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為何不吃掉聖馬力諾、梵蒂岡,一統整個意大利半島?

袁載譽


意大利不吃掉聖馬力諾和梵蒂岡,原因很簡單:吃掉這兩國沒有什麼好處,留下他們也沒有什麼壞處。

時間如果放在兩三百年前,武力吞併一個國家不需要太多解釋。但進入20世紀後,這樣的行為可能破壞國際秩序,遭到譴責。所以,除非關聯到很大的利益,否則一般國家不會擅自打破這條平衡線。

而聖馬力諾和梵蒂岡這兩個袖珍國家,對意大利而言,就是屬於“有它沒什麼危害,吞併它沒什麼收益”的。歐洲有十個左右袖珍國家,其中最小的就是梵蒂岡,倒數第二是聖馬力諾。聖馬力諾面積只有60平方公里,人口3萬,只相當於一個小市鎮;梵蒂岡面積只有0.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0,還不如一個村大。這樣的彈丸之國,吞了絲毫不能增強意大利國力,何必去強求這種統一呢?

那麼,這兩個國家是怎樣在意大利統一的浪潮中保留下來的呢?大家知道,意大利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分裂,半島分成多箇中小國家,直到19世紀中葉開始,才以撒丁王國為主,在外交家加富爾、名將加里波第和革命導師馬志尼三傑的合力下統一。

聖馬力諾這個國家,早在1243年就建立了共和國。在意大利統一戰爭中,英雄加里波第得到了聖馬力諾的支援,為了報答,意大利保證聖馬力諾的獨立。後來的意大利歷任政府也都不會去破壞這個規矩。畢竟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的威望實在太高了。

再說梵蒂岡。梵蒂岡前身是教皇國,是羅馬教廷的直屬領土。這個國家立國千年,曾經有好幾萬平方公里土地,還佔據羅馬城,是意大利中部的強國。後來,在意大利統一戰爭中,教皇國對抗撒丁王國統一,先是抱著奧地利的大腿,後來又抱著拿破崙三世的大腿。奈何統一大勢不可抵擋,加里波第用兵如神,教皇國還是被被一口一口吞了。1870年,意大利軍隊進入羅馬。教皇庇護九世逃到梵蒂岡的宮殿裡閉門不出。直到半個多世紀後,1929年墨索里尼和教皇庇護十一世達成協議,梵蒂岡正式成為獨立國家。雖然如此袖珍,這個國家卻是天主教廷所在地,是全球天主教徒心中的聖地。意大利人佔領這裡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會得罪全世界天主教徒,沒必要了。


巴山夜雨涮鍋


你知道歐洲最窮的國家是誰嗎?沒錯,就是聖馬力諾。如果格陵蘭島獨立了,最窮的就是格陵蘭。




聖馬力諾只有3.3萬人,完全被意大利包圍,如果意大利吞併了聖馬力諾。

首先,會受到國際制裁,為了一個沒有資源的國家,不值得。

其次,吞併後得讓聖馬力諾享受意大利的福利,意大利北部都想公投獨立擺脫南邊這些窮親戚了,意大利還要去吞併一個歐洲最窮的國家,除非傻了。

關於吞併梵蒂岡,除了有和吞併聖馬力諾一樣的問題,還有宗教的問題。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梵蒂岡意味著什麼。梵蒂岡是天主教教宗居住的地方,教宗是負責和上帝對話的人,也就是天主教徒有什麼話就和教宗說,教宗再和上帝說,教宗就是上帝的代表,教宗說的話都是對的。

整個南美洲、菲律賓、西班牙、法國、愛爾蘭、葡萄牙,包括意大利,都信奉天主教,意大利有幾個膽敢和這些國家作對?


一直商學院


世界上有三個國中國,其中有兩個位於意大利。一個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就是天主教中心梵蒂岡,另一個就是聖馬力諾。

梵蒂岡因為天主教的原因,意大利保有是有道理的,我們來看聖馬力諾。

聖馬力諾實在太小了,全國面積只有60平方公里。這是什麼概念?北京朝陽區面積都有470平方公里,聖馬力諾也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鎮的面積。中國一個鎮的人口,一般也有10萬人左右,而聖馬力諾的人口只有2萬7千人……

很多人感到困惑,意大利麵積30.1333萬平方公里,怎麼會容忍這麼個小不點存在,為什麼不吃掉聖馬力諾呢。意大利在二戰時沒少扯德國的後腿,但不至於打不過聖馬力諾吧。

聖馬力諾的歷史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羅馬帝國統治的意大利,公元301年,有一個石匠帶著一群工友為躲避羅馬帝國的統治,來到意大利東北的一處山地。這裡就是蒂塔諾山,石匠覺得這裡是世外桃源,再沒人給他們臉色看了,就在山頂定居。久而久之,蒂塔山山上就形成了一個小型邦國,也就相當於水滸裡的二龍山,一個山大王帶一群嘍羅大塊吃肉、大碗喝肉、大秤分金銀。

這個石匠名叫馬力諾,人們為了尊敬創建山頂王朝的馬力諾,在他的名字前加個“聖”,聖馬力諾的名字就叫開了。

因為聖馬力諾建在相對偏僻的山上,除了山下附近的人,誰也不知道蒂塔諾山上有這些吃瓜群眾。雖然聖馬力諾早在1263年就建立了共和國,但純粹是個自娛自樂型的國家,你自己開心就好,很多意大利人壓根不知道有這麼個國家存在。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的歷史本身就亂七八糟,亞平寧半島到處是各種奇葩的邦國,今天你出來秀兩下,明天他跳梁行威,忙得不可開交,誰有工夫去管一夥“山賊”?

當然,也有人盯上了聖馬力諾,但也不是什麼大勢力,都是周邊的山大王。這些人攻佔聖馬力諾,但聖馬力諾人的長矛也不是吃乾飯的,把入侵者扎的吱哇亂叫。到了1797年,歐洲是拿破崙皇帝的天下,他在佔領意大利後,也注意到了這個蒂塔諾山上的小不點。

拿破崙是個具有大格局的偉人,他想到的不是佔領聖馬力諾,那實在太容易了。拿破崙從聖馬力諾這個小不點國家身上看到的是一種不屈的精神,拿破崙決定不為難聖馬力諾,反而要送聖馬力諾一些地盤。拿破崙知道聖馬力諾缺少糧食後,立刻派人給聖馬力諾送來糧食。聖馬力諾人收下了糧食,其他的一概不要,他們只是想讓拿破崙知道,他們只想快樂的生活,不想惹事生非。

拿破崙戰敗後,1814年,著名的維也納會議召開。會議討論的是拿破崙時代之後的歐洲如何劃分,但也提到了聖馬力諾。與會各方都覺得聖馬力諾的精神值得肯定,正式承認了聖馬力諾是一個國家。

另外,意大利統一的大英雄朱塞佩·加里波第,他曾經為躲避追殺,躲藏在聖馬力諾的山頂上,得到了聖馬力諾的熱情款待。加里波第下山時,聖馬力諾給足了他錢糧,這才有了加里波第的不世之功。

人是要報恩的。加里波第統一意大利後,聖馬力諾成為意大利的國中國,加里波第沒有為難他們,而是承認了聖馬力諾。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的地位相當於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的地位,太祖高皇帝金口一開,子孫們誰敢違抗?

聖馬力諾雖小,作為國家卻頑強生存了下來。而意大利塊頭大,瞧不上聖馬力諾這樣的小菜,吃掉也不能發洋財,反而落下侵略主權國家的惡名,不划算。所以,意大利也就不管聖馬力諾了。意大利和聖馬力諾在1971年簽訂條約,規定兩國友誼是永久性的,等於給聖馬力諾吃了定心丸:小弟放心,大哥不會吃掉你。

聖馬力諾是小了點,但可不窮。聖馬力諾的人均GDP將近5萬美元,絕對的土豪。聖馬力諾怎麼賺錢?賣郵票,開發旅遊產品,人口不到3萬,可他們一年能接待約200萬的遊客……


地圖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聖馬力諾不太瞭解,但不吃掉梵蒂岡,原因很簡單:沒法吃掉。

梵蒂岡曾幾何時非常強大,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國,佔據意大利三分之一的地區。

可惜,拿破崙時期強悍的法國軍隊消滅了教皇國。

後來教皇國雖重建,實力大不如前。

19世紀,意大利人民開始嚮往統一,結束意大利群雄割據的局面,建立一個類似於法國的強大國家。

於是,先是撒丁王國後是已經自認為意大利國王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連續發動戰爭,將教皇國消滅。

1870年教皇退入只有44公頃的梵蒂岡城堡,和意大利軍隊對峙。

之後長達59年時間,歷屆教皇都敵視意大利政府,拒絕同他們合作。

而意大利政府雖然有絕對的軍事優勢,可以一口吃掉梵蒂岡,卻沒有這個膽量。

這是因為,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領袖,無論在意大利還是在全世界都有崇高的地位。

如果把梵蒂岡徹底攻佔,趕走教皇,意大利就會成為所有天主教徒的仇敵,恐怕將來日子不會好過。

所以,最終雙方達成了妥協。

意大利承認梵蒂岡是獨立國家,也承認他在天主教世界至高無上地位,並且保證它永遠存在。

作為交換,教皇國從此不復存在,只剩下梵蒂岡這個國家。教皇不得再敵視意大利政府,雙方停止對抗,變為友好國家。


薩沙


單純從力量對比上來看,意大利消滅梵蒂岡或者聖馬力諾當然都沒問題,之所以沒有這麼做,一方面是犯不上,另一方面是後果不好承受。

先看聖馬力諾。這個小國完全被意大利包圍在內,位於一座山上。既不是什麼交通要道,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資源,佔與不佔的實際意義並不是太大,反倒有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的諾大名頭。當初聖馬力諾能夠在意大利統一戰爭中保持獨立,主要還是因為意大利獨立的第一英雄加里波第當年曾經在逃亡的時候接受過聖馬力諾的幫助,於是承諾會保證聖馬力諾的獨立地位。此後,既然聖馬力諾沒什麼價值,又有開國的時候的承諾,還有那麼大一個名頭,意大利自然樂得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知道,意大利算是歐洲列強裡面最後完成統一和獨立的,算是趕上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末班車”,其實他們很擔心其他國家的干涉,佔領聖馬力諾說不定就會成為其他國家干涉的藉口,所以,安全第一……

再看梵蒂岡。雖然現在的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但在中世紀,教皇國的規模可不止這麼點。18世紀末,教皇國巔峰的時期,其領地包括今拉齊奧地區、翁布里亞、馬爾凱,向北囊括了拉文納、費拉拉、波倫亞(博洛尼亞),直抵羅馬涅地區。在南方,教皇在那不勒斯王國擁有兩塊飛地,即貝內文託和蓬特科沃。在法國,教皇擁有阿維尼翁城和羅納河以東的領土。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兩次消滅教皇國,動搖了教皇國的根基。雖然拿破崙被打敗後,教皇國在1815年恢復,但各領地的民族獨立思潮已經不可遏制。意大利獨立戰爭期間,教皇國最終被意大利軍隊徹底消滅。但考慮到教皇本人作為天主教的領袖,在西方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意大利人一方面不願意承擔被其他基督教國家圍攻的後果,另一方面也希望保留教皇駐地在本國內,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就保留了梵蒂岡這麼一塊教皇領地。

當然,時至今日,梵蒂岡除了成為天主教世界嚮往的地方,也為意大利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好處,自然更不會動它了。T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在百度上也是第一,百度上搜索梵蒂岡,大家都很好奇——梵蒂岡那麼小,為啥意大利不吞併它?

(一張圖囊括了這個國家的全部領土,景色還是很美的)

梵蒂岡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還沒有故宮大(0.72平方公里)。這個彈丸小國中的彈丸小國,能存在到今天,著實讓不少群眾費解。但且不說它的國土大小,無論國土大小,21世紀的現代世界秩序已經十分文明,各國之間一律平等,強凌弱眾暴寡的叢林主義世界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一個主權國家不能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

何況,就算沒有世界秩序,也斷斷沒有任何國家敢吞併梵蒂岡的。

因為梵蒂岡絕非一個普通的主權國家,它的特質獨一無二——它是教皇國。


(天主教皇方濟各,,老爺子還是萌萌噠)

梵蒂岡從古至今都是羅馬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岡就在羅馬),其傳統已經沿襲了上千年。歷史上,梵蒂岡的轄區也曾經非常廣闊,甚至包含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後來隨著歷史的推進與戰爭才到了今天的彈丸之地,但羅馬教廷的神聖性絲毫未減。

作為基督教三大分支(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中最大的一支,羅馬教廷是所有天主教徒的宗教最高領導機構。不同於另外兩大支,羅馬教皇在天主教中擁有絕對的崇高地位,說崇高都是謙虛,羅馬教皇因為在天主教中被認為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其地位幾乎與神相同,是最高的精神領袖。

而天主教在當今世界有超過十三億信徒。天主教與其他宗教不同,天主教存在完整而等級明確的宗教管理體系,而天主教皇就是這十三億人的精神領袖,領導世界上六分之一人的思想,其權勢可想而知。所以天主教皇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小國家的元首,年年都能進入“世界權勢排行榜”的前五名。


(教皇出使韓國,當年朴槿惠還沒下臺)

因為極為強大的影響力,教皇出訪哪個國家,各國都會以超過國家元首的超級隆重的禮儀來迎接(因為其會深刻的影響到國內選民)。梵蒂岡雖然是個小國,但因為宗教的原因,其在外交領域的地位不亞於中美俄等大國,經常在國際上擔任調停人的角色,而教皇更是一言九鼎,教皇發言所有人都洗耳恭聽。

2015年,羅馬教皇出訪美國,那個場面任何國家元首都無法望其項背。整個美國幾乎都為之瘋狂,紐約萬人空巷出來迎接教皇。而美國國會中素來是兩黨對立,一邊冷一邊熱,當教皇演講時,兩黨領袖比這鼓掌,生怕誰說自己鼓掌不賣力。得到了教皇接見的眾議長(美國三號人物)更是淚灑現場。教皇還在紐約的體育館裡舉行了八萬人的彌撒,場外更是有數不清的信徒。

因為天主教徒佔據了美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得到天主教徒的支持對於美國政客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大家的拼命的希望靠近教皇。而在拉丁美洲國家,天主教徒幾乎佔到了人口的全部,教皇在拉美國家的地位更是如同神靈一般,那架勢是任何人都不能有的。

有些這麼強大的影響力的梵蒂岡,國家雖然小,卻如此特殊,自然沒人敢打他的主意啦~


小約翰


聖馬力諾的國土面積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萬,多年來政治經濟穩定,失業率低,人民生活富裕。旅遊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2%,每年大約有200萬人到聖馬力諾旅遊。它是世界上唯一汽車比人口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均壽命長的國家。

公元257年,一個叫馬力諾的石匠,和他的朋友一起,離開現在屬於克羅地亞的拉布島,去建設意大利東部港市裡米尼的城牆。城牆建好後,馬力諾聽說蒂塔諾山上一個不錯的修道院,正在招石匠去幹活。於是他和朋友離開裡米尼,來到蒂塔諾山上。

但是,他們並沒有找到傳說中的修道院,於是自己修建教堂房舍,在山上安靜與世無爭地居住下來。漸漸地,蒂塔諾發展成為一個城邦。公元1243年,聖馬力諾建立了兩名執政官聯合管理體系,正式成為歐洲最古老也最小的共和國。

後人為了紀念開國石匠,在他的名字馬力諾前,加一個“聖”字,以為國名。有時,人們也用它的原名,叫“蒂塔諾共和國”。它的憲法和政府管理體制,早在16世紀末期,就確定了下來,至今無太大的變化。

它獨立主權國的地位,早在1631年,就獲得了教皇的承認。1797年,拿破崙曾打到過聖馬力諾。但是,聖馬力諾攝政王中之一位,使得拿破崙對他們產生了極度的尊敬,不但下令永保其獨立,還贈送周邊大片土地給這個國家。

攝政王用什麼方法贏得了拿破崙的尊重,史書上沒有記載。聖馬力諾在感謝拿破崙不佔之恩的同時,也謝絕了他送給的疆土。這是典型的聖馬力諾風格:過好自己的日子,不佔任何國家的便宜,避免任何引發衝突的因素。

19世紀意大利統一時期,聖馬力諾成了許多支持統一的意大利人的避難所。作為回報,意大利建國之父朱塞佩·加里波第承諾,尊重聖馬力諾人民的意願,確保其獨立,永不將其收入意大利版圖。一戰二戰期間,聖馬力諾都是中立國。

對於意大利而言,吞併聖馬力諾沒有必要,它讓國際社會對打擊並不強大的意大利,有無比堅實的藉口,得不償失。吞併梵蒂岡會,激起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反對,更加得不償失。保留這兩個國中國,於意大利無害。到這兩個國家旅遊,意大利受益。


世界真的很大


你會為了兩粒芝麻而丟掉西瓜嘛?梵蒂岡城國面積0.44平方公里,位於意大利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人口數量800多人,這面積與人口就相當於一個小的村落。聖馬力諾面積61.2平方公里,人口約3.3萬,這面積與人口就相當於一個鎮。他們都被意大利包圍,屬於國中之國。但是別小看這“一村一鎮”,他們不僅歷史悠久,特別是如同村落般大小的梵蒂岡城國更是牛,梵蒂岡為獨立主權國家,接受羅馬教皇的直接統治,元首為羅馬教皇。梵蒂岡城國的國家元首出訪外國時,特別是天主教國家時,那場面可以說是世界上任何一國的國家元首出訪都無法比擬的。天主教教宗(教皇),為天主教會最高領袖,已延續266任,梵蒂岡作為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裡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2016年,信仰基督教的總人數在全球約為24.6億,從人數上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天主教是基督教中的最大的派別,世界天主教徒人數約為13億,世界上每100人當中就有約18個人是天主教徒,現在梵蒂岡羅馬教皇的完整頭銜是:“羅馬主教、耶穌基督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意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城邦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梵蒂岡雖然是個彈丸小國,但是從其文化上影響力來說卻堪稱超級大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原有領土陷入無主狀態,在西歐主要以日耳曼人為主的各民族陸續建立起了數十個王國,羅馬主教逐漸成為意大利中部地區事實上的世俗統治者,形成了教皇國,面積一度曾達到4萬平方公里以上。在西歐中世紀(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時期,意大利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從1815年至1871年,在意大利開始了統一運動,最後在撒丁王國的主導下完成了意大利的統一。1861年,教皇國的絕大部分領土被併入了撒丁王國,1870年,意大利王國軍隊進攻羅馬城,教皇庇護九世下令抵抗,但在9月20日,僅僅經過3個小時的戰鬥,意大利王國軍隊就攻入羅馬,教皇國滅亡。意大利王國的首都隨後從佛羅倫薩遷到了羅馬,教皇庇護九世退縮至梵蒂岡城堡內,並宣佈自己為“梵蒂岡的囚徒”,庇護九世之後的歷代教皇均敵視新的意大利王國。1929年,教皇庇護十一世的代表與意大利王國代表在羅馬簽署了拉特蘭條約,梵蒂岡城堡成為獨立的梵蒂岡城國,雙方互相承認。

而位於意大利東部的聖馬力諾在1243年就確立了兩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1263年,聖馬力諾制定共和法規,成文憲法,這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1815年的在維也納會議上,歐洲各國承認聖馬力諾的主權地位。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物,加里波第,他1807年出生於撒丁王國的古城尼斯(今屬法國),年輕時就致力於意大利的統一。1835年,他被迫流亡南美洲避難後,在當時動盪的南美依靠意大利移民就創造了一些系列的軍事佳績。1847年,他率63名志願軍戰士回到了意大利,投入到了意大利的統一運動中。1854年,他接受撒丁國王命令,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在此後的意大利統一戰爭中貢獻頗大,是意大利建國三傑之一,堪稱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在統一後的意大利王國享有頗高的威望。1860年,他曾在聖馬力諾躲避敵人的追擊,而聖馬力諾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給予了他很大的援助,之後加里波底保證聖馬力諾可以始終保持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不得不佩服聖馬力諾人民的智慧和遠見。

歷史上,在意大利的統一運動中,意大利就沒有“吃掉”聖馬力諾和梵蒂岡,鑑於梵蒂岡的巨大影響力和聖馬力諾人民的友好和智慧,現在就更不會了,這樣反而顯得意大利更大度和包容。再說了從面積上來講,聖馬力諾和梵蒂岡對於整個意大利半島來講,這“一村一鎮”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保留這兩個國中之國,對於意大利而言是錦上添花之舉,沒有任何害處,這樣的袖珍國家對意大利而言沒有任何威脅。所以對於意大利而言,“吃掉”這兩個袖珍小國又有啥意義呢?

歡迎評論和關注


十三叔看歷史


三個字兒,沒必要,或者說,懶得滅!

先說聖馬力諾這個國家

聖馬力諾全稱為聖馬力諾共和國,也被稱為最莊嚴尊貴的聖馬力諾共和國,看來這個國家自豪感還是挺強的,雖然它的面積不大。聖馬力諾共和國位於意大利亞平寧山脈的東北側,屬於一個國中之國。

(聖馬力諾位置)

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人,大約相當於一個鎮這麼大。聖馬力諾的官方語言是意大利語,所以意大利人進入聖馬力諾以後不會存在語言上的溝通障礙。這個國家的人均GDP大約5萬美元,購買力平價大約為6萬美元,是全世界人均購買力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全世界第26位,位於全球第12位。

聖馬力諾這個國家就是老子口中典型的小國寡民,這個國家的人民過著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狀態,因為該國不僅小而且全境為丘陵地形,最高點位於蒂塔諾山山頂,海拔高度是749米。

(蒂塔諾山山頂)

聖馬力諾軍事力量幾乎為零,所以國防是由意大利軍隊負責的,本國只有一些儀仗隊和一些衛隊,相比於周圍的意大利軍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但是意大利軍隊的職責並不是佔領這個地區而是保護他的獨立,這是因為早在1862年的時候,聖馬力諾和意大利就簽訂了一份協約,這份協約一直執行到今天。

協議規定意大利必須維護聖馬力諾的國土完整,作為回報聖馬力諾不能種植和生產意大利政府壟斷的產品。所有的聖馬力諾從海外進口的商品,必須要經過意大利之後才能送達聖馬力諾本土,且聖馬力諾不能擁有自己的貨幣。

意大利每年會向聖馬力諾地區提供250噸海鹽,40噸菸草,20噸捲菸和不限量的火柴。

所以,聖馬力諾這個國家雖然名義上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其實和意大利本土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它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嚴格監管。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想吞併這個國家,只不過是一紙聲明罷了。但是意大利畢竟還是有追求的,反正聖馬力諾已經是囊中之物,也就沒有必要得寸進尺了,還能落下一個好的名聲,何樂不為呢?

至於梵蒂岡就更沒有必要了。

梵蒂岡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這個國家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000人。和一個村子的大小差不多。與其說這是一個國家,其實它只是一座教堂而已。梵蒂岡地處羅馬西北部的臺伯河西岸的高地上,和意大利之間的國界就是梵蒂岡城的城牆,越過城牆就是意大利在城牆內就是梵蒂岡。

(俯瞰梵蒂岡)

在外交上,雖然梵蒂岡這個國家可以和各建交國互派使節,但是由於國土面積過於狹小,不能在國內建立大使館,派往梵蒂岡的外交使節只好在羅馬市內設立大使館。而且,梵蒂岡對外的外交政策只關注宗教和人道方面的事宜。這和它作為天主教教廷的身份是相符合的。與其說梵蒂岡是一個國家,不如說它僅僅是一座寺院。

  • 最關鍵的是,梵蒂岡早先也沒這麼小啊,到今天這個樣子,還不都是意大利欺負的結果!

梵蒂岡前身是政教合一的教宗國。最輝煌的時候,這個國家曾經佔據了意大利半島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在進入19世紀之後,意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讓這個國家面積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說實話,這個問題要是讓梵蒂岡人看到鼻子都得氣歪了。估計會說:我堂堂大梵蒂岡當年國土面積幾萬平方公里,人口百萬,讓意大利欺負成今天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還想怎樣?

所以,到今天,梵蒂岡和意大利政府還很有意見。可惜,這個國家勢單力孤,只能打掉牙王肚子裡咽。

意大利政府對梵蒂岡也沒有趕盡殺絕,畢竟這裡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聖地,於是就把這座小寺廟留了下來。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此後歷代教宗都稱自己為“梵蒂岡之囚”。

想想這得多憋屈!


歷史風暴


當我們翻開意大利的地圖時赫然發現:在意大利的國土之內竟包圍著兩個國中之國——聖馬力諾和梵蒂岡,儘管這只是兩個面積分別為61.2平方公里和0.44平方公里,人口也分別只有3.3萬和842的袖珍小國,但的的確確是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儘管這兩國被意大利的國土所包圍,但意大利對其內政外交併無權干涉。這就不免令人疑惑了:為什麼意大利不吃掉這兩個袖珍小國,統一意大利半島呢?儘管從歷史上看意大利的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但總不至於連這兩個袖珍小國也拿不下吧?我們不妨梳理一下聖馬力諾、梵蒂岡和意大利的歷史,試著從中找出原因。

聖馬力諾是由一位來自達爾馬提亞北部拉布島、名為馬力諾的基督徒石匠為逃避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裡先對基督徒的迫害而在公元301年創立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聖馬力諾。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帝國,自然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國土上出現一個獨立國家,因此早期的聖馬力諾並不敢公開以國家的身份存在——聖馬力諾的首領沒有皇帝、國王、大公等頭銜,而只稱族長,理論上這裡依然是羅馬帝國的領土。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日耳曼僱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此後作為昔日羅馬帝國中心的意大利半島先後被東哥特王國、拜占庭帝國、倫巴德王國、法蘭克王國佔領。843年8月法蘭克人的一代雄主查理曼大帝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簽訂條約,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國的疆土。根據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的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意大利從法蘭克王國獨立出來後不久其內部就崛起了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佛羅倫薩共和國等一大批強勢城邦,此後一直到19世紀晚期意大利始終只是作為一個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存在,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1243年聖馬力諾趁著意大利半島上諸侯並起的天賜良機確立了兩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在意大利半島上建立了一個共和國。1263年聖馬力諾制定了成文憲法。1797年佔領了意大利半島的法蘭西皇帝拿破崙承認了聖馬力諾的國家地位。1815年戰勝了拿破崙犯法同盟諸國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召開戰後和會——正是這次維也納會議確定了拿破崙戰爭後的歐洲格局,而在這次會議上聖馬力諾的國家地位獲得了歐洲各大國的一致承認。1815年由撒丁王國領導的意大利統一戰爭爆發,按理說在這一過程中比聖馬力諾強大得多的倫巴底、威尼斯、兩西西里等國都被納入到統一的意大利王國之中,小小的聖馬力諾何以能維持獨立呢?這主要是基於兩方面原因:其一聖馬力諾的獨立是在維也納會議上歐洲各大國出於維持歐洲均勢而做出的決定,如果意大利擅自改變這一現狀會使自己同其他列強發生糾紛;其二在意大利統一戰爭爆發之初戰鬥力不佳的意大利軍隊一度被羅馬教皇的勢力擊敗,就連被譽為意大利建國三傑之一的加里波第也被迫逃到聖馬力諾避難。在這裡他從聖馬力諾公民和其領袖那裡獲得了幫助以繼續他統一意大利的戰役。1862年起聖馬力諾與意大利簽署了友好條約。19世紀末意大利統一運動結束後聖馬力諾已完全被意大利包圍起來,但作為對其支持意大利統一運動的回報加里波底向聖馬力諾保證可以始終保持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存在。

梵蒂岡是由羅馬教皇統治的國家:事實上在羅馬帝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時並無“羅馬教皇”這一頭銜的存在,當時在羅馬帝國治下的羅馬城有羅馬皇帝任命的羅馬城主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夕羅馬城主教乘機掠奪土地。公元555年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從東哥特人手中收復了意大利半島,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將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授予羅馬主教,從此以後羅馬主教開始在基督教世界享有高於其他主教的地位並開始自稱“教皇”,教皇在羅馬城內修建了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公元751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崛起的最強大國家——法蘭克王國實際執掌軍政大權的宮相丕平廢黜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最後一代國王,開創了加洛林王朝。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權臣篡位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在當時的歐洲實行的是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在當時的話語邏輯下君權來自於上帝的背書,篡奪君位意味著對上帝的背叛,在那個教權至上的年代沒任何一個歐洲人敢於公然和教會為敵,因為這將意味著與全歐洲為敵。丕平為爭取教會對自己的支持將自己從倫巴第人手中奪取的拉文納 、利米尼 、具沙羅等二十二個城市獻給了羅馬教會。自此從拉文納到羅馬的大片領土便劃為教皇轄區,從此歐洲的歷史舞臺上就出現了一個教皇國:羅馬教皇不僅漸漸成為了西方的精神領袖,而且還是意大利的一個世俗君主,人神兩界均在其管轄之下,從此教會的權力開始進一步擴張,成為中世紀歐洲舉足輕重的一股勢力,任何世俗君主都不敢輕易挑戰這股勢力。中世紀歐洲教權與王權博弈的格局由此奠定了基調。在意大利統一的過程中羅馬教皇的領地也受到了威脅,然而羅馬教皇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領袖,同時還受到法國的庇護,因此在意大利統一戰爭中意大利遲遲不敢對羅馬教皇下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參與普法戰爭,意大利軍隊趁機開進羅馬城,羅馬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教皇的世俗權力被剝奪,成為徹頭徹尾的精神領袖。此後在相當一頓時間內歷代羅馬教宗均敵視新的意大利王國,甚至不準信徒參與意大利王國的公職。直到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跟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此前已延續了11個世紀的教皇國正式更改為梵蒂岡城國,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獨立國家,其主權屬於教宗,但領土僅限於梵蒂岡城周邊0.44平方公里的土地。儘管梵蒂岡只是一個袖珍小國,但由於教宗在佔當今世界1/6人口的羅馬天主教信徒心目中的地位,以致於其國際影響力實際上並不亞於很多大國。對意大利而言:吞併這樣一個對自己毫無威脅的袖珍小國並不會使自己的領土增加多少,反而會使自己成為全世界天主教徒(甚至包括意大利天主教徒)的眾矢之的,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