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

历史假专家


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于原苏联武装力量(苏联军队、边防部队和内务部队)采取义务兵役制,导致同一支部队往往出现人员来自不同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导致国籍问题混乱的情况,因此军人的国籍分配成为了麻烦事。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经历了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总体来说情况如下:

在原苏联各加盟国独立伊始,按照各国协商结果,军人采取按武装力量属地分配国籍的方式,即原苏联武装力量的部队成为新独立国家的武装部队后,其所属的军人即归属该国国籍。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并未考虑军人的个人意愿,因此很多军人对此颇有微词,甚至出现军人携带武器装备逃跑回母国的情况。因此,这种处理方案并未持续太长时间。

随后,各国改为采取武装力量按属地各自归属、人员按个人意愿决定去留的处理方式,即部署在原各加盟共和国境内的部队归属各国、但人员可按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该国服役并取得国籍。由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因此如果有现役军人既不愿在武装力量所属国服役、又不愿退役回国,则统一编制到俄军部队序列。

另外,由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特殊地位,原苏联战略火箭军的绝大部分兵力都划归俄罗斯所有,在这些部队中服役的军人也大多归属俄罗斯国籍。原苏联海军黑海舰队虽然部署在乌克兰,但由于其服役人员中俄罗斯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俄罗斯又不愿放弃对黑海舰队的控制,因此按俄乌两国协商结果黑海舰队约三分之二兵力归属俄罗斯海军,约三分之一归属乌克兰海军,另有部分零星剩余归属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就是原苏联边防部队的归属。由于有少量边防部队几乎完全由俄罗斯族组成、且这些部队并不同意在独立后的国家服役,因此最终这些部队成建制返回了俄罗斯。还有一些部队根据俄罗斯与部队部署地所在国的协议,在部队归属俄罗斯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当地协助新政府维持秩序。这种特殊的局面,也反映了苏联解体时各加盟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军机图


1991年12月庞大的红色帝国——苏联解体了。这也导致了整个苏联国防轰然倒塌。本身苏联就是由15个独立的国家联合到一起的。分家也没有什么的,只是庞大的苏联遗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和庞大的军事问题,让这些国家留下了一些隐患。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3日,把苏联核钥匙交给了叶利钦,就代表苏联的军队的彻底破产。俄罗斯继承了2.7万枚核弹头的绝大多数。还有一些分布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后来在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之下,逐渐都划归俄罗斯之手。



可是对于像军事装备而言相对容易,其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国土之上的就归加盟共和国所有。由于乌克兰是当时苏联时期的舰船工业基地,和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与俄罗斯协商后只获得了黑海舰队装备的20%。俄罗斯租借其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可是苏联时期200万的陆军,50万的海军,50万的空军,70万防空军,30万的火箭军军人的归属问题。俄罗斯作为老大还是俄罗斯说了算,提出的方案是保留当地建制,留在独立国家。



由于服役士兵多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共和国,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不能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国家服役。那么多国协商,其采取官兵自愿原则,只要服役国愿意接收,可选择愿意效忠该国。可是这样还是完成了很大的混乱状态,士兵并不愿意留在该国。


于是又提出根据官兵籍贯可以选择回到籍贯国部队服役。不想退役又不想呆着别国的,俄罗斯可以全部接收。这样就相对容易的解决了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实力相对增强了,其他加盟共和国则是大量军人锐减。

像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过于的担心。其原因就是在整体军事接管方面俄罗斯已经做的非常彻底。留给这三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力量了。



但是苏联的解体,即使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的衣钵,但是整体实力俄罗斯依然保持着下降的趋势,无法挽救。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施行经济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军队难以为继。同时也出现了军人连最起码的工资都无法发放,导致了很多军官私卖武器,官兵流失。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什么新的希望,反而是给大家带来的都是实力彻底的边缘化。各个国家之间因方向的不同导致内部矛盾的积增,从而导致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就像现在的乌克兰,很多地方的军人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可见其问题是多么的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苏联的解体,带来的不只是国家的阵痛,还带来了军队的裂痕,军人的茫然。谢谢朋友们的阅读,同时也谢谢朋友们的点赞!


淡然小司


苏联解体后,士兵们的分配主要是两种原则,一是士兵回原籍,二是士兵可选择在驻留地。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装备。

苏联在1991年被闪电般解体后,如何继承苏联的遗产——苏军,是各加盟共和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数百万苏军士兵,原则上的分配方式,是按原籍。例如,乌克兰籍的苏军,就归乌克兰;哈萨克籍的苏军,就归哈萨克。当然,一般是先把眼下的服役任务完成,交接后再回家或者调度,不能说直接扔了枪就跑。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必须的。实际上还有不少士兵并不愿意回原籍。原因可能有几种。比如有的士兵虽然来自加盟共和国,但他已经在苏军中有了较好的发展,包括人脉关系等。这时候,留在俄军中显然对他个人是更有利的(毕竟,傻瓜也知道分家后俄罗斯军军队整体会更强大)。另外,当初划分加盟共和国时,有不少俄罗斯人的居住区被划到了加盟共和国。当时大家都是苏联,也就无所谓。现在要分家了,加盟共和国里面的俄族人,还是希望继续在俄罗斯这个真正的大家庭里面。

至于苏军众多威力无穷的武器装备,一般来说,是按照驻地划分的。修在哪个共和国的军事基地,连同里面的所有兵器设备,都由该国获得。所以很多加盟共和国都有大批苏制火炮、战车和飞机。但大头还是在俄罗斯手里。估计俄罗斯继承的苏联常规武器占总数的80%左右。

四大舰队,北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基本上归俄罗斯所有,黑海舰队则由乌克兰和俄罗斯瓜分(俄罗斯一直想继续以独联体舰队的形式合并存在,乌克兰不干)。

核武器,除了俄罗斯继承外,其余境内布置有核基地的乌克兰、哈萨克、白俄罗斯,都自愿放弃核武器。


巴山夜雨涮锅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资产大部分都被俄罗斯继承了,其他加盟国别说分到肉了,汤都没分到几口。

苏联之所以解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对其他加盟国的掠夺。苏联内部一直都是由俄罗斯主导的,其他加盟国都说不上话,不管什么资源都被掠夺到俄罗斯了,导致其他加盟国过的非常惨。比如乌克兰饥荒事件,饿死了几百万人,就是被俄罗斯给坑的。

当年的军队也是如此,苏联的军队的军官基本都是俄罗斯人担任的,受到俄罗斯的直接领导指挥。苏联解体后,军队分成了是十数支部队,很多都撤回到了俄罗斯。独立后的加盟国都由重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军队。

原本苏联的各种资源也都由俄罗斯继承了。比如各种高端武器装备、苏联政府的财产、海外存款、驻外机构等等。其他加盟国只得到了实在拿不走的不动产,各种建筑、矿产等,还有些低端普通的武器装备。

不过当年因为苏联内部已经乱套了,管理非常的混乱,大量的军用物资、武器装备被军队倒卖。很多军火库甚至都被卖空了,这些装备很多都流到了恐怖分子手里。除了倒卖,因为缺少看护人员,很多武器甚至都被人偷走。

当年乌克兰想跟俄罗斯争夺强大的黑海舰队,双方相持不下,决定归双方共同所有,共同指挥,黑海舰队变成了俄乌联合舰队。几年后乌克兰终于绝对退让一步,将舰队分家,乌克兰只分到了20%不到。

总的来说,就是苏联的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归了俄罗斯。


漂浮菌


苏联解体了,一个令欧美寝食不安几十年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地,解体的速度之快,连美国人都瞠目结舌,这也是老布什任内的“意外收获”,一举带领美国夺得冷战的全面胜利。

随后,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开始了乱糟糟的分家过程,既要急切地跑出苏联这个圈子,又想尽快从苏联这个圈子里捞取最多的利益。

不过,苏联的经济是比较畸形的,重工业很发达,军事工业也能与美国媲美,但民生相关、科技含量高的、高精尖的产业很少很少,以至于到了冷战后期,苏联主要靠卖油为生,1970年代油价大涨,苏联是牛逼的很,手里钱多,争霸的势头超过了美国,到了1980年代,油价不断往下跌,苏联的经济几乎无以为继,也是解体的因素之一。

苏联解体前后,约有400万军队,这些人的去留和分配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苏联地域广大,有2200万平方公里,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苏联喜欢把士兵派到远离他们户籍地的地方服役,比如波罗的海三国的士兵可能会被派到远东去服役,而格鲁吉亚的士兵也可能去列宁格勒服役,这导致很多士兵在苏联解体前,都远离自己的家乡。

本来呢,加盟国之间一商量,打算简单点,这些士兵在哪服役就归哪,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可是士兵们不干啊,年纪轻轻离开故土,就指望着服完2.3年的兵役就回家了,更何况现在都分家建国独立了,当然是想回自己的祖国了,谁愿意留在其他人的国家,帮别国守边呢。

最后各国几乎就放开了士兵们的去留,士兵们想回祖国的,就回吧,不想回的,继续留在当地也行。比如一个格鲁吉亚士兵,他在俄罗斯服役,他想回家,就可以回国服役,把剩下的服役时间完成,就可以退伍了;如果不想回去,也可以在俄罗斯服完兵役,退伍,退伍后领取一笔退伍费用。

一般士兵自然还是会选择回国,但那些在驻地部队已经混到一定军官位置的人自然会继续留在原来的部队,比如俄罗斯军队里还有不少来自前加盟共和国的军官在服役。

最后,400万苏军,有相当一部分老兵在这乱哄哄的漫长时期里也退役了,毕竟苏联海陆军士兵的服役期也就2.3年,最后,俄罗斯接收了170万苏军,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军队。

苏联遗留下来的巨大核武库、战略级武器、远程轰炸机……这些大国们都惦记着……

苏联解体了,核武器遗留在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当然,绝大多数核武器还是在俄罗斯。

自然,俄罗斯和其他世界大国们都不愿意其他三国拥有大规模的核武库(乌克兰就接收了上千件核武器,一跃而为世界第三核武大国),以美国为首的核大国们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密集的谈判,软硬兼施,并承诺不对他们三国使用核武器,最终迫使他们放弃了核武器,随后他们的核武器全部被转移到了俄罗斯。

苏联遗留下来的常规装备损失惊人,大批大批的苏联武器成为1990年代国际武器黑市上的抢手货,无数的苏军官兵监守自盗,使得小到轻重机枪,大到直升机战斗机,很多都莫名其妙失踪了。

对于核潜艇、远程轰炸机、航母等战略性武器,可这些都部署在乌克兰,造航母的船厂也在乌克兰,经过争夺,俄罗斯好歹抢回了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开回来部分远程战略轰炸机,剩下的大多数航母被乌克兰陆陆续续卖掉,而大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则在美国的“劝说”下被挖掘机拆毁了……

当然还是要啰嗦一句:当年的乌克兰领导人如果有哪怕一点点战略眼光,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般境遇。


云中史记


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根据石头君所查到的一些国外资料显示,当时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根据士兵原籍地,另一种是根据士兵的驻守地,士兵们自己似乎在当时有选择权。

根据原籍地原则分配

在苏联时代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每名苏联男性都要在18-27岁之间都要去服两年陆军兵役或是3年海军兵役。而且苏联解体前通行的制度是将服役的士兵安排在距其原籍地非常遥远的地区服役,比如来自乌克兰的士兵很有可能被派往远东、中亚或者莫斯科附近服役,而来自远东地区的士兵则通常会在乌克兰或者欧亚交界地区服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

苏联解体后,其军队大致上按士兵原籍地被1分15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当时通行的原则是根据士兵的原籍地对士兵进行划分。比如来自乌克兰但是驻守在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的士兵,会被允许返回乌克兰,但仍然需要按照自己服役的剩余时间,在乌克兰服完兵役。而对于来自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但驻守在乌克兰或者其它国家的士兵也是一样,通常这些士兵都会被允许返回俄罗斯或中亚国家,完成兵役之后退役。

曾经的苏军

根据士兵驻守地原则分配

现在的俄军

但根据士兵原籍地原则分配这个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后,有些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返回自己的原籍地。因此当时原苏联各国基本也都允许士兵们自行选择留存驻守地继续服兵役。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最为常见,特别是在苏军中已经晋升为军官的那些人,相当一部分都选择继续在俄军中服役,而不是返回原籍国,因此直到现在,俄军中还有许多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国的军官在服役。

哈萨克斯坦军队

苏军武器装备的分配

而除了士兵之外,所有原苏军的装备与弹药则全部按照苏联解体时的部署归所在国所有,但核武器除外。苏联解体时,其核武库分别分布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但显然俄罗斯和国际社会都不可能接受白乌哈三国成为有核国家,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相关国家立即就分布在白乌哈三国境内的核武器如何处置展开了谈判,最后的结果是中、美、俄、英、法五个核大国公开承诺不对白乌哈三国使用核武器,换取三国放弃自己境内的所有核武器。后来这些核武器都根据协议被移交给了俄罗斯。


桃花石杂谈


苏联属于加盟式的共和国性质,并非是真正独立的实体国,(有一点像分封制一样,最后分来分去弄成了韩赵魏楚燕齐,但又不太一样,因为人家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苏联还不是实打实的一个国家)真的是好日子过的舒坦了,就要出来作一作,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培植自己的亲信,大搞个人崇拜,有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上拥有勋章最多的人,形成了贪污腐败的特权阶层,苏联的经济,军事停滞不前,给苏联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经济上,由于冷战时期遗留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导致苏联经济水平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滑,引发了社会动荡。而戈尔巴乔夫这个时候却实行了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机崛起,第一个宣布脱离苏联的是立宛陶,随后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它成员纷纷效仿。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盟国瓜分了很多军事装备,而俄罗斯则继承了前苏联的百分之九十五(也有说是百分之七十五)的兵力,前苏联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它的财产,军备等倍受世界关注,那么士兵们在苏联解体后该如何分配呢?



第一,按照服役区域。

经过协商,士兵是在哪里服役,就分配给谁,理论上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很麻烦,比如和恋人不同国家,和家人不同国家,被分配到异国他乡,各种麻烦意外不断,所以在那段混乱的时间里,苏联丢了很多军备,士兵不知所踪,航空母舰丢失,军舰也不知道去了哪,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第二,按照个人意愿。

对于士兵不愿意效忠所在服役区的,可以脱离军队,而那些既不愿意效忠所在国,又不想脱离军队的,则是直接被俄罗斯接收。

(青年时期的戈尔巴乔夫)
解体后的苏联,一度裁撤军队,因为经济停滞不前,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养,更别提去研制新的武器装备,那个时候很多军官下了班还得自己打工赚零花,要不就是倒卖装备,而俄罗斯希望不要只恢复和重建苏联时期的辉煌,而是从旧体制中走出来,所以俄罗斯换一次国防部长就得进行一次军事改革,兵种合并,军区合并。

如果对苏联解体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推荐一部《战争之王》给大家。


军事一点通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通俗一点讲就是由15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个联盟组织,简称“苏联”,主席为苏联的最高领袖,15个国家的军权外交等由苏联主席来领导。当然,加盟的国家有独立的主权,他们可以选择退出,也享有投票选举苏联主席的权利。

另外,苏联的武装力量由加盟共和国自己征兵,统一派往苏联军队服役。假如苏联解体了,士兵就回到自己的国家。

简单来说,士兵都是有“国籍”的人,比如某个苏联士兵来自“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那么,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士兵就回到乌克兰。

再举例,比如我国有23个省,某个士兵来自台湾省,如果服役期限满了,这个士兵就回到台湾省。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谋士说


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随即宣布解体,在这之前苏联军事实力可谓超级强悍,几乎拥有400万的武装力量,军事设备充足,随着解体之后,这些武器和资源也被瓜分。



都说东西是死的,自然比较好分配,可是当时还面临一大难题,那就是这些士兵怎么办?苏联当时士兵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苏联陆军200万、空军120万、海军50万,此外还有50万人的其他兵种,这些士兵都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地方,尤其是他们的国籍究竟算哪个国家的?


1991年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将军队最高指挥权和核发射按钮等一批珍贵材料交给了叶利钦。

所以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掌握大权,他们采取军队就地所属国家的原则,也就是说军队驻地在哪里,士兵就属于哪个国籍,但是这一做法似乎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毕竟很多士兵都是从原本自己得国家来到这里,如果成了这个国家的人,那将意味着他们和自己得亲人分离,还不是同一个国籍,很多士兵根本接受不了。

后来经过多个国家进行会议商讨,最后决定按以下几个方法分配。

一:官兵自愿效忠原则

只要士兵愿意在军队驻地,也愿意在这个国家,再加上该国家愿意接收,就可以达成一致,当然如果不愿意的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


二:部队官兵籍贯原则

也就是说这个士兵原本是哪个国籍,解体后就是哪个国籍,但是也不强求,比如原本是乌克兰国籍,解体后士兵不想在乌克兰,或者他们在在当地成家立业了,毕竟苏联几十年,很多士兵背井离乡很多年,所以可以按照他们自己得意愿更换国籍。

三:俄罗斯国籍

苏联解体后,大多国家国力下降,他们大多无法供养庞大的军队士兵,所以当时俄罗斯接收的士兵最多,部队士兵达200万人。



虽说大多士兵有的继续在当地服役、有的就近分配、有的退役回自己国家。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那些不想退役,但是所在的军队又不是自己国家的,对于这类士兵,俄罗斯又捡了个便宜,俄罗斯声称,这类士兵一律归俄罗斯接收。

以上就是苏联解体后士兵如何分配国籍的情况。


羽评郡主


1991年,苏联轰然倒塌。树倒猢狲散之下,原先的加盟共和国,也分为16个独立主权国家。

这是俄罗斯文明发展史上的最大灾难。而在这场崩溃中,俄罗斯联邦的态度颇有些难以理解,它不仅没强势出手,阻止其他加盟共和国脱离,反而是予以默认,甚至推波助澜。

这就有点怪了。毕竟俄罗斯对土地的贪婪可是出了名的。正是凭着对土地的极端渴求,它才从蜗居东欧的一个小公国,逐渐发展成横跨欧亚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这样的国家,为什么在上个朝代崩溃后,继承者却出奇的大方,坐视500万平方公里边缘国土脱离而去,而无动于衷呢?

当然,这里面有来自西方的压力——毕竟过于庞大的苏联(俄罗斯),对它们构成天然威胁,将其拆解,削弱其地缘实力,本就是西方反苏的一大目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对俄罗斯这种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内因推动,外部压力再大,也不至于将其拆解——别说苏联铁甲洪流了,光核武库,就决定了西方不能对俄霸王硬上弓。

所以,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因素。俄罗斯之所以会坐视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关键还是自身的利益考量。

而说到自身原因,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苏联崩盘下俄罗斯本部自身的衰落,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国离心力的加强,以至于俄罗斯无力阻遏边缘板块的脱离。

这种观点看上去有点道理,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当时俄罗斯确实衰落,但还没到彻底完蛋的地步。苏联崩盘时,苏维埃中央跟俄罗斯共和国之间的权力交接还是比较和平有序的,并未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革命骚乱——这即是说,莫斯科的组织发动体系,尤其是军队,大致还能维持在基本水准线上。有了这张底牌,——纵然莫斯科已经不能再用利益笼络无力边缘共和国,可强力镇压分裂势力,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虽然这么做,也会有明显副作用,但无论如何也比看着列祖列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独立出去要好的多。

可俄罗斯却没有如此,而是默许了这一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推波助澜——比如中亚五国,因为在苏联体系内一直享受边疆补贴,俄族人口在当地也有很高比例(苏联崩盘前后,俄族在哈萨克斯坦已占当地人口一半),故这些地区的脱俄意愿其实并不强烈。可俄罗斯,却对放手它们独立态度积极——所以中亚板块的剥离,与其说是当地独立浪潮的逼迫,倒不如说是俄罗斯自己将其放弃!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不仅仅是外部压力和内部的无能为力,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权衡利弊后的一种“自愿”,也是原因之一。

把领土当命根子的俄罗斯,为何会在当时干出主动弃土的“傻事”?

这得从俄罗斯的国情说起。

俄罗斯国土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中央,纬度偏高,气候苦寒,并不利于孕育高质量文明体系——即便是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文明的成色也是相对较低的,其国力和经济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依仗其庞大的工业规模。在先进产业方面,除了军事工业,俄罗斯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是俄罗斯文明与其他主流强势文明一个大不相同之处。纵观古今强势文明,不管是东方的中华文明,西方的罗马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还是近代以来的英美,他们的文明之强大,不仅在于规模之巨大,同样也在于成之上乘。而俄罗斯,却因为地缘环境的限制,先天不足,这就给其后来的分裂留下了隐患:

由于文明质量有限,俄罗斯文明的向心力一直不强:

对东欧边缘地区,像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等加盟共和国,尽管地缘上跟俄罗斯的主体部分——东欧平原关系紧密,但它们跟与欧洲文明圈也隔得不太远。在对这一板块的争夺上,欧洲在文明程度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了俄罗斯在地缘距离方面的领衔。这种东西双向影响,使得跟俄罗斯都属东欧板块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俄罗斯却一直不能对他们完全同化。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他们对当地的统治都停留在武力和政治强力方面,并没有打造出强力经济纽带,更没有让当地民众彻底归心——在许多东欧边缘板块的民族眼里,与其跟半开化半蛮夷的俄罗斯厮混,到不如融入西方,不仅经济收益更大,文化上也感觉更先进。

这种困境,削弱了俄罗斯对东欧边缘板块的统治力。以前苏联强大时倒也无所谓,一旦苏联没落,政治强力不再如前,对当地的控制力就明显衰减,再加上西方的引诱,东欧加盟共和国对俄本就不多的认同度,更是骤然降低,当脱俄离心力超过亲俄向心力,脱俄独立诉求顿时就爆发出来。

虽然俄罗斯可以用武力镇压来维持统治,但由于无法从在经济上与东欧边缘板块有机融合,文化方面认同度更是不够,光靠强力逼迫,势必引发无穷反抗,统治成本会变得十分高昂——这搁在苏联鼎盛期倒也罢了,但对于苏联解体后急剧衰落的俄罗斯来说,很难长期承受这种消耗。弄不好好会把自己拖垮,引发二次解体。

统治的维持是需要成本的。严重衰退的现实,决定了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维持对那些游离于自身经济体系之外,文化上融合度也不够的边缘板块的统治。出于成本控制考量,俄罗斯最后只能选择缩小统治范围,保留东欧本部和北亚。

东欧本部自不必说,这是命脉所系,俄罗斯还要想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就不可能放弃。

至于北亚,尽管开发程度低,不过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且从长远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这是俄罗斯维持大国地位,以及将来东山再起的希望所在。而且,北亚因为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故人口有限,并且与东欧俄罗斯本部的经济关联度也较高——这意味着统治成本较低;而且这有限的人口,多数还是近代以来东迁的俄罗斯族人,本地原住民数量有限,所以文化向心力也有保证。总而言之,保北亚,消耗少,收益高,而且未来还大有希望。

至于中亚部分。其虽然跟北亚一样,地域辽阔,开发程度低,但麻烦在于,当地人口结构复杂,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大都是非俄罗斯的亚裔族群,尊奉的也是伊斯兰教——这意味着其天然离心力十分之强。而俄罗斯以前之所以能维持对当地的统治,一方面是因为中亚地缘环境闭塞,除了俄罗斯,周围再无强势发达文明,另一方面,也是全仗俄罗斯的恩威并施——其中威自然是军事政治强力,恩则是经济层面的巨额边疆补贴。

这就更糟糕了。中亚人口比北亚要多,而且族群文化与俄罗斯主流格格不入,本来就极具脱离潜力,以前仗着强力和补贴,还能维持住当地族群向心力。现在随着苏联崩盘,俄罗斯衰退,无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都逐渐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就算中亚因为西方渗透较少,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脱离之意,但日子久了,来自俄罗斯的补贴断绝,还要受莫斯科管治,再加上中东伊斯兰影响力的逐渐侵入,迟早也是会生乱子。

基于这种权衡,虽然当时中亚并没有独立的想法,但俄罗斯还是选择长痛不如短痛,将他们推了出去,这样不仅可以提前止损,而且还可以保持个良好关系,总比闹到最后翻脸开撕要好的多。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固然是俄罗斯文明自身衰落的结果,但在这个散伙儿过程中,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却仍然保留了自己成熟果断的一面。面对边缘板块的独立趋势,它非但没有强力阻止,破坏,甚至还有意推动,尽管这么做看上去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但实际上,却是根据自身实情及未来发展的统筹考虑,在无可挽回的败局中,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空间。

只是,俄罗斯终究已是明日黄花,尽管莫斯科的政客精打细算,但这些努力,最多也不过只能稍加换回,无法从根子上扳回俄罗斯的大败局。而随着苏联的崩溃,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也迅速滑落,在这场崩溃与重塑的过程中,俄罗斯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其负面影响至今无法平复。

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震荡,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政治层面的民主化,以及经济层面的休克疗法。自建国其就不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俄罗斯,为何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全盘西化的浪潮?俄罗斯为什么会采用后来几乎让其彻底瘫痪的休克疗法?难道这些真如某些媒体说的那样,是莫斯科被西方忽悠了?

非也,实际上,俄罗斯之所以会走这条路,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俄罗斯为何会采用“休克疗法”》一节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68章——俄罗斯之第三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