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應該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農村胖小胖


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這的確是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但要問農民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我認為問得不切實際,換句話說就是,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不能靠農民,而要靠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領導者、指揮者和組織者,農民只能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提高認識後,自覺接受引導和指導。

眾所周知,農產品的競爭力,涉及諸多環節,決定其競爭力的因素很多,包括大家回答中講到的質量安全、產量高、非轉基因、原生態、無公害,等等。但這些其實都只能表明農產品的品質,而不代表它有競爭力。

競爭力更多要考慮的是規模、特色、認證、品牌、宣傳、營銷策略、市場把控,等等。而這些,顯然不是單家獨戶的農民朋友能夠做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以“三權分置”為核心的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才順應而生,也才會出現大批農業公司和農村集約經營創業者。這些公司和承包人,將會是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先驅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田園小世界


當別人都濫打農藥的時候,你堅持不打。

當別人都用膨大劑的時候,你堅持不用。

當別人都套袋子的時候,你堅持不套。

當別人都以假亂真的時候,你堅持真貨。

當別人以次充好的時候,你堅持好。

總結出四個字,那就是:產品質量。

昨天晚上收到一個新疆網友快遞的幾包紅棗,就吃了一顆棗王。吃過之後感到一股很強的化學味道,甚至有些噁心的症狀。突然想起我朋友在新疆拍攝的圖片,當地一個區域的人用磷化鋁來保存紅棗和核桃。我懷疑這些紅棗也用過這個劇毒的藥物來殺蟲過,便於長期保存。

我引用一段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故事。

例如某地區的蘋果種植戶張三。每年承包的蘋果園,大概的產量在10萬斤。在早些年間,當地的客商(渠道)長期上門收購,地頭價格去到五毛錢。渠道商收完蘋果之後,然後去掉損耗,運費等等到市場批發價一塊錢左右。差不多每斤也能賺個一兩毛錢左右。再運到水果批發市場之後,商超啊小販等等再去拿貨然後賣到1塊3到1塊5。那個時候蘋果是家家都買得起的,老百姓也不覺得貴。人人也都有的賺,大家都很開心。

直到有一天,一個農藥公司的推銷員(導致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就是這幫精英造成的,研發出各式各樣的東西讓人看到眼前利益,他們也獲得了眼前利益卻危害了大眾健康。)

農藥公司找到這個張三。問他,你現在每年賺5萬,我們有一種農藥,可以讓你每年掙到8萬,我們正在找一家果園測試合作,你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張三覺得這中間應該會有問題,所以說就沒有答應。後來該推銷員又找了他的同行,跟他一個模樣差不多的李四進行了合作。第二年這個張三看到他的同行李四,畝產平時也是十萬斤左右,第二年居然到了15萬斤。不但產量大,而且果子又大又紅,特別漂亮。而且地頭價格也從五毛錢漲到了七毛錢。漲到七毛錢之後,不但沒有說賣不出去,反而好多客商還收不到果子,而說它產量太少了。要他明年擴大種植規模。因為渠道商剛運回去就被商超和小販搶購一空。超市擺在貨架之後同時又被消費者搶購一空。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消費者都覺得這種果子又大又漂亮值得購買,於是超市把原來賣1塊5的蘋果直接漲到了2塊5。消費者對於這種這麼漂亮的果子愛不釋手,覺得大過年的又喜慶又吉祥,又平平安安圓圓滿滿。

原來不同意的張三看到同行一下子從年收入5萬到10萬多直接翻了一倍。雖然覺得怪怪的中間肯定有問題,但架不住身邊親朋好友一個勁的勸解和誘導。立馬找那個農藥推銷員吃飯請客。誰知道請了幾次才請到。沒有辦法,請農藥推銷員吃飯買農藥的人太多了。

第二年。周邊幾十個蘋果種植大戶,全部都是這種又大又紅的蘋果。每一個在這個利益鏈上受惠的人都會把這個蘋果的各項功 能誇大。個個經銷商裡面肯定都有營銷高手、文案高手,美工策劃等等……最後到了消費者手裡就被以訛傳訛的演變成了一個一個高端果。甚至是一種進口水果。吃這個水果代表1種身份的象徵。更有厲害的營銷高手,讓種植戶在蘋果上印字。當然也有更多的農藥推銷員教農民如何把果子變得更大更紅,如何不被蟲咬,或者套袋子等等。如何讓不被光照的一面也能夠被光照。各種錦上添花的手段,讓農民都忙得手忙腳亂。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如果沒有互聯網的衝擊,這種模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張三在這樣的氛圍下度過了一些年,突然發現好像無論如何變遷,自己都沒有掙到很多錢。因為所有的農民都和自己一樣。該打膨大劑的打膨大劑,該打激素的打激素。自己的產品並沒有很大的優勢。於是張三決定迴歸初心。做一些差異化的產品。張三決定不打農藥。不打膨大劑,不打激素。也不打甜蜜素。也不打催紅素。果子成熟之後,直接去食藥監局檢測。於是他成了當地第一個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戶。所有農藥殘留檢測全部達標。當地食藥監局也重點推廣這家種植戶。張三的果子直接從地頭價一塊錢漲到了兩塊錢。各地商超也多了一個有機水果。價格更是翻到了幾倍。

當然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於是第二年第三年到處都是綠色有機水果。地標產品。無公害綠色產品等等。隨著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整個供銷體系的人又開心了幾年。

張三沒事的時候總是一個人偷著樂。老婆問他為什麼偷著樂?他說,這些人真傻。我的種植方式僅僅是把七八年前沒有打農藥時候的種植方式重新開始而已。對於我們來說雖然產量少了。但是也省掉了很多農藥化肥的費用。而且價格又漲了很多。老婆瞬間明白了什麼,也跟著偷著樂。因為他們78年前10萬斤才能賣5萬。現在的10萬斤能賣到20多萬。當然,作為農民不會考慮貨幣有沒有貶值,他們就是覺得掙到錢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網絡讓信息越來越透明化。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真相。知道了什麼是膨大劑,什麼是催紅素,什麼是打冷,什麼是磷化鋁?(順便說句髒話,CTM昨天晚上剛吃了一個帶有磷化鋁的新疆紅棗,該死的奸商.)於是消費者們紛紛都要購買綠色農產品。經銷商也更趨向於迎合消費者。也更多的打著綠色有機的產品作為標榜。再加上國家大力發展三農產業。全國各地的政府都在推進農產品深耕,農產品規模,在大力的追求地標產品,打造地標線……

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被重視。一些有良心的農戶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對自己質量的信心東西賣的都很快。而有一些信息比較落後。還在想著按照從前的方式種植的農戶會出現大面積的滯銷。當他們賣不出去的時候,只能求助於政府。政府就全國號召各個地方的自媒體來幫他們銷售。我本身親自接觸過一個地方的紅棗,通過互聯網賣得很火。後來當季的玄早賣完之後,有些農戶卻把那些次果爛棗都藏在箱子底下賣出去。消費者打開之後上面是好的,底下卻是爛的或者顏色完全不一樣的。然後投訴電商平臺退款退貨。電商平臺就納悶了。我好心幫你銷售,你卻這樣坑我。要你退款,你也不退款。於是第二年再也不幫這裡的農民了。但是農民呢,他們也聰明,他們就找其他的電商平臺去幫他們。然後全網絡都是悲情直銷,求求大家幫幫我們。總有電商平臺打著悲天憐人的使命去幫助他們,政府也是擺脫不了責任的要去幫助轄區的農民。所以說這些農民還繼續打著催紅素膨大劑。

從這些邏輯我們可以看出。真正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全民同心協力。渠道、消費者、政府都要出力。消費者能夠認清產品源頭。渠道能夠把控產品源頭。政府能夠對農民宣導綠色農產品的好處,以及亂打農藥的壞處。新疆庫爾勒政府就做得非常好。政府全面監管區域的品牌形象。為保證消費者的口感,不準當地老百姓亂打農藥。更不準在沒有成熟期就提前銷售。而且還全國巡迴打假。真正的把區域的品牌形象當作首要使命。這樣的話也真正的造福了老百姓。也告訴老百姓什麼叫做品牌區域形象。也告訴老百姓不要賺快錢。要賺長久的錢。

所以說各地地方政府對轄區內農戶的綠色農產品普及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才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核心關鍵。渠道商以及商超能夠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指標時刻進行檢測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保護。也是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重要核心。






民間百味


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質量,產品的質量是一個綜合,包括外觀、內在品質、甚至外部包裝、宣傳等。



2、獨特性,很多的產品,沒有它的獨特特性,就不可能有市場的競爭力。比如種植甜瓜,有的品種因為特早熟,所以即便是品質稍差一些,也能銷售的很好;有的品種有獨特的風味,品質上乘,在市場供應旺期也有很好的收益;有的品種抗病性極強,在遇到病害發生嚴重時,仍然能保證產量和質量,也有一席之地。



3、適度發展,一個產品或者說一個品牌的發展,往往是從初步發展,到快速發展,再到頂峰,隨之便進入衰退。這個過程有快有慢,快的二三年,曇花一現,慢的幾十年。做為農產品而言,在近些年的一些農產品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很難有規律可循,重要的便是無序發展,快速膨脹式發展,很多好產品,在一個週期內就出現問題,產地面積極速增長,造成產品滯銷,最終導致產業鏈出現問題,快速進入低谷。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能夠適度的發展。



4、技術創新,很多情況下,一個好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在一定時間內,總會出現衰退,而產品生產和銷售,要做的就是技術創新和改良,儘量延緩衰退。



綜上所述,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要注重的方面很多,質量是根本、獨特性是標籤和商標、適度發展是保障,技術創新是進步。農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貨架期及貯存問題,又有生產週期長、風險大等問題,因此發展上收到各方面的影響較大,要綜合來考慮。


瓜農之友馬博士


農民應該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吃飽穿暖的追求。而是要吃的健康,綠色有機的農產品。所以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消費者要求就是我們的目標。

首先,我們要種植綠色有機的農產品。通過權威機構的檢測讓消費者知道咱們的產品是綠色、無農藥、無殘留的。可以通過標籤找到我產品的產地和種植過程,還可以來實地考察。我們還可以發展觀光產業和採摘產業,既豐富了消費者的娛樂生活也宣傳了我們的產品。

其次,樹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我們農產品走向大眾的通行證。俗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東北的五常大米現在已經在中國做出自己品牌,就不愁沒有市場。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可以佔領市場。

最後,利用網絡電商平臺通過物流快速佔領市場。時機就是商機,你的產品進入市場越早被大眾接受的機率就越大。







北大荒二東


農民應該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近期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是農業生產能力不穩定的表現。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農產品爆漲爆跌,短期內如多數農產品的價位趨高,有助於農業生產能力的擴大,改善農產品供求關係,促進農產品市場穩定。但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市場劇烈波動,不但影響到中低收入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對農村經濟衝擊也較大,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所以農村也有廣闊天地認為農民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是關鍵。


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途徑,除了開發新產品,還需要提升產品的質量,生產優質產品。農村也有廣闊天地認為未來農業發展在政策的指引和科技的推動作用下,農產品生產將逐漸進入智能化、數據化發展時代,農業生產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精確,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認可。

當然發展現代農業的農產品種養品種,不僅高度適應當地水土,才產出優質農產品來,也要支持銷售業品牌化戰略實施。更需要大批科技人員奔赴現代農業第一線,瓜要種得口感好,還要價格實惠,兩者結合才有競爭力,而生產關係也必然會向扁平化鏈式。

農村也有廣闊天地認為未來農民提升農產品竟爭力只有從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方面來提升農產品質量,堅持引導農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底線,只有農業品牌化發展了,才利於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農村也有廣闊天地


確實,我國部分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出現倒掛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第一,要出臺更多的惠農政策,給農民更多補貼,但是補貼政策不能扭曲貿易價格;第二,要根據政策制定相應的工作規劃和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就農產品加工等方面進行補貼;第三,要組織高效廉潔的工作隊伍,加大監督監管力度,落實補貼政策。

  此外,我國還需要加強農業科研,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向農民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保證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價格低廉,從而使我國的水產品、畜產品、蔬菜、水果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價格比較優勢,銷售量逐年上升。但總體來看,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的根本因素在於我國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優勢。鑑於中國農業的基礎地位,在我國農產品的供求關係從主要由數量需求轉向數量、質量雙重需求後,以及加入WTO後農產品面臨國際市場的強烈衝擊,如何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是農產品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打造農產品科技優勢
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是農產品發展的基礎。在農產品生產中,農產品科學研究水平、農產品科技推廣水平、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都會顯著地影響農產品的競爭力水平。提高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關鍵就是提升農產品生產的科技力量和水平。目前,我國農產品資源投入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科技要素在提高農產資源的利用率和貢獻率方面佔據主導地位,農產品科技的開發與應用已成為農產品效能提高和比較利益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農產品科技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己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競爭力提高的瓶頸,其根本原因在於科技創新不夠,特別是農產品科技投入不足。據統計,目前我國農產品科研投入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超過0.3%,遠遠低於WTO多數成員的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農產品生產需要不斷進行品種更新、技術更新、知識更新,通過採用高科技,改變農產品生產劣勢,提升競爭力。科技力量是保證,首先要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研發能力。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使農產品生產逐步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應該積極進行農產品科技的創新,加強農產品生產的研發能力,增強農產品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其次要加強農產品科技推廣體系建設。農產品科技成果要轉化成現實生產力需要強大的科技推廣體系。要不斷健全農產品科技推廣體系,深化農產品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充分履行農產品技術推廣的公益性職能,形成隊伍多元化、技術服務化、推廣形式多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農產品推廣服務網絡。再次要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農民的素質對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技術和政策,無論是提高質量還是轉變生產結構,最終都需要通過生產者來實現。要加強對農民科學技術的教育和培訓,積極組織科技人員下鄉下地服務,開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和學習班,引導農民參加農產品科技培訓。
二、打造農產品規模優勢
調整農產品組織結構是優化農產品資源配置、提高集約經營效益的重要方式和根本出路,是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現實選擇。各地區應因地制宜,依據資源稟賦差異和優勢互補原則,突出規模化、園區化,更新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方式。打造農產品規模優勢,提高農產品產業鏈的整體效益。
一是革除農產品鏈條上產前、產後相互分離的弊端,調整超小規模的經營方式,促進土地、技術、人力、資金等農產品生產資源進一步優化組合,提高農產品組織水平,降低生產與管理成本。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化、多元化為著力點,在對現有加工能力改組、改造的基礎上,加大扶持力度。在不同領域加快培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提高集約化經營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二是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快發展農產品園區。各地區應根據現有農產品資源分佈、經濟規模、設施完善程度,突出開放化、規範化、高效化,實施園區經濟帶動戰略,重點建設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集約型農產品園區,推進農產品向縱深發展。同時應注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優化園區佈局規劃,增強園區的綜合功能。應完善園區招商引資政策,克服單一自行招商引資的傳統模式,建立激勵機制,採取多種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推行全員招商、全民招商和全方位招商,大力引進國際資本、先進技術和“大、高、精、新”項目,加快形成園區產業優勢。並充分發揮園區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收益一片”,把局部優勢變成集群優勢,提高農產品比較效益,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增強農產品綜合競爭能力。
三、促進經營體制創新
發展農產品產業化經營,要著眼於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化競爭、不斷提高農產品綜合實力,推進我國農產品產業化的進程。一是大力龍頭企業建設。要培育大型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企業,特別要在我國具有比較優勢和勞動密集型的農業產業和特色農產品領域,培育一批外向型的跨國農產品企業、創造一批有規模的出口創匯的名牌農產品。鼓勵和吸引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進入龍頭企業。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積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二是正確選擇主導產業。應按照“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場需求、形成生產規模”的原則,合理選擇和確定主導產業。發展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開發名優特新產品。發展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特別要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發展優勢、合理佈局,逐步形成專業化、區域化的商品生產基地。加強農產品基地的投入,搞好服務組織和生產設施建設,四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大型的流通性的企業集團,開闢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網絡,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建設。五是實施農產品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抓緊培育大型的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跨國界的龍頭企業、並進入國際市場開展競爭。六是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有利於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對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完善合同契約制度,嚴格合同管理,約束經營主體行為,保護農民利益。
四、積極實施品牌戰略
注重品牌策略,牢固樹立名牌意識。名牌意識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市場意識、信譽意識、質量意識、科技意識、宣傳意識、革新意識和保護意識等內容。沒有正確的名牌意識,對日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認識不足,缺乏以質量安全求生存的危機感,就不可能創出農業名牌產品。注重市場策略,不斷開發新產品。創名牌產品涉及到許多方面,但造就名牌產品最終還是市場和消費者。要使名牌產品長期具有吸引力,就必須以市場需求為目標,超前開發,使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實現維護名牌、發展名牌的目的。注重科技策略,提高名牌產品的檔次。
注重質量策略,搞好名牌產品的質量改進。農產品質量是生命線,只有把好產品設計開發、採購、生產製造和銷售等環節,持續不斷地進行質量改進,不斷推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產生過硬的名牌。
注重規模經濟策略,增強名牌產品的基礎。以優勢產品為龍頭組建企業集團,以加大對優勢農業資源和優勢農產品的開發力度,才能形成規模優勢,擴大名牌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注重宣傳保護策略,增加品牌的價值。要為產品選好牌子,通過商標註冊,取得專用權。利用宣傳輿論工具,放大品牌效應。
五、增強自我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儘快推進“集成”創新。整合全國科技資源,加強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大技術集成和原始創新力度,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全力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基地和產業化示範基地。“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加工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造政府行為、科技行為、企業行為、農戶行為“四位一體”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體制、創新機制和推廣機制。建立國家及重點農產品加工研究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在優勢農產品主產區,依託現有科研機構,建立一批重點農產品加工和工程技術分中心。建立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選擇一批骨幹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試點,組建專業性的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或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創新機構。推廣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對糧油、果蔬、畜產品、水產品等行業的重大關鍵加工技術,有重點地分批進行示範和推廣,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綠珠妹妹


現代的農民應該有創新精神,不能再留守舊的思想觀念。

第一種子要選好,再就是施肥要捨得,捨不得施肥,地不肥,種出的莊稼就沒有好的賣相,既浪費人工又浪費時間和種子,得不嘗思。

第二,種植的農作物要儘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舉個例子,白蘿蔔普通的大一點的就是兩三斤一個,要是引進新品種,單個蘿蔔重6-10斤一個的話,其一產量大增,收益也倍增。其二,如此大的蘿蔔只有咱家有,別無二家,專送酒店或大食堂,他們也都比較容易接受。

再說個例子,市面上的玉米大部分都是單色的白玉米或黃玉米,咱們多買幾種顏色的玉米種子,種在一起,蜜蜂採花授粉,長成的玉米就是多彩玉米,在當地那就是獨一家的,別家單色的玉米2塊錢一斤賣不了多少,咱家多彩玉米賣5塊錢一斤,還供不應求。

還有一個例子,在十幾年前我們這邊沒有秋葵的,我老爸從外地引進種子,種起來放菜市場賣,剛開始大家不識貨,多便宜都沒有人買,經過我爸天天採摘去賣,時間長了,大家由原先的不習慣到習慣,現在整個菜市場好多攤位都在賣了。我爸就不種了,已經賺了一波了。

以上3個例子是我家的實例,還有多好樣蔬菜都是我們家種過之後,當地才有別人種。

同樣的一種菜,同樣擺在一起賣,價格賣一樣,我家的菜攤從早上有人來買菜要忙到收攤。

最後再說下,種植農作物就是要有創新精神及改良種植方法。



淡定哥8245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進大城市,又從大城市回鄉的創業者,我覺得要把農產品要打造成有競爭力產品,需要多方面發力。

第一:因地制宜的種植或者養殖的(產品),選擇一個適合當地條件的產品,因為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要充分考慮結合自己當地的特色。

第二:獨特的包裝,怎麼把你的農產品包裝成消費者樂於接受的產品,需要深入思考的。因為你賣的,網上基本上都有,你要怎麼區別與競爭對手。這都要考綜合包裝水平。

第三:你選擇什麼樣的渠道,淘寶還是京東。還是走特色農產品連鎖店?我回鄉這一兩年調查了一些農產品連鎖實體店,發現他們也做得很好,利用微信把當地的顧客加起來,復購利潤也還不錯,有些大顧客採購用來送禮。一出手好幾萬。所以這個也是種打造競爭力的好辦法,線上線下一起來。


邵陽味道


一、要有規模

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農產品如果產量小,就不具備競爭的首要條件,引不起消費者關注,怎麼去競爭?

二、農產品品質要好

如農產品品質不好,同樣沒法去競爭。很多人認為只要市場上沒有或者少,就可以競爭,其實不是這樣。

三、種植管理要到位

同樣的自然條件,管理技術不到位也不行,生長不出優質農產品。

四、要達到綠色環保標準,各項檢測合格。

五、註冊商標,形成地理品牌

有了商標和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當然會有競爭力了。








農業科技報中原三農


我覺得老百姓想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得對三點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一是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青睞於綠色蔬菜,這是現在的趨勢;二是現在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社會帶來的便利,比如農村電商,比如物流;三是如何利用自己村裡的優勢種植綠色蔬菜,保證穩定的貨源。對於現在的農村來說,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農村的道路交通,網絡構建,物流建設等都在不斷的完善。作為老百姓要學會適應和利用,不要故步自封,將眼界放長遠,聯合形成規模化,團隊化。再去完善各個環節,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就能在市場上站穩,並不斷擴大市場,佔據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