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小學生做作業如何做到不生氣呢?

娛樂的一朵奇葩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母慈子孝”,當我最初在網絡上看到這句話時,心裡的感慨還是蠻多的,因為這一切在我身上真實發生過,這樣的場景在女兒四年級以前幾乎天天上演。

女兒四年級時有天晚上背默英語單詞,9個單詞一個小時沒背會,我讓她1個小時只背3個,其實心裡很火大了,不出意料,1個小時後3個單詞也背不下來,我當時沒意識到女兒是“學困生”,也許是因為面子不肯承認吧。

我做出一個讓我至今想起來就後怕的動作,怒氣攻心,我把手裡的筆往女兒臉上扔去,扔完馬上就後悔了,幸好扔偏了,筆尖在離眼睛幾毫米的位置留了個印,要是扎眼睛裡,後果不堪設想。

那天晚上我一夜未眠,那時我還不懂“想成為好媽媽必須學習成長”這個道理,只是單純的感謝老天沒讓我犯下大錯,女兒的健康,包括心理和身體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我和自己說要牢牢記住這一點,至於女兒的學習,女兒就是個普通的小姑娘,她願意學我就幫她,不願意學就自己承受在班裡被邊緣化的結果,不管她成績差到什麼地步,我都愛她,絕不再因為學習的事責怪埋怨她。

那時的我向“無條件愛孩子”邁出了第一步。

很多事想的容易做起來很難,我無數次忍下了即將衝口而出的狠話,無數次心裡按住想抬起的手,無數次抑制住噴湧而出的怒氣,無數次對自己說,你女兒就是個普通孩子,你也不過是個普通人,做為成年人既不出類拔萃,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面對人生這張考卷,你能考幾分,及格了嗎,有什麼資格要求女兒優秀、出色。

我很幸運,女兒初中時我遇到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教會我重新認識自己的成長經歷,反思反省我自己,我不止一次的讀這本書,從書裡汲取力量,下決心做一個被孩子真心認可和接納的好媽媽。

自我改造的過程痛苦異常,加上當時我的工作出了很大的狀況,對我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我身邊除了老公和女兒,其餘的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躲遠了,對我來說,這是段艱苦且值得的經歷,從那時起,我脫胎換骨了,感謝老天成全我,給我機會。

讀者看到這兒一定想知道我女兒後來怎麼樣了,初中成績在普通班保持前10,高中成績 在重點班保持前10,高考後異地上學,大學每學期獲獎學金,每年獲校三好,還有幾次校級以上的獲獎,還入了黨,成了省優秀畢業生。

這些表象背後凝結著我們一家三口多年不懈的努力和進步,細節不在這裡贅述。

因為我“脫胎換骨”了,我女兒也“脫胎換骨”了,我的家庭生活也“脫胎換骨”了,一段平淡無奇的經歷講完了。


阿娥你好


生氣就對了。

既不是教育領域專業人士,又沒認真學習過怎麼輔導孩子,還想能順順利利輔導,如果這都能不生氣不暴躁,那實在沒有天理了。

小風子被英語老師抽中,考察背誦課文。結果三段只背了一段,恰恰還是老師抽中的那段。猜她回家後怎麼做的?慶祝,慶幸?

都不是,她寧願不休息也要把另外兩段背下來才肯睡覺,她說:“老天提醒了我一次,不能再讓提醒第二次。”

輔導孩子生氣,是因為輔導能力不足,這也正是老天在提醒:您該加強學習啦。

把生氣當成老天對自己的提醒,而非孩子對自己的折磨,這第一步就邁對了。




九月風滿樓


教你幾個小妙招:

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星媽育兒星球】哦~


星媽育兒星球


作業過多或做作業時間過長,都讓學生和家長倍感焦慮和疲倦,特別是過分活躍、專注力缺乏、學習力低的孩子,做作業時雞飛狗跳的悲劇又將一次次將父母和孩子逼在崩潰邊緣。

1.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家長的心理,把整家長的位置。

工作之後你有沒有再參加考試?開始學車的時被教練瞪眼、訓斥,你心裡什麼想法?記住那種感覺,每次爆發時,你的孩子也是這種感受。你有多緊張、牴觸,孩子就有多緊張、牴觸。

2.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專注。

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請你做出認真學習、專注得 樣子。孩子很多時候是會模仿大人的言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3.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了,馬上走開,換人。

現在很多人工作壓力都比較大,領導再催客戶在急,又遇到孩子不在狀態,當你發現自己快控制不了情緒的時候,和家人商量,儘快離開去做其他的事情,以便自己可以冷靜下來。

4.學會把期望值放寬。

對於孩子,做家長的要能夠接受孩子的不拔尖,接受孩子的普通。這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孩子,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堅持,讓他們知道付出才有收穫。結果只要孩子盡力就好。

5.營造學習環境,不打擾,不間斷。給孩子規定寫作業的時間,時間到了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洗漱、睡覺。

6.告訴孩子我們愛她並且正在這樣做了,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學習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說狠話。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比較枯燥的事情,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所以,趣味的動畫,循序漸進的表達,才是小學生學習中比較受用的教學方法。“唐唐雲學堂”聯合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打造一個專注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公眾號,根據語文教材課程每日推送一篇名家作品或經典篇目,每天堅持二十幾分鍾,孩子就能輕鬆超越同齡人~


唐唐雲學堂


教育孩子,想不生氣?不可能!

原因很多。

1、孩子沒有家長思維快,或者二人思維的方向角度不同,有時孩子已經明白了,家長還在一步步講解。孩子一臉發懵。

2、解題方法很多。家長的解題方法或講解方式,與老師的不一致,孩子牴觸或本來有些明白的,反而被搞糊塗了。家長自然一肚子火。

3、家長以為簡單,或以為自己講的很清楚,孩子應該懂了。有時孩子也的確懂了,可第二天他忘了,又不會做。家長不生氣也難啊!

4、相同題,作業本上會做,換一個地方,只變了數字(甚至一模一樣的原題),孩子就不會了。

最常見的是英語單詞,在家讀聽寫都沒問題,在試卷上不認識,原因是字體變了,或課本是彩色的,試卷上是黑白的。家長自然想揍人。

既然是兩個人,無論孩子是否愛學習,是否聽話,畢竟不是設計好的程序,不可能事事順從家長意志。這是生氣的根源!


碧水青山0


不可能的!

你不生氣那麼你一定不會是一個正常人的!這不是在罵人,而是佩服你對情緒的管理能力!能夠做到這點兒的家長一定都是大師級的人!反正我這種俗人真心做不到。
多數情況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因為學識水平、自身能力等問題,根本就跟孩子不在一個平行線上!

往往家長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也不會”的時候,

孩子是真的就是不會!我們學過、做過甚至還用過,但是對孩子們來說它們就是嶄新的、未知的!而有時候反覆出現的錯誤,我們覺得應該是“一吃欠長一智”,可是孩子們就是會重複的犯錯……但是我們總是習慣於讓孩子的思維速度跟上我們的速度——這才是很多人生氣的根本問題!

家長輔導孩子常見的生氣問題:

1、拖拉磨蹭;

2、貪玩不學;

3、各種出錯、屢教不改;

4、反覆出現“粗心”錯誤;

5、頂嘴;

6、反應慢、接受、消化不了家長輔導的內容;

7、“別人家的孩子”帶來的一系列的衝擊。

……

不生氣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控制

以上面一些常見的問題為例:

拖拉、磨蹭、貪玩,除了個別孩子是因為天生的性格問題導致的,大多數情況實際上是因為從小就沒有在家裡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的緣故!孩子過得太瀟灑了,太隨性了!想幹嘛幹嘛、想不幹嘛就不幹嘛。事實大人都覺得無所謂,所以孩子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狀態。現在你突然要求他們不能玩了,不能隨性了,要坐在那裡好好學習了——孩子不習慣啊!

大人們忘記了這都是過去自己給孩子養成的習慣,總是會把這些問題的錯誤歸咎於孩子身上,而說不聽孩子的時候怎麼辦?

很簡答,就是發火!因為他們發現孩子小時候通過發火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簡單粗暴,但是貌似挺有效的。


那些反覆出現的錯誤,家長寧願一遍一遍的去發火、去批評孩子、數落孩子,就是不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計算總是出一些低級的錯誤,有些家長只會抱怨孩子不自信、不認真,但是他們根本們就沒意識到平常光顧著埋怨老師佈置作業多了,卻忽略了最基本的計算練習的必要性!

成年人做這些計算題之所以這麼666,不是因為成年人聰明,而是因為成年人練的多了!


“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孩子們的最大敵人!

最可氣的是這天天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長們,他們往往只看到人家的成績,卻不去看看人家的家庭教育、人家的教育方式方法!


所以,想要少生氣,那麼就一定要把一些工作做到細處,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要怎樣、不要怎樣,要帶著孩子去實踐,在實踐中幫助孩子去完善!說真的,那些從孩子還小就陪著他們學習哪怕是親子閱讀的家長們,他們會很快的就讀過這個發火的高發期的!因為很多好習慣他們會在日常裡就慢慢的給自己的孩子養成了。只有那些把“散養”當成宗旨的家長才會遇到“放出去”了,但是“收不回來”的尷尬勤情況!


最後我想說,儘可能的用孩子的思維去跟孩子溝通、去理解孩子!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進步,但是不是一天之內就非要進步到什麼地步不可,循序漸進,只要我們的腦子是清醒的、計劃是明明白白的,那麼在這條路上就不會走偏,至於快點還是慢點又有何妨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言歸正傳前些日子有一則新聞報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突發腦溢血。輔導作業的勇氣,梁靜茹真的給不了。

每當萬家燈火之時,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正想著這一幕幕情節,橋段都相似的輔導作業情景劇。

另一方面家長硬著頭皮強壓怒火一遍又一遍的講題,而另一方面孩子間接性的短路,更讓人感覺不斷在遭受10萬點暴擊。

下面說一下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給他營造學習的環境,不打擾,不間斷。

再者

1.需要改變的是家長的心態,擺正家長的位置。

2.輔導孩子寫作業時要專注。

3.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馬上走開換人。遠教近攻。

4.學會把期望值放寬。


質量最前沿


現在孩子還沒上學,先試著回答一下,給自己先立個flag吧。

首先,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但凡親自操持過孩子斷奶期而未崩潰的父母,心理承受能力應該應該提升數個level了。輔導孩子功課,請心理默唸斷奶都熬過來了,這不算什麼。


不要太過功利的去對待一件事,輔導孩子更是如此。先不說我們早已過了智商最巔峰期(高考),現在教育的知識結構早已不同於以往,父母懂則懂了,不懂也沒必要強上,不丟人。與其灌輸知識,倒不如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撫慰他的學習情緒,多疏導,多鼓勵,做好後勤工作。


總之,究其根源,還是源於家長希望孩子早飛、高飛的心態,凡事不要總拿上帝視角看待,畢竟父母的社會閱歷要深的多,看淡一點,誰曾經還不是個學渣呢,現在不照樣好好生活著?



聰聰你好好睡


從小學生的角度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是他們心中的榜樣,如果您輔導作業動不動就生氣,那麼會潛意識讓小學生心理產生恐懼感,從而害怕寫作業,厭倦學習,如果能靜下心來,慢慢指導,我想也會潛意識讓小學生,學會安靜下來用心學習,畢竟從小學生角度來看,榜樣的力量是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思考,所以當您在輔導孩子生氣時,變相從孩子角度想一想,或許你可以保持成人的思考冷靜下來。



從家長和教師角度來看,輔導小學生做作業,都是本身的職責問題,如何做到不生氣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學會變弱,從而讓孩子變得獨立自主,比如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故意讓自己變得知識能力不足,然後用幫助的語氣問問孩子,你可以幫助媽媽解決這道難題嗎?我想對於小學生如果能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很上心的去完成,最後在他完成時父母或老師在給予他大大鼓勵和讚賞,我相信孩子會越來越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



小學音樂時老師


這個基本上很難,你還真別不信,但是生氣歸生氣。情緒需要負責任的流通。而不是說生氣就要對小孩撒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