,很多農村灰姑娘(不論男女)都覺得啊——城市裡的孩子肯定都比他們過得幸福,至少衣食無憂;城裡的孩子肯定都吃香的喝辣的,不像他們還得吃糠咽菜;城裡的孩子都挺容易花錢的,不用考慮父母是怎樣賺錢的;城裡的孩子從小一定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哪怕農民很多人知道城市家庭也得下“血本”讓孩子受教育,他們也會覺得“血本”也不外乎那麼幾個錢,城市父母很容易就賺回來了!

我更發現,農村灰姑娘覺得,自己是最慘的,早晨很早起來上學,他們不知道,哥們我上高中的時候也得五點半起床六點半到校;他們手裡拿著生活費是父母的血汗錢,可是他們不知道,我在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不能隨便花父母的每一分錢,因為那是他們偷摸搞副業,在大學宿舍門口賣自己一點一點包的包子賺的錢;他們看父母臉上的皺紋覺得心疼,覺得城市的爹孃都穿著時髦無比年輕,可他們不知道,城裡的孩子也能看到父母臉上的皺紋,也能發現父母手上的老繭;他們覺得種地是天底下最辛苦、流汗最多的事情,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娘因為搞化學實驗半面臉偏癱,至今一部分神經毫無知覺……

看著沒,你們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易,城市裡的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易!

我婆婆在我們剛結婚的時候,經常會衝著我抱怨她生兒子時的辛苦付出,於是,我就用盡力氣,讓我婆婆知道我孃的不易:比如我娘在生我的時候身邊沒我爹陪伴,甚至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婦嬰醫院,比如我不到一歲就送到了集體環境中,導致了我現在極度沒有安全感,比如我從小就穿別人穿小的舊衣服生活,根本不知道穿別人送的舊衣服還能是一件讓我感覺到“丟臉”的事情!比如家裡那些糧本,一點點算計的口糧……比如我爹孃回他們各自的農村家裡,為農村的親戚買這買那,但沒人知道這是我們全家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錢帶回去的東西……

太多太多了,你們就別說自己酸苦了!

好,不提生活,再說眼界!

誠然,實事求是地來說,我們城市孩子的眼界確實比農民孩子強……但是,那是二十多年前!你看看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

還記的那個農村的“小仙女”王守英嗎?連她都能說出來自己想當“中國的可可·香奈兒”,請問,你比她見識還有差嗎?我不明白,你們老糾結小時候的沒有見識是個什麼勁?現在,城裡孩子玩的網絡遊戲,農民孩子一樣在玩吧?物流發達,城市裡孩子能享受到的好東西,農民有多少不錯的家庭是不是也同樣能享受得了?城裡孩子不得不去靠自己打拼的時候,你們誰想過國家幫你們拆遷,還給你們用你們自己的話說(一輩子都沒見過的錢)?——我知道最後這點有些以偏蓋全,但是,別忘了,是誰先以偏蓋全地表達自己不如城裡人的!

誰小時候見識多?誰從小就能跟著爹孃出國?誰不是自己有了閒錢閒時間才出國轉一圈的?坦白說,身為城二代,我此生到三十六七歲,連個飛機都沒有坐過!我怎麼就不理解,有生之年,沒有坐過飛機還能成為自己沒有見識的證明了?我就不明白了,從小不好的家境,怎麼就這麼大的怨氣?難道城市裡的見識,就是從土裡自己生出來的?

見識、知識,這個東西有點好處,大多數的見識、知識,還並不那麼嫌貧愛富!二八律都知道吧!城裡人並不是絕對屬於20%那範疇的,城市裡也有沒見識的,有些城裡人甚至連個省都沒出過,你怎麼不想想他們?

我發現你們挺有意思的:

把自己農民的問題自我分析很清楚,自己A問題,B問題,C問題,D問題,然後呢?樹立一個城市光輝形象的高大上目標,自己從那裡如泣如訴地委屈,說別人不懂你,不理解你,全天下就你最慘!你再怎麼拼也拼不過城市裡的孩子!

我勸各位,好像是混出來的農二代,為你自己的農三代留點正面積極的東西,別整天抱怨社會不公!

我父母當初考上大學的時候靠誰了?留校的時候靠誰了?分配房子的時候靠誰了?評職稱的時候靠誰了?……在我眼中,他們誰也沒靠,他們誰都不稀罕靠!坦白說,我父母是全城市人當中或許最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農二代,但是他們活得如何,至少沒把我培養成瞧不起農民的農三代,這樣還可以吧!至少人品還算正!

另外,再說錢的問題。

我發現很多農二代很傻,覺得城市裡的錢都特別好賺!我們農民是最受壓迫的一類群體!

確實,我學中國古代史的,我知道農民是怎麼回事,最苦最慘的確實是農民階層,但是,你既然出來見了一些世面,請你儘量公正客觀地說城市居民的錢到底是什麼賺出來的!

他們是你們嘴巴里說的套出來個幾十萬連眼都不眨的人嗎?他們是你們嘴巴里的那個可以隨便為自己孩子置備房車的人嗎?他們是吃香的喝辣的人嗎?他們誰不是過日子精打細算的人?有多少可以隨便買買買的人?你們見過多少城市人的職業可以喝著茶看個報,不用出力不用流汗的?

我們科普一個東北的回城青年群體——大集體。這個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 ,你們知道嗎?到現在還有很多大集體職工一個月的收入不到2000塊錢,給兒子買的房到底是怎麼東拼西湊出來的?誰知道他們平時都吃的怎樣的飯菜?誰知道他們在沒人的時候是怎樣流淚說自己不行的?

得了,居民有居民的苦,農民有農民的不易!

我從小根本不知道我父母的工作性質是什麼,是不是很累,至少你們從小可以看到父母勞作的身影,早早地懂事,知道父母到底有多麼難!你們不感恩這些嗎?

另外,別說什麼我們可以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立足,那是過去!有子承父業的職業要求。現在你再試試,誰能輕易地頂替父親的崗位?以我舉例,很多人說,你身為高校子弟,進你父母的學校輕鬆嗎?我呸!輕鬆個鬼!

另外,別覺得城裡人吃的東西都是你們送進城的好東西,城市裡也有很多人圖便宜撿便宜菜,城裡人也有為了省錢一天只吃一頓新鮮菜的,其他時間就是稀粥就饅頭。城裡人的房子也有老破小,甚至都不如你們農村的房子!你只不過是從農村的生活走向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那又如何?我們城市底層的生活讓您失望了?在和我們為伍跌了你們的份,讓您眼盯著城市的高層生活感嘆自己的農村出身?

謝謝你們的玻璃心,讓我知道我還是一個沒有什麼城市鄉村偏見的好青年!

=============又及==========

談到人脈,我那個農民出身的老公,手頭的高級人脈可比我多多了……他可不是靠拼爹才獲得的!

============猶太人的例子-============

這是我寫的稿件之中關於猶太移民的例子!拜託各位玻璃心的農二代看看,猶太家庭到底怎麼樣做的:

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由於在刺客之中出現了猶太人嫌犯,所以反猶主義狂潮席捲全俄羅斯境內,甚至波及整個東歐國家。那些身在俄羅斯與東歐地區的猶太人紛紛逃亡到美國,並聚集在大城市之中。這次前後持續四十年之久的猶太移民潮,使得美國猶太人數激增了近300萬。 在這批猶太移民之中,多數人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幾乎不懂英語。絕大多數人忍受著食不裹腹的惡劣遭待遇,他們不得不進入“血汗工廠”謀生,賺取微薄的工資用以養家餬口。但是,由於猶太人天生的商業頭腦,以及其後代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在美的猶太第二代移民逐漸脫離了藍領階層,向專門的職業領域邁進,並很快取得了社會地位的顯著提升。有研究表明,在第一代男性移民中,61.2%的人在加工行業工作,27.5%的人從事經商活動。到了第二代。就業的比例發生了驚人的變化,32.6%的人從事加工業,57.8%的人經商。第一代男性移民中61.2%的人在加工業中工作,27.5%的人經商。第二代的比例發生了驚人的變化,32.6%的人從事加工業,57.8%的人經商。

你們就不能像猶太人那樣“厚臉皮”一些?哪來那麼多連城市貧民都自嘆不如的悲情心理和自尊心?

話說得不好聽,心是好的!我永遠愛農村,那是我的祖根!

=======最後,有一句話你們進行自我評價得很對=======

你們確實太沒“見識”了!把城市人的生活都想得忒好了!!

再補充:

你們知道為什麼城市收入要相對高一些嗎?

玩笑解讀,你們別介意——

我們沒地,要吃自己家的糧食蔬菜沒門;

我們沒院子,要吃自己養的雞鴨沒戲;

我們不讓便宜的農用三輪車進城,想降低出行成本沒法;

我們出門沒青山綠水,到處收門票;

我們所有的生活成本,高到你們無法想象……

你們竟然羨慕我們賺錢比你們容易!

如果你們羨慕,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城市生活的真相罷了!

我們只有一代又一代努力掙錢,就像你們現在開始的這樣,才能維持我們在城市的開銷與尊嚴!

你們到底在羨慕我們什麼?

你們在城市過得再無尊嚴,至少曾經體驗過歡呼掌聲的妙處!就算城市立足失敗了,還有進可攻退可守的農村那一畝三分地!不想種地了?還想要讀書人的尊嚴?那就在城市裡安心和我們從底層幹起!

我們在城市沒有尊嚴,我們有退的地方嗎?!

你們說對一點:現實確實是逼人奮鬥的起點!我們就是早比你們認識到不奮鬥就是死罷了!不像你們,是不奮鬥就要土裡刨食,至少死不了!

再補充,坦白說,好虛榮是中華文化傳統,城市居民有,農村農民一點也不少。農民最應該反思的,是自己憑什麼一開始要把城市生活想想得那麼好,那麼容易一步登天!

我們確實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可你們冷靜想想,普通城市老百姓,就能白白享受到這些資源嗎?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迴歸主題——說說為什麼會有農村人覺得自己混得差:因為他們來到城市生活後,發現自己所處的城市居民階層,竟然和他們在農村時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在農村好!他們失望唄,他們覺得進了城就能風光無限,驕傲無比!可現實是,他們沒想到城市裡竟然有一群居民生活,竟然還需要到了如此精細計算的地步!那些電視裡面所演的光鮮場景,竟然像一個可望不可及的泡沫!

他們能甘心和城市底層市民混一起嗎?那還不如回農村當他們父母的光宗耀祖之驕傲去!


可愛的石榴娘


我們單位就來了兩個大學生,一個農村的,一個城市的。

剛來的時候都是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又都是男孩,所以成了好朋友。

很快,差距就出來了,城市裡的小夥的工資是不夠花的,每月家裡還資助他。農村的小夥就不一樣了,這些工資大部分給了家裡。

緊接著,他們有了一個投資機會,城市裡的小夥馬上拿錢做了投資,農村的小夥失去了這次機會,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經濟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倒沒有影響他們的關係,在以後的投資中,城市小夥給農村小夥出謀劃策,農村小夥才猶猶豫豫的、東拼西湊的投了一點資。

我覺也不是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思路問題,真的問題是農村的孩子不敢呀。

多少個農村的大學生,是揹負著全家人的希望啊,他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正是讓他們做事縮手縮腳的根本。


書伴茶


我就是農村的大學生,上的一所還挺好的大學,現在杭州,混的一般吧。就自己的經歷來說,我覺得有幾點吧。

一、眼界有點低。農村孩子,從小接觸的環境就是小富即安,沒有長遠的眼光。

二、人窮志短。相比城市孩子,農村孩子太可憐了,別人大學畢業父母給錢買房買車,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好了。農村孩子呢?畢業了還一堆債務,還要面臨買房成家,這一切都要自己在短短的幾年裡完成,容易嗎?

三、負擔太重。城市的老人大部分有養老金和醫保,農村的只能靠兒女。農村的孩子工作了,都圖穩定,因為他根本不敢失業,他每月的工資意味著太多東西了。為什麼創業的大部分是家庭條件好的,真的都是因為眼界問題?


你說你一定不要說


我剛畢業工作那會兒,找了一份工作,工資在6000左右,不算太高,但對於我這樣的小白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我是外地人,因為機緣巧合結識了當地的幾個朋友,平時經常出去聚會參加活動。平時也會談到買房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買房就跟買菜一樣,他們出於好心,勸我乘著現在房價不高的時候,趕緊買房落戶,這樣以後也方便找女朋友。當地房價在1.2萬左右,而我的工資連這一半都不到,我父母雖然做個小生意,但是都是血汗錢,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毫不費力做到的事,有可能搭上的就是我全家的性命和未來。


你要說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差,我有點不太認同。先天的出身條件,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你以後的發展。一個上海本地人即使剛畢業那個2000工資,也比外地人拿10000活的更加有尊嚴,更加滋潤。本地人不需要擔心房子問題,而外地人想要落戶買房就得耗盡三代有可能更多的代價才能立足。不是農村出來的就混不好,而是起點和平臺差距太大了,你用盡一生的努力,也許才能勉強達到別人一出生就擁有的東西。這不是他們自己所能選擇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膠捲記憶


我就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非重點大學,非熱門專業。工作數年,沒有任何建樹。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好與壞只是相對而言,並沒有明確的標準。

1.農村生活條件差,我們從小受到的物質條件比較薄弱。像我,一直到了初三才學會打電話,我清楚的記得每次打電話回家都緊張的結結巴巴的。


2.自己創業,父母無法提供經濟支持。農村在培養出來的一個大學生後,可以說是砸鍋賣鐵。等孩子工作想獨立創業時,已經無法提供幫助。

3.農村社交圈子窄,無法融入上層社會。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因為自身條件有限,無法融入高端的社會群體。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自己要放平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我們要用努力在彌補這些先天不足。


小丑自媒體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人關係少,畢業後會長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從最低行業做起,也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二、自身的能力差。城裡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的是文明禮貌教育,見了男生叫叔叔,見了女生喊阿姨的,顯得文質彬彬又謙恭禮貌,為人處事也是有理有據又適度。所以會被人喜歡和賞識。而農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被鄉親們逗來逗去,文明話說的不多,粗魯話學的不少。在接人待物上更是粗野豪爽,不知進退,很難受到領導的重視與培養。

三、無業可承。城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可以子承父業,在一個比較髙的平臺上發展,資金雄厚,關係寬廣,業務成型,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登上更高的臺階。農村的學生要創業,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關係,運作起來歩履維艱。當你成功的時候,早已經被人落下很遠。

農村孩子不容易,舉目無親,拿著一張文憑闖天下,雖然非常刻苦努力,卻仍然難以達到最理想的境界。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1.物質條件:首先我承認我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生活、物質條件上是不能和城裡面的大學生比較的,我們農村出來的其中一部分人就連讀大學的學雜費都是父母東拼西湊借來的,甚至差點和大學失之交臂。我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首先農村和城市在教育資源上面是不對等的,農村的教育資源和質量,教學設備是遠遠比不上城市裡面的。


2.人脈關係:我們農村人認識的、接觸到的人無非就是村裡面的人,主要以從事建築、養殖、種植為主的這類農村人。大學畢業後你要面臨找工作、就業問題,很難找到可以幫助你的人!

3.家庭背景:農村人往上三輩人除了農民還是農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農民。大學畢業找工作只能靠自己,家裡人幫不上忙!


3.父母:城裡的大學生父母非富即貴,孩子畢業以後不愁找工作,父母給自己的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咯!

俗話說的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覺得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


灃河楊柳旁觀人生百態


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家庭那邊的資助就斷了。不但要養活自己,有的還得負擔家庭的債務。生活的窘迫直接導致個人目光的短淺和發展的侷限。進入工作崗位的農村學子,想的更多是如何保住工作而不是如何發展自我。在面對一個可能的跳槽或是創業的機會時,農村學子往往也沒有底氣和勇氣做出選擇,錯失良機。

我家在農村,父母傾盡所有供我上了個大學。那時候考上大學,父母在村裡很面子。見面都跟別人說,我兒子考上大學了。寒門出貴子,這在我們這個貧窮的村子裡來說是有著無尚的榮耀。

畢業後,工作沒幾年,手裡還沒有什麼積蓄。家裡催婚,於是戀愛、結婚、首付、車子等這些需要用到錢的項目又上馬了。我雖然覺得畢業後已經很成功地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依然難以支撐家庭開支,我想這也是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所面臨的壓力。雖然贏了起點,卻還是無法戰勝命運。我複製粘貼了上一輩的人生軌跡,只是討生活的手段不同罷了。父母明確表示不可能再給我任何幫助,我也不會再給他們增添負擔。指著我這點工資,想在大城市佔有一席之地,簡直是天方夜譚。

身邊很多一起出來工作的同學,在大城市待了幾年,都跑到其他城市結婚生子,過著最普通的生活。這也許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混得都一般了,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和依靠。當然,也有混得好的。

農村孩子仍然可以靠知識改變命運,畢業後走向社會,你會發現你畢生的努力,只是為了達到別人的起跑線!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農村學生難上好大學,而普通大學未必有好出路

教育要出成果是需要投入不菲成本的。城裡的孩子享有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甚至誇張一點的說法,好的教育還真的是用錢砸出來的,或者至少離不開錢吧。農村的孩子要想成績好,光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起跑線上他們就已經落後了。

比如,在西安,五所超級中學就幾乎壟斷了北大清華名額。2010年,北大清華在陝西省自主招生名額的98.9%、保送名額的97.3%,被西安的五所“超級中學”壟斷。所以家長們肯定是擠破腦袋想把孩子送進這樣的中學名校,花個十萬八萬也是願意的,沒錢沒實力自然是沒可能了。

第二、家庭背景

家庭關係和背景成為就業過程中一道不斷升高的“隱形門檻”,農村家庭的子弟,因為父母無權無勢無資源,難以進入社會上升通道,而有些人則可以憑藉父母手中的權力和資源,輕鬆獲得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以及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某些事業單位和某些壟斷性國企的“內部招聘”、“關係招聘”,甚至“蘿蔔招聘”現象尤為突出和嚴重。

第三、窮人思維

1.過度節約,沒有對自身做出合理的消費和投資,不願意為有價值的服務付費。

2.吝嗇卻又好攀比、愛面子。明明B比A好,卻可能因為選擇A更有面子而放棄B,無法進行明智的選擇。

3.思維定勢、自我限制。我覺得這是很多農村孩子無法出頭的重要原因,總是覺得自己不行,而不願意去嘗試。

4.傳統保守、怕擔風險

喜歡穩定、沒有風險的工作。很少考慮挑戰與成長、長遠的發展空間,看重現在、穩當、安全。喪失了很多發展機會。

5.懶於思考

只想著努力工作,只想著低頭幹事,卻從來不曾抬頭望天,分析和思考周圍的環境、職業發展和收入,認清規律,並真正採取行動加以改進。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果覺得我講的還有點道理,就請點個贊吧


馮起升


我就是來自農村的,我現在在北京,過的不能說多好,比一部分人還是可以的,我分享一下,我自己對自身發展的思考。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會給我們很多影響,影響我們初期性格、行為的兩個關鍵點:模因遺傳、基因遺傳,都是來自原生家庭。


敲黑板,看清楚是“初期”。也就是說,在你脫離原生家庭,進入大學之後,如果你能從自身角度認識到自己的侷限,併合理調整自己。還是有機會突破自己的。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侷限的主要有兩個方面:1、視野。2、思維方式。


熊培雲說:“年輕的時候,要麼多讀點書,要多賺點錢。”我覺得這話對於我特別重要,我特別慶幸我大學時看到了這話,並且在圖書館和各種經濟類紀錄片拓展了視野,並且通過閱讀思維方式類的書,改變了原生家庭帶給我的思維方式。


這種開放式的思維方式,讓我得以迅速的提高併成長,在最好的時候,做了屬於自己的選擇。也是因為大學時讀的書,我找了自己的方向,通過學習,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努力,就是這一刻,不要等第二天,不要等以後。通過大量的功利性閱讀來提高自己。


敲黑板一定要先學會功利性閱讀。在一片反對功利性閱讀的聲音中,沒人關心過我們農村孩子,因為基礎教育的缺失,連功利性閱讀還沒學會呢!是的,你們都已經開始討論功利性閱讀的弊端了,我們還沒有進行過大量的功利性閱讀,從而對自己的各方面水平進行系統性提高呢!


先推薦給你功利性閱讀的基礎書籍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這是一本叫你功利性閱讀,把讀過的書,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自己能力的書。我個人覺得很有幫助。


其次不要陷入社交誤區,很多農村孩子進入大學生涯後,都會因為自卑,進入社交誤區。我推薦《精簡社交:用可視化圖譜解決人際關係難題》

所謂精簡社交,就是建立一個可視化的人際關係生態系統,幫你智慧應對身處的環境,看清周圍:誰站在你身邊(同盟關係),誰在背後挺你(支持關係),誰在暗中叫板(競爭關係),誰在背後捅你一刀(敵對關係),從而扮演好自己在各種關係中的角色。


開始你的海量閱讀,主要是針對幾個方向思維方式、溝通、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需要書單,可以翻看以前的答案或者看我以前的專欄。


除了書,你還可以通過各種紀錄片拓展視野,下週我將更新幾個能夠幫你拓展商業社會視野的經典紀錄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