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从高一开始

填报高考志愿从高一开始

摄影:李晶

高考"先出分、后报志愿"是目前通行的流程。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目标学校较明确、落榜风险较小。于是有些父母觉得不用过早考虑志愿的问题,等出分后再决定也不迟。

然而,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对于学校和专业的了解,也不能仅限于知名度,还要研究专业详情、发展潜力和就业方向。

这样的工作量,想在几天内完成几乎不可能。因此仓促做出的决定,难免会出现偏差。高考是人生重大转折之一,如果不能谨慎周全地考虑,不仅分数可能会被浪费,未来几十的生活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高考志愿决不能仅仅由高考分数决定,而应该进入高中后就开始考虑。

一、激发内在动力

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要考上好大学,到了高中还会提出更具体些的要求,比如"985"、"211"、一本、二本。

但这些过于笼统的目标并不足以激起孩子的进取心,但如果把考大学与自己的梦想或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就会调动起他全部心思和精力,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奋斗。

因此,尽早开始考虑高考志愿,可以更早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寻找目标

对某个领域兴趣特别深厚或者特别擅长的孩子,专业选择相对简单的。但更多孩子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或者兴趣过于广泛以至难以取舍。这些孩子并不是父母以为的"做什么都可以",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了解自己。

为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寻找并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三、了解细节

因为经验少、阅历浅,很多孩子对于某个学校或专业的了解,可能只来源于零星而表面的信息,进入大学后真正接触才会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最中意的选择。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帮助并引导孩子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比如与学长学姐交流学校概况、向从业人员了解专业特点、在大学网站查询专业课程等。

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的结果,才更成熟也更接近孩子的期望,而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

不要觉得做这些事情耽误学习。如果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填报志愿时,也许分数不会被浪费,但孩子的前途却存在浪费的可能。

虽然录取学校和专业与高考成绩直接挂钩,但同一分数对应的不同学校与专业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可能与不同方向,而此时的取舍就是前期所有努力的结果。

也许孩子的兴趣并不确定,也许他钟情的专业会有所变化,也许每年的热点不尽相同,但只要早思考、早咨询、早尝试,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与孩子都一定会更加稳健、从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