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但我會搜”: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我不懂,但我會搜”: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上網搜索不懂的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

一切看上去順理成章,但這一行為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記憶和信息處理的模式。


“谷歌效應”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人們體會了它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後,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心理依賴。


哥倫比亞大學的貝特斯·斯帕羅教授認為,人們把網絡變成了一個“個人記憶銀行”平時把不需要記住的東西放在這個“銀行”裡面,需要用的時候再提取出來。


這個發現,被稱之為記憶中的“谷歌效應”。


“我不懂,但我會搜”: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對於那些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輕鬆獲取的知識,我們不再勞神記憶。有了谷歌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我們可以把大量的記憶任務交給它們代勞,只要掌握必要的搜索技能就好。


網絡讓人記憶下降嗎?

我們對於互聯網共享信息的依賴愈發嚴重,如果這樣的依賴繼續下去,我們的記憶力會不會下降?


不同的研究結果出現了一些差異,但現在還沒有大數據表明網絡使我們的記憶力減退。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網絡性行為會對人的工作記憶產生影響,對人的選擇能力(decision making)產生危害。


除了網絡帶給人的依賴心理在作祟,

注意力被分散也會降低大腦的記憶力。人類記憶分為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經過“轉存”,才能變成長期記憶。任何打斷這項轉存工作的行為,都會破壞原先想要記住的信息。網絡所帶來的過量信息和干擾,讓人腦難以形成長期記憶。

“我不懂,但我會搜”: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而有的研究認為,活躍的互聯網用戶的大腦活動頻率相對更高,重複的網絡使用不僅不會減弱大腦活動,反而會造成持續的刺激。


大腦活動時的功能和記憶密切相關,這時大腦中負責記憶的部分可能正在為我們記下種種片段,再由神經網絡對這些記憶片段進行整合,以便為我們未來的行為提供參考。


“我不懂,但我會搜”: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我們應該如何使用網絡?

生活在如此豐富的信息當中,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偷點懶也沒什麼呢?記不得的事情就求助萬能的搜索/朋友圈/微博?

互聯網上大量存在的信息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知曉感”,對自己的記憶產生錯誤的估計,即一種“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的感覺。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某種信息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根本稱不上是“知道”。

網絡是一種普遍的媒介,是大部分信息進入我們大腦的渠道,能夠立即訪問如此豐富的信息存儲,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成本。

但信息的輕易獲取並不意味著真正的理解、消化,我們需要學會利用信息、探求信息背後的意義。

我們在擁有超乎尋常的檢索能力之外,不能僅停留在獲得答案本身帶來的滿足,而是應該堅持鑽研和反思的學習態度。學會利用信息、探求信息背後的意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 ◆ ◆

科學哎呦喂

美麗科學、趣味科學、情景科學

新的科學傳播姿態盡在“科學哎呦喂”

中國科學科普文化傳播拓荒者與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