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是什麼意思?

農人解說


在我國,從古至今婆媳關係就是一大難題,另外姑嫂關係也是很棘手的,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形容姑嫂關係的,“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

種過蘿蔔或者見過蘿蔔地的人都知道,一個蘿蔔一個坑,地裡的蘿蔔本身是佔不了多大地方的,但是蘿蔔葉子卻是非常寬鬆的,而且往外擴著長,所以看著就比較佔地方,到了收蘿蔔的時候,每拔出一個蘿蔔,地裡就會空出一塊地方,田地自然看著就寬敞了。

自古以來,除了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好相處以外,姑嫂之間的關係也很不好相處。因為男人結婚以後往往會更顧自己的小家,更疼愛媳婦,對於妹妹的關心就會減少,如果兒媳婦再跟公婆有矛盾的話,小姑子肯定是不願意的,這就難免會找嫂子的麻煩。所以一旦姑娘嫁出去以後,嫂子就覺得舒坦多了!


多米聊三農


農村俗語,是我們偉大樸實的勞動人民,在生活和生產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用朗朗上口的話語流傳了下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經典俗語數不勝數,就算放到當前社會,有的俗語還是至理名言,很有道理的。


拔了蘿蔔地頭寬。蘿蔔是我們北方農民冬天的主要蔬菜,鹹菜蘿蔔,蘿蔔包包子,蘿蔔餡的餃子,蘿蔔燉排骨,蘿蔔燉羊肉冬天那是最好吃了。每年冬天種植蘿蔔的都很多,蘿蔔種植都是一壟一壟的,間距比較大,大白蘿蔔水靈靈的特別好看,特別佔地方,在我們收穫蘿蔔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拔幾顆蘿蔔,就會顯得空地大了很多。所以就有拔了蘿蔔地頭寬。



嫁了姑娘嫂喜歡。
上千年來,婆媳關係,姑嫂關係都是很微妙,很容易出現矛盾的,姑娘小的時候,從來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哥哥疼的,可是一旦哥哥結婚,嫂子一進門,就會很容易鬧矛盾,尤其是婆媳鬧矛盾的時候,姑娘肯定會站在父母的一邊,覺得嫂子是外人,嫂子覺得姑娘遲早是要嫁人的,不應該對家裡的事幹預過多。這樣一來,姑嫂關係就會很緊張,所以嫁了姑娘,嫂子是最高興的。

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子喜歡。這句俗語形象的闡述了,我們家庭生活中姑嫂的關係。姑娘大了就該嫁人的,年齡到了一直呆在家裡,嫂子就會覺得姑娘在家佔地方,在家是多餘的。就很容易成為矛盾的導火索。一旦嫁出去了,就會顯得家裡明朗開闊了許多,家裡少了個人,空間也顯得大了,少了往日的爭吵,心情自然就開心了,所以嫁了姑娘嫂子是最開心的。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姑娘一旦嫁人了,就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維護好自己的家庭。孃家的事情還是不要太多的干預。一旦過多的干預,受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的父母,看事情要理性一些。誰家屋簷不滴水,誰家勺子不打架,過日子吵吵鬧鬧很正常的。千萬不要聽到一些風吹草動的,馬上就興師問罪的,這樣父母才是最為難的!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還有一句俗話叫:“三個女人一臺戲”,應該與“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子歡”這句俗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先看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我老家一個姑嫂、婆媳紛爭的故事。

那時候生活還是很緊張,農村人只能勉強吃飽。鄰居的大兒子結婚後沒有幾個月就與他父母分家,他的父母按照農村風俗分給了兒子兒媳一些田土和兩揹簍穀子(大概200斤),還有其他一些糧食。這樣大兒子就正式成為獨立的一家人,算是農村孩子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斷奶,以後生活的好壞全靠自己的能力。



分家以後,兒媳婦就正式成為了自己家庭的女主人,家庭權力當然很大。可是有一天,兒子去給人幫忙時。媳婦在家就蒸玉米粑,玉米粑在那時的農村還是稀罕物。蒸好後就用毛巾包了幾個玉米粑給孃家媽提去。不料剛上路就被未出嫁的小姑子看見。

在小姑子的追問下,嫂子只能老實交代。然後小姑子立即回家,把此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頓時火冒三丈,糧食是我分給她的,蒸玉米粑我們都不送幾個,就全部提去給孃家送去,她到底是我們家的人,還是孃家的人。像她這樣過日子,有天大本事的男人也搞不住。



母親實在咽不下這口氣,跑到兒子幹活的地方,當著眾人把此事全都說了出來,兒子覺得既丟面子,又娶了個敗家娘們。把母親吼回了家,晚上他回到家裡不問緣由對媳婦就是一頓打。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把兒子也抓得滿身都是指甲痕。

媳婦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立即就跑去找小姑子和婆婆吵架,讓她倆給自己一個說法。至此村子裡如炸開了的油鍋,好不熱鬧。很多村民都跑來勸,好不容易才停息下來,只是媳婦返身就跑回了孃家。

第三天,鄰里的大兒子在眾人的勸說下,跑到岳母家說了很多好話,才把媳婦給接回來。不過小姑子、母親和媳婦之間算是徹底鬧拜了。



所以在農村小姑子覺得哥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是嫂子進門後把哥哥給搶走了,而嫂子又是一個完全不相干的外人。自己和哥哥則從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兄妹之間互相照顧,特別友受,把哥哥交給嫂子她不甘心,也不放心。

自從嫂子進門,哥哥自然是有了更親近的人,對妹妹難免有疏遠,這讓妹妹心頭非常不適。而嫂子則又覺得小姑子和自己爭寵,還經常干擾、參和自己的家事,讓自己沒有完全佔有自己的男人。這樣常把小姑子視為眼中釘,巴不得小姑子早點出嫁,自己的家庭會少些紛擾。

這樣就有了“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子歡”這句農村俗語。


歡農


哈嘍,大家好,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聊一聊“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農村俗語的含義。


首先來看前半句,“拔了蘿蔔地頭寬”。


咱們平常所看到的胖嘟嘟、水靈靈的大蘿蔔呀,都是長在地下的。其葉子極為茂盛,綠油油的一片,向四周發散。因此,一棵蘿蔔所佔的用地還真是不少。



收穫的季節到了。一壟蘿蔔拔完之後,眼前是否感覺亮堂了許多呢。這時會恍然發覺,原來這塊土地是那麼寬敞呢。


後半句“嫁了姑娘嫂喜歡”,是說做嫂子的,心裡總是盼著待字閨中的小姑早日出嫁。小姑子嫁出去了,嫂子的心裡便感覺輕鬆多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因為,在咱們中國人的倫理關係中,婆與媳、姑與嫂之間歷來是個微妙的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


其實,作為家中的婆婆來說,與媳婦還是有著共同關愛的人的,那便是她們的兒子與丈夫。


因此,婆媳之間即使有些小摩擦,若是看在共同所愛的男人身上,有時候也都會選擇隱忍。愛屋及烏,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為了家庭的幸福與安寧,還是願意試著彼此包容與忍讓。



但小姑與嫂子就不同了。


對於做小姑的來說,她自認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從小倍受父母、哥哥的寵溺。而嫂子作為一個外來人,她的到來,卻打破了這種平衡。


至少做哥哥的重心,會從妹妹身上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那做小姑的心裡,必定會有些失落,甚至醋意橫生,進而開始排斥嫂子。


小姑明面上不好數落自己的嫂子,暗地裡卻有可能對母親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畢竟母女連心,做母親的總是會相信自己女兒的。


而對於做嫂子的來說,她覺得自己入了這個門,至少也算得上半個主人了。小姑只能算這個家的客人,沒有資格說三道四,要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要是小姑看她不順眼,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不但會讓原本就對她心存戒備的婆婆更不喜歡她,也會讓做丈夫的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甚至有時候,丈夫還會聽從自己母親和妹妹的挑唆,對她心生不滿,因此而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


這又怎能不讓她對小姑產生恨意,巴不得她早點出嫁呢?



在有書君的家鄉,也流傳一句俗語,叫做“三個姑,抵一個惡婆婆”。這句話也說明了,在家庭中,女人多,是非自然會更多。


要是小姑有意為難做嫂子的,那姑婆聯手,幾比一的局勢,嫂子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因此,只有小姑出嫁了,這種姑婆間的聯盟才會切斷,是非相對也會少很多。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書君也常常看到不少姑嫂之間彼此不滿,甚至引發口水大戰的。


比如便有做嫂子的,曾對有書君如此吐槽:我家小姑真是不像話,好吃懶做的,什麼家務也不做。在家裡蹭吃蹭喝不說,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我和老公好不容易出去看場電影吧,她卻不識趣的非要一起去,搞得我們夫妻之間一點私人的空間都沒有。更氣人的是,她還時常在背後挑唆婆婆,叫她別對我太好了,說我是外人。你說這叫什麼事啊?真希望她能有多遠滾多遠。


這席話,反映了做嫂子的盼著小姑早日出嫁的急切心情。


等到做小姑的也成為人家的媳婦時,或許才能體會做媳婦的不容易,反過來能理解自己嫂子的難處,而願意在母親面前替嫂子說話。


“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話由拔完蘿蔔的地更顯寬敞和自由,引申到做嫂子的女子在聯想到小姑出嫁後,也會獲得更多自由,一種無奈又竊喜的心態。


當然,有書君認為,人與人之間貴在用心相處,以誠相待。能成為姑嫂,更是一種緣分。如果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相信矛盾自然會化解,家庭也會更和諧。


有書共讀


這句話直指農村小姑子和兒媳婦之間的矛盾。畢竟小姑子認為自己才是這家人,而兒媳婦認為自己已經嫁過來了自然就是這家人,就這樣兩個人之間也有了矛盾,都認為對方是外人。而小姑子結婚了之後自然嫂子會開心的笑著。



拔了蘿蔔地頭寬

在農村一般蘿蔔都會種植在田地邊上,因為蘿蔔一般下霜的時候才能收穫,不像其他蔬菜在夏天的時候長出來。而農作物的種植基本上都是春天種,秋天收,只有蘿蔔是秋天種,冬天的時候食用。所以蘿蔔種植的話會妨礙其他農作物的生長,這樣一來蘿蔔都會種在地頭,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其他的農作物。總的來說蘿蔔就是一個礙眼的角色,怎麼放都不合適,只能放在地頭了。而下霜收穫的時候蘿蔔被拔出來,這樣地頭也就空出來了,就不會妨礙到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嫁了姑娘嫂喜歡

而和蘿蔔的形象一樣,小姑子在家裡的地位也非常的尷尬。將蘿蔔拔掉之後土地就變得十分的敞快,而小姑子一旦嫁人,那最高興的一定是嫂子。畢竟在過去小姑子和嫂子之間的矛盾也不少,雙方都認為對方是外人。畢竟小姑子是早晚要出嫁的人,嫂子本來就是外人,所以彼此之間都不相互尊重,多有矛盾的事情。 其實女人的關係最複雜,不管是婆媳之間的關係還是小姑子和嫂子之間的矛盾,說的就是女人的強勢對家庭的影響,而兩個女人在家裡都是被寵愛的人,在一起生活自然會有利益的衝突點。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發佈


“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農村俗語其實是含蓄地影射了民間的“姑嫂關係”,如果說家庭中的“婆媳關係”是一道棘手的千年難題,那麼跟婆媳關係糾葛在一起的姑嫂關係也是令人頭痛不已。


一個蘿蔔一個坑,拔了蘿蔔地寬鬆,這坑裡的蘿蔔分明就是隱喻小姑子的,對於姑嫂關係緊張的家庭,小姑子出了嫁,最高興的就是家裡的嫂子了。小姑子是跟丈夫一起長大的,從小兄妹情深,哥哥對妹妹的溺愛在哥哥結婚後不會再表現的那麼隨便了。

過去沒出嫁的姑娘是要整天呆在家裡的,長時間跟嫂子生活在一個院子裡,小姑子可能看不慣嫂子對父母的態度,嫂子可能看不慣小姑子的好吃懶做,時間長了不可避免會有一些摩擦和衝突。小姑子出嫁了,嫂子跟前就少了一個指手劃腳的人,肯定心裡歡暢許多。

當然姑嫂關係並不是一對天然的敵對關係,也有很多相處很融洽的。《孔雀東南飛》中的主人公焦仲卿的妻子蘭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蘭芝被婆婆趕回了孃家,在離家前跟小姑子道別的一幕無不讓人感動,“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每當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時千萬不要忘了我)可見她們姑嫂二人平時關係情同姊妹。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這句話的意思是,歡迎離開,你去了我開心快樂!

內部原因不用細說,就是兩個人的關係處得很差!你去了我減輕了壓力!

拔了蘿蔔地皮寬是說:

蘿蔔拔走了,被它擠壓的空間就釋放出來了。剩下的蘿蔔生活就好過多了。



嫁了姑娘嫂喜歡:是說姑嫂之間的矛盾,就如同兩個生長在一起的大蘿蔔。互相擠壓固定的那點空間,小姑嫁人了,空間變大了,嫂子自然高興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嫂子和小姑子,乃至婆婆公公關係往往處不好。主要原因是她和這個家裡的人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只是因為喜歡他的丈夫才不得不和這一家人相處。這樣就經不起一點風浪,稍有不對就衝突。

能維持和平實屬不易。

至少有一方寬宏大量,換位思考,就天下太平!


大美農村綠水


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流傳著一些老話,剛聽的時候感覺兩者沒有什麼聯繫,但是仔細想一想,的卻是緊密相連。


拔了蘿蔔地皮寬:我們這裡種蘿蔔一般都是種在田間地頭,因為蘿蔔在立秋以後種植,這個時候其他的蔬菜、農作物都還沒有成熟,所以種在地頭上不會影響其他作物的生長。等深秋下霜以後蘿蔔就成熟了,因為種蘿蔔的時候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拔一棵蘿蔔地方就會寬一點,把蘿蔔都拔完了地頭當然就寬敞了。

嫁了姑娘嫂喜歡:現在有很多人吐槽婆家有個事多的小姑子每天都很煩,所以當小姑子一出嫁,當嫂子的立馬就會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在一個家庭中,不僅是婆媳關係不好相處,如果姑嫂是兩個都不會退讓的人,那麼姑嫂關係的緊張程度不會亞於婆媳關係,當小姑子一出嫁,就不會經常和嫂子碰面,所以嫁了姑娘最高興的莫過於嫂子了吧。其實姑嫂關係也不是每個家庭都緊張,也有很多姑嫂之間的關係就和親姐妹一樣,所以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話不全代表嫂子的心聲吧。



農村中很多老話都是農民在祖祖輩輩的生活中常見的事情總結的結晶,通過簡單易懂的俗語,卻藏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很多老話流傳至今都通用。


小馬話三農


我們在菜市場看到的白蘿蔔都是一根根白白淨淨被清理的很乾淨。其實蘿蔔種植的時候行間距還是較大的,蘿蔔生長的時候需要展開一大片蘿蔔纓子,只是後期人們為了讓蘿蔔發個膨大,會人工清除掉一些蘿蔔纓子,到最後出售的時候,整個蘿蔔纓子就切掉了。密密實實的蘿蔔地裡面,一旦清除掉蘿蔔纓子,就剩下一根根蘿蔔,自然開闊很多。

現實生活中,姑嫂矛盾或者叔嫂矛盾從來沒有斷過,大家看民間故事,兄弟之間或者兄妹之間的矛盾,都是嫂子惹出來問題。雖然這是一種劇情需要,但來源於現實卻高於現實,現實生活中雖然也有叔嫂、姑嫂的矛盾,但並不會發展的那樣惡劣。小姑子出嫁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和自己明爭暗鬥什麼了,正所謂“本門本姓的做孫子,外門外姓的當祖宗”。

拔了蘿蔔地頭寬是生活常識,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經驗,感覺後半句嫁了姑娘嫂喜歡有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湊個對仗句,雖然在早些時候物質缺乏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在物質豐富,小姑子和嫂子都是好姐妹的事兒更多,大家別拿這些事兒認真,有道理不一定就是這個樣子。


海棠小醉


關注【著迷丶大鄉村】,關注農村那些有趣的俗語!

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上理解為:當你把菜園子裡的蘿蔔拔掉了,菜園子就顯得寬敞了;當家裡的姑娘出嫁之後,嫂嫂心裡就高興了。 當你更深入的去理解這句話,會發現裡面表述的情感不一樣了。蘿蔔,本屬於菜園子的一員,卻成了礙眼的角色;姑娘與嫂嫂本是一家人,姑娘卻成了嫂嫂眼中釘。

過去的農村,因為生活條件有限,而且家裡子女不少。到了孩子們成家後,越發顯得房子的擁擠。那些待字閨中的姑娘們,幾乎都擁有著自己的獨立閨房。生活中,抬頭不見低頭見,總免不了有些磕磕絆絆,鬧出小不愉快。

在過去,長兄如父,長嫂為母。為了家庭生活,嫂子們肯定會叨叨。那些未出嫁的姑娘們,自然受不了嫂子們那一套。姑娘們自然願意早些出嫁,逃離嫂嫂們的管教。當姑娘出嫁以後,家裡即有了多餘的房屋,也節省了生活開支。做嫂子的看到這裡,自然很高興!

這句俗語折射出舊時代的家庭內部的一些矛盾,表明了那些未出嫁的姑娘與嫂子之間的不和睦。未出嫁的姑娘們就像那些佔著地兒的蘿蔔們,只要將蘿蔔都拔了去,整個菜園子也就寬敞了。 不過,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含義,但對於現如今的農村來說,一般較少出現這樣的情況了。一是現在兄弟姐妹少,感情比較深厚;二是現在農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不願意繼續待在家裡。走出去,自立根生,反而讓家裡的嫂嫂們開始牽掛外面的姑娘,增加了嫂嫂與妹子的感情。

大家同意我的說法嗎?歡迎評論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