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一位甘肃平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学府”

要说的是我与小、初、师三所“第一学府”之间的缘起缘灭过程。

感慨!一位甘肃平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学府”

“第一学府”——王岔小学。这里的第一有两个意义:一是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二是我所处乡村仅有的一所学校,如她为第二,则无可第一。上这所小学的孩子们是来自两个行政村,共计九个社的所有儿童,其实就是大小九个村庄的牧童。这九个村的孩子当时都是不上幼儿园的,入小学前就是在家玩耍和学习干各种农活,小型的放牧生活是每个山村孩童的共同经历,每每赶着一两头牛、驴或三五只羊路过这所唯一的小学时,听着校园里传出来的读书声及“六一”儿童节前后的嘹亮歌声,那叫一个向往啊!缘起于心,我在没有迈进这所小学的校门前就已经与之结缘。

七、八岁,有些农活不得成的孩子九、十岁,就可以拿着五毛钱学费如愿进入这所小学了。小学规模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五个年级五个班,每个班二十余名学生,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小班额。老师稳定在七个左右,民教占一半以上,公职教师中的一半也是由民教转正的。

小学中感受最深,记忆最清晰的是那个手摇铃子摇出的上课、下课、放学和集合铃声,对上课铃声梦中都发愁,下课铃和放学铃是时刻盼望等待快点儿敲响的清脆铃声,那悠扬悦耳的响声至今萦绕耳畔。当时上课就是一张黑板,几枝粉笔,作业有一半是写在自己用大白纸折叠、裁订的32K本上的,一半是爬在地上用从旧电池里拆下来的碳棒完成的,等老师检查后才可以离开,一阵清风过后地上的字也就了无痕迹了。

十年前春节回家去校园打篮球,看见校园墙上的一面黑板上写着各班应到两三人,实到一两人的考勤公布,感觉母校式微!如今母校只有紧锁的大门、倒塌的教室和满园的慌草。作别了,母校!我们缘尽于城镇化过程中您的关门。不过您留给我童年的快乐、懵懂的知识和跑调的儿歌此生难忘!盼望您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打开已然关闭的门。

感慨!一位甘肃平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学府”

“第一学府”——双岘初中,之所以说是第一学府,那是因为一个乡就一所初中,也是全乡最高级别的学校,选无可选,当之无愧第一!初中当时是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标准的“三三”制,每班50余人,属于标准班额。也算自己幸运,没有挤过大班额,也没有挣抢过优质中小学,就悠然悠然的上了本乡最高学府。

初中生活的记忆丰富多彩。男女生相互不好意思说话,但一直相互生涩的交流着。对每个老师的讲课都能模仿准确,也因此每个老师都有一个专属的外号。上学路是羊肠曲径,一般都在五公里以上,长则十余公里,我离学校说是五公里,但我感觉比五公里应当长些,经常是早上五点起床吃完母亲做的面就立即出发,抹黑前进,路上抬头看星星,低头绕土坑,到校刚赶上7:30的早自习,中午不回家,吃带的馍馍,喝学校的井水。校园有一眼井,就在教室的左前方院子里,井是没有井盖的,但从来没发生过安全事故,农村孩子皮实,虽然无楼可跳,但跳井、掉井是不可能的,有的只是喝不完的生命甘泉,当然洒扫教室也用的是这眼井的水。可能是因为校园面积大,更可能是因为校舍少,在校园旁边有两亩多空地,经常种着玉米和洋芋,是老师组织学生种的,正是那两亩玉米地给我们广阔的天地,躲在玉米地里读书、吃瓜子、抽烟、聊天,甚至还喝过小酒。当玉米收割后,地会被犁的软软的,那时候我们又会跑进地里练滚翻,打旋子,我的鲤鱼打挺就是在那块地里练成的。

时至今日,双岘中学的教学质量还算不错,但学生锐减,当年的老师有许多已经调进县城任教,特别是我崇拜的几位老师已经全部进了城,学校前景堪忧。但愿我和初中母校永远缘续。

感慨!一位甘肃平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学府”

“第一学府”——平凉师范。读平凉师范是1995年9月入的校,1998年毕的业,在此期间以及之前好长一段时期平凉师范是被誉为平凉最高学府的,因为当时平凉没有中专以上学校,平凉师范也办的最好。

平师的三年,正值学习黄金期和青春花季,留下了说不尽的美好记忆。

和平师缘起与一种挣扎,一种必然,一种无奈和一种自然。上世纪的80、90年代,国家为了缓解中小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出台政策,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招优秀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给个干部身份,城市户口,学习三年后,回到乡村学校当老师。初中毕业上中师,一时成为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最佳选择。从1980年到2000年,二十多年里,全国400多万优秀初中毕业生,考入中等师范学校,成为中师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出类拔萃说不上,选择上中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张饭票,这是事实。

感慨!一位甘肃平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学府”

谢新茂老师在文章写道:“这批天资卓越悟性极高的追风少年,如果不来读中师,而是去读高中考大学,基本都是一本大学的苗子,而且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考上。学习之与他们,不是一种苦差,而是一种享受。”,“这批天资卓越的中师生,在中国,既是空前,恐怕也是绝后了。”

不过,对此我没有思考过,感觉能考上平师是我的幸运,对同学们自己戏虐的平凉师范是“平凉吃饭大学”,我也没有在意过。在就读平师的三年,我的人生的确得到了升华:六艺皆有精进,基础文化知识得以丰富,书法绘画得以启蒙,文体艺术步入正轨,竞争当学生干部,能力全面提升。

如今,平凉师范已经并入了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从此再无平师,我和这所中师学校的缘也算基本散了。

我的小学、师范你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学也有退出的倾向,但是你们留给我的缘份永远存储心间,并会结出因缘之果,无论对错,都与你们有关。

王宏斌,生于1978年9月出生于甘肃静宁,平凉 一中办公室主任,中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