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为何老百姓愿意臣服清朝却反抗元朝?

lmy0817


宋也好,元也好,明也好,清也好,始终都少不了普通民众的暴力反抗,区别只在于,是不是能镇压下去。

鲁迅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呼吁我们不做外族的奴隶当然很好,但千万别因此就认为做自己人的奴隶就是应该的。

由唐到宋,是个巨大的转变,历史学界叫唐宋变革论。最核心的变化是集权加深了,权力都集中在上面,那靠什么统治?只能靠官僚体系,而古今中外,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都是再昂贵不过的统治工具。和自上而下官僚统治对应的是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成本低且效率高。

所以自宋开始经济危机伴随始终,官僚们想尽办法多压榨来维持这套体系运行,王安石变法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搞出来的,类似王安石的人物,后面每朝都有。

压榨变重了,这些压榨并不会落到统治阶层皇权和士子头上,显然都会被转嫁到底层人头上。

今天多收一点,明天多收一点,很快就到了危险的生存线。这条线在风调雨顺的时候能让底层保持温饱但无积蓄,一旦出现天灾兵灾,就维系不下去,只能去做流民,流民是多米诺骨牌,流民开始抢劫后,还能挣扎在温饱线的人就只能加入流民队伍,就会指数级不停增长,直到被彻底镇压或者推翻王朝,过程中死掉大量的人口,重新开始。

这个链条自宋之后就没变过,统治者高明,就会晚点出现,如满清。统治者低能,就会出现的很早,如宋元。流民是每个王朝的噩梦。

这套死循环从东汉开始,不过东汉因为地方还有一定自治权,刺史们能带兵打仗,所以镇压了下去。唐藩镇还强大时候,也能压住,唐削弱藩镇重新集权后,就被黄巢干掉了,非常讽刺。

先秦之前是分封制,地方本来就是自治的,各诸侯国也是独立的,所以没这个问题。秦和西汉彻底破坏了先秦的体制,皇帝集权一时爽,他的后代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白完公会


大概从两个方面说一下吧。

首先,从宋朝和明朝来说!

宋朝相对来说是一个很得民心的朝代,民众和大臣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可以跟汉朝比了。

明朝就不同,明朝给民众留下的不好的印记怕是比清朝好不到哪去。明朝本身就是被受压迫的农民起义推翻的,只不过清朝捡了个大便宜。明朝从民众到官员,都不得民心。。明朝杀大臣是历朝历代之最,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也是历史之最(清朝其实延续了明朝的各种制度,只不过鉴于历史教训,懂得一个“度”)..。。总之,当前一个朝代没什么值得怀念的时候,大家就没多大情绪反对现在的这个朝代了。

其次,从元朝和清朝讲。

元朝是一个彻底的武夫,打天下可以,治理天下就完全不懂。打天下靠的是强盗的方式,治理天下居然还是靠强盗的方式,这个自然很难长久。

清朝就不同,清朝不止懂得打天下,更懂得如何治理天下,懂得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很有可能是跟汉人学的,清朝高层身边总有一些厉害的汉人。)。。清朝懂得软硬兼施,一边大杀四方,一边又表现出要治理出太平盛世的样子。总之,清朝是极其聪明的,他们的武力用来对付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但对于已经彻底臣服的人却是好好的治理的。



木府木初


元朝和清朝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原。元朝实际上是作为敌人进入中原的。元朝用武力摧毁了金国,然后摧毁了南宋,迫使陆秀夫跳入大海,已故的宋朝皇帝抱着他,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平民死在海里。明朝被李自成摧毁时,清朝在中原,明朝的后裔领导着清朝。清朝的旗帜是为大明报仇,当时的人民是受欢迎的。后来,清朝南下摧毁明朝。一方面,清朝宣称明朝已经灭亡,明朝是一个傀儡政权。元朝和清朝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原,这导致了老百姓对清朝的认可。

元朝不接受汉族的地方化,坚持老祖宗的管理方法。它一直把重点放在北方草原地区,掠夺并输入南宋和其他古老的地方作为征服地区。并且根据民族血统,他们被分为蒙古人、色目人人、汉族和南方人,底层汉族相当于奴隶。此外,元朝,还废除了科举制度。因此有些知识分子还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的作品,唤起了人们的反抗意识。因此,自元朝建立以来,起义一直在继续。

另一方面,清朝以前所有的皇帝都研究过汉文化,并承认为了民族融合,他们属于中国人民和汉族人民。清朝接受了中原文化,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崇拜儒家,在山东崇拜孔子,跪拜孔子。总而言之,接受汉化的是清朝。

元朝的统治混乱不堪。40年内有10位皇帝被替换,因为权力继承制度不完善,导致帝国内部不断发生纠纷。这种混乱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元代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相当薄弱,甚至有人伪造圣旨杀害了一名省级官员。这显示了元代管理的混乱。清朝自从康熙年间出了“九子夺嫡”事件后,稳定了继承方式,这样皇室内部不再因为权力闹得你死我活,管理效能也提高很多。

因此,在文化、思想控制上,清朝做的比较好,所以,清朝即便有“反清复明”的暴乱,也只是少数人为争夺权力而发动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不算老百姓反抗。


9940813667598


因为蒙古族跟满族不一样蒙古人只懂得用武力来维护统治,并且民族等级观念十分严重。而满清刚开始是对反抗者动武。后来入主北京城以后,迅速学习汉族文化。继承明朝绝大部分制度。厚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赢得了大部分民心。大家知道中国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如果统治者对自己待遇不变,不过分杀戮。就会该干啥干啥。因为是家天下只不过是统治者换了一个与自己又没多大关系。所以就继续当顺民。




眼枯即见骨


清初,忠于明朝的各族人民一直在反抗,特别是汉民族百姓从没臣服于满清,百姓不畏强暴,英勇抗争,前后被大清杀死了几千万人,直到洪秀全广西起义,起义军席卷大江南北,有力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其前还有白莲教起义,从没间断,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哪天服了清朝了?


海西望族


诚如题主所言,两个朝代相比,中原汉民族更愿意接受清朝。这是因为蒙古和满洲的统治者对于汉文化和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造成的。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98年。清朝(1636年—1912年),由女真满族建立,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定都北京,传九世十帝,历276年。

从成吉思汗起兵的那天起,蒙古人的目标就不是中国,而是全世界。从顺序上也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帝国,然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最远抵达东欧,建立了四大汗国,最后才开始对南宋的征伐。

所以,针对入主中原,蒙古人并没有特殊的思想准备。他们以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中原汉文化,对汉文化和农耕文明有意忽略,抹杀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在意儒家传统对于统治者有利的因素。于此同时,他们仍然固守草原文化传统,甚至拒绝汉化。

代表中原汉文化的南宋是最后被灭的。1279年,在忽必烈即汗位的19年以后,南宋守军崖山兵败,陆文夫背着8岁的皇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他在治术上对南方汉人实施报复。他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一等人是蒙古人,高高在上。第二等人是色目人,待遇仅次于蒙古人。第三等人是北方汉人,因为他们归顺得早。最下等的是南方汉人,因为他们中有陆文夫那样的人。

色目人就是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蒙古农耕不发达,大部分生活资源要依靠贸易来获取,因此蒙古人一直保有商业传统,对以国际贸易为生的阿拉伯人很依赖,也很友好,所以他们在元朝的待遇高于汉人。不仅如此,在元朝统治中原的98年中,几乎所有的宰相和朝中重臣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这是中国古代史几千年朝代更迭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蒙古的这种做法是对中原汉人的歧视和羞辱,自然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实际上,在元朝统治时间里,汉族的反抗一直都很激烈。

正因为如此,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维持时间很短,远远低于清朝的276年。除了开国的忽必烈(23年)和末世的元顺帝(35年)外,中间的30年竟然换了9个皇帝,其中充满了谋逆、暗杀、篡位的戏码。

蒙古汗位继承传统与汉文化的嫡长继承完全不一样,他们一直坚持军事酋长制的传统,同时在家族文化上,奉行幼子守灶,即由最年幼的儿子继承家业,其余的兄长要出远门自己创业。

这就造成了蒙古人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态度:以实力为尊,以镇压为主,不重教化,忽略或者不重视社会秩序,忽略文化和道德建设,不尊重规则和契约,以战争状态应对和平时期的社会治理,缺乏长治久安观念,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

由此,蒙古人的统治就一直处在动荡中,这种状态一直伴随着他们在中原失败,退到大漠草原中。以至于他们的国家和部族治理模式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能征惯战,开疆拓土,另一方面朝局动荡不安,汗位继承规则不明,随时有可能被篡夺。北元大汗脱脱不花与太师也先的纷争,瓦剌和鞑靼的此消彼长,漠西蒙古卫拉特的分裂,和硕特和叶尔羌汗国被灭,准噶尔汗国的崛起和灭亡等,都是这种结论的证明。后世的蒙古人依然彪悍,从也先开始,到固始汗、达延汗、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罗布藏丹津等,强人辈出,但几乎都是死于非命,没有一个能成就忽必烈那样的基业。

清朝的做法与元朝相比则完全相反。

皇太极在入关之前就注意到了向中原汉文化学习这个问题。他接纳汉大臣范文程、宁玩我的建议,号召满洲亲贵学习汉族文化,下令满人8-15岁必须学习汉人的四书五经。他认为,“就学者众,我等将成礼仪之邦”。宁玩我当时曾劝皇太极,要理解文治,就读四书;要改进战术,就读《孙子兵法》;要了解王朝兴衰,就读《资治通鉴》。由此,皇太极读汉家典籍,仿中原礼制,清军还未入关,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全适应中原汉文化的上层建筑了。

皇太极组建八旗时,将归化的汉人编列其中,专门组建了汉军八旗,这部分汉人入关以后成了与满洲亲贵一样的贵族,没有任何差别。同时,他还仿照明朝开科举,在降将和奴隶中选拔汉族人才,充实后金的官员队伍。

1636年5月14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将年号改为“崇德”,这标志着清朝基本上完成了汉化,而这时距离清军入关还有8年。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继续推进皇太极倡导的的汉化进程。他的做法也很极端:不顾满洲亲贵的反对,大力重用北方汉人,尤其是不计前嫌,接纳原明朝的文人士大夫加入新政权。据记载,1644-1645年清廷任命的9名总兵中,3人是普通汉人,6人是汉军旗人。1646年清廷任命的8个巡抚中,3人是普通汉人,5人是汉军旗人。如果抛开后者旗人身份,其实所有的总兵和巡抚都是汉族人。

与此同时,多尔衮明确规定,以大明律为基础制定清朝的法律,实际上改动的地方不多,清朝差不多全部继承了明朝的法律体系和制度。

清廷还全面继承明朝的官制,甚至为此不惜改变皇太极在后金时代的惯例,将实行明朝官制当成制度建设正规化来考量。中央部委按照明朝的六部九卿制,地方也按照明朝的督抚制,几乎都是全盘照搬。明朝内阁中枢的大学士制度也完全承袭下来,直到雍正朝才改造成军机处制度。

顺治朝时,清廷已经开始检讨和完善汉化成果了。顺治皇帝大力推行满汉融合,在清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全面推行儒家礼仪制度,接受汉族思想文化传统,同时使用帝王之术改造汉族士大夫的党争陋习,并进一步加强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为清廷在中原统治的长治久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康熙以后,清廷从骨子里已经完全汉化了,除了保留发饰、服饰和饮食起居等文化符号以外,满清几乎全盘照搬汉族文化传统。进入民国以后,满族甚至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汉化的民族,彻底融入中原汉文化中了。


国史馆


探讨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蒙元与满清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均非中原汉族,却最终能够入主中原;

且在入主之前,蒙满两族的文明开化程度,均远低于中原汉族。


中原百姓对两个政权持不同态度:

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元蒙是继赵宋王朝灭亡而来,满清是继朱明王朝灭亡而来。

人们常说“崖山之后无华夏”,不管这句话是否有理,至少它说明一点,在赵宋的王朝中,是完整保留着华夏气质的。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与别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的传统社会有“士”这个阶层。

士在,中国在;士在,华夏在。

在赵宋王朝近300年间,不管它的政治有多少可批评之处,但“不杀一个文人”,让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特别熠熠生辉的一个王朝。

在赵宋的王朝里,士这个阶层,无论是其来源,还是其成长渠道,以及政治作用,都堪称楷模。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出身极为贫寒,最后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位极人臣。

从政坛来看,宋有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从学术来看,宋有朱子、程氏兄弟。

宋朝的士人之盛,在成就中国历史上最锦绣王朝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富贵的精神遗产。

如果不知道这些,你就很难理解文天祥那种光照千古的精神气质,从何而来?

你同样不能明白陆秀夫投身赴海的从容淡定,如何而生!

所以,宋即使国亡,在中原的华夏文化中,有这样一种精神气质尚得以保存着。

于是,元蒙虽能以铁蹄金戈入主中原,但在思想精神层面,他们永远是一群低劣的暴徒。

翻翻元史,主动顺从元蒙、配合元蒙统治中原的汉奸,基本上没有。


而满清在入主中原前,中原经历的则是朱明王朝近300的统治。

对于朱明,我向来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在汉人政权中,朱明甚至比司马氏的两晋还恶劣,还丑陋。

它最大的罪恶之处,正在于整整近300年间,它全心全意地做着两件事:

一是帝制集权;二是消灭士阶层。

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要做第一件事,就必须完成第二件事;而一旦完成第二件事,第一件事也就成了一大半。

从太祖罢相起,中国历史在一千多年后,又退回到了秦始皇时代。

汉唐盛世、两宋繁华,从此彻底走进了历史,成为尘封往事。

翻看明史,基本就是这么几幅画像:

变态的帝王、跋扈的太监、软骨头的读书人、奴隶像的平民。

从开国杀了方孝儒之后,明朝基本上就再也没有个有脊梁骨的读书人了。

士没了,整个中原百姓作为人的精神气就没有了,于是,到了明未,中原大地,基本上就是一群年羊了。

试看满清当年如何入主中原的!

祖大寿、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钱谦益、洪承畴、范文程……

随手一翻,全是大名鼎鼎的汉奸带路……

历满清一朝200余年,说好听点,是满汉共治天下;说难听点,就是满清驭用汉奸来治理天下。

如此中原,焉能不治!


如果能理解这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顾炎武那句话了: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满清入主中原,华夏亡的是国。而朱明统治中原,华夏亡的,已是天下。


风谈天下


除了几个汉奸例如:洪承畴、尚可喜、范文臣等之外谁臣服过螨清野猪皮?“反清复明、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等口号和反抗的义军一直持续到螨清灭亡……


周峰67876936


元不尊儒,也不尊重中原文明,忘想用巴思巴文替代汉语;用落后的草原文明替代先进的农耕文明,开文明的倒车肯定行不通。把人分为九等,加大民族矛盾,奴役、压追人数最多的汉人……汉人岂能不反?清的统治者和儒生狼狈为奸欺骗、教化百姓为奴,使汉民族逐渐被奴化、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和意愿,从而巩固了满清统治。


天天一油


不是臣服,而是没办法了,满清入关后平明百姓都起来反抗,与满兵厮杀,死了很多人。 被镇压后颁发剃发易服后又起来反抗,又死了很多人。 整个明朝7000多万人,被满清杀了好几千万人,都是起来抗满清的,当了清初只剩几百万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